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读图时代紧步到来。人们更加追求有视觉冲击力、视觉享受的图形和图像。电脑这一高科技工具不仅为其提供了技术支持,而且使艺术世界的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平面设计,指的是在平面空间中的设计活动。其设计的内容主要是二维空间中各个元素的设计和这些元素组合的布局设计。平面设计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网页设计、包装设计、DM广告设计、海报设计、平面媒体广告设计、POP广告设计、样本设计、书籍设计、刊物设计及VI设计。
电脑设计,是指用电脑技术辅助艺术所进行的设计。从专业的角度看电脑设计可分为电脑艺术设计、电脑平面设计、电脑美术设计、电脑动画设计和电脑广告设计。其属于计算机技术和艺术相交叉的一个学科,是艺术设计的一个门类。
平面设计师在设计时,大致都要经过三个步骤:缩略图、设计草图、最终设计稿。从缩略图直至最终设计稿,要经过设计师大量的实验和重复性的劳动,而电脑的出现则大大方便了设计师的制作设计。
应用电脑进行设计可以轻松的改变设计的色调、风格;修改快捷,所见即所得;删除容易、复原便利。它可以按你的任何创作意图进行修改,而且原手稿在保存上也相当完好,便于下一次的调用;如果用电脑进行信息处理,不小心出错,我们可找到上一步再重新进行修改,不会影响制作效果。
在传统的设计过程中,设计方案通过后,须进行制作图纸的绘制---工作繁重枯燥。若采用电脑图形设计的话,一旦设计方案确定,整套高质量设计图纸就可由打印机或绘图仪直接输出完成,还能达到传统方法所无法达到的高清晰度,使得设计周期缩短,从而提高了处理设计信息的效率。
电脑不仅可以对尺寸角度进行精准的表现,而且还可以对设计图的色彩,角度、形状等做出准确的调整,更好的表达设计师的创意。它的真实再现性给人视觉上的真实享受,方便受众群体直接的了解设计者的思想。通过电脑进行设计者可以即刻得到客户的信息反馈,并对作品进行近一步的修改,实现设计理念和市场需求的互动,使广大的受众群体易于接受。设计师将自己的创意作品存成电子格式,连接彼此电脑终端,一切基本的交流都可以实现,更加方便了设计理念的传播和交流。
若把岩画及各个历史时期的视觉艺术,看成是人类希望生活在一个充满幻想的神话般的世界所做的种种努力,那么现在这种“理想”可以借助电脑设计更好地实现。相比较于电脑设计带来的那种近似荒诞的、梦幻般的情感体验,传统媒介形式常常相形见绌。电脑设计因其软件工具中的强大功能而所向披靡,如Photoshop、 Illustrator等。通过滤镜、图层等简单的工具,我们不但可以很快的渲染出想要的效果,而且能够制作出给人视觉上强烈震撼的画面效果。
“同质化”是指同一大类中不同的商品在性能、外观甚至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逐渐趋同的现象。
电脑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的快捷、方便。由于其本身所具备的一些功能如复制、粘贴等,设计作品和创意的大量拷贝使得人们的思维容易产生惰性。并且源于审美趋同一些设计者更愿意采用一种最为安全、容易被大众接受的形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由此发展下去的结果是:削弱了设计师独立思考和发掘个性创意的能力,为盗版创意提供了滋生的温床,平面设计中“同质化”的发展越来越“猖狂”,在此电脑不得不被称为“帮凶”。
灵感,是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大脑皮质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它具有突发、偶然和稍纵即逝的特性,因此我们必须在灵感从头脑中闪过的时候迅速将其捕捉下来。一般情况下的记录的方式我们都选择用手绘来实现,而不是打开电脑、等待运行、然后再使用一个个的工具描画出来。因此说我们在进行思维和创意最初表达的时候,最好选择手绘的效果图,这样的效果图能够更加的直接和便捷。而在这个角度看电脑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而显得不够便捷和人性化。
电脑技术本身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超出现实的表现手法,使得人们荒诞、离奇的构思成为现实。众多设计者放下头脑中“晦涩的”设计理念而去追求新奇的画面效果,从而导致了这样一种现象:许多设计大赛成为了电脑技术的竞技赛,忽视了设计本身最重要的东西---内涵,久而久之陷入重表现形式轻设计内涵的滥用电脑技术的误区。电脑设计软件的普及并不意味着设计领域对于设计作品水平的要求降低。缺乏设计理念的设计作品就好像是没有灵魂的躯壳,没有内涵的图片堆砌不能称之为设计作品。现代设计师应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设计原则,将设计理念和电脑设计技术完美结合,使电脑为更好地传达设计信息、设计理念而服务。
春秋战国时期庄子曾在《庄子·外物》中指出:“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妄言。”电脑设计的功能再强大,它也仅仅只是设计的一种工具,它不具备人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其强大功能的发挥是需要人类自身来完成的。在平面设计中要想设计出优秀的作品我们就应该分清主次,设计理念和表现技术相结合,各取精华。信息时代的发展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设计语言,我们要学会利用高科技说话,不仅让人们“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1995.
[2]迪尚.《电脑图形设计》.[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
[3]王友江.《平面设计基础》[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大众文艺2011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