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天伟
我是一名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冠名,让我深深感悟了古人的“文如其人”:纸上的文字和作者的为人是有关联的。换句话说,大凡文字优美的作者也是心灵美的人。我是一个崇拜贤人的热血青年,读书看报遇到美文就想认识作者。凡是自己所崇拜、爱戴的人,有机会还总要请他们写几句话,留作纪念。
我从小喜爱读革命回忆录之类的书籍,喜爱听革命歌曲,喜爱看红色影视。多年的苦心购买和索要,使得家中收藏的党史类书籍、磁带和碟片等珍品已有几百件。我读书、听带和看碟片,经常深受感动,于是,受到潜移默化教育便是很自然的了。从而,我对革命前辈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这种感情与日俱增。我记得,8岁时看完电影《万水千山》后,曾问爸爸为什么不参加红军;我记得,小学五年级时读完家中的繁体字大书《回顾长征》后,一次次在梦中见到刘伯承、萧华、杨成武等将军;我还记得,虽差房贷十余万元,却毫不犹豫买齐了20卷《星火燎原》。征途漫漫,岁月悠悠,昨日战火的硝烟已经远去。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步步向21世纪春天更加坚实迈进的时候,当年横戈马上,为新中国奠基的前辈,健在者已寥若晨星。我多想见见他们啊!几年来,我想方设法有幸拜访到或联系上十多位老将军、老红军,终于让我寻到了我心目中的宝——他们珍贵的留言。
1997年3月24日、25日这两天,我利用在春城开会的间隙,到云南军区干休所走访老红军。作为不速之客,我心里难免紧张。冒昧叩开门,听我说明来意,老红军们总是笑吟吟地欢迎我;我空手做客,空嘴问候,他们总是说“谢谢、谢谢”。临别时,红四方面军老战士王家云、洛康分别赠言:“希望你们努力学习,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水平。”“希望你们能把红军的优良传统教给学生,代代传下去!”
1998年3月28日,已认识一年余,通了七封信的原云南省军区副政委、红二方面军老战士熊明发,拖着衰弱的身体,忍着癌症的疼痛领着我去拜访战友。之前,我去信说想拜访胡荣贵将军。记得那天,他病情仍重,行走不稳,医生、家人都劝阻别出门,他却说:“小邵说了半年的事了,真对不起他。再等就没机会了。”这次拜访,熊老费了三个多小时,让我内心不安,热泪盈眶。回到他家,家人已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那天,曾任昆明军区政治部主任的胡荣贵将军、副主任李彬将军及参加过宁都起义的红一方面军老战士孙大坤,分别对我赠言:“继续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把延安精神贯彻到学校教育中。”“希望你做一个优秀老师,为培养21世纪新一代作出更大的贡献!”“红军长征,落脚延安。三大主力,会师陕甘。共同抗日,局面出现。利用三个革命法宝,推翻三座大山。新的长征,更加艰难。反腐倡廉,继续奋战!富民强国,定能实现。吾等之人,虽死无憾。”
2002年7月,我到昆明进修学历。30日中午没课,便迫不及待地拨通了原云南省人大副主任、红二方面军老战士颜义泉家的电话。听我说明心意,他便爽快地说:“你来吧,我等你。”并告知我从原地该怎么怎么走。到他家时,已是一点钟。他慈眉善目,平易近人,已是83岁高龄,仍思维敏捷,声音洪亮,与我亲切交谈了一小时。临别时,他说:“我今天三点要去参加‘学习《江总书记讲话》的座谈会’,下次再谈了。”啊,原来首长有事,打扰了他午休,我说:“真对不起。”他却说:“没事没事。”随即给我写了几句话:“希望你好好学习,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学习现代科学技术,为报效祖国而开拓奋进。并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培养接班人而努力!”走时,他一直把我送到门外,并指着墙上的邮编说:“写信别忘了它。”
将军书法
2003年秋天,我向远在北京的原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将军去信,他托秘书给我打来电话,寄来了回忆录《军旅生涯》,让我爱不释手,像农民收获成熟的庄稼时一样幸福。
2004年夏天,当我好不容易打听到远在南京的红军作家陈靖的电话时,他夫人说:“他已去世。”我的心头不禁一颤!十天后,我收到了她的来信及赠书《诗言志》,信中说:“这书是陈老重走长征路后,用诗的形式叙述了这段悲壮而又曲折的历史,很有史料价值。希望你妥为保存。”
2005年冬天,当我好不容易打听到原新疆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朱家胜将军的地址,便急着性子去信求字,因为十多岁时就在《回顾长征》一书中读过他的《飘动的篝火》,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是感动得流泪的。他女儿回信说:“父亲重病卧床多年,已无法写字。”唉,早认识几年就好了。让我一直感到遗憾!
2006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日,我向原江西省军区政委张力雄将军去信,他用小楷毛笔给我写来十个字:“红军长征精神,代代相传。”现在这张信纸一直压在我办公桌玻璃下,每日伴我读书学习,陪我备课批改作业。2007年是建军80周年纪念日,我收到了张铚秀、刘月生、张宜步等三位开国将军赠送的墨宝:“发扬红军传统,构建和谐社会。”“南昌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革命大旗撑在手,终归胜利属人民。”“弘扬我军优良传统,建立强大人民军队。”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向原空军副司令员王定烈将军去信,他用小楷毛笔给我写来回信,并赠送了横幅:“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喜的日子里,得到如此珍贵的礼物,我们全家老少无比激动。送去精心装裱,挂在鲜花飘香的客厅,真是蓬荜生辉啊!每当家里来客,总要“老王卖瓜”一番。听着客人啧啧的赞叹,看着客人羡慕的神色,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这五位老将军,远在千里之外,都已年逾九旬,且与我素昧平生,仅冒昧去一信就应邀赠言,他们的高风亮节,由此可见一斑。
十余年来,每次与老红军、老前辈相识,都让我心明眼亮、激动万分。他们当中,有的是开国将军,有的曾是军队、地方的高级干部,但都和蔼可亲,没有一点官架子,言谈谦虚诚恳,可亲可敬。
十余年来,时光匆匆,岁月无情,有几位革命前辈已去世。睹物思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啊,珍贵的留言,你是我在新长征路上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