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湖区泛水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2011-07-20 02:51徐松华曾凡琪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旅游资源

徐松华 曾凡琪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湖北武汉 430056)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的形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们不再将旅游简单地定位于观光层面上。于是因水而生的泛水旅游不再仅限于水体观光,还包括游客参与性更高的水体旅游项目,如海上冲浪与潜水、泡温泉、漂流或湿地探险、垂钓以及水上采摘等。所以,泛水旅游随旅游市场的发展而注入了新的内涵。所谓泛水旅游,就是以水体为主要旅游吸引物,通过多种特色水体旅游项目,使旅游者达到休闲保健、娱乐游览等目的的旅游活动[1]。而相关的泛水旅游资源就是指具有观光、品饮、运动娱乐、休闲度假、保健疗养、科普探险等泛水旅游开发价值的水体、涉水设施、涉水民俗、涉水经济活动等要素的统称。

武汉市东西湖区的泛水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也独具特色。可目前仅在水产养殖、休闲垂钓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开发,深度利用不足,发展泛水旅游潜力巨大。为做大做强该区的泛水旅游产业,有必要摸清该区的泛水旅游资源家底,全面调查该区泛水旅游资源的类型、数量和丰度分布及现存状况,并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为后期该区泛水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供依据。

1 东西湖区基本概况

东西湖区位于武汉市西北近郊,地理方位处于东经 113°53′—114°30′,北纬 30°34′—30°47′之间。在地图上,东西湖区酷似一只金龟,翘首东望武汉,摆尾西牵孝感。全境东西长38.5 km,南北宽22.6 km,国土总面积495.51 km2。全区地貌属岗边湖积平原地貌,四周高、中间低,宛如碟状,自西向东倾斜;全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1572.2 mm,年均气温17~19℃,四季分明;生态环境优良,绿化覆盖率达43.08%,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东西湖区因湖而名,因水而兴。全区南、西、北三面环水,四周防洪堤围绕,属独立的封闭水系。境内河渠纵横,湖港交织,水网独特,有过境河流4条、湖泊28个、干支沟港73条,全长400 km,具有得水独优的水资源优势,河道、湖泊、沟渠、渔塘等水域面积103.5 km2,占全境国土总面积的20.9%,见图1。

汉渝铁路、京珠高速、107国道、武汉外环线贯穿区境;区机关驻地吴家山距武汉港、天河机场均15 km左右,已形成公路——铁路——水上联运的运输网络。另外,区内现有城市公交线路27条,高架轻轨线1条分别通往汉口、汉阳、武昌等中心主城区。“近水楼台先得月”,近郊的地理优势使东西湖区在吸引武汉城区游客方面占得了先机。

图1 东西湖区主要水系图

2 东西湖区泛水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

根据2003年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国家标准[2],结合东西湖区泛水旅游资源赋存状况,东西湖区泛水旅游资源可分为4大主类、10个亚类、18种基本类型,重点是水域风光类。具体如下:

(1)涉水地文景观

1)岸滩:汉江外滩、府河外滩、沦河外滩、汉北河外滩。

2)岛区:万科西半岛、金银湖等系列湖半岛。

(2)水域风光

1)自然河段:区内河流尤以汉江最为著名,汉江又名汉水、襄河,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流经区西南侧,过境总长度35.3 km。此外区境还有汉北河、沦河、府河、昌家河、径河等河段,可谓山水相拥,人杰地灵。

2)湖泊主要有金银湖、巨龙湖、月牙湖、杜公湖、黄塘湖、黄狮海等28个湖泊。其中金银湖面积最大,面积大约6380亩,岸线总长度达30 km。还有湿地景观,如金银湖湿地、杜公湖湿地、东风垸湿地、鸭嘴湿地、白鹤嘴湿地,以及数量众多的人工湿地“鱼池子”,塘堰等。

(3)涉水建筑与设施

1)涉水综合人文旅游地

园林游憩区域:有金银湖湿地公园、杜公湖湿地公园、白鹤嘴滨江公园、吴家山公园、慈惠亲江乐园等。动物与植物展示地:鲟鱼养殖观赏基地、柏泉龙虾基地、武汉极地海洋馆。

2)水工建筑

水井:柏泉古井位于月塘角的水塘中,井底有树根盘曲,状如双鲤,一大一小,头端有地下泉水涌出,如鱼游动,成为奇观。水澈见底,清凉甘烈,被武汉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运河与渠道段落:围垦造就了东西湖区沟汊纵横的特点,有总干渠、疏干沟、通航沟等73条沟港。

水闸和泵站:建有沦河46 km引水闸和43 km引水闸、汉江新沟闸、汉江棉花仓库1号闸、汉江建港2、3、4、5号闸、大湖口节制闸、径河加工厂控制闸、总干沟节制闸等;建有塔尔头泵站、李家墩泵站、刘家台泵站、汉江46 km闸排灌两用站和64 km高灌泵站等提水设施。

(4)旅游商品

鱼类产品主要有干鲶鱼、龙虾和罗氏沼虾,此外柏泉“腌制的食用红鱼、虾糌”也渊源流长,因此,柏泉有句俗话:“红鱼、腌菜和虾糌,客来也不怕。”其他商品还有野生菱角、东山的莲藕和柏泉的特产板鸭、盐蛋、皮蛋等。

3 东西湖区泛水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

3.1 资源丰富、类型齐全、开发空间大

东西湖区旅游资源在数量上自然旅游资源没有人文旅游资源多,但在体量上,自然旅游资源远比人文旅游资源大。在东西湖区所涉及4大主类、10个亚类、18种基本类型的泛水旅游资源中,共有泛水旅游资源单体164个,单体平均密度约为个3.3个/10 km2。在各亚类中,天然湖泊与水工建筑所占比例较高,数量分别为28个和89个,合计为121个,占全区泛水旅游资源单体总数的72.7%。泛水旅游资源单体类型结构分布情况详见表1。

3.2 水网密集,水景独特,潜在利用价值高

东西湖区属古扬子海地槽凹陷的一部分,古为云梦泽。大约在1.3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也就是恐龙生活的时期,发生于长江中下游的燕山运动,使得地壳不断抬升,相应地古云梦泽的面积就逐渐缩小,再加上长江、汉水的冲刷、退潮,形成了河湖密布、内湖与外河相通的水乡特点。其湖泊一部分是云梦泽积水较深之处演变而成,叫残积湖;还有一部分是长江汉水冲刷成的,叫冲积湖[3]。解放后,因东西湖区地势低洼,年年遭受水患,一到汛期,皆为水乡泽国,于是国家作出了“围垦”的决策,修建了东西向、南北向的众多沟渠及连通渠,形成了东、西、北三面环水,四周环堤,中间低,状如盆碟,形成相对独立的封闭水系。全区28个天然湖泊星罗棋布,73道人工水道沟渠纵横交错,形成全区临江倚河,水道沟渠交织,湖泊水塘棋布,汉江、府河从南北两侧环抱的水网格局。

表1 东西湖区泛水旅游资源单体类型丰度表

3.3 水网密集,水景独特,潜在利用价值高

东西湖区属古扬子海地槽凹陷的一部分,古为云梦泽。大约在1.3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也就是恐龙生活的时期,发生于长江中下游的燕山运动,使得地壳不断抬升,相应地古云梦泽的面积就逐渐缩小,再加上长江、汉水的冲刷、退潮,形成了河湖密布、内湖与外河相通的水乡特点。其湖泊一部分是云梦泽积水较深之处演变而成,叫残积湖;还有一部分是长江汉水冲刷成的,叫冲积湖[3]。解放后,因东西湖区地势低洼,年年遭受水患,一到汛期,皆为水乡泽国,于是国家作出了“围垦”的决策,修建了东西向、南北向的众多沟渠及连通渠,形成了东、西、北三面环水,四周环堤,中间低,状如盆碟,形成相对独立的封闭水系。全区28个天然湖泊星罗棋布,73道人工水道沟渠纵横交错,形成全区临江倚河,水道沟渠交织,湖泊水塘棋布,汉江、府河从南北两侧环抱的水网格局。

现今,处于汉北平原湖区的东西湖,充满浓郁和野趣的水乡特点,河湖、沼泽、湿地风貌皆具,春,秋、冬三季呈现的是一种天然去雕饰的原生态的美。春天黄花遍野,河水高涨,成群结队的牛羊迁徙于府河外滩上,呈现出一派田园风光。秋冬时节,水凼露出,滩涂上芦苇成林,成为了候鸟南飞的理想栖息之所。近年,一批湿地公园的建立,尤其是金银湖湿地公园,是湖北省唯一的一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有着独特的科学考察价值,对城市湿地的研究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金银湖湿地公园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并有多种珍稀禽鸟。在这里,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古朴与时尚达到日臻合一的境界,成为展示人文、自然景观的生态风光带。

3.4 多种文化交融,资源组合度高,彰显泛水旅游特色

东西湖区之所以能够在解放后获得重生,从一个深受水患的湖泊沼泽地发展为今日“楚天明珠,魅力水乡”的现代都市区,当首推1958年的“围垦”工程。东西湖区1958年围垦完工后,建立了完备的引、排、灌、提水等水利设施,修建有28个湖泊,73条排灌干、支、沟、港,形成了覆盖全区的蔬排水系统、南排水系统、北排水系统及其它排水系统。这项惊世的水利工程,是尤为值得东西湖区人民浓墨重彩书写的一笔,它讴歌了东西湖人民战天斗地、艰苦奋斗的精神情怀,给湖北人民、乃至全中国人民留下独特的垦殖文化。

被列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柏泉古井与柏泉古寺、柏泉古村落并称为柏泉镇的“三古”。其中柏泉古井有千年的历史,古井、古寺、古村落连成一片,浑然一体,成为东西湖区景观一大靓点。此外,柏泉镇内还有杜公湖省级湿地公园、抗清名将张京故里、辛亥元老孙武故居……飘溢着传统文化的芳香。穿行荷塘栈桥,畅游柏泉古井、古景德寺、明清古村落,观赏“彩云夕照群鹜飞”的杜公湖,你不仅会陶醉于“三古”景区的古朴清秀,更会沉浸于“荷塘月色”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遐想。

东西湖区马城品牌初具,规模已成,涵盖体育赛马、旅游、商业和地产四大产业,核心项目国际赛马场是华中地区唯一国际标准赛马场,也是国家体育总局中国马术协会唯一马术与速度赛马训练基地,体育、休闲、健身功能最为突出。

东西湖区有古云梦泽之积淀、泾河的江河文化、典型的湿地文化、浓郁的渔家民俗文化等全国独一无二,与柏泉三古文化、马城赛马文化相得益彰,可整合开发,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3.5 区位优势明显,辐射面大,市场前景广阔

东西湖区位于武汉市区西北近郊,分别于武汉市的硚口、江汉、江岸区接壤,西临汉北河,与孝感市相邻,南与蔡甸区隔汉江相望,北与黄陂区以府河为界。据数据显示,2007年,武汉城市圈常住人口2987.65万人,城镇人口有1399.17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6.8%;人均 GDP约 1.8万元,潜在客源市场十分广阔。武汉城市圈居民具有相对较高的出行能力,市场潜力大,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湖北“一城两圈”发展战略和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大东西湖旅游需求总量。东西湖区泛水旅游区位优势明显,并可依托东西湖区的交通运输力、经济辐射力等条件发展,辐射性大,市场前景喜人。

1 袁林.水体旅游功能及开发初探[J].江西社会科学,2004(4)

2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S].2003

3 施绪武,闸东山.抢救武汉湖泊的思考[J].中国水利,2005(7)

猜你喜欢
旅游资源
我们一起“云旅游”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环球资源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小A去旅游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旅游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