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养蜂研究所,南昌330052)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由囊状幼虫病毒感染中蜂所造成的病害,主要症状是患病幼虫在封盖后死亡,房盖开孔,幼虫头部上翘、苍白或端部有小黑点。该病一旦发生,常常来势凶猛,传播很快,危害严重,防不胜防,是一种顽固性、危害性极大的中蜂病害。许多中蜂场的蜂群曾因此病遭到毁灭性的灾害,造成全国百万群以上的中蜂死亡,损失巨大。我国自1971年首次发生这种中蜂病害以来,有关单位和科技人员一直试图找到一种高效的防治方法,但效果不理想。控制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危害难度很大,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在江西省农业厅立项的支持下,我们对中蜂囊状幼虫病的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病原来源于自然界,当遇上适宜的气候环境条件和区域内中蜂抗病周期低谷时,就会造成中蜂囊状幼虫病爆发流行,中蜂囊状幼虫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染,也可以间接接触传染。囊状幼虫病毒主要寄生在中蜂幼虫体内。中蜂幼虫体内细胞含有大量丰富的营养成分即幼虫体内有大量营养细胞,很有利于囊状幼虫病病毒的生长繁殖,一个患囊状幼虫病死亡的幼虫体内含有1011个病毒颗粒。由于中蜂的工蜂成虫体内的营养细胞少,加上成虫的抵抗能力较强,染毒的工蜂体内病毒数量就较少,患病的工蜂不表现出症状。但工蜂却是囊状幼虫病毒的主要传播者。带病毒工蜂采访过的花朵会沾染上病毒,健康的工蜂如果采访这朵花就可能染上病毒,工蜂之间的传食直接接触,很容易传染,工蜂再喂养幼虫,幼虫就染病,最终死亡。蜂王也可能是该病毒的传播者。根据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病因、病源和传播途径的分析,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防治研究。
选择在江西省遂川县、泰和县、高安市、奉新县、资溪县等地,2004、2005、2006、2007、2008、2009 年 4、5 月份患有中蜂囊状幼虫病的中蜂群共计136群,健康中蜂王若干。自制中草药合剂、EM液、树脂酊剂。王笼、饲喂器、喷雾器。
4.1.1 药物治疗方法一
用白花蛇舌草、牙刷草、八角莲、七叶一枝花等中草药制成合剂和树脂酊剂治疗中蜂囊状幼虫病蜂群,一个疗程16天。合剂每2天喂蜂群一次,剂量20 ml/脾,逢单喂。酊剂每2天喷一次病群蜂脾,剂量2 ml/脾,稀释20倍。合剂、酊剂各喂或喷8次。
4.1.2 药物治疗方法二
用上述合剂和EM液配合治疗患病蜂群,一个疗程16天,合剂的使用方法同上述。EM液每2~3天喷一次病群蜂脾,剂量2 ml/脾,稀释10倍后喷用。
4.2.1 紧蜂、关王、清除病虫、同时用药防治法
首先,密集蜂群单脾面积上的蜂量,使工蜂显著多于脾,全场蜂群无论是有病无病均用王笼幽禁蜂王16天,使蜂群暂时断子,让工蜂在这期间彻底清除患病幼虫,达到清除病原的目的。同时结合用药,使用“药物治疗方法一”。
4.2.2 二次关王清除病虫、结合二次用药防治法
在经过“紧蜂、关王、清除病虫、同时用药防治法”后,放出蜂王产卵繁殖第一批新蜂,出房初期,再次用王笼关王12天,以便蜜蜂清除群内新产生的患病幼虫,同时结合用药,方法同4.1.1。
4.2.3 紧蜂、关王、清除病虫、用药、换入健康蜂王之防治法
使用紧蜂、关王、清除病虫、同时用药防治法后,待蜂群内繁殖第一批新蜂出房后,用备用的健康蜂王替换掉老蜂王或用健康成熟王台介绍入群。
4.2.4 迁移防治法
设定人工调查方圆半径20千米内没有发现野生中蜂和人工饲养中蜂的地方为无病区。将患病的蜂场的所有蜂群迁移到无病区。蜂群转移后用“4.2.1”方法防治。
表1 使用药物治疗方法一治疗结果
表3 紧蜂、关王、清除病虫、结合用药方法治疗结果
表4 二次清除病虫,二次用药防治结果
表5 紧蜂、关王、清除病虫、用药、加上换入健康蜂王防治结果
表6 迁移防治结果
(1)只用药物治疗中蜂囊状幼虫病,对患病轻微的蜂群有效果,对患病较严重及较严重以上的病群几乎无效。可能是药物对成虫工蜂有治疗作用,对幼虫没有作用。中蜂幼虫生长周期短,只有6天,幼虫不能取食饲喂的药物,也许是对幼虫无效的原因。
(2)“迁移防治法”防治中蜂囊状幼虫病的效果好于“二次关王、清除病虫、结合二次用药物防治法”;“二次关王、清除病虫结合、二次用药防治法”的效果好于“紧蜂、关王、清除病虫、用药、换入健康蜂王防治法”;“紧蜂、关王、清除病虫、用药、换入健康蜂王防治法”的效果好于“紧蜂、关王、清除病虫、同时用药防治法”;“紧蜂、关王、清除病虫、同时用药防治法”的效果好于只用药物治疗中蜂囊状幼虫病的效果。
(3)迁移防治法能高效治愈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原因在于它来到了一个无病原的空间地域,远离隔绝了外界的病源,经过合理的综合防治后,不再感染发病,同时也说明在中蜂囊状幼虫病原发场地就地治疗或防治,很难治愈中蜂囊状幼虫病。
[1]冯峰主编.中国蜜蜂病理及防治学.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
[2]范正友.蜜蜂病敌害的诊断及防治.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