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达州市苎麻种植开发典型调研

2011-08-04 03:26蓉,梁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1年2期
关键词:大竹县脱胶苎麻

李 蓉,梁 月

(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北京 100038)

坡耕地为长江泥沙的重要来源地。坡耕地极易产生水土流失,致使土地生产力严重衰退,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危害。南方地区坡耕地共约1.6亿亩,占全国50%左右,其中四川省坡耕地0.4亿亩,占南方地区的25%。目前,南方坡耕地的治理主要采取 “坡改梯”这种工程措施,每亩投入至少需要1000~3000元[1],在有限的时间内国家财力无法全部解决,从而限制了坡耕地治理的步伐。苎麻在南方坡耕地种植已有悠久的历史,由于其枝繁叶茂、根系发达,水土保持效果显著,同时还是一种可用于开发麻纺织品的优良经济植物。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在南方一些地区的调查结果表明,每种植1亩苎麻,可使国家节约 “坡改梯”投资2000元,减少入江河泥沙量3000kg。因此南方坡耕地种植苎麻是一项费省效宏、生态经济效益并存,而且又符合现阶段国力的有效措施,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但是近年来,以苎麻纤维开发产品为主的苎麻市场十分疲软,原麻收购价格持续走低,苎麻种植面积呈下滑趋势,南方坡耕地出现新的水土流失。为此,2009年10月19~23日,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一行,在四川大学轻纺学院、四川省水土保持局、达州市水保办、大竹县水利局、大竹县水保局、大竹县经委、达县水利局、达县水保局、达县经委等有关人员的陪同下,对四川达州市苎麻种植开发情况进行了典型调研和座谈,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1 苎麻种植开发基本情况

1.1 苎麻水土保持效果的调查

据位于大竹县乌木滩水保观测点和遂宁水土保持站的试验资料,种植苎麻的第1年,5°的坡耕地,土壤流失量由中度降为微度,连降2级,每年土壤侵蚀量由4095t/km2降为 210 t/km2(下降 95%),达到允许流失量 (小于或等于500)范围;从第2年起,年土壤侵蚀量接近于零。15°的坡耕地,种植苎麻的第1年,土壤流失量由极强度降为轻度,连降3级,每年土壤侵蚀量由11040t/km2降为 725.4t/km2,下降93.4%;从第2年开始,每年土壤侵蚀量降到6t以下。25°的坡耕地,种植苎麻的第1年,土壤流失量由剧烈降为强度,连降3级,每年土壤侵蚀量由 19725t/km2降为 5529t/km2,下降72%;从第 2年开始,每年土壤侵蚀量达到20t/km2以下[2]。与种植其他农作物相比,坡耕地种植苎麻的水土保持作用十分明显。

1.2 苎麻种植情况调查

调研组先对大竹县的苎麻种植开发情况进行了调研。大竹县位于四川省东部,达州市南部,与重庆相邻,因 “竹多竹大”而得名。苎麻是大竹县的传统优势特产,有3000多年种植加工历史,栽培技术较高,群众植麻经验先进,生态条件适宜,资源丰富。苎麻科技优势明显,70年代建立起的大竹县苎麻技术推广站,是全国县级唯一专门从事苎麻科研、试验、示范及技术推广的机构。并且苎麻推广体系健全,50个乡镇分别有2~3名具有专业技术学历的技术推广人员,长期坚持在苎麻生产第一线从事苎麻科技推广工作,为优质苎麻基地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技术保障。全县现有苎麻面积28万亩,优质率93%以上,占坡耕地面积的61.5%,占四川种植面积的55%,占全国苎麻种植面积的20%,年产原麻3.99万t,占四川苎麻总产量的55%,占全国总产量的17.9%。大竹苎麻以其面积大、质量好 (平均单纤支数在1800支左右)、产量高而闻名于世,其原麻交易量和价格的变动直接影响全国乃至世界苎麻行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竹县也先后被国家、部委、省授予 “全国苎麻生产基地县”、“中国苎麻之乡”、“全国苎麻标准化示范基地”、四川省 “第一批优质苎麻生产基地”等荣誉称号。

随后调研组调研了达县苎麻种植开发现状。达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耕地面积111.4万亩,其中坡耕地63.2万亩,苎麻作为达县的第一大特色经济作物,已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近年来,达县大力发展苎麻种植业,针对达县实际,一是合理布局,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优势基地。达县已于2005年制定并颁布实施了苎麻生产标准,目前已建成5万亩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二是大力加强苎麻品种改良,达州市苎麻科学研究所已育成了川苎四号、川苎七号、川苎八号、川苎九号等多个优良品种,纤维支数均达到1800mm/mg以上,平均亩产超过200kg,优质苎麻面积达到18.15万亩,优质率88.5%以上,成为全国苎麻优质率最高,原麻质量最好的基地县。今年全县种植优质苎麻20万亩,年产原麻近3万t,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多年来一直占达州的40%,四川省的30%,全国的10%左右。被四川省农业厅命名为 “四川省优质苎麻基地县”,被农业部授予 “中国苎麻之都”的称号。

1.3 苎麻纺织加工企业现状调查

1.3.1 大竹县苎麻纺织加工企业现状。

大竹被称为苎麻之乡,原因有三,一是苎麻种植面积大。二是苎麻品质好。三是加工企业多。多时有50家,在2003年,全部改制为私营企业,2005年经统计有17家,2006年因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大竹具有脱胶工艺的9家企业只留下金桥一家,其他全部关闭。脱胶这个前段工序的停产,势必使其后的苎麻生产程序受阻,目前登记注册的有7家,正常生产的只有一家,大竹县城内 (竹阳镇)有3家:玉竹麻业有限公司、金桥麻业有限责任公司、开源苎麻纺织有限公司。其他4家在乡镇,其中城北纺织公司在竹北,是一家脱胶厂,只生产精干麻,目前正在进行技术改造。双江麻业公司只生产麻条。昌兴实业公司只纺纱。月华麻纺厂做麻条和精干麻。

我们对大竹县城内的3家苎麻纺织加工企业进行了详细调研,调查项目包括企业基本情况(有企业体制、注册资本、品牌商标等);基地发展建设情况;原料收购及价格;企业生产经营规模 (主要产品、年产量 (产值)、年生产能力、年苎麻消耗量、年收入、税收及市场销售情况等);人员情况 (员工、技术、管理人员人数及收入);固定资产 (资产总额,现有土地面积及厂房面积,设备及生产线数量、用途、购置年限、投入、存在问题等);污水处理 (方式、设备、处理量、投入资金);企业优势 (地理、技术等方面);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等。

(1)四川玉竹麻业有限公司

1982年建厂,原国企四川二麻厂,企业体制为独资,注册资本880万元,在石河、清河、双拱,有基地共一万二千亩。产品有精干麻、麻条、苎麻纱、苎麻竹纤维混纺纱、苎麻袜子。年生产能力,麻条 600t,苎麻纱 1000t;脱胶能力,3000t精干麻。年苎麻消耗量5000~6000t原麻。因生产周转资金不够,目前只运转了60%~70%,年收入6000万元,税收200~300万元。生产的麻条和苎麻纱可以达到国内甚至世界一流。产品销往日本、欧洲 (英国)、韩国、湖北、湖南 (洞庭毛纺厂等),供不应求。

固定资产3700万,其中设备1700万。现有土地面积30亩,厂房面积27亩。有脱胶、污水处理、纺纱等全套设备,并且对设备进行了改造和创新,2007年投入860万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3500t,污水厂每天支出3000~5000元。

企业优势:依托大竹县优质的苎麻品种,通过工艺创新和严把质量关,生产出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优质麻条和苎麻纱。

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因为收购价太低,农民不愿意交麻,原料收购受到影响。其次是缺人才、缺资金、交通不便利、信息不灵等限制了企业进一步的拓展。

(2)大竹县金桥麻业有限责任公司

2009年7 月底停产。1987年建厂,原国企四川一麻厂,2003年改制,现企业体制为股份制,注册资本2000万元,基地6万亩。产品有精干麻、苎麻纱、混纺纱 (亚麻、棉)、坯布、提花布、弹力布、服装有T恤、衬衣等。停产前年生产能力3000t精干麻;长纺1300t,短纺1800t;织布,1500万m;服装20万件。2008年产值1.1亿元,税收400万元。

固定资产1.7亿元,贷款4000多万元。现有土地面积157亩,厂房面积5万m2。有脱胶及污水处理、纺纱、混纺、织布、印染、服装、机电水电等7个分厂。长纺1.1万锭、短纺1.1万锭;织布机400台,其中121台剑杆织机,为2000年购置,服装设备也为2000年购置。2005年购进污水处理设备,投入700~800万元,日处理1000t。新厂建厂后计划日处理1.2万t。

企业优势:产业链完整,从脱胶—麻纺—织布—印染—服装。其次,大竹苎麻品种的优良品质,使得企业在前两道工序上即麻条和苎麻纱上占优势。

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受金融危机影响市场不景气。

(3)大竹县开源苎麻纺织有限公司

已于2004年停产,原国企四川三麻厂,现企业体制为股份制,注册资本300万元,停产前,产品有精干麻、麻条、苎麻纱。年产值3800万元,税收200万元,产品出口日本、韩国及国内一些地区。固定资产2800万元。现有土地面积20多亩,设备购置时间较早,没有污水处理设备。

1.3.2 达县苎麻纺织加工企业现状。

多时有30多家,目前登记注册的苎麻企业有3家,一家为南国印染公司,对苎麻印染在试验阶段;一家被重庆东方纺织收购为棉纺企业;一家是智鹏麻业有限公司,于2008年7月停产。我们对其进行了详细调研,调查项目同上。

智鹏麻业有限公司

1983年建厂,前身为达县智鹏苎麻纺织厂(县属苎麻纺织企业),于2000年11月整体收购“达得苎麻纺织有限公司”而注册,2006年6月更名为四川智鹏麻业有限公司,企业体制为独资,注册资本5198万元。在达县河市、渡市、金垭等有10万余亩基地,停产前主要产品:纯苎麻布、纯苎麻竹节布、苎麻棉交织及混纺布,苎麻粘胶织布,纯苎麻纱线、苎麻棉混纺纱线,苎麻精干麻,麻条和纯苎麻开松麻等。年产苎麻布800万m,纯苎麻、麻棉混纺纱3000t,麻条2100t,优质精干麻8000t。年产值1.5亿元,税收270万元。产品销往江浙一带,1/3出口韩国、日本。

固定资产1.3亿元,现有土地面积71亩,厂房面积50亩。有脱胶、梳一、梳二、纺纱、织布、整理6个生产车间和质量检测中心,苎麻长纺11000锭,气流纺800头,剑杆织机208台。设备多是1997、1998年后购置,少部分为2001年、2004年,甚至是2006年新添的。2007年,投入2300万,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6000t。

企业优势:产业链比较完整,从脱胶—麻纺—织布。

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停产原因一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苎麻纺织行情疲软,出口受阻。二是生产成本太高:污水处理费用30万元/月,社保费用太高,电价提高等。三是库存产品多,流动资金不足。

2 存在问题及分析评价

2.1 现状

目前苎麻产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大量苎麻加工企业相继倒闭、停产或转产,据我们调查,大竹县苎麻加工企业从最多时的50多家减少到目前登记注册的7家,而正常生产的现在只有一家企业,达县也从30多家减少到目前登记注册的3家,如前所述,全县现在已没有正常生产的苎麻加工企业。苎麻产业走入低谷,产业数量和规模不断的萎缩,使得苎麻原料需求量骤减,进而造成麻价下跌,苎麻原料收购价最高时达20元/kg,前几年最低价格曾降至4~5元/kg,四川省一些地区采取保护措施,2007年原麻收购价格稳定在8元/kg,据我们调查,今年最低收购价跌到 2元/kg,是历史最低,农民基本没有收益,严重影响了麻农的种植积极性,因此种植中基本不做田间管理,并且将原麻收回后大量积压在家等待价格回升,有的麻农家中积压的原麻已经有3~4年,许多村民纷纷表示要将苎麻地翻耕改种粮食。整个达州市苎麻种植面积减少近10万亩。坡耕地苎麻种植面积的减少,减少的不仅是农民的收入,还减少了水土保持面积,增加了进入江河湖库的泥沙量。南方许多苎麻种植区坡耕地出现了新的水土流失,土地肥力极速下降,“水污”的问题解决了,接踵而来的是 “水混”的问题。

2.2 存在问题

2.2.1 落后的脱胶技术。

脱胶是苎麻纺织的重点,提高苎麻纤维可纺性和染色效果的关键在于脱胶质量。国内绝大多数的企业,长期以来采用的化学脱胶工艺,脱胶成本和能耗均高,对苎麻纤维损伤大,纤维散乱,成纱率低。而且污染严重,给周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每生产1t精干麻产生300t污水,污水处理难度大、费用高,精干麻需500元/t左右的投入,一些小企业没有投资能力配套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而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又多数是上世纪80年代及其以前兴建的企业,其污水处理设施建于2000年之前,技术落后,设施陈旧,很难满足污染治理达标要求。在国家严格的节能减排政策的限制下,很多加工企业因不能满足污染治理的达标要求而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苎麻生产的污染困局突破不了,整个四川苎麻纺织企业有可能面临全部关停的危险。

2.2.2 过于陈旧的纺织机械设备。

省内有些企业的设备甚至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产品,而高档的纺织设备由于要依赖进口,价格过高,不少中小企业难以承受,导致这一行业整体设备更新缓慢。纺织加工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偏低。

2.2.3 缺乏品牌意识,自主创新能力差。

由于加工技术落后,工艺水平低,导致产品类型单一,结构雷同,纺织企业生产的纯纺类纯苎麻纱基本上是24公支、36公支两个品种,48公支以上的品种很少批量生产;生产混纺类苎麻棉混纺纱主要是11英支、21英支混纺纱,30英支苎麻棉混纺纱能批量生产,但数量不多。产品多为初加工,即精干麻、麻条、麻纱、胚布等初级产品,深加工产品少,中高档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难以向高档次、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生产效益不显著,品牌效益不好,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苎麻产业优势仍停留在资源优势上,有待加速转化与提升。

3 建议

我们建议,尽快将苎麻产业的振兴提到议事日程,当务之急是要着力解决苎麻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通过产业发展拉动资源建设,让企业开发苎麻资源获得利润,让农民通过资源建设获得原料收入,让国家得到生态和社会效益,从而形成以加工促种植,以种植保加工,生态、经济和社会同步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以挽救困境中的苎麻民族产业,同时促进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步伐,还江河以清澈。

(1)在初加工方面进行联合攻关和突破

加大科技攻关力度,通过联合攻关,突破制约苎麻初加工的技术瓶颈。首先在剥制上,围绕提高原麻内在品质和外观品质改善每道工序,创新剥麻思路,研发出价格更低廉、技术更实用的苎麻打剥机。改手工刮麻为机器刮麻,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刮麻效率。提升苎麻种植经济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在脱胶上,改能耗高、损伤纤维、影响品质、污染环境的常规化学脱胶工艺为能耗低、精干麻高、无环境污染的脱胶新工艺。

(2)推进苎麻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

苎麻初加工仅为第一步,而更重要的是要发展深加工、精加工,在精深加工上,主要应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深加工的创新能力,用生物酶等变性处理,进行脱胶精练,克服苎麻纺织品易皱、刺痒、染色难等不足,促使苎麻高支纱纺织技术水平和纺织面料的后整理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开发多领域多用途特色新产品,显著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长和完善苎麻产业链,通过新产品的开发带动苎麻产业的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3)提高苎麻综合利用率

重视开发利用苎麻副产物,研发一系列高附加值苎麻副产物精深加工产品,将会形成苎麻产业链新的增长点,同时实行以工补农,当原麻价格出现波动时,综合利用的收入可以弥补部分因价格下滑的损失,降低植麻的市场风险,稳定植麻的经济效益,拓宽了苎麻产业的发展领域。

(4)建议国家加大对苎麻行业扶持力度

制定种植发展苎麻的保护政策。建议国家安排专项水土保持资金对成片种植苎麻的农户按治理面积给予补助,或参照退耕还林 (草)的补助政策方式对种植苎麻的农民给予一定补助。并研究制定原麻销售价格的最低保护价,当原麻销售价格降到最低保护价时,由政府安排财政资金对种植苎麻的农民给予补足。

制定巩固发展苎麻加工企业激励政策。一是财政扶持。建议国家无偿扶持苎麻加工企业的污水治理项目,按地区进行统盘规划,促成当地各方联合建设统一的污水处理厂,集中进行污水处理,降低成本,形成有规模的产业集群。二是税收扶持。国家应制定有关扶持发展苎麻加工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三是贷款扶持。国家财政应拿出一部分钱来,采取全部或部分贴息贷款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和加工工艺技术,改变苎麻加工企业设备老化和印染技术等方面的突出问题[3]。

强化科技支撑。国家安排专项科研经费,选择有条件的苎麻加工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联合起来,开发新产品,解决麻纺产品质量不高、技术含量低、品牌效益不好的问题,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国家环境保护局、水利部有关部门之间还应进行统一协调。从水污染、水土流失两个方面综合考虑,就我国南方麻区苎麻的种植开发提出指导性建议,从而实现既能治理水污染和水土流失,同时振兴中国苎麻民族产业的目的。

附:四川达州市苎麻种植开发调研有关人员

[1] 李蓉,土小宁.以苎麻资源开发为突破口加速南方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J].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10,8(1):21-26.

[2] 卿太明.四川苎麻的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建议[J].中国水土保持,2008,2:41-42.

[3] 李蓉,程炳文,夏静芳.发展苎麻产业推动南方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 [J].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08,6(3):36-39.

猜你喜欢
大竹县脱胶苎麻
脱胶微生物菌群与Dickeya dadantii DCE-01菌株的苎麻脱胶性能比较分析
大竹县:强化社保基金管理 大力建设“满意居保”
大竹县:稳步有序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
基于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冷榨花生油酸法脱胶工艺
大竹县多措并举开展“护薪”行动
大竹县:扎实推进2021年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
体外产气法和尼龙袋法评定苎麻的饲用价值
苎麻叶面积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稳定剂在苎麻氧化脱胶中的工艺优化
悬铃叶苎麻基因组DNA的六种提取方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