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芬
论都市报与党报的区别——以《福清侨乡报》与《海峡都市报》的对比为例
陈晓芬
福清侨乡报社
以市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的都市报与以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为读者对象的地方党报在性质、功能与定位上都有明显的不同。本文以《福清侨乡报》与《海峡都市报》的对比为例,从二者异同上分析各自的优势,旨在为地方党报的发展提供某种借鉴,使地方党报科学合理地配置各种宣传资源,使其宣传效果按照推进科学发展的要求达到最大化、最佳化。
都市报 地方党报 区别 借鉴
在当代新闻改革中,都市报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它一改机关报 “官报官办,官订官看”的传统做法,特别重视新闻性和服务性,赢得了一定的读者群。面对激烈的竞争,党报又要怎样才能获得新的发展与突破,特别是地方党报要怎样发挥优势,向都市报学习,开拓创新,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本文将对比《福清侨乡报》与《海峡都市报》来探讨。
在都市报出现以前,中国没有走进家庭的报纸。中国报业历来是以党的机关报和行业报为主体的。机关报的典型代表是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
1993年《贵州都市报》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报纸队伍中增加了都市报这支新军。都市报创办之初大多数属于机关报的子报,是机关报改革中的衍生物。都市报开辟了报业市场,在运行中强调两手抓:一手抓新闻,一手抓发行,一手抓读者市场,一手抓广告市场。两手抓的结果就是强调新闻性与服务性。都市报中的新闻篇幅短小,易于阅读,立足于满足现代读者的快餐文化需要,秉持服务群众的理念,争取做好市民身边的新闻。都市报抛弃“教育的姿态”试图用一种尊重与交流的方式报道新闻,反映平常人的理想、愿望、困惑和思考,贴近群众生活、实际,语言平实,通俗易懂。
虽然绝大多数都市报都与相应的党报有着天然的联系,但二者之间又有着明显的区别,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党报与都市报作为新闻媒体,都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媒体,充当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既要把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传达到群众中去,也要反映广大群众的呼声要求,当好桥梁与纽带。在工作中注意凝聚、鼓舞人心,为社会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与精神动力,并引导大众对国家政策与社会问题进行正确的思考。同时,地方党报与都市报都要做好新闻媒体的其他功能,如教育功能、监督功能等,为群众提供精神食粮,在新闻的报道中做到为民服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党报与都市报,最终的目的都是为群众服务,但又各有侧重点。党报是站在党的立场为党服务,传达党的思想、路线、意志;都市报在宣传党的声音的同时,主要是为人民大众服务。
由于地方党报与都市报的服务对象不同,其定位和影响也相应不同。地方党报定位于主流人群,因此党报的时政新闻和深度报道是重头戏,特别是有关地方重大的政策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情况,媒体抓住了报道的时机,其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而都市报定位于普通百姓,新闻的娱乐化及娱乐新闻是其重头戏,其可读性和对民生新闻的重视为都市报增添了不少影响力。在内容上,党报以时政、财经新闻为主,把党的重要决定、决策传达到群众中;都市报以社会新闻、社区新闻、民生新闻为主,反映当地群众的生活现状并引导群众。
但由于地方党报宣传意识过强,处处从宣传价值出发,常常忽视了群众的阅读兴趣,使得许多百姓关注的新闻不能上版面。而都市报提出“做足新闻,做活新闻,做好新闻”,以致有人称都市报“引发新闻传播功能的历史性回归”[1]。许多都市报在新闻方面都以做到“一报在手,什么都有”为目标,从本市到全省、全国,乃至国际。1998年就有文章提到,“以新闻性见长是都市报的特征,华西都市报已成为日出12版的大报,每日刊载新闻平均占总内容的71%左右”[2]。
由于党报与都市报性质、功能定位的不同,就必然决定了二者在新闻报道和版面处理上有所不同,下面以《福清侨乡报》与《海峡都市报》为例来看二者的区别:
《福清侨乡报》在报道《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隆重开幕》时,全文1700多字,主席台上就座领导、大会执行主席名单及市政协主席所作的报告等内容严格按程序进行报道,特别是在领导讲话处理上还进行了分点展开论述:“就新一年的市政协工作,方裕开从五个方面提出要求:……”(见《福清侨乡报》2010年1月20 日第1版)
而同样是报道政协开幕,《海峡都市报》在《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开幕》中,全文900字,只简要交代了大会议程,在领导讲话处理上只体现纲要:“梁绮萍在报告中提出了省政协2010年的五点工作意见:深入开展学习,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发挥政协优势,全力推进海西科学发展;坚持履职为民,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先行先试,积极促进闽台交流合作;推进‘三化’建设,不断提高履职科学化水平”(见《海峡都市报》2010年1月24日第A1版)。同时设置了“两会面对面”、“两会看点”、“两会广播站”等栏目,形式和内容都显得多样化。由此可见,地方党报进行此类报道时墨守成规,拖沓冗长,把主要笔墨放在领导讲话上,保证一定篇幅。另外,在报道方式上较单一,没有进行很好挖掘;而都市报则处理较为灵活,淡化了领导讲话,注重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报道,不惜在这些方面花大力气,做足版面,因此比党报更能吸引读者。
2010年,全省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的热潮。对于这个主旋律的报道,《福清侨乡报》与《海峡都市报》不论在报道内容、角度还是在形式上都有所不同。
2010年8月份以来,《福清侨乡报》头版头题连续以大篇幅报道市委书记下基层检查督促推进“五大战役”项目有关情况,同时配发镇街书记表态性的署名文章。除了关注领导活动外,《福清侨乡报》还关注一些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展情况,推出“五大战役进行时”栏目,报道了市垃圾焚烧发电厂等一批建设项目进展情况,如《烈日下,多个作业层交错施工》、《东环路主车道全线贯通》,以及在“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如《中暑也不下“火线”》,充分体现了党报弘扬主旋律、坚持正面报道的特点。
《海峡都市报》在报道这项主题工作时与地方党报有着明显的区别,基本没有领导活动的报道,而是把大量的笔墨聚焦一个个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通过报道具体做法来体现进展情况,如《渔平高速为保工期紧急增调700多人》,同时设立“庸懒散、不作为曝光台”,对项目推进过程中发现的负面现象进行监督,如《如此慢作为,哪有大干的影子》,群众爱看,也收到较好的舆论效果。
无论是党报还是都市报都是党的喉舌,是党的舆论宣传工具。但党报的主要职责是通过正面宣传来引导社会舆论,达到维护政府权威及其良好形象的目的;而都市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群众,更侧重于站在群众的角度来看问题,二者在对突发性社会新闻的报道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如:2008年11月13日,城头镇海城路黄墩路段发生一起恶性交通事故,造成6人死亡。《福清侨乡报》与《海峡都市报》都对这一起突发性事件做了报道,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福清侨乡报》以《城头车祸肇事司机被抓获——我市紧急启动重特大交通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善后处理工作正有序展开》为题,对事故的发生简单交代:“当晚19时30分,城头镇海城路黄墩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中型货车逆行与一辆吉利牌小车相撞,造成小车内一家5口及司机当场死亡,肇事货车司机夏某生事发后逃逸。”(见《福清侨乡报》2008年11月17日第4版)
而把重点笔墨放在市委市政府如何展开善后处理工作:“事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见《福清侨乡报》2008年11月17日第4版)整篇消息体现的是领导如何重视,善后处理工作如何紧张有序,让群众感受到政府的作为,达到了维护政府权威及其良好形象的目的。
《海峡都市报》则以《福清车祸一家三代遇难货车司机逃逸当晚被抓》为题,并分小标题《小车被削平现场惨不忍睹》、《逃逸司机被刑拘保险预赔21万》,对这起事故的惨状进行了大肆渲染,且图文并茂,以满足受众的探究欲:“小车的车顶已不见了,只剩下车底座,车里的人估计都被压扁了。小车旁边有一大摊血,现场惨不忍睹”。……(见《海峡都市报》2008年11月15日第A4版)
而对于政府的作为,《海峡都市报》只做简单处理:“当晚,福州市和福清市有关部门负责人来到现场,成立了现场事故处理小组和善后工作小组。随后,福清市政府又召开紧急会议,就保险理赔等善后工作以及事故调查等具体部署,并专门成立领导小组。”(见《海峡都市报》2008年11月15日第A4版)
虽然党报和都市报都是党的喉舌,是党的舆论宣传工具,但在处理这类新闻上,立足点和出发点不同,新闻报道的详略处理就不同,取得的社会效果也不同。
都市报定位于普通百姓,重视可读性和民生新闻,因此相对党报更受群众欢迎。地方党报作为主流媒体,权威性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群众基础,没有广大百姓受众的热情支持就没有发展优势。因此,在这一点上,地方党报必须向都市报学习,在报道内容上更好地把握好“三贴近”原则,进一步、再进一步地贴近民心,真正知民忧、解民难,才能拥有自己坚实的受众市场。这就要求地方党报在办报过程中,要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基层、聚焦百姓、聚焦生活,少一些官样文章,多一些基层鲜活的东西;少一些枯燥无味的会议报道,多一些群众关注的热点报道,从而进一步提升党报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人们获知信息的渠道多元化,地方党报面临省级党报和各类都市报的挑战,要在激烈竞争中进一步做大做强,除报道内容上要有所创新外,还必须在版面编排上多向都市报学习,创新版面,从标题、图片运用,甚至字体、字号、分栏、栏线等方面增强视觉效果,形成大气美观的风格,从而吸引受众注意力,最大化地实现新闻传播价值。这就要求地方党报在办报过程中,要少用八股化的单调的标题,多制作生动鲜活的标题;少把镜头对准领导,多把镜头对准普通百姓,追求好照片,做大好照片,同时在版面设计上突破常规,敢于创新,强化视觉效果。
党报与都市报有着天然的联系,但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地方党报的主要任务是服务于地方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同时又肩负着传播上级党委声音的重任。要在如今激烈的报业竞争中进一步做大做强,地方党报就必须改进报道内容,创新报道方式,科学合理地配置各种宣传资源,使宣传效果按照推进科学发展的要求达到最大化、最佳化,多借鉴多学习,在市场竞争中永远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1] 韩炜林. 新闻传播功能的历史性回归[A]//楚天都市新闻论集[C]. 北京: 新华出版社,1999.
[2] 刘建明. 从华西都市报看都市报的媒体定位[A]//都市报现象研究[C]. 北京: 新华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