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国际高端访谈的策划与实施——新华网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独家访谈背后的故事

2011-07-25 07:52
中国记者 2011年7期
关键词:拉丹新华网独家

□ 王 秀

一场成功的网络高端访谈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策划准备?如何确保万无一失地播出?

“巴中友谊比山高、比海深、比钢坚、比蜜甜,巴中友谊万岁!”这是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先生在新华网嘉宾留言簿上写下的一句话。

2011年5月20日中午,新华网在钓鱼台国宾馆对来华访问的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进行了独家访谈。单就访谈来说,新华网已做过无数次,其中包括和中国政府网对温家宝总理连续3年在全国两会前的联合访谈,但这场访谈作为中国新闻网站首次对外国政府首脑进行的独家访谈,在中国新闻网站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未雨绸缪 提前策划

为能争取到这次独家访谈的机会,新华网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2010年8月30日,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汗做客新华访谈,对新华网访谈的专业性和访谈提的问题大加赞赏,新华网访谈负责人刘加文提出希望能在中巴建交六十周年之际帮助安排独家访谈巴基斯坦政要。大使先生表示:“中国的新闻网站中我最看重新华网。我的桌子上放有两个相框,一个是我与胡锦涛主席的合影,另一个是我与新华网主持人的合影。” 大使先生承诺,如有机会将努力促成新华网独家访谈巴政要。因此,新华网在中巴建交60周年报道方案中写入了努力争取独家访谈巴基斯坦政要的计划。

机会终于来了!巴驻华使馆5月初通知新华网,吉拉尼总理将于5月17-20日访华,届时可争取安排新华网对他进行独家访谈,希望我们尽快把访谈问题准备好。此后,新华网同新华社外事局、办公厅、外交部新闻司、巴驻华使馆不断沟通协调,确保独家访谈吉拉尼总理一事最终敲定。

领导重视 精心准备

新华社李从军社长和何平总编辑高度重视本次新华网对外国政府首脑的首次独家访谈,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新华网认真做好有关报道,稳妥把握敏感问题,并指示新华网今后大力加强此类对国际知名政要的高端访谈,以加强新华社和新华网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新华网总裁田舒斌专门组织召开会议,传达批示精神,对访谈进行部署。

值得一提的是,吉拉尼总理访华期间,新华网是第一个采访他的中国媒体,也是唯一一家网络媒体,并且排在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台、《人民日报》等媒体前面,这凸显出国际政要对互联网影响力的高度重视;而对于新华网来说,这是一次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大好时机。为确保这次意义重大访谈取得成功,新华网可以说派出了最“豪华”的阵容:总裁田舒斌亲自带队,总裁助理兼海外新闻采编中心主任刘加文担纲主持,海外部主任李保东、外文部副主任夏小鹏现场组织协调中外文报道,多媒体部主任蔡国华组织视频和图片报道,有“中华第一听打”之称的李舰担任听打。

精心准备访谈问题,是一场访谈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由于“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丹5月1日在巴基斯坦境内被美军击毙,巴美关系出现僵持,塔利班也扬言要报复,吉拉尼总理的这次访华及其表态也因此备受国际社会关注。这就给访谈题目的准备提出了难题:吉拉尼这次出访的契机是中巴建交60周年,访谈问题肯定要以双边关系为主线,但鉴于当前的国际局势,我们又不可能绕开网民普遍关注的反恐问题,必须要在照顾巴方感情的前提下适当反映网民的意志。

经过认真调研,我初拟了15个访谈题目,其中包括3个关于本·拉丹和反恐的敏感问题。刘加文按照“稳妥把握敏感问题”的要求将问题压缩为9个,反恐方面则字斟句酌地保留了两个问题。鉴于访谈级别很高,加之国际背景的特殊性,巴驻华使馆方面也表现得十分谨慎,要求将访谈问题事先通报他们。还好,巴驻华使馆最终同意保留了一个涉及本·拉丹在巴境内被美军击毙的国际反恐问题,而这个问题最后成为本次访谈的最大亮点。

过程难忘 经验宝贵

访谈准备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让我们承受着很大压力,为此制定了多种报道方案,周密的报道方案保证了报道的成功。因时间关系,本场访谈必须用英文进行,但为保证报道时效,我们一直在同巴使馆方面协商,希望能为访谈提供一名同声传译,但直到访谈前一晚,同传的问题还没能最后敲定。访谈是在周五中午进行,必须在当天下午把报道的专题页面发布出来,时间紧迫。为稳妥起见,我们准备了两套报道方案:如果有同声传译,便采用现场听打方式,由听打人员提供中文草稿给在场编辑,利用远程发稿系统第一时间及时编发稿件;如果没有同声传译,便将8个问题分配给外文部英文频道的5名编辑,责任到人,确保在访谈结束后最短时间内翻译成中文。

新华网报道团队的职业化水准和现场协调水平保证了访谈的顺利进行。对一场多媒体访谈来说,摄像设备和镜头切换设备的架设需要根据访谈场地临时决定,但因吉拉尼总理在钓鱼台国宾馆的活动安排相当密集,我们没能获准提前进入采访地点进行设备架设和调试,多媒体部几个小伙子只好扛上所有可能用到的设备,在不能预见现场传输条件的情况下,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设备的架设和调试,保证访谈按计划准时开始。

由于访谈现场空间有限,访谈、同声传译、听打、远程发稿必须在同一个房间里同时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为把主持人和嘉宾说话的声音、同传的声音、听打的声音之间的相互干扰降低到最低限度,几位负责人竭尽全力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不断商量各种方案,又不断调整,现场高效的组织指挥保证了整场访谈的顺利进行。

主持人对访谈节奏的把握也是访谈成功一个重要因素。吉拉尼总理在回答第3个访谈问题时,出人意料地提到本·拉丹不久前被美军击毙后中国主动站出来替巴基斯坦说话的例子,访谈主持人刘加文巧妙地把准备最后问的第8个访谈问题“巴基斯坦一直处在国际反恐的重要前沿,近期,本·拉丹在巴基斯坦境内被美军击毙,引发很多担忧,一些国家民众担心会不会因此遭到恐怖组织的报复和更多的袭击,您怎么看待这种担心?”这个网民关注度最高的问题自然地问了出来,吉拉尼总理非常顺畅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并称赞主持人“说得很对”。

□ 2011年5月20日,正在中国进行正式访问的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就中巴关系和国际反恐等问题接受新华网独家访谈。图为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向新华网总裁田舒斌(右)赠送亲笔题词。(陈竞超/摄)

报道创新 反响热烈

访谈很成功,我们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落地了,吉拉尼总理在采访结束后愉快地与大家合影留念,并向新华网赠送了前述亲笔题词。整场访谈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这场访谈的另一大亮点是首次使用微博和论坛进行报道。新华网提前一天发布了吉拉尼总理的访谈预告,征集网友提问,网友参与踊跃,在发展论坛纷纷发帖提问。

在访谈现场,我们将图片和文字及时上传到新华微博上,对访谈进行滚动报道,网友反响热烈。这是新华网在报道形式上的一次重要创新。此外,我们还对访谈进行了多媒体、多语种专题报道,共编发访谈文字实录7000多字,摘要稿件12条,图片10余张。中外文短信,中文手机报等也同步播发相关消息。

访谈页面推出后一小时内,各大网站,包括巴基斯坦数家新闻网站、新浪、搜狐、网易、凤凰网、中国经济网、人民网、中国日报网以及各地方门户网站共60多家网站即进行了转载。

这是新华网也是中国新闻网站对外国政府首脑的首次独家访谈,可以说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传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采访。此次访谈的圆满完成是新华社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大力发展网络媒体、积极抢占新兴舆论阵地的一次成功实践,也为新华网提升品牌影响力提供了一次重要契机。

猜你喜欢
拉丹新华网独家
迅猛龙的独家秘闻
独家点评
独家点评
中自协、新华网、行者,共同发布骑行大数据报告
新华网:杭州未来5年推3000个“机器换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