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长义
(作者:黑龙江省总工会副主席,黑龙江省军工文化建设协调小组副组长)
认真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
■ 郭长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改善服务的迫切需要,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探讨、遵循并认真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对于加强和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企业文化作为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并为企业全体成员遵循的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是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坚持以人文本,把以人为本放到首位,改变过去那种忽视人、单纯以物的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内部将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方向上所形成的某种特定的价值标准、文化理念和行为准则,通过这种共同的价值精神力量和价值观凝聚人、激励人,从而在职工中形成共同的目标感、方向感和使命感。企业文化注重的是人的因素,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人,凡事都以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念为尺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文化像一根纽带,把职工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职工与企业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过去,企业管理的本质特征是以物为中心,以全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忽视人的因素,在管理上以铁的纪律为主要手段,劳资之间变成了纯粹的雇佣和被雇佣关系。而企业文化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反对“见物不见人”的理性管理思想,主张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发掘职工的智力资源作为企业管理的主导环节。纵观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点,也是企业文化核心内容的根本和灵魂。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是社会文化变迁的缩影,又能通过所倡导的理念,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思想,从思想上灌输尊重、理解、关心、信任、依靠、激励的理念。在和谐思想的指导下,要做到人与人、人与企业、企业决策与员工思想认识和理解的和谐,从而对企业员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和渗透作用,促进企业内部多种因素的协调,使企业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各种协作关系协调有序、依存有情、合作有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综观中外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无不是通过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来实现推动企业和谐发展的终极目标。企业文化是一种信念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心理的力量。这三种力量相互融通、促进,形成了企业文化优势,这是企业战胜困难,取得战略决策胜利的无形力量。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目标和重点内容就是构建和谐企业、促进企业科学发展。21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深层推动力。
企业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产生于企业之中的文化现象,它的产生与发展是建立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从管理的角度看,企业文化是为达到管理目标而应用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管理目标、方式和行为准则。管理最好的办法不是单靠管理的权威性,而是需要运用文化的微妙性。企业文化作为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个管理环节,通过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融合作用、辐射作用,把企业员工引导到管理的目标上来,用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约束每个员工的思想、行为,从而实现管理的目标,促进企业迅速地发展。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和重视企业文化在经营管理和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人治管人不服人,制度管人不育人,文化管人管住魂。尤其是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在充分注意员工行为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充分注意对员工的头脑管理,即文化管理。只有这样,企业才会有强大的核心竞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文化是人们意识的能动产物,不是客观环境的消极反映。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管理者起着重要的示范带头和主导作用。纵观世界各大知名企业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突出的企业,无不是首先通过企业首脑的首倡者、“领头羊”和“航标”的作用,在企业内部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使企业文化得以上行下效,产生深远、深刻的影响,发挥文化管理的作用。虽然企业文化建设是靠全员参与实现的,但由于企业管理者在企业中的特殊地位,对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管理者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推广者和实践者。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主体意识为主导、追求和实现一定企业目的的文化形态,它并不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员的思想、观念等文化形态的大杂烩。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者个人价值标准在企业中的体现,是企业领导管理思想的体现,企业管理者把领先的理念转化为企业的理念、企业的规则和员工的价值和行动。企业文化是企业家治企理念的升华,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人格化体现。二是企业管理者是企业文化的推行者、身体力行者和企业文化变革的先行者。企业文化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必须有赖于企业尤其是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进行强有力地推动。而企业管理者的模范行动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下属成员起着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当企业需要塑造新的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策略时,同样需要企业管理者对原有企业文化进行改革,用新的文化理念内化给员工。因此,企业管理者作为企业文化的“权重股”,必须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行为模范。只有这样,企业文化才能形成,并产生巨大的力量。
企业文化传播到我国二十多年来,已经塑造了许多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如:以青岛海尔集团为代表的“三层次说”的企业文化构建模式;以联想集团为代表的企业文化螺旋式发展模式;等等。这些企业都是根据本企业特点和发展战略而选择确定了企业文化模式和相应的载体形式。企业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和作用的发挥,只有与企业的实际和特点相吻合,选择适宜、有效的运行载体,将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企业基本价值观,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内化给全体员工,使每个员工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产生出极大的归属感、成就感和责任感,从而形成一整套独特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并被员工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自觉地表现出来,企业文化的价值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需要强调的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企业在选择适宜、有效的企业文化运行载体过程中,必须得到党政的高度重视,纳入日程,建立长效机制;必须借鉴、吸收优秀的文化资源,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升级;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作者:黑龙江省总工会副主席,黑龙江省军工文化建设协调小组副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