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书画线条美

2011-08-15 00:47胡力丹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大众文艺 2011年13期

胡力丹(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安徽 淮北 235000)

纵观中国书画发展史,中国画和书法不仅有着共同的起源,用笔技巧和基本思维方面有许多惊人的类似,而且在艺术意境的追求和审美要求上也有诸多相通之处。中国书画家在点画中,使中国的书画产生了特有的有情世界。在符号和造型之间荡漾着广阔的天地,产生大自然变幻般中国书画线条之奇美。

一、线条组合美

书写汉字,各个笔画会有各种形式上的变化。在一个小小的方形空间中,必然要要采取多少不等的笔画以及各种各样的连接和排列方式,以求使字形易识别而又好看。各个笔画,部分之间,采取上下、左右、分合、穿插、重叠、堆积、包裹等组合方式,使线条富于无限变化,而且线条组合变化更趋复杂,更臻精微。汉字利用笔画的多种组合及构筑方式来造成整齐、参差、疏密、错落的千般姿容、万种风情。中国绘画何尝不是利用线条排列组合等唯美意境,创造出无论山水、人物、花卉,各种造型的图形来。由此可见中国书画的同源关系。

二、线条入书入画美

我国文字的产生,基础是“象形”,最初“写字就是画画”。1汉字的构成元件是线,这种线是感性生命的一种概括形式,既凝结了自然,又包容了造字者对汉字的理解。汉字的线条具有表现人情感的能力。如唐窦蒙弟在《述书赋》中说:“古者造书契,代结绳,初假达情,浸流竞美。”汉代著名书法家蔡邕在《笔论》中就已明确地指出了书法的点画形体,必须处处能引起人们对于现实中种种美的形体和动态的联想,才算得上艺术。他说:“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2写字求美。中国汉字书法线条有粗细,浓枯等。中国书法能反映人的灵魂深处的秘密,所以书法风情万种。治书者注入笔墨线条中的情性成分。如何体现情绪的表达,从书画的线条的表现便可见端倪。同样中国画的求美心理,才形成各种笔法的中国画。当怀素“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3时,吴道子也做到了“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至中国南宋时梁楷的减笔画无不体现出书法入画情绪表达的美。从而体现出中国书画线条独特的美。

三、骨法用笔美

中国画以线为主的骨法用笔,创造出有生命力的线条就要追溯到用笔。所以有唐张彦远说:“夫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用笔工画者多善书”之说。黄宾虹说:“画之法不在位置而重在笔”4。元代书画家赵子昂有一首专门体会书画互补的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由此可见中国书画的骨肉关系。

中国书画都讲究线的表现力。书法中的行气连势,国画中的勾勒、皴擦、点簇等,构成了书画所追求的意象、气韵、意境等魂质。一笔一画都体现了书画线条骨法用笔抽象的审美性。

四、笔力之美

书画线条的笔力之美,笔画所着重的是笔力。近代梁启超一篇文章强调笔力对书法的重要性时说:“写字全仗笔力,笔力的有无,断定字的好坏。而笔力的有无,一写下去,立刻就看出来。”5如何用笔才能显示出力量呢?唐代书论家孙过庭说“众妙攸归,务存骨气。”6他所说的骨气,指的是用笔的内在之力以及纸上的点画所外现的力量。各种书体中国画线条用笔的提按变化的频率有所不同,所展现出的线条美感也有所不同。

五、线之和谐美

何为中国书画美?最重要的就是遵从绘画和书写的形式美的要求。例如写书法,字的笔画之间笔画少的字,线条宜粗壮一点,多些顾盼、照应;笔画多的字,线条应细一点,紧凑而又匀称。五代顾闳中的那幅《韩熙载夜宴图》何以光芒四射,全仗线条柔中有刚,刚中带柔,迂迥婉转,中调墨线勾描得灵动活脱。无论书法还是中国画的线条都有参差连贯的美,她如自然界许多事物一样,多以参差错落为美,线条各部分之间要互相照应,映带,甚至要连接在一起。用笔之妙乃在使得“自始至终,笔有朝揖,连绵相属,气脉不断”,7一幅气脉贯通的画,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整体。譬如明•陈洪绶的线描人物成为百代楷模,靠得也是他意味十足的墨线。他的《水浒叶子》人物画,其简洁的构图,夸张的造型在看似平淡而流畅的线条中,方中带圆、圆中寓方,富有节奏感和装饰情趣。

六、线条民族性格美

书画同源,强化中国画的特征,使中国画产生意外却合自然的审美情调和特质,与西洋画拉开根本的距离。西画中的用线也讲究线条美,但是它和中国画的线描不是一回事,在理念上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西方绘画主要是块面结构,中国画主要是点线结构,线是中国画主要构成因素。用线是由中国书画同源独特的历史所造成的,还与书画家独特的生命意识有关。线是人类把握大自然的一种抽象形式,一条贯穿宇宙的线,界破了虚空,也界破了实质。西方绘画比较倾向寻求外观感受与刺激,依靠光色为主要表现手段,而中国绘画所重视的是内在的精神修养,重视笔墨线条,神情气韵,线的排列,疏密穿插,参差变化。中国画线条艺术,是一线两用,即塑造型体,又融进书法、金石之韵律。有些没骨画也极显风神,画中虽然没有明显的线条,但线条脉络迹象隐在其中,并非西洋式的“面”。 如赵之谦“以篆隶书法画松”8;郑板桥“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9。可见中国书画的线条,深含着一个艺术家的厚实底蕴。以传统的书法入画,线条自始至终贯穿画幅中间,线条的脉络可堪玩味:时波折、时顺逆、时顿挫、时刚劲、时轻柔、时回旋,富有运动感和节奏感,洋溢着民族性格的形式美、风格美,有着无比的张力和冲击力。

因此中国画得以区别于西方绘画,具有民族性格的美,在世界画坛上独一无二。

大家知道敦煌壁画集中形成了线描造型。壁画中画面仙灵飞腾,云气缥渺,体现了线条的飞动之美。飞动使人从静态艺术作品中似乎看到生气勃勃的生命之物,听到旋律美妙的乐声,生成种种联想和想象。书画的动感除了来自笔画线条的形貌之外,还来自线条的流动速度,以及字形物貌所造成的不稳定不一致的空间。本文是从积淀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内涵的线条本身去发现自己的审美视野,去深化自己对民族精神气质的感悟。以上是我对中国书画线条美的一点浅显的认识,不知能否给大家带来中国书画美的稍许启示。

注释:

1.刘纲纪著《中国书画、美术与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第4页.1998年.

2.《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第6、62、667页.1979年.

3.窦冀(一作臮)语.《张旭草书古诗四帖、怀素草书自叙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无页码.2000年.

4.杨樱林编著.《中国书画名家图解--黄宾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3、92页.2009年12月.

5.[清]梁启超《书法指导》.

6.王菊生著《中国绘画学概论》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7.[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8.赵之谦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下册 514页.

9.转引刘墨的《中国画论与美学》.人民美术出版社,第 160页.

[1]李泽厚.《美学三书》.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2]顾森.《秦汉绘画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8.

[3]陈晓丹.《中国艺术经典》.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9.8.

[4]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8.

[5]陈彬龢.《中国文字与书法》武汉市古籍书店复印武汉市江汉印刷.19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