从哈姆雷特与伍子胥的复仇看中西伦理的不同

2011-08-15 00:47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大众文艺 2011年12期
关键词:伍子胥哈姆雷特儒家

于 珊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江苏无锡 214122)

从哈姆雷特与伍子胥的复仇看中西伦理的不同

于 珊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江苏无锡 214122)

本文通过哈姆雷特与伍子胥的复仇过程不同的表现揭示导致其差异的深层原因。这就是中西方伦理观的不同。西方伦理以宗教为本原,是一种基督教伦理。中国伦理以儒家为根基,为儒家伦理,进而从地理坏境、社会结构两方面解析中西伦理观不同的原因。

哈姆雷特;伍子胥;复仇;宗教;伦理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记述了丹麦王子为父复仇的过程,莎翁着重描写了哈姆雷特在复仇过程中灵魂世界里的冲突。《史记•伍子胥列传 》主要记述了伍子胥为父兄复仇报楚的故事,故事加强了对复仇合理性的叙述,渲染了其悲剧色彩。

《哈姆雷特》与《史记• 伍子胥列传》是中西两部经典的以复仇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从其不同的复仇过程,我们看到哈姆雷特因为伦理背后强大的宗教思想而深思熟虑,行动迟缓,性格上表现为延宕。伍子胥因为儒家伦理对血亲复仇的张扬而意志坚决、不失时机的、残忍的报了仇。

一、分析两部作品分别体现的宗教伦理与儒家伦理

哈姆雷特复仇过程中最突出的个性特征是延宕。正如他经典的对白“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生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他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种更高贵?”[1]哈姆雷特虽然受到了文艺复兴新思想的影响,但是这并不与他有宗教信仰相冲突。文艺复兴正处于宗教改革时期,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的导言中说这是个伟大的时代,德国人称之为宗教改革,法国人称之为文艺复兴,意大利人称之为五百年代。文艺复兴反对与批判的是黑暗的教会统治与让人窒息的教规,并不是宗教信仰。在《哈姆雷特》中蕴含的伦理思想背后正是强大的宗教。这部剧是莎剧中宗教色彩最浓的一部。根据裘克安注释的那本统计,全剧共有39处引用或提到《圣经》,其中28处出自哈姆雷特之口。该剧的开头是以谈论宗教中鬼魂与耶稣基督开始的。一幕四场,哈姆雷特看到鬼魂向他走来,他表现了自己的宗教意识,“天使保佑我们。不管你是个善良的鬼魂或是万恶的妖魔。不管你带来的是天上的和风还是地狱风,不管你的来意好坏,因为你的形象是这样引起我的怀疑,我要对你说话。”[2]我们看到,首先哈姆雷特是相信有鬼魂的但是对于鬼魂的话他需要进一步证实。第二,在威登堡留学的哈姆雷特忽闻父亲去世,叔叔匆忙继位又娶了新寡的母亲。面对这样的现实,他心中有着巨大的悲痛,于是他产生过自杀的想法。“但愿这样一个太坚实的肉体会溶解、消散、化为一堆露水!或者那永生的真神未曾制定过禁止自杀的律法!”(一幕二场)[3]哈姆雷特不能自杀是出于他的基督教信仰。因为基督教是反对自杀的,也就是“永生的真神曾制定了禁止自杀的律法”。而他悲伤至极想自杀仍是出于宗教信仰。他清楚地意识到朝廷的腐败与黑暗,他恨他的叔父,更恨他的母亲。而最重要的是母亲与叔父的婚姻是乱伦的结合。“按照英国传统的法律法规,寡妇与前夫的弟弟结合为乱伦,是禁止的”。[4]这种婚姻是违背西方的宗教伦理的,乱伦是非常可耻的。这种宗教伦理观点始出于《圣经》。第三,哈姆雷特已知道克劳狄斯是他的杀父仇人,但是当看到正在祷告的克劳狄斯,哈姆雷特犹豫了,他放弃了这次复仇的绝好机会。“不,那还要考虑一下:一个恶人杀死我的父亲,我,他的独生子却把他送上天堂。啊,这简直是以恩抱怨了……现在他正在洗涤他的灵魂,要是我在这时结果了他的生命,那么天国之路是为他开放的,这样还算复仇吗?不!”[5]在最后的抉择上他遵循的是宗教的信条,以致错过机遇。叔父以及母亲的背信弃义,乱伦行为,朝廷的黑暗与腐败,这些违反伦理的行为都是以基督教的价值尺度为出发点的。西方的伦理与宗教是分不开的,换句话说西方伦理其实是一种宗教伦理。

《史记• 伍子胥列传》中,伍子胥的父亲伍奢为楚平王太子建的太傅,少傅为费无忌。伍奢因无忌谗言于太子,劝谏平王而遭迫害。伍奢的大儿子伍尚仁孝而自投落网,小儿子伍子胥刚毅凶狠又能忍受耻辱,没有束手就擒。伍子胥逃到宋,到了郑,最后逃往吴,途中忍受丧亲的痛苦,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伍子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6]伍子胥为父兄复仇,可谓背负雪耻。儒家伦理对血亲复仇是张扬的。所以伍子胥的复仇是正义的。孔子认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7]父子为了亲情可以相互隐匿违反国法的,犯罪行为,这是伦理意义上的“直”。符合道德原则的“孝”,法只不过体现“孝”的表现,一切以道德为评判标准。在儒家思想里“孝”为最大,忠是以孝为基础的。“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8]在儒家伦理中伍子胥因孝复仇实属合理,他与其父因“忠”于君主,受小人谗言遭被害而放弃生命也是符合儒家伦理的。

二、从地理坏境、社会结构解析中西伦理观不同的原因

中华民族起源于黄河流域,地理环境险峻,山区面积占了大部分。人们形成了一个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隔绝机制并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形成了自给自足、封闭的小农经济模式。长达22个世纪的封建社会,导致小农经济日趋稳固。这种经济模式必然导致中华民族形成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家族主义。儒家思想的出现总结与延续了中国的传统,适应了中华民族的心理。它讲究以血缘为纽带的人伦关系,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强调孝、忠、亲、义等人伦关系的重要性,并形成了自己的伦理体系。

西方的策源地为古希腊和罗马,地处半岛,三面环海,岛屿多,湖泊多,地势平坦。这种疆域狭小、濒临海的地理特征形成的是以个人为主体、以业缘为纽带的灵活的经济生产方式。西方奴隶制的产生是以瓦解家庭为前提的。在古希腊的社会结构中,自由民个人与城邦群体的关系远远高于家族内部成员关系。近代资产阶级更是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看成是一种金钱关系。西方文明社会以劳动奴隶制作为国家的基本制度,这样就形成了家国分离、以国代家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所以家庭伦理在西方处于伦理思想中的次要位置。西方主张个人主义,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个人利益的得失,尊重个人意志。这种文化发源于《圣经》文化,并随着历史长河的发展基督教成为了西方人的精神支柱与信仰,是他们内心的源泉与给养。

结语

中西方社会,中国更注重伦理,西方更注重宗教。中国伦理从属于儒家思想,在社会的发展中慢慢形成了以儒家为主导的儒家伦理。西方的伦理则从属于宗教,所以实质是一种基督教伦理。《哈姆雷特》体现了西方伦理背后的浓厚的宗教思想,这也是导致哈姆雷特延宕的深层原因。《史记• 伍子胥列传》体现了深厚的儒家伦理思想,这使伍子胥的复仇有了合理性与正义性的依据。

伦理是种精神,是具有普遍价值导向意义的道德意识与价值观念。无论在中国与西方,伦理对社会都起着巨大的调节、约束、净化作用并引导人们走上更高的精神层次。所以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重视伦理与建构完善的伦理观都至关重要与迫不及待的。

[1][2][3][5]莎士比亚.《哈姆雷特》[M].曾冲明.长征出版社,2007年1月.

[4]梁国营.试论哈姆雷特的延宕[J] .河北大学学报.

[6]司马迁.《史记》第六十六卷[M].中国三峡出版社,2009.

[7]《论语•子路》[M].中华书局,2006年12月.

[8]孔丘《孝经》[M].陈书凯译,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年1月.

猜你喜欢
伍子胥哈姆雷特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千金”的由来
东周列国志(10)
哈姆雷特延宕问题再思考
千金小姐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论《哈姆雷特》中良心的分量
伍子胥出昭关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