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赫玛托娃抒情诗选

2011-08-15 00:49:20晴朗李寒
扬子江诗刊 2011年5期
关键词:阿赫玛俄罗斯

◎ 晴朗李寒 译

译者的话:

阿赫玛托娃,这只俄罗斯白银时代的夜莺,以她啼血的声音,唱出了一种不为世俗所奴役的精神,也喊出了不为强权所压制的力量。从1900年开始诗歌创作,阿赫玛托娃成为了俄罗斯白银时代最富反抗精神和理想气质的歌者。早期,她以自己忧郁的吟唱,在俄罗斯诗坛展现了非凡的才情。而中期,她则以其沉痛的呐喊,继承了普希金时代的浪漫精神,同时又开创了女诗人知性书写的新境界。不管她秉承何种道德尺度,也不管她张扬什么样的价值标准与伦理维度,她都以其抒情性的笔调,书写了一个时代的缪斯之魂,同时,也为生命的精彩提供了丰富的想象与可能。

阿赫玛托娃一生具体创作了多少首诗歌,至今无定论。据我所知,肯定在一千首以上。而国内先前的译介都是以她早期诗作为主,中晚期的较少,而且数量也仅在三百首左右。自1997年,我便开始尝试着翻译她的作品,除了一些作品是重新译介的外,大多是第一次与中国读者见面。

致瓦·谢·斯列兹涅夫斯卡娅

用经验代替智慧,恰似

一杯清淡、不能解渴的酒。

而曾经的青春——像礼拜日的祈祷……

让我怎么能够忘掉?

和我不爱的人

走过了那么多荒凉的道路,

而为了爱我的人

我在教堂里不停地乞求祝福……

我变得比所有健忘者都更健忘。

岁月如水安静地流动。

永远都不会再还给我

那没被亲吻的双唇,不爱笑的眼睛。

1913年秋 皇村

纪念米·阿·布尔加科夫①米哈伊尔·阿法纳西耶维奇·布尔加科夫(1891-1940)二十世纪上半叶俄罗斯小说家、剧作家。一生命运多舛,代表作为《大师与玛格丽特》。1940年,布尔加科夫因家族遗传的肾病而去世。在去世前十年内创作的作品,大多未能发表。1966年,《大师与玛格丽特》的洁版(12%被删去,更多的地方被改动)第一次出版,完全版本直到1973年才出版。

这就是我给你的,以替代墓地上的玫瑰,

替代那香炉中的香火;

你如此艰难地活过,并最终将伟大的蔑视

带给这个世界。

你喝啤酒,和众人一样开着玩笑,

在窒闷的围墙内喘息,

把那位奇怪的客人亲手放了进来,

并与他形影相吊。

你没了,对这哀痛和崇高的生命,

四周鸦雀无声,

唯有我的声音,像一支短笛,

在你寂静的追思会上响起。

哦,谁敢相信,我发疯了,

我,变成了为死者哭灵的人,

我,在这一丛文火上慢慢燃烧。

那些错失的人,那些被遗忘的人,

有一天势必会被想起,那些人充满力量,

有着光明的思想,和意志。

仿佛昨天你还和我这样说过,

掩饰着自己临死前痛苦的战栗。

1940年

关于诗歌

诗歌——是失眠的残渣,

诗歌——是弯烛的遗泪,

诗歌——是千百个雪白的钟楼

清晨的第一次鸣响……

诗歌——是温暖的窗台

沐浴着切尔尼戈夫的月光,①

它是蜜蜂,是草木犀,

它是尘埃,是黑暗,是激情。

1940年

①切尔尼戈夫,乌克兰北部城市,州首府所在地,位于第聂伯河中游左岸支流杰斯纳河畔。

纪念鲍里斯·皮利尼亚克①鲍里斯·皮利尼亚克(1894-1938)俄罗斯著名作家。十月革命后从事文学创作,写作小说和散文。其中较出名的有长篇小说《荒年》,中篇小说《暴风雪》、《伊凡和玛丽雅》、《黑面包的故事》、《机器和狼》等。1929年在柏林出版的中篇小说《红木》因“歪曲苏维埃现实”而遭批判。1930年的长篇小说《伏尔加河流入里海》,对苏联生产题材小说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1937年被逮捕,1938年被苏维埃最高法院以危害国家罪判处死刑。1956年恢复名誉。

所有这些只有你一人能识破……

当不眠的昏暗在周围沸腾,

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双氧水总投加量为1.5%,反应时间为1.5h,pH为3,采取不同的投加方式进行实验,采用一次性投加、每隔10 min投加、每隔20 min投加,每隔30 min投加和每隔45 min投加的方式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一次性投加去除效果最差,采用每隔20 min投加时,COD去除效率最高,比一次性投加去除效果提高20%。

那阳光般的,铃兰般的楔子

悄悄深入十二月之夜的黑暗。

我顺着小路去你那里。

你发出漠不关心的冷笑。

可是针叶树林和池塘间的芦苇

却报以某种奇怪的回声……

哦,如果我用这声音将逝者唤醒,

请原谅我,因为我别无选择:

我羡慕那每一个正在哭泣的人,

羡慕在这可怕的时刻,

能为那些长眠谷底的死者落泪的人……

可我的泪已流尽,不能再涌出眼眶,

此刻的潮湿也不能滋润我的眼睛。

1938年 喷泉楼 夜

一点点地理——致奥·曼德里施塔姆①诗中提到了几处俄罗斯地名,都与后者被捕、流放相关。维(Вий):东斯拉夫民间传说中的死神,他通常长着垂到地上的睫毛和眉毛,被他的目光注视后人就会死亡。著名俄国作家果戈理有一篇小说《维》,就是以之相关的题材。原文为意大利语,选自但丁的诗集《神曲·地狱篇》。IlmiobelSanGiovanni.我美丽的圣乔万尼。圣乔万尼,指佛罗伦萨的圣乔万尼洗礼堂,英语一般又译作圣约翰。

不是那座因美丽而赢得桂冠的

欧洲的首都——

而是叶尼塞窒息的流放地,

是换乘到赤塔,

到伊希姆,到那干旱的伊尔吉兹,

到那光荣的阿克巴萨尔,

是押解至斯沃博德内劳改营,

在腐烂的木板床死尸的气味里,——

这个城市以它幽蓝的子夜

呈现给我,

它,被第一位诗人讴歌,

被我和你——两个罪孽沉重的人赞美。

1937年

我被钉在黝黑的时代……

我被钉在黝黑的时代

锁于冰冷的宫殿的贫困中。

但点点水滴不断在黑暗里

发出神秘而古老的呼唤。

我知道——由于维①诗中提到了几处俄罗斯地名,都与后者被捕、流放相关。维(Вий):东斯拉夫民间传说中的死神,他通常长着垂到地上的睫毛和眉毛,被他的目光注视后人就会死亡。著名俄国作家果戈理有一篇小说《维》,就是以之相关的题材。原文为意大利语,选自但丁的诗集《神曲·地狱篇》。IlmiobelSanGiovanni.我美丽的圣乔万尼。圣乔万尼,指佛罗伦萨的圣乔万尼洗礼堂,英语一般又译作圣约翰。眼睑的沉重

会让人无法从原地挪动。

啊,那该有多好,如果突然回到

不知怎样的十七世纪。

拿着芬芳的桦树枝

当圣灵降临节时在教堂站立,

和女贵族莫罗佐娃

一起畅饮甘甜的美陀克葡萄酒,

然后在黄昏乘坐着雪橇

消失于落满牲口粪的雪地里。

疯狂的苏里科夫②苏里科夫(1848-1916)俄国画家。巡回展览画派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多取材于俄罗斯历史事件,代表作有《近卫军临刑的早晨》、《缅希科夫在别廖佐夫》、《女贵族莫罗佐娃》、《公主访问女修道院》、《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暴动》等。啊,

他会为我画出怎样的最后路途……

1937年

但 丁

我美丽的圣乔万尼

——但 丁①诗中提到了几处俄罗斯地名,都与后者被捕、流放相关。维(Вий):东斯拉夫民间传说中的死神,他通常长着垂到地上的睫毛和眉毛,被他的目光注视后人就会死亡。著名俄国作家果戈理有一篇小说《维》,就是以之相关的题材。原文为意大利语,选自但丁的诗集《神曲·地狱篇》。IlmiobelSanGiovanni.我美丽的圣乔万尼。圣乔万尼,指佛罗伦萨的圣乔万尼洗礼堂,英语一般又译作圣约翰。

直到他死后也没有重返

自己古老的佛罗伦萨。

临别时,这个人甚至没回头看一眼,

为此,我要把这首歌献给他。

火把,深夜,最后一次拥抱,

大门外是命运疯狂的哀号。

他从地狱对她发出诅咒

到了天国也不能把她忘掉,——

但是最终他也没有赤着脚,穿着忏悔衣,

手持点燃的蜡烛走过

自己深爱的、背信弃义、卑鄙下流、

而又望眼欲穿的佛罗伦萨……

1936年8月17日 拉兹里夫

我对你隐藏了心灵……

我对你隐藏了心灵,

把它仿佛抛入了涅瓦河底……

我像一只驯服的、没有翅膀的小鸟

生活在你的家里。

只在夜深人静时听见咯吱作响。

那是什么——在陌生的朦胧中?

是舍列梅捷夫家的菩提树……

还是家神在相互召唤……

小心翼翼地传过来,

恰似潺潺流动的水声,

宛如不幸的凶恶低语

灼热地贴近了我的耳朵——

它絮叨着,好像要彻夜不息地

在那里忙活什么:

“你希望享受安逸,

可你知道,你的安逸,它在哪里?”

1936年10月30日 深夜

他是否会派天鹅来接我……

他是否会派天鹅来接我,

或是小船,或是黑色的木筏?——

在一六年的春天

他许诺,他会很快亲自来看我。

在一六年的春天

他说过,我要像鸟儿一样

穿过黑暗与死亡向着他的安宁降落,

我会把翅膀贴向他的肩膀。

他的眼睛还对我微笑

而如今,已是一六年的春天。

我该怎么办!一位天使从半夜到黎明

和我进行着交谈。

1936年 莫斯科

猜你喜欢
阿赫玛俄罗斯
俄罗斯猫展
环球时报(2022-03-08)2022-03-08 22:25:09
你来迟了整整十年
视野(2020年3期)2020-02-25 03:15:45
猫与鼠:阿赫玛托娃式婚恋
看世界(2019年18期)2019-10-09 06:09:46
誓诗
——致阿赫玛托娃
诗选刊(2015年6期)2015-10-26 09:47:10
誓言
诗选刊(2015年7期)2015-05-30 10:48:04
另辟蹊径
环球时报(2014-10-08)2014-10-08 08:06:24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环球时报(2014-02-17)2014-02-17 23:53:35
同舟共济
环球时报(2012-02-06)2012-02-06 11:16:37
严防死守
环球时报(2010-01-28)2010-01-28 12:36:47
欲盖弥彰
环球时报(2009-07-22)2009-07-22 19: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