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流媒体对重大灾难事件报道的价值取向——以央视新闻频道对东日本大地震报道为例

2011-08-15 00:47上官绪芹浙江传媒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大众文艺 2011年18期
关键词:新闻频道救援队灾情

上官绪芹 (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2011年3月11日,北京时间13:46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9.0级强烈地震,并由地震引发海啸,核危机。截至当地时间4月20日18时,已确认造成14063人死亡、13691人失踪。在此次地震的报道中,中国主流媒体除了快速,及时的发布关于地震的信息之外,而最注重的是灾难事情的新闻价值,以及在日华人的安危,日本人在地震面前表现出的良好的秩序和反应速度。

3月11日下午14点04分,也就是大地震发生19分钟之后,央视新闻频道在新闻直播间通过滚屏字幕播出日本发生大地震的消息。14点05分演播室插播最新消息。14点17分即连线驻日本记者,播出日本地震画面,并报道了中国地震台网正在会商、稍后连线的消息。一直到18点,日本强震的直播窗口始终打开,对地震灾情持续直播。 在央视新闻频道的东日本地震报道中,比较注重新闻的新闻价值,强调公正,平衡和客观。央视对日本地震事件的报道引起强烈的社会关注,2011年3月11日至2011年3月13日,新闻频道收视份额为4.186%,明显高于往年相同时段。

一、现场直击灾难事实,注重新闻性,避免过多煽情色彩

用现场直击的方法及时迅速的报道地震海啸和核辐射等的完整过程。在央视新闻频道的新闻里大量的插入NHK直播的日本地震的画面。NHK的报道特点是“有信息量却不侵犯个人,有数据不煽情,有各种提示却不造成恐慌。”所以会注重事件的冷静客观,和还原灾难最真实的情况。而新闻频道在报道自己台里的记者采访的新闻时也仍然是强调现场和新闻事件的新闻特征,很少有再出现汶川地震的报道中一系列打动人心、催人泪下的感人场景了。

从3月11日到3月17日,央视新闻频道打破原有固定栏目编排,从21:30到零点,利用“新闻1+1”和“环球视线”的创作团队,制作连续两个半小时的特别节目。由于打破了栏目的概念,使整个时段的报道内容完整、风格一致,呈现出不同于常态节目的深度和现场感。在白天时段中,平时固定的栏目时间也被打破,全天候直播,随事态发展随时跟进报道内容。

二、接近性原则重点关注中国在日救援及华人安全,并扩展视角关注民情

本人研究了从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发生至3月31日的新闻频道的《新闻直播间》节目发现这半个月里关于日本大地震的1088条新闻(只看新闻标题)中,其中与灾情本身有关的有892条,与中国救援有关的有77条,与国际救援有关的有14条,与在日华人安全有关的有67条,与专家解读有关的有38条。从这个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和灾情本身相关的新闻之外,剩下的这几类新闻中,与中国救援和在日华人安全有关的新闻条数所占的比例达到了73.5%其中中国救援占到了39.3%,在日华人安全占到了34.2%。

如在《新闻直播间》3月13日的新闻中有连续的几条新闻先后都是报道中国救援队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即将飞赴日本重灾区”、“中国使馆工作组抵达重灾区”、“日本大地震特别报道:中国国际救援队抵达东京”、“中国国际救援队已抵达日本”。在这几条新闻之前,即中国国际救援队快要赴日时还在播出了“中国国际救援队走过的十年历程”。

再如同样《新闻直播间》3月16日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全力搜寻幸存者”这则新闻中有这样一段配音:。由于当地供水短缺,救援队员们的脸越来越黑,不是因为阳光强烈,而是因为他们抵达大船渡后只能“三不洗”,队员们在抵达灾区后没有洗过脸,没有洗过脚,也没刷过牙。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很多救援队员到日本执行任务并没有告诉家人。

而在3月19日新闻频道播出的《新闻周刊》的题目为“大地震的微记录:别让灾难带走希望”的日本大地震特别节目中,在这一期节目中所谓的“微记录”就“微”在节目以记者找到的亲历地震的几个在日华人(王洪喜、孔晓楠、王燕、旅日作家萨苏等)口述整个地震和海啸的过程为节目的线索,通过他们的视角来关注整个灾情本身。整个节目分为“灾难降临”、“平安信息”、“辐射阴影”、“紧急避难”、“跨越灾难”这五个环节,一步步深入,从对灾情的关注到对于民情的关心,再上升到一种对于民族的、人类的灾难的思考。

三、注重专家解读,开始强调防灾知识的宣传

3月11日下午16:40,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进入新闻频道的直播室,向人们介绍地震的原理和相关知识,这样的解读一直持续到到晚间“东方时空”和“环球视线”时段。从上面的数据也可以看出,在《新闻直播间》里除了对于灾情的报道外,专家解读占到剩余几个类别的19.4%。

从孙士鋐开始,央视的评论员和专家智库系统也启动应急机制。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特别报道的嘉宾并非由各个栏目自行邀请,而是统一由央视新闻中心评论员组负责组织。评论员组不仅负责专家的发掘和联络,还负责接待和内容提供,有效地解放了各时段节目和栏目的压力。从地震发生开始,央视新闻频道一共邀请了地震监测、日本政经、核安全、地震救援、海啸预警等领域十几名专家,实时关注前方动态,及时做出权威解读。在新闻频道,访谈时段从“朝闻天下”一直贯穿至“午夜新闻”,实现了专家解读的全天候无缝连接。

纵观中外新闻发展历史,灾难性报道一直是新闻活动的焦点,在新闻报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之地。如果媒体在灾难性报道中不能有所作为,那么,媒体就失去其本身的功能与作用。自然灾害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在灾害发生的时候,人们需要大量的信息来指导判断,以便采取正确的应对灾害的措施,新闻媒体有责任满足人们的这种基本需求。因此电视媒体作为媒体中的主流形式之一,对灾害的紧急报道具有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它的目标是最大程度地对正在发生的灾害进行同步报道,尽最大可能地为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迅速提供准确的信息。

[1]高梅.王艳萍.《央视汶川地震报道解析》.《东南传播》.2008年第6期.

[2]白楠.《新闻专业主义视野下的电视灾难新闻研究——以央视汶川地震直播报道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200905.

[3]焦彦艳,《电视灾难报道的情感信息传播研究》[D].苏州大学.新闻学.201005.第40页.

[4]穆素华.张士峰.《日本地震:电视“快反”报道的创新实践》.《中国记者——焦点》,2011年4月.

[5]朱春阳.《央视汶川地震直播的新闻框架选择之动因分析》.《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9月第5期.

猜你喜欢
新闻频道救援队灾情
从设计规划到室内装修全程把控 英国天空新闻频道北京站直播间
福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招之即战
“灾情”
新闻频道的理念与运作
1917年天津水灾与赈济情况略述
谈企业电视台创办新闻频道对企业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