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移动互联网的传输网络组网模式分析

2011-08-11 08:22韦泽训
通信技术 2011年9期
关键词:数据业务基站传输

韦泽训

0 引言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以3G/3.5G/LTE为基础的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融合渐次推进,移动互联网数据业务成为通信业务增长的新引擎,并不断丰富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人们可以在漫步、车载、旅行等行进活动中,使用移动台进行语音通信、在线聊天、网页浏览、手机网游等。机器到机器(M2M)、人机通信(M2P)、人与人(P2P)的无线数据传输,这种将来无处不在的泛在网络通信发展,将从传统型网络向移动型网络过渡。可以预见,无缝覆盖的移动互联网,将会成为信息社会长期稳定依托的主要基础网络之一。移动互联网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首先,从业务应用层面看,移动互联网继承了计算机互联网的应用,主要业务仍然是PC互联网业务的内容平移[1],网络演进发展的动力是基于业务需求的潜在驱动[2],巨大的数据流量将对承载移动互联网的传送网络模式提出新要求。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与 3G用户调查报告显示,移动互联网络业务主要包括了网页浏览、在线聊天、信息搜索、手机阅读、手机网游、音乐下载、社区网络、图片下载、手机电视、邮件收发、可视电话、手机微博、手机炒股等 15种主要业务,其中应用手机上网进行网页浏览新闻的达到 90.8%、在线聊天的 47.9%、信息搜索的达到46.9%。可见,PC互联网中的新闻浏览、在线聊天与网游、信息搜索和视频业务,仍然是移动互联网主要业务。据预测,至 2014年全球移动互联网数据流量将在2009年的基础上增长39倍[3],这种海量的数据信息交互传送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特征。

其次,从用户规模发展看,移动互联网用户发展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截止2010年底,全国移动用户达到8.59亿,其中,3G用户达到 4705万户;全国手机网民数净增 0.69亿,达到3.03亿,占手机用户的35.27%。随着智能移动互联网终端的种类增多、价格走低,以及用户对移动互联业务的熟悉,移动互联网数据用户规模将迅速扩大。

最后,从网络结构层面看,随着3G移动通信IP多媒体子系统(IMS)的全面部署,以及未来长期演进(LTE)系统的引入,移动网将逐步IP化,数据速率可达到100 Mb/s甚至更高,在未来几年,移动网下行与回传业务数据量都将爆发性增长,据预测,未来5年,干线网流量将以60%~70%的速率高速增长,容量将是今天的10~15倍[4]。且移动互联网数据业务具有突发性强,不易预知的特点。

总体来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3G/3.5G/LTE网络以数据业务为主,数据业务流量大、突发性强,端到端的数据业务具有高QoS特点,网络要求较为精确的频率与时间同步。因此,移动互联网需要承载多媒体IP数据业务的柔性传输“管道”。

1 移动通信传输网典型技术比较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数据业务流量的爆发性增长,巨大的数据流量将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电信运营商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建设可承载可监管的精品传送网络,成为智能管道的提供者,实现端到端的宽带传输,给客户以最好的业务感知与体验。目前,可承载移动网络传送的传输技术主要包括同步数字系列(SDH)、基于 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密集波分复用(DWDM)、光传送网(OTN)和分组传送网(PTN)方式,以及骨干节点采用的 ASON(自动交换光网络)技术。几种技术的主要特点比较见表1示。

表1 典型传输技术比较

不管哪种传输技术都有明确的定位,如MSTP以TDM业务为主分组业务为辅,PTN则在分组业务传送时具有优势[6]。移动通信2G网络主要以语音业务为主,由表1中对比可见SDH/MSTP在2G时代有较好的承载优势。移动互联网时期的3G/3.5G/LTE网络,基站IP化,TDM方式承载的基站变为IP方式承载,以高带宽、突发性强的数据业务为主,由表中对比可知,SDH/MSTP技术刚性分配机制和TDM方式,不易满足这种变化,而PTN方式分组交换和统计时分复用的处理更具优势。但考虑保护运营商投资,在2G/3G共存时代,SDH/MSTP的传输方式仍将与PTN传输方式共存。

2 承载移动互联网的传输组网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络时代,移动互联网的传输与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其中,接入网的变革集中在空中无线接口的宽带化,基站完成了基带单元(BBU)与射频单元(RRU)的分离,BBU与RRU之间传输相对独立,可以选用基于公共无线接口规范(CPRI)接口或SDH/MSTP/PTN标准的任何数据传输形式,因自成网络,传输技术对其影响较小。移动传输的城域网层面表现为基站接口 IP化,使传输承载 IP化;SDH/MSTP将逐渐淡出,PTN分组化传输逐渐占据主导;随着用户在线比提高,数据业务颗粒加大,收敛比降低,城域网网络结构呈扁平化趋势,汇聚层与接入层分层不再明显,使汇聚层淡出[7]。移动传输的核心网骨干层需要巨大的传输容量和流量转接,过渡阶段在DWDM系统中引入基于OTN交叉连接,实现波长级调度的静态光联网;逐步基于 OTN引入ASON,完成动态交换的光网络。现分析移动互联网在骨干核心层和汇聚接入层的传输组网模式。

2.1 SDH/MSTP/OTN+PTN的混合组网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初期,3G基站逐渐IP化,但数量少、密度低,PTN设备可逐步引入满足3G基站数据业务;且单基站数据流量小,业务颗粒有限,使得无线网络汇聚层与接入层分层还比较清楚;而2G网络基站仍然依靠SDH/MSTP环传输。因此,在无线网的汇聚层/接入层可采取SDH/MSTP+PTN的混合组网模式,如图1所示,即在MSTP环路的基础上,再叠加组建 FE/GE/10GE环,满足接入层TDM 业务和 IP业务的同时接入,以及两种业务的分离承载[8];核心网骨干层仍基于SDH/MSTP/DWDM/OTN的组网模式。其中接入层的SDH/MSTP可组建155 Mb/s、622 Mb/s传输环,汇聚层的SDH/MSTP可组建2.5 Gb/s、10 Gb/s传输环;无论汇聚层还是接入层PTN,可在 SDH/MSTP环路的基础上,再叠加组建FE/GE/10GE环。

2.2 SDH/MSTP/OTN:PTN的独立组网模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建设的深入,3G/LTE网络All IP后,其业务发展转变为端到端LSP方式,而原有2G网络仍然主要为TDM的语音数据业务。因此,可新建PTN分组传送平面,和SDH/MSTP网长期共存、单独规划、共同维护的组网模式[8]。在无线网络的汇聚/接入层,可采取2G网络传输承载继承SDH/MSTP环网,而3G/LTE网的传输承载网络建设独立的PTN环网,如图2所示。其中接入层的SDH/MSTP可组建155 Mb/s、622 Mb/s传输环,汇聚层的SDH/MSTP可组建 2.5 Gb/s、10 Gb/s传输环;汇聚/接入层可组建GE/10GE速率组环。区域小话务量或小颗粒业务经接入层再进入汇聚环收敛;区域大颗粒或大流量业务则汇聚层淡出,直接通过接入层,进入核心网骨干层传输。骨干网则以DWDM为基础的静态光交换网络OTN为主。

2.3 DWDM/OTN/ASON+PTN的联合组网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发展高级阶段,2G网逐渐淡出,基于3G/3.5G/LTE移动互联成为主体网络[4]。无线网络汇聚/接入层均采用PTN独立组网,核心网骨干层基于OTN引入光交换路由节点设备,使用IP over DWDM/OTN等技术构成动态自动光交换网络ASON,实现全IP业务高质量有效承载,这种DWDM/OTN/ASON+PTN的联合组网模式如图3所示。

图1 SDH/MSTP+PTN的混合组网模式

图2 SDH/MSTP:PTN的独立组网模式

图3 OTN/ASON+PTN的联合组网模式

3 结语

随着中国2008年进行电信重组、2009年颁发3G牌照、2010年开启三网融合,通信产业全面进入移动化、IP化、宽带化和融合化的全业务运营时代,移动互联网及其传送网络向All IP演进。为适应移动业务发展和网络架构的变化,承载3G/LTE移动互联网的传输网络组网模式也将逐渐发展变革,从混合组网、独立组网到联合组网模式,在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条件下,选择最适合的组网模式,是建设移动互联网时代传输网的最佳选择。

[1]李安民.从电信运营商角度审视移动互联网的本质趋势和对策[J].电信科学,2011,27(01):7-10.

[2]唐彦,冯卫东. PTN技术深入解析及应用探讨[J].通信技术,2011,44(06):119-122.

[3]张棪,周旭.面向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内容分发网络总体架构设计[J].电信科学,2011,27(01):16-23.

[4]韦乐平.电信网发展的战略趋势与挑战[J].电信科学,2011,27(01):1-6.

[5]赫伟,孙应飞. 多厂家MSTP设备EOS业务互通配置研究[J].通信技术,2010,43(02):175-177.

[6]戴刚,乐志星. 3G传输网技术及演进策略[J].通信技术,2011,44(01):73-78.

[7]韦乐平.光网络的发展趋势与挑战[J].电信科学,2011,27(02):1-6.

[8]王晓义.基于 PTN的城域传输网建设策略探讨[J].电信技术,2009(06):13-16.

猜你喜欢
数据业务基站传输
上海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交通项目评审及交通大数据业务简介
混合型随机微分方程的传输不等式
牵引8K超高清传输时代 FIBBR Pure38K
关于无线电力传输的探究
基于移动通信基站建设自动化探讨
可恶的“伪基站”
支持长距离4K HDR传输 AudioQuest Pearl、 Forest、 Cinnamon HDMI线
基于GSM基站ID的高速公路路径识别系统
小基站助力“提速降费”
分组域数据业务的停复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