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2011-08-11 03:51:10吕莉媛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图书与情报 2011年6期

吕莉媛 (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随着信息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参与并加强信息资源建设成为图书馆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资源、不断促进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建设是以馆藏和网络数字信息资源为处理对象,以网络为主要传输通道,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自动化设备,集信息存储、管理和服务为一体,建设开放的、动态的、异步式的信息资源平台,向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平台的技术架构和解决方案是信息资源组织形式、共享模式及建设策略研究的技术核心和实现基础。促进信息资源平台的建设和深入研究,加强资源社会共享,是图书馆扩展业务,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近五年国内外关于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以期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的研究现状能够宏观了解,并对其研究和发展趋势加以分析。

1 文献分布情况

1.1 国内文献分布情况分析

为了了解国内关于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的相关研究情况,本文通过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检索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图书馆”and“信息资源 ”and“平台”为检索内容进行主题检索(见表1),以期对国内的研究文献分布进行了解。

表1 国内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研究文献分布表

结果显示:从1998年开始,国内学者的研究论文开始涉及到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建设,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发展。我国关于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的研究从1998年至2001年的文献数量呈直线型增长,这段时间该项研究在我国处于萌芽期;从2002年至2010年,相关文献数量以较快的指数型方式增长,研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2006年以来的近五年,文献增长速度明显,这个时期是发展的高峰期(见图1)。文献增长至今未转化为逻辑曲线增长模式,说明这项研究还未发展到成熟时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1]同时,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选择2006年以来近五年的文献研究发展高峰期为检索和研究的时间范围。

图1 国内学术期刊文献增长曲线

1.2 国外文献分布情况分析

为了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的国外文献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本文选择在 Emerald、EBSCO host/LISTA、Elsevier Science、Springer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词定义为“library information platform”,将检索时间范围设定为2006年~2010年。在检索过程中,为了保证查全率和查准率,将检索词的范围尽量设置为题名、摘要和关键词等处,进行比较宽泛的检索(见表2)。

表2 国外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研究文献检索结果

为了便于进行横向比较,观察文献发展趋势,在选择的四种外文数据库中,关于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的研究,以全文检索的方式,对2006年至2010年期间的学术期刊进行检索和整理(见图2)。结果表明:国外关于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的研究近五年来呈明显增长的趋势,并且文献增长没有转化为逻辑曲线增长模式,也没有下降的迹象,说明相关研究一直受到关注,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 国内外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应用技术及特点

2.1 国内外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的主要技术

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的核心动力就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包括数据库技术、网络与通讯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以及中间技术等。综合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近年来在研究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建设中提及的主要技术是Web2.0、ASP等(见表3)。

图2 外文学术期刊2006年~2010年文献增长曲线

表3 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利用的主要技术

2.2 信息资源平台的应用技术以网站技术为主导

目前,国内外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基本上都以网站的形式提供服务。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多数都考虑应用上述业已成熟的网络技术,ASP、RSS、Wiki等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的网上书目检索、虚拟参考咨询和网络视频点播等实践中,如:上海图书馆的网上联合知识导航(http://zsdh.library.sh.cn:8080/)是联合上海地区公共、科研和高校等图书馆20多位上海图情界的中青年资深参考馆员为网上知识导航员,实现为读者提供专业参考咨询的网上虚拟新型服务项目。[10]AJAX技术是近年来的先进技术,在国外的应用如印度科学期刊联合目录 (National Union Catalogue of Scientific Serials in India,简称NUCSSI)数据库平台在图书馆网络数据库应用中运用了AJAX技术[11];意大利图书馆文献资源传递平台 (Network Inter-Library Document Exchange, 简 称NILDE)系统集成AJAX,CSS和PHP核心技术实现网络文档传递[12]。国内的应用如:ILASII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基于AJAX实现图书馆书目查询系统等。

2.3 信息资源平台的交互功能强大

在信息资源平台建设中注重交互功能的体现是当前网络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也是国内外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建设技术的突出特点。国内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平台设计中比较重视人机交互,这是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关系和行为,用户通过人机交互界面与系统交流,并进行操作。发达国家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平台则不仅仅局限于对人机交互界面的开发和建设,更注重充分利用智能网络和智能环境,使计算机能够“理解与处理”人类语言,并将具有一定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便于用户快速获得精炼信息。如:芬兰Kirjasampo Project项目就是利用语义网络工具在图书馆员和读者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存储和访问模式。[13]此外,在人机交互的基础上,更注重人与人的交互,即通过图书馆信息平台,不但能够获得馆藏信息资源,还能够进行知识的交流和碰撞。

2.4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逐步深入

人工智能是一门知识工程学,研究知识的获取、表示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情报工作的许多环节得到应用,如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图书馆网络安全系统、信息检索平台等。[14]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G.Salton教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了文献自动标引。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于20世纪90年代初将专家系统开发工具应用于医学信息平台的建设,其生物医学与生命科学期刊开放存取全文数字仓储网络平台开创了保存和维持无障碍获取文献的先河。我国图书馆界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应用于中文文献的自动标引,后来逐步应用于语种自动识别系统,近年来,在图书馆网络信息检索和智能导航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FSA,FAQ Finder等智能搜索引擎。纵观国内外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的技术与理念,人工智能的应用环境和工具将成为图书馆提高信息资源平台服务能力的核心技术。

2.5 Web2.0技术的应用和普及

从技术角度上,Web2.0是以对等技术为主,直接将用户联系起来,使之通过互联网直接交互,给予用户更丰富的页面浏览体验。国内外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建设都被RSS、Blog等带有Web2.0特征的技术与服务所吸引。在澳大拉西亚地区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中,曾经针对Web2.0技术做了一项具有典型性的调查:通过对该地区47所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应用技术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其特点是主要运用四种 Web2.0技术:RSS,Blogs,Podcasts和IM。其中,RSS技术便捷、易用,是图书馆平台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的最有效方法,也是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应用最广的技术。在澳大拉西亚地区,63.8%的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平台建设中都利用了RSS技术,如:Australia National Univ.Library,Curtin Univ.of Technology Library 和 Monash Univ.Library 等信息服务平台[15]。

3 国内外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实践研究

3.1 国内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范例及功能模式

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的构建模式和服务方式,直接影响着信息的集约式显示、便捷性获取、无障碍转换和跨时空传递。利用不同信息资源平台分析研究和挖掘加工后的信息,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信息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改变其知识性、效用性和传播力。近年来,我国图书馆界的设了一批有影响的信息资源平台(见表4)。

3.2 国外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范例及技术特点

(1)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y,ARL)网络服务平台(http://www.arl.org/)。 ARL 网络服务平台与图书馆、教育及IT界的成员和组织合作,提供职业资源库查询、咨询服务、职业发展培训、电子新闻资源和讨论表、电子讨论会资源、邮件地址列表、出版物等一次文献信息服务。该平台是集成化的门户系统,提供分布式服务,包括信息搜索门户、获取与技术项目学者门户、电子保存本系统和AAU/ARL全球资源计划项目系统。可以整合不同许可证和不同机构的电子资源,实现各种信息资源的跨库检索。平台服务对象有一定限制,主要针对北美学生和学者提供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宗旨是通过合作机制,运用新技术,帮助图书馆控制费用以达到确保北美学生和学者持续、广泛、顺利地获取教学和研究所需的全球研究型资源的目标。[23]

表4 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的工作模式和功能

(2)英国不列颠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平台(http://www.bl.uk/)。该平台提供多种信息形式的集成化服务,具有互动性特点。平台功能人性化,开通了直接通向用户桌面的文献传递服务,还设有残疾人专栏。该平台运用了创新光学字符识别(OCR)软件和语言学技术,推动了对历史印刷文本的电子版访问;借助智能电话的语音录音技术收集和管理声音记录;网络收割工具(WCT),是IIPC网页档案工具集的一部分,为图书馆内部和其他收藏机构管理可选择的网络收割程序。这项技术允许全世界的国家图书馆收藏并管理那些他们认为对反映自己国家文化和技术发展有重要作用的网站。平台具有开放性特点,服务范围不只局限于英国国内,涉及全世界,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它的用户。平台建设致力于全人类所有形式信息资源的长久保存和共享。[24]

(3)威尔士国家图书馆信息服务集成平台(http://library.wales.org)。该平台整合了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政府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为全社会提供信息服务。服务内容主要是:跨目录检索全国资源,提供图书馆网络导航系统和电子参考资料。该平台提供一种计算机工具Cat Cymru进行跨库查询,以适应读者查找最新信息资源的需求。[25]

(4) 意大利 NILDE 平台(http://spvet.it/nilde2010/)。NILDE是在图书馆与终端用户之间进行网络文献传递的软件系统,在工效学理念的基础上设计了面向用户的全控接口,并具有反馈系统,保证用户所需文献在图书馆与终端用户之间实时、动态且有效地传递。NILDE的文献资源传递平台是建立在标准服务协议和公平获取基础上的,促进资源共享的合作网络平台。整合网络平台运用的技术主要是AJAX,CSS,PHP技术的有效整合。平台建设根据用户需求,转变服务理念,为用户提供高效的信息资源服务。[26]

(5)印度 NUCSSI网络服务平台(http://nucssi.niscair.res.in/)。具有强大的、用户友好的网络联机目录,遵循MARC与Z39.50协议,是图书馆用户获得共享资源的定位工具。NUCSSI是集成数据库管理模式,用户通过该平台实现一站式查找数据、定位信息、发送请求并获取资源。网络服务平台采用异步的数据传输方式,主要使用ASP.NET技术和基于SQL Server 2000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平台支持数据实时更新,鼓励资源共享。主要为教育与研究机构提供资源服务。[27]

(6)芬兰图尔库市立图书馆网络服务平台。应用Kirjasampo Project的交互式网络服务平台,利用语义网络工具在图书馆员和读者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存储和访问模式,其核心技术是通过给万维网上的HTML文档添加能够被计算机所理解的语义或元数据,从而使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成为一个通用的信息交换媒介,元数据形式由MARC转变为RDF数据形式。平台系统的技术框架由数据库、数据存储平台和主题描述模式构成,通过使用存储数据协议标准、置标语言和相关处理工具扩展网络平台的功能。[28]

(7)日本大阪市立图书馆应用了基于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模式的GPRIM 系统平台(http://www.nec.co.jp/kokyo/GPRIME/index.html)。SaaS是一种软件布局模型,是基于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创新软件应用模式,也是软件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SaaS与ASP的区别在于:它无需负责维护费用,能支持多种功能的大型图书馆网络平台的运行,不需要本地数据备份或程序升级,能够节省系统采购成本和减少开支。这种模式作为一种云计算的解决方案,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效率,也节约了平台系统的投入成本。大阪市立图书馆应用这种模式,估计节约了高达40%的成本。[29]

4 国内外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研究的特点及展望

4.1 国内外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研究的特点

对国内外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1)国内外研究者关心的焦点基本一致。分别从平台的核心技术、网络框架、服务运营模式、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把握。美国图书馆界在服务模式和技术领域的理念比较超前,除了本文列举的ARL平台之外,当前图书馆界比较突出的诸如:OCLC推出的WorldCat网络服务平台应用了云计算技术,网络规模级管理服务(Webscale Management Services)提供了基于SaaS模式的图书馆信息管理平台。

(2)国内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平台都架构于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之上。信息技术不仅决定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的服务能力,而且也影响着其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我国图书馆界近年来紧跟世界潮流,在新的IT技术应用于图书馆领域的理论研究方面较有成果,实践应用和成熟的平台范例较少。

(3)平台的服务理念不尽相同。受政治、经济、文化、地域、信仰、法制、习俗、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各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的构建模式和理念各有特色。美英等发达国家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平台在个性化和人性化服务功能的设计方面表现突出。比如:英国的不列颠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了直接通向用户桌面的文献传递服务功能,还设有残疾人专栏。我国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平台在此方面则稍显欠缺。

(4)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研究比较注重理论,缺少案例与实际数据,研究成果多数是对理论模型的研究和阐释。

4.2 国内外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研究的展望

关于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的研究处于发展阶段,形成了一些理论成果,但在平台的整体构架和技术层面上,研究的视角比较分散,还未形成体系。我国的研究比较重理论,着眼于基本功能和服务的实现方面。因此,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的建设应结合实际,立足于新的信息技术和服务理念,展开应用层面的深入研究。

(1)基于SaaS模式信息资源平台的开发与应用。SaaS的软件布局模型,专为网络交互而设计应用,便于用户通过互联网托管、部署及接入。SaaS的管理模式和解决方案,以其经济、高效、便捷的突出优势,在我国图书馆界将不止应用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中,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的设计与建设中也将大显身手。

(2)云存储技术在平台整合、共享与服务模式中的应用。2009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在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和保存计划中测试云技术对永久保存数字内容的应用。[30]这项成果将在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的存储技术,整合方案,共享策略,及其提供的服务模式方面产生巨大影响。

(3)个性化服务功能的延伸。个性化服务一直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的服务范围和能力也将随之强大。近年来,在个性化服务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是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构建。这项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移动计算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的移动服务功能将有望完善和普及。

[1]朱红.信息资源管理导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200-201.

[2]Diane L.Schrecker.Using blogs in academic libraries:versatile information platforms[J].New Library World,2008,109(3-4):117-129.

[3]屈霞等.基于J2EE/MVC Model 2的公共图书管理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30(20):4651-4657.

[4]陈桂鸿.基于SOA和工作流技术的图书馆集成信息平台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9,(6):24-28.

[5]张勤.网格:图书馆信息技术的新平台[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19(8):129-131.

[6]刘媛筠.利用ASP技术构建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J].现代情报,2008,(8):95-98.

[7]沈奎林等.数字图书馆信息集成平台的研究与实现[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0,29(6):114-119.

[8]樊会霞.AJAX技术在图书馆网站的应用优势[J].图书馆学刊,2009,(11):109-111.

[9][13][28]Kaisa Hype’n and Antti Impivaara.Read,describe and share! Building an interactive literary web service: an article about Kirjasampo [J].Collection Building,2011,30(1):61-67.

[10]张树华等.数字时代的图书馆信息服务[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191-192.

[11][27]Rekha Mittal.The National Union Catalogue of Scientific Serials in India (NUCSSI) on the web[J].Interlending&Document Supply,2011,39(1):53-60.

[12][26]Silvana Mangiaracina,Marta Zaetta,etc.NILDE:developing a new generation tool for document delivery in Italy[J].Interlending&Document Supply,2008,36(3):167-177.

[14]Joachim Schöpfel,Jacqueline Gillet.A review of Interlending and Document Supply in France:2010[J].Inter lending&Duwient Supply,2011,39(2):76-83.

[15]Nguyen Cuong Linh.A survey of the application of Web2.0 in Australasian university libraries[J].Library Hi Tech,2008,26(4):630-653.

[16]鄂丽君,邱晏.CALIS地区中心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0,(12):33-36.

[17]陈兰杰,杨文祥.CASHL模式的主要特色和战略价值[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1):13-16.

[18]杨坚红.CALIS、CASHL、NSTL系统文献传递服务比较[J].情报科学,2009,(1):83-88.

[19]梁蕙玮,王志庚.中国政府公开信息整合服务平台的现状与未来[J].图书馆建设,2010,(1):4-8.

[20]吟荒,金林.关于建立上海市各系统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系统“一卡通”共享平台的思考[J].图书馆杂志,2002,(11):48-49.

[21]洪跃.读秀学术搜索系统述评[J].新世纪图书馆,2010,(3):76-78,63.

[22]卢倩仪.书生移动图书馆改变知识传播历史[J].中关村,2010,(12):82-83.

[23]魏争光.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网络服务平台信息资源调查和分析[J].现代情报,2004,(11):218-220,71.

[24]David Rapp.Queens Library Launches Its daVinci ILS Platform[J].Library Journal,2011,136(1):18.

[25]Paul Bevan,Alyson Tyler.An integrated library platform :Wales’approach to delivering digital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s nationally[J].Program:electronic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ystems,2009,43(1):36-48.

[29]Jane Cho.Study on a SaaS-based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Korean library network [J].The Electronic Library,2011,29(3):379-393.

[30]Rosenberg D.Library of Congress test drives cloud storage[EB/OL].[2009-05-15].http://blog.hbsc.cn/article/700433/91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