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霞
商品包装的色彩设计心理探析
赵艳霞
设计师将包装的色彩设计与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紧密结合,在民族情结的设计心理的影响下不断完善自己的色彩创意,以求得消费者在情感上的认同与共鸣,同时更好地促进商品的销售。
商品 包装色彩 设计 心理
消费者对商品的认识是从包装开始的,色彩在商品的包装设计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元素,它能调动消费者的第一印象、第一感觉,传递一种人性化的和谐、舒适的视觉信息,从而使消费者产生一种认同的情感,激发起购买的欲望,最终实现商品销售。设计师怎样进行色彩设计心理的科学定位,把握设计师——包装色彩——消费者三者所构成的情感互动,对商品包装的色彩做到恰到好处的设计,这是每一位设计师都需要认真探究的课题。
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直接看到的是包装而不是商品本身,而包装色彩更是首当其冲,成为吸引消费者眼球的第一要素。因此如何得到成功的商品包装色彩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包装色彩是设计师表现自己对商品认识和理解的一种载体,它体现了设计师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意识。通过这个思维过程,色彩设计完成了商品的视觉形象的外化问题,但这种意识要得到消费者在思想上、情感上的认同和共鸣,就要做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对色彩认知的共性规律。包装色彩设计情感的把握,实际上是一种设计的心理活动。
其次,设计师和消费者进行心理沟通的前提需要了解大众对色彩的认知规律。色彩变化是无穷的,同时由于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不同的文化背景等原因,也带来了千变万化的心理反应。地区性的色彩习惯与偏爱,一般决定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与影响。
商品的包装色彩首先是设计师的一种情感表现,就像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抒发自己的情感一样。包装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视觉艺术,只是这种艺术是在理性思考和市场的制约下逐步走向完美的,色彩设计是在了解市场、了解消费心理、了解商品的前提下不断完善自己的构思与创意,是在不断地否定和肯定的过程中成熟起来,既有“迎合”,更有“引领”,力求达到创意的尽善尽美,得到大众的认可和肯定。
玛氏公司在传统的棕色巧克力的基础上推出了红、黄、绿三色的彩虹豆,受到了儿童群体的欢迎,这是因为穿上五彩缤纷外衣的巧克力豆既体现了儿童审美情趣,又迎合了孩子们喜欢新奇好玩的消费心理。康师傅公司畅销不衰的红烧牛肉面,鲜艳的中国红,把面的“香”通过包装的色彩创意体现得淋漓尽致。以上两个典型个案的色彩设计,设计师在色彩的情感把握上,针对不同的人群,准确地、恰到好处地与其沟通,满足了现代人追求轻松、时尚、娱乐的心理需求。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成功的包装色彩,离不开设计心理学的支撑和帮助,一款新的包装设计要想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并能理解、领会,将其留在自己的记忆之中,是其文字、图形、结构、色彩等元素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手感并产生新奇的感受分不开的。在人们的视觉认知活动中客观事物和人的主观意识相互作用、交织中进行的。充分地发挥色彩“大感觉”的视觉效果来抓住消费者,使消费者能在第一时间里产生对商品的判断、联想,使之产生信任和喜爱之情。设计师要巧妙地应用这种色彩的情感规律,充分发挥色彩设计在直观表现和间接表现两个方面的优势功能。
商品包装色彩设计在需要设计师了解消费和设计心理的同时,也要加强自己的综合性修养,使自己的设计更趋多元化。现在的商品包装色彩的总体倾向还是过于西化,在包装色彩民族化方面比起很多发达国家我们的设计显得异常薄弱。
英国学者比尼恩曾这样赞叹中国艺术:“世界上还有一个国家,它形成了甚至更强有力、更有持续性的一套艺术传统,结果就更具有独特性——这个国家就是中国。中国的艺术在整个亚洲享有最高的声望,就像希腊艺术在欧洲所享有的声誉那样”[3]。鲁迅先生也说过:“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4]。我们的包装设计的消费对象,主要是中国人,过于全盘西化是行不通的,这就要求设计师的设计心理上要有一颗中国心。中国传统色彩是建立在人文学科的基础上。“中国红”的古朴而热烈、“青花”的素雅而莹润、“中国墨”的五色变化、“吉祥纹饰”的色彩内涵,既有“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的喜庆色彩,也有“水墨交融,天人合一”的平淡自然的意境。浙江卫视品牌的推出,也把“中国蓝”这一色彩概念象春风一样吹入千家万户,也强化了自身的品牌竞争力。“同仁堂”系列药品的包装均采用中国传统图案为主线,把中华民族的中药文化融入其中,古色古香,体现了企业的民族传统源远流长。
成功的产品包装色彩设计,是设计师在设计心理上充分把握了色彩的诉求和定位。设计师通过熟悉商品和消费人群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色彩学的基本规律,借助包装这个载体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悟,同时又大胆探索和创新,引领消费和审美,在满足消费者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条件下,给大众创造一个充满着文化内涵的遐想空间,使消费者在色彩这个美的精神世界里享受到生活的高品质,也使商品的销售达到最圆满的目的。
[1]欧阳超英,包装创意[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5
[2]李彬彬,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8
(南阳理工学院 河南 南阳 473004)赵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