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艺术博物院陈列研究部 广东广州 510095)
如果说山水画是中国人观照自然、阐释世界和承载观念的一种方式,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那么花鸟画则是以抓住动植物与人生活际遇、思想感情的某种联系而给予寓意性表现的一种绘画方式,具有“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中国花鸟画历史源远流长,经历魏晋南北朝独立成科、唐代趋于成熟、五代滥觞,至两宋达至顶峰,并出现文人花鸟画;此后元明清,写意文人花鸟画一直占据主要地位。纵观整个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发展,均以中原、江南为中心,直至晚清民国,岭南画派异军突起,才改变中国花鸟画的格局。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朝士人们的前朝残梦被彻底打破,而与此同时,海禁开放、海上贸易发展和华侨奥援使得原来历史上属于蛮荒瘴疠之地的岭南地区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开放的摇篮,变革思想影响遍及社会、文化、艺术各个领域。岭南一地留学西方学习西画的画家们所倡导的“新国画”运动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折衷中西”的艺术主张,在技巧、用料乃至绘画题材上都作出了变革与创新。岭南画派发展至第二代,更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岭南画派”革新中国画的主张和“融汇古今,折衷中外”的艺术宗旨,花鸟画领域,“二高”门下诸弟子风格各异,其中又以赵少昂尤得“岭南画派”真谛。
赵少昂(1905~1998),字叔仪,广东番禺人;擅花鸟、虫鱼和走兽。他既继承岭南画派传统,又主张革新中国画,画作吸收中国画、日本画、西洋画的精髓,同时又注重师法造化,融会贯通加以创造,形成其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享誉海内外。
赵少昂在其一生漫长的艺术实践中,创作了数以千计的花鸟作品,早期画风注重于写生的真实感,勾线、着色甚为洒脱工致,而晚年则“老而愈妙”,由博返约,强调神韵而能于奔放、粗狂之中见其精细之处。在其数量极多的花鸟册页中,最能体现他对大自然生机活力的充分把握,概括而又准确地刻画对象,充分发挥笔墨的表现力。这些花鸟画册页多为赵少昂后期的作品,相对其早期大幅且工多于写的作品,这些花鸟画作品更像平常写生练习的习作或上课授徒的小稿,然却能以一种更为简洁疏朗的构图、简练迅捷的笔法、清新明快的用墨着色来捕捉小鸟的各种动态。画面中,或芦苇、或竹枝、或树枝,以及花叶数笔,小鸟小憩、展翅、觅食、鸣叫等动态跃然纸上,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准确而真实地把握住小鸟生动的外部整体形象,而内部细节则写意简略,所谓“外工而内意,外精而内粗”;再赋予深浅浓淡的墨与色,然后细腻而传神描写小鸟的头部,尤其是眼睛处,将个性巧妙的蕴藉于生动传神的形象之中,高明、独到的深入到小生灵一瞬间恣意的动态中。章法独特,不落俗套,多把最显眼的繁花小鸟画在上半部分,并以净墨画花叶衬托红叶繁花,显得气格高雅、艳丽脱俗,不愧被誉为高奇峰之后岭南画派的最佳传人,徐悲鸿更称“赵君花鸟为中国现代第一人,当世罕出其右者”,并作诗以赠:“画派南天有继人,赵君花鸟实传神,秋风塞上老骑客,烂漫春光艳羡深。”足见赵少昂花鸟画艺术的成就。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给予艺术以重大影响的首先是政治的变革以及相应的意识形态的革命,另一社会文化因素是西学的冲击。这两大因素从观念到技法上在早期岭南画派的作品中均有所体现,高剑父在其《我之现代国画观》明确表达了“艺术革命”与“政治革命”的一致关系,以日本技法革新中国画,用写实主义语言以描绘时代精神,以及艺术对现实生活的介入与干预,这些都体现了艺术与政治密切相连。而在第一代岭南画派的高剑父、高奇峰上承居廉、居巢,借鉴日本画风,在中国画中融入对形体的塑造和对光色、气候、气氛的渲染法;然而对表现气氛和质感的重视,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中国画笔线的骨力,填塞了传统中国画空白的余韵。在赵少昂的早期作品中,我们仍可以看到其师辈们留下的影响,而到了他艺术风格的成熟期,作品中已逐渐失去对国家、对民族的焦虑感,而代之以一种更为纯粹的对艺术的追求。这种释怀则给他后期的作品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蜕变,让他在贯彻岭南画派“折中中外”主张、摸索“革新国画”道路上有了新的方式,这种新的方式便是倚重中国画传统并寻找中国画现代性变革的凭据,这可以视为岭南画派对中国传统笔墨的重新回归。我们可以看到在赵少昂中晚期的作品中,笔墨与线条不再受到有意识的抑制,也不再与写实的意图处在紧张的对峙中,而是承担了极其重要的表现功能。对笔墨与线条的重新重视不仅解决了早期岭南画派在革新中国画中因引入西画技法而产生的问题,也为中国画发展再次注入了新的活力。
因此,我们再看他晚期这些用笔简略而形神备至、境界全出的花鸟画小品,可以发现早期温厚蕴藉的风格已经被极具力度的视觉观感所取代,画面中表现的是笔墨的强劲张力,是精确的写生能力与高超的传统笔墨技法的水乳交融,是对中国文化理想的执着追求。
[1]王坚.《炉火纯青的境界,雅俗共赏之高峰——试论岭南画派大师赵少昂先生的品格与花鸟画艺术》,《蝉与我心清——赵少昂诞辰百周年纪念》,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出版,香港文化博物馆编制,2005年,页230-239.
[2]张煜.《赵少昂先生的“故园意识”及其艺术风格的生成》,《蝉与我心清——赵少昂诞辰百周年纪念》,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出版,香港文化博物馆编制,2005年,页252-256.
[3]何凤莲.《心匠的笔墨——浅说赵少昂的艺术》,《蝉与我心清——赵少昂诞辰百周年纪念》,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出版,香港文化博物馆编制,2005年,页264-283.
[4]陈滢.《岭南花鸟画流变(1368-194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9.
[5]梁凤莲.《墨彩人生——赵少昂传》,海风出版社,2005.8.
大众文艺2011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