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研究所工商管理系 徐佳
所谓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在整体规划下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在分工基础上实施集中化管理,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的一种经营模式。当前,中国连锁业正面临着买方市场、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等诸多因素的挑战。面对诸多挑战,如何进行资本运作,就成为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在多重竞争的环境下,连锁经营最大的优势就是统一经营以实现规模效益。那么,究竟是用自己的资金积累作为资金来源,还是通过扩股进行融资?亦或是通过贷款等负债手段实现资本的扩张?无论是资本扩张还是资金管理,都将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到财务风险问题。
所谓筹资风险是指由于负债筹资而引起且仅由主权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企业承担风险程度因负债方式、期限及资金使用方式等不同面临的偿债压力也有所不同。
连锁企业最基本的特征是联合经营以达到规模效益。而伴随着这种经营方式的往往是极大的不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握筹资规模,控制筹资成本,理顺筹资结构,规避筹资风险,就显得更为重要。
规模效应是连锁企业制胜的法宝,但如果企业一味追求发展壮大、规模扩张,而无视企业自身的能力和资源,不顾及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就会增加企业财务风险。一旦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资金链流通不畅时,就将面临无法及时偿还债务窘境。这往往是很多企业最终走向破产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连锁企业来说,如何在快速发展之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才是减小风险、稳步经营的良策。
很多连锁企业认识到了负债经营的风险,因此,为了规避风险,他们更多地选择了其他筹资方式,比如大规模的股权筹资或是并购。虽然这样的筹资方式可以避免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财务风险,但是与债务筹资相比,股权筹资的成本比较高,而且还可能会分散企业的控制权。因此,适度的负债筹资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可以以较低成本筹措资金,也可以利用负债抵税的作用,为企业降低经营成本。也有一些企业虽然也选择了债务融资,但是取得资金的渠道不是贷款,而是占用了供应商的大量资金。比如国美就是为了达到融资的目的,不及时支付购货款。这种做法在短时间内的确可以起到融资的作用,但是久而久之就会伤害到供应商,导致与供应商的关系恶化。
因此,企业要想融资,一定要考虑各种融资方式的风险和收益比重,要权衡利弊。同时,企业每个时期特点不同,也要根据企业需要,采取适当的融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投资风险是指对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在投资中可能会遭受收益损失甚至本金损失的风险。
连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然会因为发展需要进行投资建设,从而扩大经营规模。但是,有些连锁企业盲目扩资,却没有考虑企业承受能力,甚至利用银行信贷来投资高风险的金融证券和房地产,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甚至断流,使企业陷于险境。
此外,有的连锁企业在投资决策中,在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时没有依据全面、真实的经济信息,对投资项目也没有进行详细周密的可行性研究,很容易使投资项目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所谓运营风险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以及主体对环境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有限性,而导致的运营失败或使运营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及其损失。
对连锁业而言,总部是指除了门店销售运作的诸多单位(或功能)的统称,是使门店能顺利运行的幕后操作系统。有些人认为连锁经营的成败关键在于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出最多的门店。其实不然,连锁运作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总部各组织机能是否有效并能适当地发挥作用,而非一味地借着店数的拓展而毫无限制地扩张,否则终将形成大而不当、结构松散且虚有其表的纸老虎。因此,总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既包括资金的运作、货品的调配,也包括是否有连锁经营人员培训等。
连锁企业在规模扩大、跨区域扩张的过程中往往会遭遇“瓶颈期”,企业固有的管理模式满足不了规模经营的要求,以及不适应新市场的文化,会给企业带来新一轮的风险,比如各个门店管理的标准和执行力度不一致;人才后劲不足出现员工断层;采购系统不适合新区域的销售渠道或者配送系统不匹配而导致供货不足甚至断货。因此,除了对总部加强运营管理,对门店管理及物流配送的监控也要加强。
企业扩张还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而我国连锁企业起步较晚,对相关专门人才培养也并不成熟,这也加大了连锁零售企业的培训压力和人力资源风险。企业除了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培训系统外,还应合理地规划企业不同阶段用人数量。此外,加长新店储备的培养时间,可以保证每批新进人员的成长质量。
同时,采用总部统一采购分店执行销售即购销分离是连锁经营统一性的表现,也是连锁企业重要的环节之一,若连锁企业原有的采购方式与市场流通渠道不相适应,就局限、威胁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的后续经营和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因此,必须注意两者之间的平衡,加强财务风险监测。连锁企业的性质决定了连锁企业的利润分配必须由总部统一进行。管理层必须掌控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外来资金与自有资金协调的关系,才能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2.1.1 规避风险策略
规避风险策略是指在风险实施时,尽可能地选择风险较小或基本没有风险的方案,以避免风险的存在。适时适当地选择连锁企业的发展战略,可以有效规避风险。
连锁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要扩张,而扩张首先面临的就是资本来源的问题。如何规避资本市场上的未知风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扩张之前安排好资本支持战略。除了选择合适的扩张路径,还要注意掌控扩张速度,把握发展与扩张的平衡点。
在管理市场风险方面,可以建立交易限额管理、风险日报制度来对主要的市场风险指标,如风险敞口限额、市场风险值等进行有效监控;同时可以采用压力测试、场景分析等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衡量和预测公司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可能遇到的风险,制订需要采取的相应措施预案。
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连锁企业可以建立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信用评级制度,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商家进行信用评估和信用等级划分,根据确定的信用等级采取不同的信用政策和信用限额。
同时,随着连锁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也将面临着控制权、资产、业务以及人员分散、管理格局趋于复杂等问题。建立规范透明的公司治理体系可以很好地规避由于规模扩张而带来的经营风险。高效的运营、有效的约束离不开完善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执行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选择,既是外部监管要求,更是企业加强管理的内在需求。此外,应该慎重选择供应商,尽可能避免供应商自身经营带给企业的经营风险。
规避风险的策略虽然可以将企业风险降到最低,保证企业在安全的环境中经营。但是这种过于“稳妥”的风险控制策略却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1.2 预防风险策略
预防风险策略指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采取有效方法和手段减少或消除风险因素,从而达到降低风险发生概率的策略。无论是连锁企业对外投资、购买资产还是进行资金筹措、向银行贷款,都应该建立重大投资与财务决策制度,实现控制规范、决策科学,尽可能减少或消除可能会导致的风险隐患,以“防”为主,“消”为辅。
2.1.3 分散风险策略
分散风险策略指通过增加单位风险的数量,将选定的风险进行分散,从而减少单个风险单位的损失,通俗地说就是“把鸡蛋放进不同的篮子里”。连锁企业应该在重点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做到多元化经营,以分散经营风险。如果企业投资于不同项目或者产品,就能够在时间或收益上有效降抵风险,从而降低了重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1.4 自留风险策略
风险自留又称承担风险,它是一种由企业自己承担风险损失的方法。对于一些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无效的风险因素或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成本高于其收益的风险因素可以采取自留法。企业可以通过事先的财务安排,根据财务的谨慎性原则,采用预先提留风险补偿基金,对可能产生的风险成本实行分期摊销的方法,以企业的有限财力自行承担风险。比如对存货短期投资提取减值准备等方法。
当然,连锁企业应用各种风险控制策略时要分清风险产生的原因,根据企业的经营战略、经营周期、产品特点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加以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就是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而对企业(或企业集团)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事先进行预测预报的财务分析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常用指标有:经营风险指标、资金风险指标和投资风险。企业可以通过选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构建自己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来防范各种风险。
对于连锁经营来说,风险控制最大的难点是由于企业店面较多且分布零散而带来的信息采集困难。此外,由于连锁企业的供应商、客户繁多,供货渠道也不尽相同,致使企业外部环境较为复杂。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获取较为准确和全面的信息,就成为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关键。这完全可以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有了适合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就能够使总部对分店、仓库和配送中心等独立或非独立经营单位及职能部门的统一控制及商品采购、存储、配送、销售等环节中企业资源的整合和合理配置。同时,通过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还可以实现在内部资源的共享,能够及时有效地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
连锁企业要想提高财务风险控制能力,除了要注意上述层面的因素,还应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积极向国外优秀连锁企业学习,提升连锁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强连锁企业的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连锁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连锁企业规模扩大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这就需要我们在扩大连锁经营规模的同时,增加国际竞争力,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把财务风险控制贯穿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始终。风险并不可怕,只要让风险存在于可控的范围之内,就不会威胁企业的发展和扩张。
[1]苏同华.连锁店经营管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2]吴虹,刘建华.连锁企业财务管理[M].科学出版社,2008.
[3]康杰.加强连锁超市财务管理创造企业财务价值[J].现代商业,2008(03).
[4]韩玲珍.我国企业预算管理创新问题——内部控制风险分析[J].中国商贸, 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