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丽 郭志娟
这种矛盾体现在两点上:首先供求数量上的矛盾导致的就业率低。随着扩招,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递增,尤其在盲目追求精英教育、学历教育的当今社会中,更加大了高职高专院校就业难度。
这种闭塞首先表现在就业信息渠道的不畅通。常年的计划经济致使无法充分发挥市场的优越性,人们还在“等、靠、要”;其次市场规则的不统一。对于新生事物人们还没有能力充分管理和利用它。尤其是大学生根本就不懂得社会把他们推在了一个什么位置,对他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1. 政府的宏观调控。学校毕竟不是社会,再优秀的大学生走入社会还是有些目标盲目,往往是学生找不到合适的用人单位,单位也招不到合适的毕业生。这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
2. 求职市场的用人机制。经济科技的发展,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宽博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各种各样的综合技能,即“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这当然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高学历的追求,使得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盲目地要求中,难以定位。
1. 学校的人才培养结构。目前高校培养的人才和社会需求不相适应,这种人才培养结构的不合理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1)专业设置的不合理。学校的专业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没能跟上市场需求做出及时的调整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根源性原因。趋同的专业结构,造成人才供给结构的严重失衡。
(2)综合素质的培养的忽视。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就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才。而目前高校是教授多“教练”少,在培养人才方面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忽视了学生实战能力的培养,更忽视了就业市场的需求。
1. 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因而国家首先要从源头上调控招生计划,应从专业配置上考虑各类人才的结构比例,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来作出科学的预测,根据各专业就业率情况来作出适当的调整;其次在实训基地建设上给予适当支持,与学校一起培养出实战型的大型的大学毕业生;最后要形成有力的政策导向体系,搭建畅通的人才交流平台,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2. 建立完善的就业市场体制和用人机制。在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体制下,培育和建设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新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建立以高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要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良好环境的建设,要树立科学发展的用人观,优化配置人才结构,实现生产力要素的最佳组合,达到人尽其才。
高职高专院校要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开拓与创新学生的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就业市场。
1. 认识就业市场的调控作用,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高校要根据整个经济的大背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及时主动地调整专业结构,确定招生专业和规模;加大实习训练力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识与能力的并重,全方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2. 完善高等职业院校就业工作体系,开展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树立就业服务意识,提高就业服务水平,着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提高学生就业比率和就业质量。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进一步加强组织机构与队伍建设,创建完善的就业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高职高专院校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确保人员配备到位、场地设施到位、经费保障到位。
(2)着力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要将就业指导人员纳入教师队伍,大力推进就业指导的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进程;将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有侧重地将生涯规划、职业指导、创业教育等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积极探索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总体看来,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也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只有有力地发挥高校、社会以及大学生本人的各自的优势,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这一根本性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和最终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