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颖
拿到手上的任何一本书,我都从勒口开始读。勒口是封面超过书芯往里折的那部分。前勒口一般是作者简介,后勒口大多写些新书介绍。我说的是前勒口。
有一个人每出一本书,勒口都有些改动:加上最新的职务、最新的被表扬、最新的“平生好……”,勒口成了了解他最新动态的地方。
有一个人勒口文字不到100字,竞花32个字写道:“最流连爱做之事,就是怀揣相机走山走水走大街走小巷,上一个人的摄影课。”
有一个人是译者,勒口处满满当当,但写的几乎全是对原著者的情愫:“对于叔本华,我可以说是一见钟情,继而与其私订终身,现在及未来,那肯定将是长相厮守、白头到老。”“叔本华的著作给予了我许多,翻译它们是某种微不足道的答谢。”仅看勒口,我就断定,这会是叔本华最好的译本。
一本关于《金瓶梅》人物的书,窄小精致,勒口写着作者姓名,及“我国现代著名杂文作家、剧作家”等身份认证,其他均是职务、作品,中规中矩。且慢,勒口最后一行字是“1976年含冤逝世”。这极具转折性的语言如紧急刹车,在白卡纸上尖叫。
勒口处的人生,人生的勒口处。
(吴东魁摘自《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