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惠虹 刘泳洲 胡丽茎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多发病症之一,该病临床初期症状主要为发热和咳嗽,严重者可发展成为累及脑、心、肾以及免疫系统的多脏器和多系统受损,导致患儿死亡[1]。由于儿童免疫能力相对较差,体质相对较弱,呼吸道和胃肠道尚未发育成熟,自我保护意识也相对较低,因此该病容易复发,频繁反复地发作,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因此,我们考虑对患儿和家长采取目标性健康教育,以提高保健依从性,降低肺炎复发率,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9年6月~2010年4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患儿130例,均经过治疗康复。肺炎疾病史均结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6版》[2],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测等予以确诊。男73例,女57例。发病次数1~4次,平均2.1次。年龄1~6岁,平均4.7岁。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65例,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包括口头解说、发放宣传图册等,不考虑患儿的个体性,患儿及其家长有疑问者给予解答。实验组根据患儿体质、年龄、性别、理解能力和家长的文化程度等,制定有区别、有侧重的针对性宣教方案,给予目标性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2.1 饮食指导 饮食指导遵循营养丰富全面,搭配合理的基本原则,同时兼顾患儿的个人口味,制定适合患儿的食谱。儿童饮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胃肠功能较差,对刺激性或生冷、辛辣、不新鲜食物较为敏感。(2)部分儿童由于零食繁多,存在厌食情况。(3)部分儿童存在挑食、偏食情况。因此,饮食首先要新鲜、卫生、刺激性小、容易消化,以免刺激胃肠道,或病菌随食物入侵,引起二次感染。其次是控制零食,可采取奖励办法,如吃一碗饭可以吃一次零食等,通过渐进的方法,逐渐减少零食的摄入。此外,在食物的制作上,要尽量精美可口,增强患儿的食欲。同时,要注意食物不可过于精细,可适当搭配粗纤维食物和粗粮,向患儿讲明营养丰富的全面性。考虑到儿童理解能力有限,可采用诱导的方法,比如儿童有长高长壮的愿望,那么就告诉其只有多吃蔬菜,才能达到目标。此外,还可以适当增加新鲜果蔬和水分的摄入,以改善胃肠道功能,提高免疫能力[3]。
1.2.2 运动护理 儿童的运动量,主要受环境的影响。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儿童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小,同时由于电子娱乐产品的丰富,更多儿童愿意呆在室内。因此,一方面要控制儿童室内游戏时间,另一方面,鼓励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的活动,在社区公共场地或公园内玩耍。一般来说,不需要为强调锻炼而锻炼,儿童只要愿意在室外玩耍,一般均可找到适当的运动方式,同时又可加强和同龄小伙伴的交流,不仅可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对其性格成长也有积极意义。此外,家长也要抽出一部分时间,陪孩子进行一定的体育活动,如打羽毛球,不仅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而且还可以促进孩子和父母的沟通的交流,有利于孩子成长。
1.2.3 预防指导 对患儿和家长进行有区别的预防指导。对患儿主要明确告知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在流行病高发季节和地点,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外出,注意加减衣服等。对家长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小儿肺炎诱发因素、临床表现,以及家庭卫生的重要性等。由于家长占据更主动的角色,因此家长对患者的衣、食、住、行要有更全面的关注,从多方面降低诱发因素,提高自身的保健意识,并向患儿传输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1.3 效果评价
采用自制的保健依从性评价量表:分为体育锻炼、饮食调理及预防措施4个项目,每项4分,总分16分,1分为做不到,2分为偶尔做到,3分为基本做到,4分为完全做到。复发率采取随访的形式,随访时间1a,统计研究对象1a内再次复发肺炎例数。
1.4 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x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
两组儿童经过健康教育,保健依从性及一年复发率统计如表1所示。实验组保健依从性各项指标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一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保健依从性及复发率统计(每组均为65例)
小儿肺炎的频繁复发,一直是临床上较为关注的问题。周晓聪等[4]的研究显示,复发高危因素主要为年龄、体质和环境等。我们认为,随着患儿年龄的逐步增大,体质会趋向于好转,但这只是一个大体的趋势,怎样保证患儿在成长期间避免肺炎的诱发因素,是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健康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保健意识,增强患儿的营养状况和免疫能力,并尽量避免环境中的不利影响。
健康教育的效果,不仅体现在宣教内容的科学性上,还体现在实施方法的可行性上[5]。由于患儿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常规的健康教育有时候并不能真正落实,所以我们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宣教方案,并充分发挥家长的重要性。儿童对于家长普遍表现得更为信任,但由此也可能导致依从性降低。对于护理人员,信任程度相对要低,但儿童普遍有惧怕心理。所以,在宣教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体现严的一面,对于儿童的不依从行为,除了给予适当的诱导和解释外,有时候也要严肃地告知其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儿童虽然可能心理上不会太容易接受,但由于迷信护理人员的“权威”,依从性反而更好。家长要体现宽的一面,如对宣教内容给予儿童尽可能容易懂的解释、鼓励,诱导儿童进行相关调理等。当然,也不是无原则的宽,而是有条件的宽。通过家长和护理人员的宽严并济,从而达到更好的宣教效果。
从临床统计数据来看,实验组保健依从性各项指标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一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目标性健康教育是很有临床必要的,对于儿童健康成长有积极意义。总之,我们认为,目标性健康教育应用于肺炎患儿,可以提高保健依从性和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1]杨勇,崔巍,王利东,等.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高危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1):1498-1450.
[2]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72.
[3]王嵘娟.对小儿肺炎护理措施的探索与体会[J].医学信息,2010,23(11):4058-4059.
[4]周晓聪,董琳,徐强,等.小儿反复肺炎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7,7(9):748-749.
[5]卜隆.小儿支原体肺炎继发真菌感染高危因素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8,25(9):1712-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