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真非真”---绘画中镜像的原型意义及其心理暗示

2011-08-15 00:45凌云飞
大家 2011年17期
关键词:镜像原型镜子

凌云飞

(凌云飞 :中国计量学院艺术与传播学院 ,讲师。 )

镜子在日常生活中是个既熟悉又陌生、既寻常又神秘的物品。我们都知道镜子是什么东西,但是,镜子的迷魅并非因其平常易见而消减。人与镜子的关系不是揽镜自照、观镜自身那么简单,文化与社会在人与镜子之间折射返照,镜子同时也是分界与连接、反映与探照的所在。这种自明性的东西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指向-是人类形成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重要依据。人类对自我的探索和追求不断赋予镜子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自我认识的手段和象征。在西方美术中,这一个独特现象已引起人们兴趣:这就是画家和镜面折射的关系。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一些画家总喜欢让镜面出现在画面中,构成了对现实世界的双重折射,同时也折射出画家隐秘的心理空间。镜子存在于种种的艺术多元叙事中。我们既用这个能反射的平面来揭示真相,也用它来掩盖事实、窥见神旨、省察自身、洞悉未来。镜子的用处已经融入到了宗教、民俗、文学、艺术、魔术之中。美术作品中表述的人与镜子的关系,是人类自我观照文化心理与艺术观念的重要表现。

一、镜像起源及原型功能

人类与镜子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镜子最基本的用途是人们对自我的认知与反省。而人类对自我的探索和追求则不断赋予镜子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自我认识的手段和象征。从人的心理角度分析,这种自明性的东西有着丰富的精神指向,人类对镜凝视的瞬间存在着不同的复杂心态。

古希腊神话中,河神凯菲斯的儿子那喀索斯喜欢以水为镜,对着河水欣赏自己映射在水中的倒影,并为自己的形象所倾倒,由于这种心理的折磨,抑郁而终,死后变成水仙花,日夜映射在水中。这是人类早期临水照容的写照,表达了人类普遍的一种自我爱恋情结。镜子作为一种物品,是人们日常生活必备的照容器物。人们通过镜子来观看自我,整理仪容,确认自己的形象,从而把自我和他者区别开来。长久以来,镜子作为一种观察媒介,已经渗透进人类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一个物品。镜子的基本功能是映照物体,而我们借助镜中的影像从更多方面来来观映对象,正如柏拉图所说,大自然中存在的一切,太阳,星辰,大地,各种各样无生命的事物,都可以在镜中形成其模仿的图像。

从习俗宗教、社会生活、到文艺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镜子的各种特性实际上正是人类思想的映射:“在人们从镜子中照见自己之前,镜子毫无意义,因此,镜子的历史其实就是映照人类的历史。”这是对镜子与人类关系的整体描述。镜子是反射性的,由于它的反射,镜像内外的形象颠倒过来。它反射出人类对真实的探寻、自我认识的努力, 以及对美、身份的追求。而它又是一件内涵丰富的物品,满足人的自我认识欲望的同时也折射出人类的虚荣、欲望的心理。

二、“虚构的我”-镜子的心理暗示

从镜子的第一次出现开始,作为一种可以呈像的工具,它只是普普通通的物理反射板,其功能也不过是把一个三度空间压缩为二度平面,奇怪的却是它对人的心理会产生暗示作用。人们从开始有机会近距离观察自己的同时,也通过它想像和描述这个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镜子呈现的魔幻空间给人带来“似真非真”的空间感受,它像一种迷宫,是自我认知的镜像,同时又是自我迷失的虚幻空间。镜子让我们联想到幻想、恐惧和欲望。“人与镜子之间有着各种矛盾冲突, 在各个时代中, 从镜子衍生的善与恶、上帝与魔鬼、男人与女人、自我与影子、自画像与忏悔之间错综复杂的哲学、心理和道德方面有着多重的关联”。

(一)内省中的自我

“它”是“我”的形象,却不是“我”,而是“我”的复制与再现。镜子是从来不会说谎的,但是镜中的形象和“我”又有着巨大的差异。在主体看来,它仅仅是个被动的,简单再现主体的工具。镜中的形象和现实是左右颠倒的,它发动了一个从观看者到影像再从影像到观看者的过程。镜子在此,具有奇妙的功能:世界被逆转过来,作为观看者的主体为被观看的镜像客体所塑造,主体通过镜像来获得对自我的认识。

由于镜子的清、静、明的性状和照影的功能,镜中影像经过照镜者情感的先入为主的加入,便是“虚幻的自我”——在内省的过程中实现的自我。“就真实自我与镜中影像的关系而言,它们同为“自我”,而一经情绪流动,即情绪由镜外向镜内的投射,两者便是真实自我与观念自我的关系了。这是对现实自我的超越, 又是超越了的现实自我。”镜意象,“它是与欲望、意志、生命力等感性本体紧密相连的原型,是与自我满足与自我匮乏、自卑与自强、希望与绝望、幸福与灾祸等反题紧密相连的原型。同时我们也可以说,它就是体验的原型、审美的原型,艺术的原型。它是我们人类关于幸福长久等幻觉、信仰的原型,④而上述几组命题与反命题的相隔或许只是一面“镜子”,通过镜像进行自省也许是实现两者的沟通和连接的途径。

(二)预言的“神明之物”

镜子这一器物的特殊物理性质决定了它天生与光有关。光又与光明有关,因此,镜子被认为会反射光明、传达神性,使黑暗消失,使被遮蔽的得以显现。于是,镜子就有了驱鬼杀妖的作用。而处于黑暗之中 ,处于被遮蔽之中的东西不仅仅是妖魔鬼怪 ,还有许多未知的事物。镜子在此就担任起使未来呈现的使命来 ,因而具有了预言的功能。那么在更普遍的层面 ,镜子作为带来光明之物 ,能预示未来、洞察幽暗,对人而言,它无疑是神明之物。谁能“预知”我们那晦暗不明的未来?谁能“洞察”那隐于我们体内的黑暗之物?镜子。这个能反射的平面既能来为我们揭示真相,也能“掩盖”事实、“窥见”神旨、“省察”自身、“洞悉”未来。镜子似乎是人们用来自我认识或者自欺欺人的工具。

镜子可以反映出我们自己矛盾的一些特性:一方面,我们想看事物的真实面目,想探索生命的神秘之处,另一方面,我们又想让神秘的东西保持神秘。我们渴望获得确切的知识,但是同时我们又陶醉在想像、幻觉和魔力之中。

三、综述

镜子的普及提供给人以单独面对自己的自由, 同时镜子的清晰性又使人产生了舞台表演的感觉,攀生了贪婪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创造, 成了欲望之象征。镜子折射的是人们内心的虚荣、贪婪和欲望。进人现代社会, 人们更加无法摆脱镜子的诱惑与魔力, 为此不停的追求镜面中的形象的完美,伴随着想象形成一种外力,利用感官的软弱和理智的脆弱乘虚而入, 而同时忽视了镜像所折射不出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和进步。“ 过度重视镜像带来人类主体地位的下降, 同时也会不断地出现越来越多的主体对自身身份的寻求”。哲学家Simone Weil女士曾写道:“美丽的女子,照镜子时,也许会认为自己就是如此,丑陋的女子则知道自己不只如此而已。”在我们眼里,自身的形象既不是真实躯体结构的复制,也不是社会存在的产物,而是一种起伏不定的心理投射,一个定格于当下的精心打造出来的概念。然而如果没有镜子, 人类会怎样呢?怀旧的彭德格拉斯特说他更相信没有镜子的好处。但是, 问题是“ 假如没有镜子, 我们仍是人类。我所哀叹的并不是这块空空的镜子本身, 而是我们有时在镜子里反映的东西”。

镜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意义不仅仅是鉴容和装饰,而是有着复杂的文化韵味。镜像给了人们巨大的想象空间,镜子的反射特性使人能够“透视”世界,它不能原原本本的反映事物的原样,却能映出十分相似而又略有区别的影子。镜子的映照构成了对现实世界的折射,同时也折射出画家隐秘的心理空间。

[1](美)马克。彭德格拉斯特 《镜子的历史》吴文忠译中信出版社 2005.

[2](法)梅尔基奥尔一博奈, 《镜像的历史》 周行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由水常雄 著 孙东旭译 《镜子的魔术》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4.

猜你喜欢
镜像原型镜子
神奇的镜子
空镜子
包裹的一切
镜像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镜像
人人敬爱的圣人成为了 传说人物的原型
他者的镜子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