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掺”技术与混凝土抗裂防渗性能

2011-07-21 06:37刘锦光
科技与生活 2011年13期

摘 要随着建筑结构的超长、超大化和外加剂技术的发展,建筑结构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日益增高。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针对混凝土的特点,介绍了防水混凝土采用“三掺”技术,生产出“高强、高韧性、中弹和低热”的抗裂混凝土,从而提高了混凝土抗裂防渗性能,解决了混凝土结构收缩和防水问题。

关键词防水混凝土;三掺技术;抗裂防渗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71-0147-01

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超长、超大防水混凝土构件的建筑物不断出现,超长、超大防水混凝土的浇筑技术已被人们所关注,防治该类防水混凝土的温度裂缝和收宿裂缝,提高防水混凝土的抗裂防渗性能,已是目前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的课题之一。笔者结合茂石化污水处理场完善配套设施——“好氧生化池”工程实例,介绍了超长、超大防水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采用“三掺”技术措施,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防渗性能。“三掺”技术的实施,不但缩短了工期,节约了成本;而且解决了超长、超大防水混凝土结构收缩及抗裂防渗问题。

1普通混凝土特性

水泥本身是一种水硬性胶凝材料,新浇筑的混凝土随着水化反应,释放大量水化热,使混凝土结构的内部温度升高,其结构内、外形成较大温差,当温差达到某个数值后,便使混凝土结构引起较大的温度应力。由于混凝土初期的抗拉强度低于温度应力,因而会产生温度裂缝;再则,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会产生实体收缩变形,由于收缩变形应力远远大于混凝土自身结构抗拉强度,因此,混凝土会产生收缩裂缝。如果工程结构是超长、超大防水混凝土结构,干缩裂缝是考虑和控制的重点,任何防水混凝土结构,抗裂比防渗更重要,不裂就不渗。所以,混凝土结构既要保证抗压强度,又要达到抗裂防渗目的,就必须要改变普通混凝土的性能,生产出“高强、高韧性、中弹和低热”的抗裂防渗混凝土。采用“三掺”技术措施,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防渗性能,下面探讨一下“三掺”技术。

2“三掺”技术

超长、超大防水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关键是:控制构件的内、外温差和收缩变形引起的裂缝,以及构件的密实度问题,由于超长、超大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极易造成构件有害裂缝,造成渗漏。因此,根据本工程自身特点,在混凝土中采用“三掺”技术措施,使防水混凝土的抗裂性、防渗性和密实度达到预期目的。具体掺和材料如下:

1)一掺缓凝型高效减水剂。减水剂对水泥颗粒有明显的分散效应,可有效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及和易性,而且能降低水灰比,若保持混凝土的强度不变,可节约水泥10%,从而降低混凝土水化热,也可明显延缓构件升温峰值的出现。由于混凝土的强度会随龄期的增长而增大,所以,等到放热峰值(延缓后)出现时,混凝土强度已增大了,从而减少裂缝出现的概率。

2)二掺粉煤灰。由于粉煤灰含有大量的硅、铝氧化物,它本身只有很弱的胶凝性质,但在水存在的情况下,它能与CaO化合,进行二次反应,从而形成水硬性固体,这种性质称为火山灰活性。用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稳定性和密实度,达到抗裂防渗的目的,但过量掺和粉煤灰也会使构件产生裂缝。因此,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最大限量,对于不同的水泥,应采用不同的掺量,普硅水泥不大于20%,火山灰水泥不大于10%。

3)三掺膨胀剂。掺加膨胀剂后,一方面可取代部分水泥,有效地减少水化热,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值,另一方面,由于膨胀作用,可以补偿混凝土本身的体积变形收缩,起到补偿作用。但应注意,如果膨胀剂掺和太多,亦会破坏混凝土的抗裂防渗性能。因此,膨胀剂的选择,是配置补偿混凝土的关键,除了要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外,还要满足膨胀量(即:补偿收缩能力)的要求。正确掌握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的运用方法,应通过大量试验来确定膨胀剂的最佳掺量。

3施工措施

经试验研究表明,采用“三掺”技术,是设计适用抗裂防渗混凝土配合比的关键,而改进生产施工工艺和加强养护,是保证抗裂防渗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施工措施。因此,在施工中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可采用以下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水灰比。合适的坍落度和水灰比,可避免粗骨料下沉,表面浮浆增多,使混凝土抗裂性能增大,干缩减少,达到混凝土抗裂防渗的目的。

2)采用二次振捣工艺。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对其进行二次振捣。这一方法可提高钢筋的握裹力、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拉强度,减少收缩变形。

3)采用二次抹压技术。即在混凝土初凝后,用铁抹子对其表面实施第二次抹实。这样,可控制混凝土表面龟裂。

4)加强早期养护。覆蓋塑料薄膜和麻袋,可防止混凝土水份蒸发;适时浇水养护,可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度,避免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25℃。冬期施工时,要适当延长混凝土保温覆盖时间,并涂刷养护剂保养,采用“三掺”技术配制的混凝土,其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5)在混凝土中设置合适的收缩缝。即:通过设置“后浇带”或“膨胀加强带”的方法,对混凝土的收缩进行补偿。

4应用实例

茂石化10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污水处理场完善配套设施——“好氧生化池”工程,建筑面积4000多m2,本工程池底板板厚为600mm,长度和宽度分别为82.6m和50m,池壁厚度为400mm,池壁高度为6m,池底板及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抗渗等级S8。经反复试配,材料选择及质量控制要点如下:

1)水泥:广西海螺牌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量:295kg/m3。质量控制要点:水泥强度、凝结时间和体积安定性。尤其是水泥体积安定性是否合格,对混凝土抗裂防渗性能影响极大。

2)砂:河砂,细度模数2.5~3.3,含泥量小于0.8%,属中粗砂。质量控制要点:砂的含泥量。

3)碎石:本地花岗岩碎石,5~31.5mm连续级配,含泥量小于0.2%,压碎指标<10%。质量控制要点:防止“碱-骨料反应”。

4)粉煤灰:Ⅱ级粉煤灰,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4.2%。

5)膨胀剂:UEA膨胀剂,可补偿混凝土变形收缩,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2%。

6)减水剂:采用缓凝型复合高效减水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2.8%。

5结束语

“三掺”技术措施,能有效地指导防水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只要从设计配合比的源头抓起,正确选择外加剂(外加材料),优选混凝土配合比,落实施工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加强混凝土构件的保温、保湿养护,超长、超大防水混凝土的抗裂防渗功能是能够保证的。

参考文献

[1]GB50208-200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S].

[2]徐良.高层建筑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J].工程质量,2004,9:19-21.。

[3]杨中源,程建军,汪中琦.超长大面积混凝土楼板结构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04,33(4):13-16.

作者简介

刘锦光(1957-),广东梅州人,本科,广东中骏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技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