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培宾,陈 江,尹进华,陈学玺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 青岛266042)
咖啡因(1,3,7-三甲基黄嘌呤)亦称咖啡碱,是茶叶、咖啡、可可及某些植物中的生物碱,具有神经保护的作用[1]。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人工合成法、溶剂萃取法、升华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2]。现阶段提取咖啡因的工艺以氯仿萃取法[3]为主,能耗大、污染严重。
近年来,各国科学家利用吸附树脂对含有机污染物的工业废水开展净化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4~6],新型吸附树脂的开发及其对有机物吸附的研究也受到重视[7]。当前已有树脂吸附低浓度(<10 g·L-1)咖啡因的研究报道[8~10]。基于咖啡因分子中存在羰基与氨基,极性较强,作者以极性大孔吸附树脂XDA-8对人工合成法产生的较高浓度咖啡因甲基化母液进行吸附,并对吸附行为进行了热力学研究,拟为树脂法吸附较高浓度的工业咖啡因甲基化母液提供理论依据。
XDA-8大孔吸附树脂,西安蓝晓科技有限公司;盐酸、氢氧化钠、无水乙醇,分析纯;精制咖啡因、非那西汀,山东新华制药厂。实验用水为蒸馏水。
GC-14C型气相色谱仪;SHZ-A型水浴恒温振荡器;BS-110S型电子分析天平。
将树脂用2 BV的蒸馏水浸泡4~6 h,然后用2 BV的4%NaOH溶液浸泡4~6 h,用蒸馏水洗至中性,再用2 BV 4%HCl溶液浸泡4~6 h,用蒸馏水洗至中性,最后用2 BV无水乙醇浸泡4~6 h,用蒸馏水洗至中性,备用。
静态平衡吸附实验在3种不同温度(293 K、303 K、313 K)下进行:取2.0 g预处理后的树脂放入250 mL锥形瓶中,再加入50 mL一定浓度的咖啡因溶液,60 r·min-1下水浴振荡24 h,测定溶液中残余咖啡因的浓度。依式(1)计算平衡吸附量(Qe):
(1)
式中:V为咖啡因溶液的体积,mL;c0和ce分别为初始和吸附平衡时的咖啡因溶液浓度,mg·mL-1;m为湿树脂的质量,g。
树脂的含水量参照文献[11]测定。
以5.00 mg·mL-1非那西汀乙醇溶液为内标物,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咖啡因溶液中咖啡因的含量。依式(2)计算咖啡因浓度:
(2)
式中:A1、A2分别为咖啡因和非那西汀在气相色谱图中的峰面积。线性相关系数R=0.995。
图1 吸附等温线
由图1可知,在平衡浓度相同时,树脂的平衡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即升高温度不利于树脂对咖啡因的吸附,表明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在同一温度下,树脂对咖啡因的平衡吸附量随咖啡因平衡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平衡浓度较低(<6 mg·mL-1)时,树脂的平衡吸附量随平衡浓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当平衡浓度较高(>8 mg·mL-1)时,树脂的平衡吸附量增幅趋缓,直至接近饱和。
以经典的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拟合曲线如图2所示。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如下:
ce/Qe=ce/Qm+1/(KbQm)
(3)
式中:Kb为Langmuir方程经验常数,表示吸附剂表面的覆盖度(1/Kb越大,吸附剂对吸附质的吸附量越大),mL·mg-1;Qm为单分子层的饱和吸附量(代表吸附剂对吸附质吸附能力的大小)[12],mg·g-1。
图2 Langmuir拟合曲线
由图2斜率和截距计算相关参数,结果见表1。
表1 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Langmuir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6,表明在293 K、303 K、313 K三种不同温度下,XDA-8大孔树脂对咖啡因的吸附过程完全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由表1还可以看出,Qm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明升高温度会降低XDA-8大孔树脂对咖啡因的吸附能力。1/Kb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说明温度升高使树脂的吸附量降低,与实际相符。
由图1可以看出,当咖啡因平衡浓度大于12 mg·mL-1时,XDA-8大孔树脂对咖啡因的吸附已趋近饱和,显然实验所得到的树脂饱和吸附量比Qm值小,这可能是由于咖啡因优先吸附于树脂孔的外围,阻碍咖啡因向孔内扩散,使得树脂的实际吸附能力比理论值小。
吸附焓变(ΔH)计算方程[13]为:
(4)
式中:R为气体常数;K0为常数。
ΔH由lnce~1/T曲线图的斜率获得。分别取Qe(mg·g-1)=150、200、250,代入表1中的Langmuir拟合方程,计算得到对应温度下的平衡浓度ce,以lnce~1/T作图,拟合直线,由斜率获得吸附焓变ΔH。
吉布斯自由能变ΔG由Gibbs方程[14]计算:
(5)
吸附实验数据很好地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代入式(5)得到计算△G的方程[15]:
ΔG=-RTlnK
(6)
(7)
式中:K为吸附过程的表观吸附速率常数[16],与Kb呈倒数关系[17]。
吸附熵变(ΔS)由Gibbs-Helmholtz方程[18]计算:
(8)
不同温度、不同吸附量下,吸附焓变、吉布斯自由能变、吸附熵变的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吸附热力学参数
由表2可见,吸附焓变为负值,说明XDA-8大孔树脂吸附咖啡因的过程为放热过程,升高温度使树脂的吸附能力下降,焓变对吸附过程有一定的推动力;吸附焓变的绝对值随吸附量的增大而增大,说明焓变在吸附过程中起到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吸附自由能变为负值,说明吸附是自发进行的。吸附熵变为负值,说明吸附质分子被吸附到树脂后其运动受到了限制。在同一吸附量下,熵变值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表明熵变对吸附过程的影响随温度的变化不大。此外,在同一温度下,熵变的绝对值随吸附量的增大而增加,这表明吸附量越大,吸附质的运动所受到的限制越大。
(1) XDA-8大孔树脂吸附高浓度咖啡因的吸附过程很好地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表明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
(2)XDA-8大孔树脂对咖啡因的吸附焓变为负值,说明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升高温度使树脂的吸附能力下降;吸附自由能变为负值,说明吸附是自发进行的;吸附熵变为负值,说明吸附质分子被吸附后其运动受到限制,吸附量越大,限制越大。
[1] 蒋知新,张清华,喻陆,等.咖啡因对帕金森病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4,3(5):391-393.
[2] 韩佳宾,陈静,王静康,等.咖啡因制备方法研究进展[J].化工时刊,2003,17(3):13-16.
[3] 单鹰飞,刘红霞.氯仿萃取咖啡因工艺的改进[J].黑龙江日化,1997,(4): 14-15.
[4] 张炜铭,陈金龙,张全兴,等.苯酚和苯胺在超高交联吸附树脂上的共吸附行为[J].高分子学报,2006,(2):213-218.
[5] Pan B C,Xiong Y,Li A M,et al.Adsorption of aromatic acids on aminated hypercrosslinked macroporous polymer[J].React Funct Polym,2002,53(2-3):63-72.
[6] 程伟健,韩永忠,储开明.树脂吸附-Fenton试剂氧化法处理水杨醛生产废水[J].化工环保,2008,28(4):348-352.
[7] Gusler G M,Browne T E,Cohen Y.Sorption of organics from aqueous solution onto polymeric resins[J].Ind Eng Chem Res,1993,32(11):2727-2735.
[8] 李梦耀,熊玉宝,孙琴.HDX-8树脂吸附咖啡因的研究[J].应用化工,2006,35(12): 907-917.
[9] 王重,史作清,施荣富,等.酚醛型吸附树脂对咖啡因吸附性能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3,(2):211-215.
[10] 唐课文,周春山,钟世安,等.聚酰胺树脂对茶多酚和咖啡因吸附选择性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3,23(1):143-145.
[11] GB5757-86,离子交换树脂含水量测定方法[S].
[12] 黄文强,李晨曦,符若文,等.吸附分离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9-50.
[13] Wang Fei,Wang Lian-jun,Li Jian-sheng,et al.Adsorption behavior and mechanism of cadmium on strong-acid cation exchange resin[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09,(3):740-744.
[14] 王重,史作清.酚醛型吸附树脂吸附VB12的热力学研究[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3,16(1):1-5.
[15] 李海燕,汪东风,Siaka D,等.球状壳聚糖树脂对茶多酚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J].茶叶科学,2009,29(4):313-318.
[16] 梁锐杰,陈炳稔.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研究离子强度对活性炭吸附阳离子染料的影响[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4,20(1):54-61.
[17] 孙瑛,朱家文,陈葵,等.离子强度与温度对大孔树脂吸附红霉素A的影响[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5(1):15-20.
[18] 袁彦超,陈炳稔,王瑞香,等.新型交联壳聚糖树脂的制备及其对苯甲酸的吸附行为研究[J].化学学报,2004,62(8):84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