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1-08-15 00:45郭建平
大家 2011年9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培育

郭建平

人文素养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郭建平

开展人文素养培育,让文化内化为我国公民的自身素养,是推动公民文化建设,发挥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源泉作用的重要路径。价值观建设是人文素养培育的核心,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挥其指导作用,正确引领社会多元价值观,正确认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

文化 人文素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领

一、人文素养培育现状分析

20世纪90年代初,市场经济浪潮和社会现实变化带来的冲击,对于人文精神丧失的忧虑,使得知识分子开始“自我审视”。1993年第6期的 《上海文学》发表了 《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一文,提出文学和人文精神危机的问题,引发了一场文化领域“人文精神大讨论”,吸引了从人文学者到社会学、经济学等社会学者纷纷参与讨论,持续3年之后进入尾声。主要参与者回顾该讨论时谈到,“大家当年讨论‘人文精神’,就是希望我们的社会在人与人的利益平衡之外,还能有一种价值认同上的维系。中国这么大一个社会,要是没有精神的根据,都是被利益追求主导着,那就稍有风吹草动,就要出乱子,非常脆弱。”

1994年9月,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周远清同志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做《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报告,提出大学文化(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文史哲学科的基本知识、艺术修养,国内外的文化精华”,并详细阐述了大学开展文化(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此后,以杨叔子、胡显章、王义遒为领军人物,“文化素质教育”理念横空出世,一百多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各地高校建立起来,形成燎原之势。实践证明,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强调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文化素质教育理念作是实践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入点。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述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之上,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我们民族长期秉承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观念的理性集结体。它支撑着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的行为指向和行为准则,从更深层次影响着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中的思想方法与行为方式。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文素养培育的三个维度

1.奠定人文素养培育的精神内核

我们进行人文素养培育,提高公民素质,应当重视理想、信念、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定向和引导功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内核,这样他们所从事的实践活动才会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符合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同努力、奋斗,他们也才能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并发挥作用。

2.正确认识文化多元化带来的价值多元化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国内的思想界之中,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保守文化和开放文化、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等交织在一起,从而在社会各个领域同时树立了多种价值观,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与追求,并可以成为不同的价值主体,从而使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倾向。价值多元化是时代与个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它的实质就是容纳不同的价值标准与追求。

3.正确认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

培育人文素养是不能忽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的。马克思恩格斯对上层建筑特别是对意识形态问题的论述,实际上说明了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培育人文素养,为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而努力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践中开展培育人文素养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教育素材的选取问题,既要不能过于强调政治挂帅,鼓励多元的优秀文化形式进入教育领域,同时又要对于那些庸俗卑下的文化形式进行认真筛选、将其拒之门户之外。那些不讲影响,不符合人民群众健康有益的文化需求的文化形式,在某些方面管理疏漏的情况下,即使暂时在社会上流行,赢得浅薄的掌声,最终会被边缘化直至被逐出受众的视域。时下抵制“三俗”之风 提高主流文化影响力的浪潮已经充分验证了这个问题。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4.《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美]丹尼尔.贝尔著,张国清译:《事实形态的终结:五十年代政治观念衰微之考察》,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陈立思主编《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古巴]菲德尔.卡斯特罗著,王枚等译:《全球化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8.张宏毅:《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高校理论战线》2001年第1期。

9.韩迎春:《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机制——非智力因素的视角分析》,《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2007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理工科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课题编号:20070107

郭建平,(1977--),男,湖北随州人,武汉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讲师,文法学院博士生,从事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郭建平 (武汉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湖北 武汉 430070)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培育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