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村, 张华铎, 茅磊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济南 250001)
无线城市是使用高速宽带无线技术覆盖城市行政区域,从而提供方便快捷的无线网络接入和应用服务的城市。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城市已经逐渐成为当前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热点,正在成为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线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2008年以前可以称为无线城市1.0阶段,其特点是强调网络覆盖,采用Wi-Fi热点覆盖或Wi-Fi+Mesh全覆盖的方式,但缺乏相应应用平台的建设,1.0阶段从技术手段、网络部署、商业模式等各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因此这个阶段的无线城市建设多数以失败告终;之后,无线城市建设从仅关注接入覆盖的1.0阶段转入接入与应用加载的2.0阶段,在接入上采用3G广度覆盖+Wi-Fi热点覆盖的方式,同时强调应用加载,建设与政府工作、企业运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丰富的无线信息化应用,为市民、企业、外来访客和旅游者、政府机构提供安全、方便、快捷、高效的无线宽带应用服务。
无线城市的建设,将提升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给市政管理、公共安全、医疗卫生、商务旅游、文化生活等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与提升,使人们尽享无线数字的品质生活。另一方面,将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通过推进无线城市建设,能够进一步加强信息经济、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的相互融合与渗入,在将信息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有效促进其它产业的创新升级与优化调整,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长足发展。
无线城市业务主要包含无线政务、无线产业、无线生活等几部分内容。
(1)无线政务:政务类应用主要是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开展政府网站、政务公开、办事指南等政务服务,围绕提升政府服务质量、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执法效率开展的信息化应用。目前很多省级运营商开展的数字城管、视频监控、手机政务等均属于无线政务方面的业务;
(2)无线产业:产业类应用主要围绕面向企业客户,开展移动工作台服务,为企业客户提供移动办公、移动ERP、移动CRM等信息化应用内容,以提升企业效率为目标。运营商已经开展了警务通、ADC中的移动办公、ERP、企信通等类似无线产业方面的业务;
(3)无线生活:生活类应用主要是面向城市大众用户,提供城市生活、娱乐、消费等相关资讯。如便民信息查询、商户优惠资讯、旅游资讯及引导信息等。目前运营商开展的社保查询、气象服务、手机管家、手机证券等业务均属于无线生活方面的内容。
综上所述,无线城市为市民、企业、外来访客和旅游者、政府机构提供安全、方便、快捷、高效的无线应用信息化服务。无线城市所承载的信息化应用涵盖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各个方面,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线城市尽管相对来说是一个新名词,但是其所涵盖的业务中实际上已经有很多在现有的运营商业务平台中可以提供。因此无线城市应用平台的建设必然涉及与现有运营商业务的整合与融合问题。
无线城市应用平台通过集成各种业务和应用,确保政务、企业、民生等各类服务能一站式完成。通过聚集各类移动信息化应用,无线城市平台将成为综合性业务应用平台,平台规划遵循SDA架构,按照开放性、可扩展性、灵活性、简单性等原则建设,方便后续创新和融合。如图1所示,应用平台架构遵循SDA三层三域架构。
无线城市平台将提供包含Web、WAP及客户端3种展现形式的统一门户,门户设计以统一、开放为基础,从客户需求出发,以客户为中心,连接各种真实应用,为用户随时随地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满足工作、生活、娱乐等操作需求。展现域作为无线城市的集中展示门户,是最终用户的唯一入口,宜集中建设,以方便统一接入、统一展现、统一运营。在门户设计上可采用多级菜单方式,如省级之窗与地市之窗,以体现业务的差异性。
负责对接入无线城市平台的各种应用进行统一管理,整合形成各种业务,通过无线城市门户以多种展现方式提供给最终用户。应用层的建设需要从两个维度考虑。
(1)全省通用业务与地市特色业务维度:应用层建设考虑到全省各地业务的差异性宜采用“省级统一应用+地市特色应用”两级架构,即全省通用业务集中建设,地市特色业务如果不宜集中,可适当考虑分散地市建设;
(2)已有业务与新增业务的整合:应用层的建设还涉及到目前已有业务的整合,考虑到很多无线城市业务需求在现网业务平台可以提供,已有业务仍然建议由现有业务平台提供,但是其应用门户需实现与无线城市门户展现域的融合,以便于集中展现与推介。
图1 无线城市平台架构
控制域由各业务控制逻辑单元组成的集合。功能上需不断适应新型的业务鉴权接口,支持不同信任度的各种运营模式鉴权执行。运营域是为产品运营和用户运营、运营分析、运营管理等提供支撑的功能域,包括业务管理及发布、业务受理、营销支持、产品资费管理、客户管理、业务订购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对于已有业务的控制与运营域暂可考虑仍旧由原有的业务平台承担,随着无线城市应用的成熟运营,未来可逐步考虑融合。
接入层不但提供与短信网关、行业网关等互通接口,而且还应满足第三方应用的简单、快速接入,制定标准接口规范,支持WAP、插件、Web、第三方软件等常见类型应用的接入,扩大无线城市平台的业务承载范围,促进无线城市迅速聚集各类应用,丰富平台内容吸引用户。
能力层将提供短信、彩信、位置服务(GIS)、手机支付、二维码、DM等业务能力,作为无线城市平台的核心能力,提供给第三方应用使用,方便新业务应用的整合开发。
“无线城市”作为近年来刚刚提出的概念,其建设和运营模式仍在不断摸索和变化当中,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成功的运营案例,主要受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主要是缺乏应用,没有找到政府、行业客户、大众市场的需求点;另一方面是如何在政府关注的社会效益和运营商关注的经济效益之间、政府的推动指导与运营商商业化运营之间建立一致的目标,也是目前“无线城市”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目前的建设运营模式主要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政府建设运营模式,早期无线城市多采用该模式,政府负责大部分的费用。这种模式暴露出的问题最多,主要表现在政府缺乏业务运营经验,运营效率。
第二种是委托ISP模式。包括电信运营商在内的ISP,通过自己建设或与政府共同建设无线城市网络并运营,再将业务批发、零售给用户、企业以及政府。这种模式运用较多。这种模式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在政府关注的社会效益和运营商关注的经济效益之间找到平衡。
第三种是广告模式。ISP自己建设、运营网络为主,为普通市民提供免费的、带宽较低的服务,通过广告支持免费服务。这种模式主要关注了社会效益,问题在于微薄广告收入和巨大的运营资金之间的鸿沟,巨大的资金压力让ISP不堪重负。
第四种是开放共享模式。具体指由非政府组织推动的,开放私人无线接入,形成城域网的开放共享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的问题是缺乏统一的规划与协调,网络质量、业务应用、系统稳定性都无法得到保证。
从目前国内试点的无线城市案例来看,采取的模式大多类似于第二种模式,即政府牵头,电信运营商建设,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利用包括电信运营商的资金优势和丰富的业务运营经验,以及整合SP/CP的成熟经验,避免重网络,轻应用的失败教训,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发挥政府协调社会资源的主导作用,以及对无线城市的监管作用,保证运营商获得一定利益的同时又能为用户提供质高价廉的服务。在这种模式中政府更多的是发挥协调和监管作用,电信运营商更多的是业务运作,因此运营商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运营商应作为无线城市的导演和资源的聚合者,紧密围绕政府,以客户为中心,充分整合设备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服务与内容提供商等价值链各环节,合作共赢,打造无线城市产业联盟。在商业模式中,电信运营商需重点考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一方面需要提供面向大众的免费服务,提升无线城市的公益影响,另一方面也要提供面向行业、商业客户的收费服务,以维持无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产业联盟中,每个参与者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特别是运营商要处理好与SP之间的关系,合作共赢,如表1所示。
目前运营商数据业务非常丰富,已经广泛服务于各行各业,但相对比较零散,推广运营相对独立,导致了效率不高,因此需要集成的运营平台。随着移动信息化应用的推广和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这一需求也变得日益迫切。而无线城市通过打造一个开放、统一、高效的门户平台,基于无线政务、信息行业、数字民生、网络文化等应用集成,使得来自政务、企业、民生等各个领域的信息化需求能够一站式快捷完成,自然而然地就扮演了聚合应用的平台角色。因此随着无线城市的发展,平台将通过整合现有各类业务,打造成为运营商的数据业务综合运营管理中心。
另一方面,电信运营商作为平台建设运营的主导者,需要通过打造基础网络能力(话音、短信、定位等)和核心运营能力(代收费、营销、渠道等)开放平台,以方便合作伙伴可以很方便的基于无线城市平台推出各种信息服务,使无线城市平台成为内容与应用聚合平台。
目前,无线城市还处在单个城市的建设阶段,提供的各项业务尤其是收费业务仅能服务于当地用户,不同城市的无线城市订购用户并不能共享其业务,因此随着国家区域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无线城市还需要统筹考虑城市间的统一运营问题,实现包含无线城市在内的通信一体化。在各地无线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实现互联互通,全网统筹进行业务规划,控制域实现统一业务鉴权,将无线城市建设成“随时随地随需”的一体化服务平台。
此外,目前国内无线城市建设试点大部分属于地方政府通过招标委托一个本地的运营商来建设,一方面造成只有委托运营商的客户才能享受无线城市业务,其它运营商的客户很难享受到相关业务,这也违背了无线城市的运营本质;另一方面随着无线城市试点的逐步成熟,无线城市的业务运营也可能陷入垄断嫌疑。因此如何整合3家运营商的不同网络业务也是无线城市运营面临的巨大挑战。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实施,将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从而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智慧城市形态。智慧城市通过应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实时交互信息处理能力和反应速度,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随着城市智慧化程度的不断推进,无线城市平台也需要不断升级,让智慧城市的信息获取随手可得,接入各类物联网应用,支撑新的业务模式,从而真正形成继“水、电、气、路”之后的第五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
表1 关系定位
无线城市的建设对于推动城市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但建设了覆盖城市的无线网络,更重要的是通过无线城市平台提供了与政府、企业、市民密切相关的丰富的无线信息化应用。同时无线城市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运营商与政府相关部门共同推动,探索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