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夫定联合安洛化纤丸、胸腺肽a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88例临床观察

2011-08-13 09:05:20金丽华元光喜蔡正爱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1期
关键词:拉米夫定乙型肝炎定量

金丽华 元光喜 蔡正爱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自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170例,诊断均符合2000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患者均有血清肝功能异常,TBiLi、ALT、AST均不同程度升高,血清病毒标志物 HBsAg(+)HBeAg(+)HBcAb(+)、HBVDNA定量均阳性,血清肝纤维HA、PCIII、IV-C、LN四项均不同程度升高,肝彩超示均有不同程度脾肿大。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损害、肝硬化、肝癌及胆道疾病。将17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8例,其中男64例,女24例,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34岁;对照组82例,其中男62例,女20例,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32岁。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片100 mg 1次/d口服、安络化纤丸6.0 g 2次/d口服、同时加用胸腺肽aⅠ注射液1.6 mg每周二次肌内注射,疗程均为6个月。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片100 mg 1次/d口服连用6个月。

表1 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s)

表1 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s)

注:二组治疗后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

组别 PCIII(ng/ml) HA(ng/ml) IV-C(ng/ml) LN(ng/ml)治疗组 治前 188.3±73.2 302.7±98.2 169.8±62.4 178.4±81.2(n=88) 治后 113.6±42.7 105.3±40.1 85.3±39.5 134.0±35.8对照组 治前 179.4±80.6 326.4±101.3 163.3±59.5 183.1±78.7(n=82) 治后 166.4±79.2 259.6±86.3 141.7±65.2 181.5±64.3

1.3 检测方法 治疗前,治疗后分别检测血清肝功能、血清病毒标志物乙肝二对半定量、HBVDNA定量、血清肝纤维HA、PCIII、IV-C、LN四项指标、肝脏彩超。血清肝功能检测采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德国产);血清乙肝二对半定量检测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ELCSYS2010(德国产);HBVDNA定量检测采用罗氏全自动基因检测仪(德国产);血清肝纤维四项检测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ELCSYS2010(德国产);肝脏彩超采用日本东芝790。

1.4 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体征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腹胀、乏力、纳差、尿黄等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分别为93.2%(82/88),和80.4%(66/8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88例脾肿大患者治疗后恢复正常43例,48.1%(43/88),而对照组82例脾肿大患者经治疗后恢复正常,12例14.6%(12/82),2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血清肝功能指标2组治疗后,TBiLi、ALT、AST均有不同程度下降。A/G较前升高,肝功能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血清病原学病毒标志物指标变化,治疗组治疗结束后,患者血清HBeAg,HBVDNA定量的转阴率分别是43.1%(38/88)和40.2%(36/88),抗 HBe转阳率39.7%(35/88);对照组血清HBeAg及HBVDNA定量转阴率34.1%(28/82)和32.2%(27/82),抗HBe阳转率31.7%(26/82)。2组经治疗后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发生轻度不良反应,一过性头晕3例3.4%(3/88);对照组不良反应15例18.7%(15/82),其中血清肝功能一过性升高1.0~2.0倍11例,出现外周血细胞减少4例。而治疗组中未出现血清肝功能异常升高及外周血细胞变化。

3 讨论

肝纤维化是指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中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ECM)的增生与降解失衡,而导致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的病理过程,轻者称为肝纤维化;重者进而使肝小叶结构改建,假小叶结节形成称为肝硬化。在目前对慢性乙肝尚无有效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下,逆转、延缓、阻断肝纤维化进展是非常重要。研究证明HA、PCIII、IV-C、LN四项,肝纤维化指标与肝纤维化病变呈正相关。分别从不同机理、不同侧面反应肝病、肝纤维化变化,可作为肝病,尤其是肝纤维化可靠的血清血指标,具有动态量化观察的标志。可动态观察肝硬化、慢性肝炎的病情变化及作为肝硬化、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疗效观察的指标[3]。拉米夫定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可使患者获病毒学肝脏生化肝功能和肝组织学的改善,其主要机制是竞争性抑制HBVDNA聚合酶及参与阻止乙型肝炎病毒的新链合成,起到链中止的作用,具有较强而迅速地抑制HBV复制的作用,防止肝脏受到乙型肝炎病毒的侵袭。胸腺肽aⅠ(日达仙)注射液是人工合成的2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通过影响C-AMP而增强T细胞的分化及成熟T细胞前体的数量,增强Th细胞功能,促进正常人白细胞产生IFNa,γ和白介素-2.3,增加白介素受体-2的表达,正向调节肝细胞表达MHCI类分子,使CTL对感染肝细胞的免疫攻击的敏感性增强,同时NK细胞的活性也增加,提高了抗病毒免疫的能力[2]。安络化纤丸其主要成分有地黄、三七、水蛭、天然牛黄、水牛角浓缩粉、僵蚕等经现代药理学和临床观察表明其主要机制是阻断肝细胞受损,有效抑制大量抑制炎细胞因子的产生,避免储细胞活化为成纤母细胞,防止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同时安络化纤丸能够提高胶原酶的活性分解增生、纤维结缔组织,防止形成慢性肝纤维化、肝硬化[3]。

综上,拉米夫定片、安络化纤丸、胸腺肽aⅠ三联法在抗病毒、增强免疫功能、抗纤维化治疗上有协同作用,比单用拉米夫定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而且使用方便。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传染病信息,2000,13(4):141-150.

[2]韩硬海,李树桐.临床肝脏病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39-240.

[3]张振鄂,王志忠,周江华.血清PCIII、HA、IV-C、LN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4(4):16-18.

猜你喜欢
拉米夫定乙型肝炎定量
显微定量法鉴别林下山参和园参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中成药(2018年12期)2018-12-29 12:25:44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中成药(2017年6期)2017-06-13 07:30:35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观察
慢性HBV感染不同状态下HBsAg定量的临床意义
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初次治疗慢性乙肝的效果和安全性比较
拉米夫定在乳腺癌化疗期间对肝功能的作用
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