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卡缘何成为“众矢之的”?

2011-08-07 01:53靖东
中国商论 2011年22期
关键词:预付卡发卡购物

靖东/文

总体看,商业预付卡在减少现钞使用、便利公众支付、刺激消费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而如今,购物卡却屡屡被人诟病。这里面,原因何在

家住在北京市北五环外的居民张先生最近有些小郁闷,三个月前,他在自家小区底商的一家理发店办理了一张卡:张先生预付给理发店200元人民币,可享受12次理发时的“洗剪吹”服务。

“如果单独一次理发洗剪吹是25元,办卡的话有效期和使用者不限,全家都能使用,均摊下来单次的价格还是很划算的。”张先生如是说。

然而好景不长,这张理发卡张先生和家人仅仅使用了5次,当张先生最近一次光顾这家理发店的时候,却发现竟然是“铁将军”把门。

“平时遛弯什么的,也没注意到这家店是什么时候搬了,就跟一夜之间,这家店就关门了。”大呼上当的张先生坚持认为,这家店的关门是有预谋的,否则不可能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溜之大吉”。“原本想着办卡理发,会比不办卡实惠。现在算下来,反而比不办卡还贵,实在太坑人了。”

屡被诟病的购物卡

小到这种小区门口理发店、洗衣店的预付卡;再到大型商场、超市都有自己发行供自己门店使用的购物卡;还有第三方机构发行的集餐饮、购物于一体的消费购物卡。各类品牌不同、功能各异、琳琅满目的购物卡早已充斥现代都市人的消费生活。

购物卡的便携、使用便利已经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认可。

在发卡单位使用时,不需要密码,直接给收银员刷就行了,打印的凭条可以看到余额。由于适应了信息技术发展和小额支付服务市场创新的客观需要,商业预付卡市场发展迅速。

更有甚者,当您用不完时,市场上或者网络上也有人回收购物卡。

原本,各种用途的购物卡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消费生活,然而,正如任何一枚硬币都有正反两面一样,购物卡的负面影响也随之凸显出来:

前文所述张先生大呼商家卷款消失太“坑人”,更有甚者,由于存在监管不严、违反财务纪律、缺乏风险防范机制、公款消费和收卡受贿等突出问题,严重扰乱了税收和财务管理秩序,助长了腐败行为。

购物卡先是被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四次廉政会议上点名批评,温家宝总理指出,必须坚决治理愈演愈烈的收送商业预付卡即购物卡腐败之风,以收送同等数额的现金处理。

在此背景下,当前在中国十分流行的商业预付卡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国务院办公厅于近日转发了由人民银行(央行)、监察部、财政部、商务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及预防腐败局共七个国家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目的“为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反腐倡廉。”

一时间,购物卡成为了“众矢之的”。

购物卡本无罪。正如《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所言,“总体看,商业预付卡在减少现钞使用、便利公众支付、刺激消费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而如今,购物卡却屡屡被人诟病。

这里面,原因何在?

购物卡俨然成“第二人民币”

美媒《世界日报》在今年4月曾撰文称,购物卡在中国已经被称为“二币”,也就是“第二人民币”的意思。

从商场、餐馆、超市覆盖到旅游度假、汽车加油、美容美发,用途广泛、支付便利通畅的各式购物卡,从这一角度而言被称之为“第二人民币”或许并不夸张。

由于发卡主体太多太杂,购物卡的具体数额很难统计出具体数字,但是规模一定“非常庞大”,业内人士对此亦有共识。

世界最大的发卡机构之一——法国雅高的调研的一组数据或许可供参考,雅高曾委托零点公司做过中国市场调查,得出结论:2008年中国预付费市场规模最少有8000亿元,并且以2倍于GDP增速的速度扩张。

依此计算的话,截至目前,中国预付费市场已经超过万亿。

长期从事百货、购物中心行业管理咨询工作的北京昭邑零商咨询公司总经理刘晖介绍,根据近年来的长期数据跟踪,可以粗略估算,国内百货公司的销售收入约有20%来自购物卡。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会长楚修齐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到,2010年限额以上的企业实现了零售额5.8万亿。

倘若我们按照上述国内百货公司的销售收入约有20%来自购物卡的估计来计算的话,购物卡规模粗略计算也在万亿以上。

而上市公司王府井百货的2010年报内容或许亦能从另一方面对此作出印证。

根据2010年的王府井百货年报数据,公司货币资金29.48亿,同比增长58.54%,占总资产比重35.46%。公司解释,货币资金较初期增加主要是“预收客户款”增加以及经营积累增加所致。

王府井百货2010年的预收款项是20.31亿,占总资产比重24.43%。年报显示,王府井百货2010年营业收入139.46亿,预收款项20.31亿,占营业收入14.5%。

对于“预售客户款”这个看起来有些抽象的词组,一位业内人士解释说,对于百货公司而言,这其实主要是指购物卡形式的商业预付卡业务增加的款项。而百货公司的预收客户款项,很大比例则是来自购物卡。

据了解,除了王府井自己发行的购物卡,商通卡、雅酷卡、福卡等联名卡均可以在王府井百货消费,而且“顾客使用频率很高”,所以加上这些联名卡的消费,购物卡消费额应该占公司整个销售收入20%以上。

购物卡屡屡变身“受贿卡”

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召开的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对收送各类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的,以收送同等数额现金处理。

而现实情况是,以收送各类商业预付卡即购物卡代替礼金的风气正愈演愈烈,渗透到各行各业。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30个省市的283个地级以上城市主要商场都发行过封闭式专用预付卡,预计预付卡市场规模将保持30%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

与购物卡如火如荼的发展势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购物卡的话题非常敏感,行业内讳莫如深,北京各大商场卖场几乎都在发行自己的购物卡,但是对此话题,谁都不愿意说太多。

身份暧昧的购物卡作为商业宠儿,已经形成一个产业。从发卡机构的销售火爆到如今礼品回收业的繁荣,黄牛党的猖獗,由购物卡串联起的一条灰色利益链已经愈发壮大,处在链条上的商家、第三方发卡机构、消费者、黄牛党各得其利,令购物卡屡禁不止。

去年10月29日,京广铁路客运专线河南有限公司原副董事长、总经理(正厅级)陈伯羽和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防治科原主治医师李惠,因受贿在濮阳市中级法院刑事审判庭接受审判,其受贿的物品中就包含有多张预付卡。

上述案例并非个案,《人民日报》在今年4月7日发表了一篇名为《购物卡考验反腐调适能力》的时评,该文指出:“北京石景山区检察院一份报告显示,以购物卡贿赂的案件,2009年占到了行收贿案件总数的83.3%。”

收送各类商业预付卡即购物卡代替礼金的风气可以说蔚然成风,一个心照不宣的事实是,如今市面上的购物卡几乎就是为送礼、福利而存在的,号称送礼维情的好帮手。

对此,有专家分析认为,中国是一个重“情”的国家,人与人之间很重视礼尚往来。

在节庆日及小金额的“掩护”下,它也已逐渐成为贿赂犯罪的主要手段,背后牵涉的产业和个人的灰色利益链条庞大,处在链条上的商家、第三方发卡机构、消费者、黄牛党各得其利,更不用说那些可能从中获利的官员阶层。

购物卡不记名、可转让、便携便刷等使用特性,符合中国人“含蓄”的性格,成为企业或者个人送礼的极佳工具。正是因为购物卡等预付卡便携、隐蔽,也让其成为一些人“礼尚往来”、“沟通感情”的工具。“购物卡有时候还承担着洗钱的功能。”知情人士如是说。

购物卡消费成逃税利器

五月底,财政部、商务部等七部委出台《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要求商业预付卡实行实名制,紧接下来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刚性需求”和“政策趋紧”的双重影响下,甚至被形容为购物卡销售上演“最后的疯狂”。

企事业单位青睐购物卡的一个原因是避税,冲抵收入减少纳税。购买购物卡,可以给购买企业开办公用品、会务费等发票,此类发票计入企业成本,有效避税,所以成为企业给员工发福利的极好方式。

在发票开具方面提供多样服务,正好帮助了单位解决一定税务负担。而且用购物卡给员工发福利,压缩员工需报税项目的支出,机关单位还可以直接通过购卡花掉未用完的预算,而且买得多“一般都有回扣可拿。”

通常情况下,一次性购买购物卡金额达到5万元之上,购卡者可以得到1%—3%不等的优惠,具体金额视不同的发卡主体而定。购买购物卡金额越大可以获得的折扣越多,折扣当场就可以返还到买卡人手中。

以位于北京公主坟的翠微百货为例,一位顾客需要办理办理40张翠微购物卡,每张面额为5000元,再加之办卡的工本费80元,则总共需要交支付200080元人民币。但当办卡手续完成之后,售卡方则额外给了这位顾客价值1500元的回馈卡。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企业给员工发放福利或是打点关系购买大量购物卡,可以开成办公用品等生产投入物品的发票,而生产投入物品是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发放到职工手中也可以免交个人所得税。

使用购物卡消费可以开具办公用品、礼品、食品、日用品、服装、床上用品、洗涤用品、复印纸、打印纸、墨盒、文具、文件柜、运动服、饮料、茶叶、鸡蛋、传真纸、花生油、酒等十几项甚至数十项发票。

可以说,各种卡规定的使用期限、使用范围、积分折扣等方面条件各有不同,虽然各式卡片名称和种类花样繁多,但无一例外似乎或多或少地总有着身份上“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

不同发卡主体发行的购物卡不仅在名称上不尽相同,卡的面值也犹抱琵琶半遮面,往往是在卡号也藏有玄机,长长的数字串中某几位才表示了金额的大小。这些隐晦的方式令购物卡和持卡消费添上了一抹暧昧的色彩。

购物卡的“风险”谁埋单

送礼、受贿、逃税、福利,几大“杀手锏”使购物卡饱受诟病。然而,如本文开头所述张先生遭遇商家“携款蒸发”的案例,同样不在少数。

青鸟健身、中体倍力等健身机构突然关门,或者“人间蒸发”的类似事件并不鲜见,一些小的洗衣店、健身房、美容院、疗养店、理发店等打着办卡促销和办理年卡优惠的幌子大肆发售储值卡,发放预付卡后未通知消费者就关店的情况更是不在少数。

只要是预付资金,肯定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无论是储值卡还是购物卡,其实质都是预付卡,就是将钱提前交到商家手中,而后消费的一种形式。小的健身房可能因为经营不善携款逃跑,大的商家也可能因为各种因素出现经营不利状况,而那时消费者手中的预付卡将很难再消费。

在没有任何银行担保的情况下发卡,一个不可避免的后果是,在企业被收购、停业、破产的情况下,消费者的利益无人保护,企业也不会退还卡内的现金。

据媒体报道,2008年厦门中山来雅百货倒闭而使得购卡的消费者最终为此买单。甚至有人质疑其“资金周转不灵,就发行购物卡、优惠卡圈钱”。

类似的情况在其他零售企业屡见不鲜。2008年陕西海星超市停业时,对于想退掉购物卡内余额的消费者,海星超市的解释是“发票已经开出,无法退回。”

此外,预先缴纳了一定金额现金的预付卡,想要退卡则是难上加难,很多消费者只能退而求此其次的选择和“黄牛”折价交易。

此外,不少消费者想投诉却找不到被投诉对象。而购买预付卡后,在有效期内未使用完卡内资金,卡就作废的情况也让不少消费者叫苦不迭。

因此,维护持卡人的合法权益,也成为《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出台的目的之一。

《意见》指出,加强预付资金管理,维护持卡人合法权益,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必须引起足够重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多用途预付卡发卡人接受的、客户用于未来支付需要的预付资金,不属于发卡人的自有财产,发卡人不得挪用、挤占。多用途预付卡发卡人必须在商业银行开立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存放预付资金,并与银行签订存管协议,接受银行对备付金使用情况的监督。人民银行要加强对多用途预付卡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开立和使用的监管。商务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单用途预付卡预付资金的监管,防范资金风险。

猜你喜欢
预付卡发卡购物
我们为什么选择网上购物?
彩虹发卡
要戴发卡的小男孩
圣诞购物季
快乐六一,开心购物!
不可错过的“购物”APP
自动发卡机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买购物卡要实名
甜美“萝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