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涛
(山西省汾河灌溉管理局 祁县 030900)
禹门口提水东扩工程是山西大水网建设工程项目之一,工程位于山西省中南部,是向临汾、运城两市的新绛、稷山、襄汾、候马、曲沃、翼城六县(市)的工、农业以及农村生活供水的保障性给水工程。年供水1.61亿m3,包括农业和汾河生态用水8 095万m3,工业供水8 030万m3.
工程襄汾段汾河北4.7 km为内径2 m的PCCP管,管道埋深4.2~5.8 m,每节长度6 m,采用两道橡胶圈止水,在适当位置,设有排气阀、流量计等附属建筑物。
据原设计柱状图资料显示,0~1m为低液限黏土,1~2.5 m为粉砂土夹细砂,2.5~6.3 m为粉细砂,一般称为流沙。其特点是,随水而动,容易形成塌方。
在桩号G17+080处进行开挖,地面高程为398.12 m,设计槽底高程为393.645 m,设计挖深4.475 m,地下水位距地面1.27 m(高程396.85 m)基坑水深达3.205 m.
1)本区段水源补给充足,主要有:①距此500 m的汾河内常年流水;②附近农田一年浇地3~4次;③本区域降雨量大,多年平均降雨量504.8 mm.
2)从地形上看,此区域东、北、西三面高,只有靠汾河的南面低,而且地下含水层厚,所以此区域为一个天然的地下水库,库内水位的高低,水库蓄水量的大小,由汾河来水进行自动调节。
由于PCCP管道工程基础座落在Qpa1的粉砂土上。且距汾河主河道500 m左右,汾河中常年流水,致使地下水位高,因此做好基础的关键是降低地下水位,排除土体内多余的水分。然后分段施工,并保证紧凑连续,在PCCP管达到要求后进行分层覆盖,工序流程如下:
施工准备——打井排水——开挖地基——碎石垫层——安装PCCP管——打压试验——回填——清理场地。
经常性的排水方式有明沟排水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两种方式。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式很多,按其排水原理分为管井排水法、真空井点排水法、喷射井点排水法、电渗井点排水法等。东扩工程地下水位高,距地面1~3.2 m,含水层为粉细砂渗透性较好,地下水的补给有距工程500 m的汾河常流水和工程附近农田每年3~4次的浇灌,地下水补给十分丰富。综上所述本工程适用于管井排水法。就是在工程开挖线附近打井,用水泵抽水,在井周围形成地下水漏斗,降低地下水位,保证工程质量。
基坑渗透量是确定井距和水泵选用的关键所在,因基坑在透水的地层上,且地层都是粉细砂,所以可以按照1 m水头下1 m2基坑面积细砂的渗透流量0.16 m3/h来确定。每米基坑渗透面积为12.66 m2,渗透流量为0.16 m3/h,则每米基坑每小时的渗透量为2.33 m3.
式中:n为井点数目;Q为渗透量;qmax为单井集水能力;
式中:rc为滤水管半径;l为滤水管长度;vf为允许流速;
式中:K为土的渗透系数,细砂土取K=2 m/d.
经计算得井点数目为每百米7.7眼井。
参照验算公式 d≈(15-20)2πrc
计算得最小间距为16.9 m
考虑到工程开挖方便,井点布置在基坑一侧,随管线一字形排开。为加快工程进度,快速降低地下水位取d=15 m.
单井集水能力qmax为28.92 m3/h,选取扬程为20~25 m,出水量在25~30 m3/h的潜水泵。因不同地段单井集水有差异,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选用扬程为20~30 m,出水量在15~30 m3/h的潜水泵。
由于工程线路长,比较分散,所以电源的配备要根据工地现场的情况确定,接线方便的地方以接线为主,没有固定电源的地方要配备发电机。
基础降水是工程开挖的关键,降低地下水位就是要保证在基础开挖和PCCP管道施工过程中保证基坑干燥,以利施工。本工程排水主要分为初期排水和经常性排水,初期排水安排在工程开挖前5~7 d,以降低地下水位为目的,通过连续不断地抽水使水位降到开挖面以下0.5 m;经常性排水,就是要通过观测地下水,根据数值,经常性排水保证干燥施工,并且要在回填以后才可以停止抽水。
流砂基础必须是干土体开挖,第一选用50马力的装卸机将表层土0.5 m放在外边线,保护好以利下步回复原位,以利耕种;第二再挖1 m左右,将土方放到远处;第三用1.6 t挖机,将土方一次挖到设计深度。注意:①放土要与修路和回填相结合;②因为下面的土体,含水量大,结构不稳定,要注意放土的位置;③因地下水位高,在施工中尽量避免机械作业对基础的挠动,避免出现弹簧土和涌水,凡出现此类现象的土体都必须及时处理掉,并换填石渣;④必须做到保持土体的原状。挖深达到设计标高后,经检查无异常情况时就马上组织进行碎石垫层回填。
垫层设计选用级配良好的砂砾料或碎石作为管道基础垫层,注意粒径不大于25 mm和不小于2 mm的不得超过总量的45%.根据有关资料得知,在这种地层中选用0.3 m厚的垫层在碾压过程中会出现弹簧土,主要原因:①是土体刚脱水,土体中含水量大,容易塌方;②是垫层太薄,起不到支撑的作用。为保证工程质量需要做到:将垫层加到0.5~0.8 m厚;填料中掺10%左右粒径小于5 mm的石砂。运输倒料采用进占法,碾压时先静压两遍后再振动碾压四遍。以此分两层压实。
在处理基础地下水位时,主要是如何确定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本工程采用了管井法降水。这种办法是否成功,关键取决于施工时间、井的深度、数量和位置的布置、泵的抽水量等要素。这些要素成为保证基础安全施工的必要前堤。
排除地下水成功后,要及时合理选择基础的开挖方法,如施工机械类型、数量、作业程序等。开挖过程中还要密切对基础土体进行观察,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关键注意不能重压,反复夯。
施工过程中对基础层状土体取样分析,合理确定换填介质、种类、铺填厚度、铺料方法、碾压方法等,并作压实试验。关键是由于基础土体刚离水体,含水率大,原设计0.3 m厚的垫层,根本经不起碾压,不能达到压实的质量要求,所以必须增加其厚度到0.8 m,并将两边三角地带用碎石回填。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质量。
井内抽水要控制,就是要掌握平衡状态,在基础处理和上部建筑物施工中,要科学正确地掌握排水量,使之既能保证地下水相对平衡状态,又不会给施工造成不便。
在整个工程回填覆盖前,应保持地下水位低于建筑基础面0.5 m以下,这是严格的要求,直到回填后方可停止抽排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