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程
毕业班的学习压力很大,相关专家表示,根据抽样调查,长春约有七成初三学生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老师和家长称之为“初三现象”。
为给学生减压,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初三17班班主任请来救兵——心理学专家给学生上了堂“心理辅导课”。
这堂课效果如何?
案例1家长以为他精神出问题
董亮(化名)是东北师大附中初三某班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是班里的“篮球巨星”,多才多艺,充满阳光。可上了初三以后,三天一大考两天一小考的紧张学习生活,让他阳光不再。
董亮叹了口气说:“我追求的就是完美、满分,哪怕是差一分两分,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不行了。不瞒你说,初三以后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只要不是满分,回家以后,我扔下书包,一下就躺在地板上,闭上眼睛,什么都不愿意去想。你问我为啥躺在地板上,可能是感觉地板比较踏实吧。”
“我政治考试总是满分,有一次却由于马虎得了一个98分。当时看到这个成绩时,我感觉好像自己什么都不会了。回家以后,‘扑通躺在地上,不一会儿我妈回来了,看到我这样,以为我精神出问题了,非要领我去医院。”董亮笑笑说,“这都是压力太大啊。”
案例2压力特别大就想请假
王晓旭(化名)是董亮的同班同学,成绩中等。他说,他每次考完试后都会有一种失落感,总觉得不管怎么努力都不能排到前面去。
“其实,我觉得我就该比一些学生成绩好,我比他们用功,但每次考完试成绩都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所以会因此陷入自责和压力中。”王晓旭说,“压力最大的时候,就是考完试。成绩不理想,我就想回家。我们学校是封闭式教学,学生想出校门必须跟老师请假。每次压力特别大的时候,我都跟老师说我得请假回家。我就想找家教往死补一下课。”
“那天我听完心理课,赵老师说的一句话让我减轻了很多心理压力:他说平时发现不会的或者错题要高兴,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在考试中丢分,不要跟别人比,要跟自己比,要为小小的进步而高兴。”王晓旭说。
案例3跟父母、老师乱发脾气
孟丽(化名)也是该校初三学生,成绩中下游。初一、初二由于学习意识不足,基础较弱,用她自己的话说:“欠下的债,始终是要还的。”
升上初三以后,孟丽的学习意识开始提升,也下决心要把成绩提上去,可经过半年努力,成效并不很显著。她说:“我怎么学都学不明白,就想放弃了,不想念了。看到旁边的同学做什么题都会,而我连最基础的都不会,真的压力挺大的。而且我讨厌考试,更讨厌考完试。”
“爸妈、老师都来教育我,可我一听他们教育我,心里就有一团莫名的火,冲他们大喊发脾气。我知道这样不对,但我忍不住,我现在对同学、老师都有很大的不满情绪,有时候还无缘无故地对爸妈发脾气。”孟丽说,“喊完以后,心里虽然能好受点,可是仍然不能解决问题。”
老师学生的压力类型主要分三类
对于上述学生的实际情况,黄勇说,初三学生都有各自的压力,压力类型主要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自身苦惱型”:
主要集中在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身上。
第二种是“误入攀比型”:
主要集中在成绩中等的学生身上,其实说白了就是比较的对象没有找好,他们一般都不会和自身的成绩比较,而是无形中给自己定了一个“敌人”,无论学习还是考试都会和这个“敌人”作比较,这个“敌人”往往学习比他们要好。
第三种是“自暴自弃型”:
主要集中在成绩不好的学生身上,这类学生基础差,怎么撵也撵不上,所以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黄勇表示,学校知道初三学生压力很大,为了给学生减压,学校规定中午拉上窗帘让学生睡好午觉,“此外,我会带领一些情绪不对的学生出去散步,放松一下心情。赶上下雪,还让学生出去采风,即兴作文,让他们常回头看看安静的校园,看看风景,其实一时成败真的没什么。”
“我每天就坐后面跟班,孩子的脸都是灰色的,看不出高兴和喜悦,无形中都是压力,想想挺心酸的,真不想这么小的孩子就有这么大的压力。所以这次心理学教授给孩子上完课,下一步我打算找参加过中考上高一的学生给他们讲一讲,也算是以另一种方式给学生减压吧。”黄勇说。
专家“学会为生活中的小惊喜而欢呼”
赵会华说,心理疾病已逐渐“年轻化”,从上有老下有小的60后、人才竞争激烈的70后80后,蔓延到现在这些90后的初中、高中学生中。根据抽样调查,长春约有七成初三学生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
中考是初三学生普遍的压力来源,如何有效缓解压力呢?
赵会华告诉学生:
一、不要太在意考试的结果,过程好结果就会好;
二、心中不要有冠军,手中才会有奖牌;
三、成绩差的学生应该抓“珍珠”,成绩好的学生就该捡“苹果”,说白了就是成绩不好的学生要挑主要的内容复习,成绩好的学生挑不足的地方复习。
“课堂外,这些孩子真的很活跃,在我给他们讲课的时候,根本看不到他们平时的压力,我告诉他们要学会为生活中的小惊喜而欢呼,攻克一个错题,就是多做对一道题。另外,他们回家要跟家长讲清楚,让家长不要给压力,要减压。”赵会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