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进军航空强国的思想“发动机”——访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党组书记、总经理林左鸣

2011-07-20 01:22
军工文化 2011年5期
关键词:航空工业航空工业

■ 本刊记者 姚 远

点燃进军航空强国的思想“发动机”
——访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党组书记、总经理林左鸣

■ 本刊记者 姚 远

六十年风起云涌,六十年风雨兼程;

六十年披荆斩棘,六十年拥抱蓝天。

60年,一个甲子轮回,中国航空工业演绎了一场翻天覆地的伟大嬗变,造就了世界瞩目的“中国航空奇迹”;60年,这条被打上“航空报国、强军富民”历史烙印的思想跑道,记载了中国航空工业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乃至“并驾齐驱”,从追赶者到思想者的成长经历,成就了一个航空大国的华丽转身和精彩亮相。喜看今日,沐浴在改革开放阳光下活力迸射,孕育着引领世界飞行编队梦想的中航工业,正在新的历史跑道上积蓄力量,在“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画卷徐徐展开之际,如鲲鹏般踌躇满志、激情勃发地冲上蓝天……

“祖国和人民在召唤我们,使命和重任在激励着我们。航空工业决心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奋发图强,再接再厉,拼搏奋进,加快建设航空工业强国,把航空人的忠诚、智慧和功绩镌刻在祖国的蓝天之上。”

四月的北京,柳絮飘飞,阳光明媚,天安门前游人如织,井然有序。

在人民大会堂的三楼会议室,中航工业党组书记、总经理林左鸣声若洪钟,仿佛在告诉世界,在告诉未来,新的世纪属于中国,中航工业的前景无比辉煌。

这里,正在隆重纪念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60周年。

60年前的4月17日,在抗美援朝烽火中诞生的新中国航空工业,用稚嫩的臂膀历史性地承载起“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核心使命。60年来,承载了国人过多希冀和梦想的航空人,在“导航灯”指引下,一次次激情启动了战略远行的航程,飞跃一个个理想的国度,实现了无数冲天梦想,凸显了中航工业民族自立、文化自强的助推力、引领力、导航力、落地力。

激情来自梦想,理想成就未来。

如今,在“两融、三新、五化、万亿”战略引擎的助推下,在跨入“十二五”和又一个“甲子”的新历史起点上,满怀自立、自信、自豪的中航工业编队,在“机长”富于哲理、放飞理想的企业家精神引领下,全体飞行师、机组团队、护航编队,犹如展翅雄鹰,义无反顾地冲向广袤无垠的蓝天,在阳光的照耀下以胜利的“V”字形亮相在共和国广袤的天空,机声轰鸣、军歌嘹亮,正驾驭着理想雄姿英发地向世界航空强国冲刺……

打造战略腾飞的“双翼”

航空工业被誉为“工业之花”,60年来,航空工业就像是一棵生命力旺盛的幼种,在祖国广袤肥沃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吐嫩蕊、发新枝、沐阳光、饮雨露,经三代航空人精心浇灌,饱满的花蕾合着改革开放的节拍,惊艳地绽放在祖国大地上。

回顾新中国航空工业披肝沥胆,浸渍着汗水、泪水甚至是鲜血的发展轨迹,我们能感受到航空人心系祖国、永不服输,不甘人后、奋力赶超的心灵引擎、精神动力,仿佛看到他们沉思而深邃的目光,听到血管里奋进的铿锵脉动。

他们谱写了腾飞世界、问鼎蓝天的辉煌;他们无愧于是搏击天空、驾驭梦想的天之骄子!

创建初期,面对发达国家对航空技术的严密封锁和技术堵截,他们以不服输的精神和莫大的勇气,奋力鏖战,从跑道挑战云端,从夜空挑战海空,以“我心飞翔”的动人旋律,奏响了一曲又一曲自主设计、制造的精彩乐章。伴随着无数第一架飞机的试制成功,从初教5、歼5、运5、直5机,到歼6、强5、歼8飞机,老一辈航空人以里程碑式的创新成果,推动着民族航空工业快速滑翔,乃至惊艳起飞。

进入新世纪,新一代航空人掌握了第三代战斗机和发动机、先进直升机研发技术,使我国跻身于国际航空装备系列化、信息化、体系化的国家行列。以歼10为代表,实现了我国军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的跨越;以预警机等特种飞机列装为代表,实现了我国航空装备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跨越。特别是歼10的成功试飞,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相比国际航空巨头,实现了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的历史性转变。

“最理想的状态是我们要并驾齐驱,当然,我们还希望在今后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到航空过百年时,我们遥遥领先……”

这是中航工业高层对赶超战略的深刻注脚,表现出航空远行文化的高度自觉。

而这,来源于中航工业与生俱来的“鸿鹄之志”!

既有鸿鹄之志,就不畏狂风雷电,雨雪无阻,展翅飞翔。

为此,中航工业设计的战略腾飞“双翼”如下:

大力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支撑自主创新的卓越队伍。一是通过型号锻炼、项目合作等渠道,面向全球培养和凝聚一支创新型人才队伍。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激发科技人才的工作热情与创造激情;实行特殊的激励政策,对长期从事基础研究和预先研究的科技人员给予有效激励。三是结合应用型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突破原有事业单位编制,壮大科技人员队伍规模。四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培养并大胆起用年轻有为的科技领军人才,拓宽人才成长渠道,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五是弘扬技术民主,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形成宽松自由的创新氛围。

全力发展发动机技术,摘取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航空发动机代表着人类工程技术的最高智慧。航空发动机技术是航空工业强国严密封锁的核心技术领域。在“十二五”期间,中航工业将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积极开展原始创新和科技攻关,大力培养和锻炼一代航空发动机研发人才,加大资金投入,打一场漂亮的“航空报国”的动力翻身仗。

“航空强国”战略吁请国家助力、全民“登机”

曾记否,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新中国第一个空中飞行梯队,全部是由缴获的“万国牌”飞机组成?

而国庆60华诞阅兵式上,当中航工业自主设计生产的空警2000、空警200、歼10、歼11、轰6H、轰油6、歼轰7A、歼8D、歼8F、歼7CB、直8K、直8KA、直9侦察型、直9武装型和教8等15个机型151架飞机组成12个空中梯队,与中国空军“双剑合璧”,以威武雄壮之势米秒不差地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党和国家的检验时,人民为之欢呼雀跃,世界为之仰慕喟叹,无数为我国航空事业奉献毕生心血的人流下激动欣喜的热泪!

此时此刻,中航工业的思想领跑者,在仰望中眉头紧锁,中国航空工业何日能与国际航空巨头波音、空客并驾齐飞?

从那时起,一个摘取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的宏大梦想正在孕育,被誉为打造“中国芯”的航空发动机战略即将破壳试飞,一场运筹帷幄、排兵布阵的“动力翻身仗”大战在即,一触即发!

其实,早在1971年,周恩来再三疾呼:“备战的关键在空军,空军的关键在飞机,飞机的关键在发动机,发动机是心脏,是关键的关键。”

航空发动机是一个“烧钱”的产业。就连美国也强调,航空发动机是一个技术精湛、新手难以进入的领域,它需要国家大量的投资。

“在航空发动机这个竞技场上竞争的顶级玩家,目前只有美国、英国、法国;真正成为美国国家行为的两个产业,航空发动机就是其一。这充分说明航空发动机研制需要国家的投资。事实上,欧洲花费了30年的时间和巨额的经济补贴才让空客跟波音平起平飞。因此没有一家飞机制造巨头真正愿意培养出一个竞争对手。”

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国际战略围堵,要打赢这场航空发动机攻坚战,就只能靠我们中国人自己!迎头赶上国际航空巨头,西方国家给我们开出的时间表是20年。

“20年?我们等不起!”中航工业高层坦言。况且,“航空发动机事业是个经济放大器、技术倍乘器,能带动国家的整体技术水平和装备实力提升。”有专家如是说。

这就告诉我们,除了中航工业排兵布阵“背水一战”外,国家对航空发动机的支持至关重要。

林左鸣,这位中航工业现任“掌门人”,这位发动机科班毕业,因带领成都发动机、沈阳黎明公司打了数场漂亮翻身仗而声名鹊起,后提出冠以虚拟经济理论,以非凡的企业家精神把中国航空带到国企千亿俱乐部、世界“500”强和国际经营舞台中央的“哲学经营家”、“励志企业家”,对攻克航空发动机技术的复杂性、艰难性和紧迫性有着清醒的认识。

他说,近年来,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势头很快,得益于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的上升。进军航空工业强国,需要国家在世界在WTO准则的前提下,给予一定的政策、措施,如经济市场开放的政策等。尽管中航工业实施五年内投一百个亿,“打一个航空发动机翻身仗”的工程,但国家的资金支持也是很有必要的。此外,中国航空工业产业发展很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所以要推进空域管理改革,开放低空空域,来推动通用飞机和通航的快速发展。

“要把国人的航空意识真正树立起来,使航空变成群众的事业,促进航空事业的突飞猛进。如果说三、四百年前,航海意识不只是郑和等少数人的意识,而是国民的意识,有了民众的参与,那中国的航海很可能就势不可当。简言之,航空意识也要民众化!”

实现上述几个方面,进军世界航空翘楚,“和世界先进航空企业并驾齐驱指日可待”,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言之灼灼、信心百倍。

这是一个思想经营家对一个关系国家战略产业发展的深刻思考,透过林左鸣坚毅而深邃的眼眸,记者似乎看到一种“不断鞭策自我、激情报效祖国”的情怀;就是这位知名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在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之间,用细腻而博大的报国情怀,以“20年,我们等不起”的豪言,激情点燃了我国进军航空强国的思想“发动机”!

自主创新支撑起坚实跑道

这位知名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在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之间,用细腻而博大的报国情怀,以“20年,我们等不起”的豪言,激情点燃了我国进军航空强国的思想“发动机”!

2010年第8届珠海航展上,中航工业以“太行”牌涡扇发动机,向外界无声地宣告,中国已具备自主研发第三代航空发动机的能力,并实现军用航空发动机从中等推力向大推力的飞越!

而这一切成果,来自于自主创新这条坚实的跑道,来自于创新文化助推。

60年来,航空人砥砺奋进、奋发图强,逐步把航空工业建设成为专业门类齐全,科研、试验、生产配套的高科技工业体系,研制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装备,使中国跻身能够研制先进歼击机、歼击轰炸机、直升机、教练机、特种飞机等多种航空装备的少数几个国家之列。以“闪电”10为代表,实现了我国空空导弹从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特别是歼10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形成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设计技术,突破了以先进气动布局、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高度综合化航电系统、先进航空材料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代表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可以说自主研制成功歼10机是中国迈向航空强国的关键一步。

此外,一些关键技术也不断得到突破。汶川地震之后,国产直升机无法飞上高原展开救援,温家宝总理为此忧心忡忡。航空人痛下决心,在很短时间内攻克了技术难关。2010年底,AC313飞机顺利飞上珠峰大本营,可谓圆了总理的一个“梦”。

无可置疑,自主创新是中航工业承载制造“中国芯”重任,实现与波音、空客并驾齐飞唯一的“航线”。

中航工业设计的自主创新路径如下:

奋勇抢占航空科技制高点,打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一是大力加强科技攻关。组织精兵强将开展集智攻关,加快推进“国家大飞机专项”等重大项目研制。二是大力加强预先研究。紧跟世界航空科技发展动态,积极掌握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技术、前沿技术和基础技术,增加技术储备。三是大力加强探索研究,积极推进原始创新。四是建设好支撑创新的基础设施。加强重大关键试验设施、系统综合试验平台建设,加快突破关键领域和环节;大力加强信息化标准体系和协同平台建设,全面推进数字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对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引领提升作用。

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打造支撑自主创新的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一是跨代发展航空武器装备。着眼现代战争形态变化和我军战略转型需求,全力打造技术先进、性能优良、系统完备的航空武器装备谱系。二是跨越发展民机产业。推进各种民用飞机的系列化发展,努力培养知名品牌;抓住低空空域改革机遇,全价值链发展通用航空产业。三是积极发展非航空民品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一批适应市场环境、拥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强、机制灵活的优势企业。四是大力发展支撑主业发展和提升企业价值的现代服务业,推进产业融合与协调发展。

自主创新,支撑着中航工业从60年时空的跑道一路滑翔。如今,在中航工业国际化的航程里,从连绵无尽的云海里俯瞰,无论是欣赏俊秀的山川,还是留恋无垠的海洋,我们深知,是自主创新的螺旋桨牵引着航空企业快速成长。

与其说林左鸣的团队在经营企业,倒不如说是在经营一种文化,做强一种理念,点燃一种思想。

建设支撑战略起飞的平台

中航工业战略起飞,不仅需要丰满的“双翼”、坚实的“跑道”,更需要支撑起飞的平台,那就是资本运作、战略性并购和建立全价值链。

我们看到,国外所有的军工企业几乎全部都是上市公司,包括美国的掌上明珠——洛克希德·马丁,它主要是搞系统集成,但它90%以上都是军品,几乎没有民品。

现代军事的对抗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企业的竞争是价值链与价值链的竞争。

中航工业也同样需要一个类似 “小华尔街”。

2010年,中航工业业务板块重组全面铺开,实现了22项重组,涉及47个企业,证券化率从27%提高到52%,筹集发展资金100亿元。随着中航电测作为集团公司首只创业板股票成功登陆A股市场,中航工业旗下已有23家上市公司,且近年来中航工业指数上升速度很快,原因是高科技概念较多,业务发展比较稳定。

“航空是一个全球性的产业,所以发展跨国公司势在必行。尤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哪一个国家的跨国公司多,哪一个国家受影响受打击就少。所以我们也要大力推行国际合作,包括海外并购。”林左鸣的目光从世界版图上划过,在挥手和指点之间,从容自信的神态仿佛是和棋艺高手博弈。

在中航工业重组短短一年间,中航工业在海外并购方面频频落子,最令人瞩目的是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签署组建航空电子合资公司框架协议。西安飞机国际航空制造有限公司对奥地利复合材料制造商FACC公司成功并购,成为亚洲企业对欧美领先航空制造业首例并购案例。并购后的FACC不仅获得波音、空客等用户新订单,还在镇江承接大型客机C919内饰系统研制生产任务。

2011年3月1日,中航工业通飞宣布收购美国西锐公司100%股权。这是中国航空工业首次并购欧美发达国家飞机整机制造企业,此举加快了中航工业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的步伐。

坚持航空专业化、相关多元化,资本运作、战略性并购和建立全价值链,已经成为中航工业战略跨越文化的核心要素,正助推航空工业进入战略跑道、滑翔起飞。

走出去+竞合=“双赢”

2009年7月8日,中航工业首次跻身世界500强,在航空航天与防务板块位居全球第11位,中国航空工业终于站在了与欧洲宇航、波音公司等世界级航空军工企业同台竞技的新起点上。

昔日的“打工仔”,通过走出去承接转包生产,羽翼渐丰渐满,迅速实现了华丽转身、惊艳亮相;时至今日,已经站在世界航空舞台竞技场,踌躇满志,雄姿勃发,迎来世人的喝彩声和注目礼。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通过与国外知名航空企业建立转包生产、加工贸易等合作关系,中航工业逐步形成了成飞飞机舱门、西飞机翼、沈飞尾段、哈飞复合材料、西航发动机部件等优势加工基地。以大客机项目为牵引,中航工业在航电、机电系统诸多领域,以对等合资合作方式,分别与通用电气、霍尼韦尔等12家国际知名航空企业达成十余个合资、合作意向或协议。在大客机项目之外,中航工业与空客、波音、GE、UTC等世界知名航空企业举行多次高层会议,探讨前瞻性合作,其中以新能源为主要特色的非航空产品国际合作活跃,成果显著。

“我们过去的对外合作主要是转包生产,逐步向风险合作伙伴方向转变。”在林左鸣看来,航空产业没有区域市场,只有全球市场。要跻身世界强者之林,就必须面向全球统一市场,闯出一片新天地。“下一步要向自主研发或合作开发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和非航空产品进行转变,真正做到走出航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全球航空工业在发展,蛋糕在做大。不久前,我和国外一家著名的发动机生产企业谈民用发动机合作的时候重申,要合作就必须是对等的合作。我们感到,和波音、EADS存在着竞争关系,但是更多的是合作机会,希望在竞合之中寻求我们的发展。但是我也相信,不管竞争有多么激烈,中国航空工业的崛起和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林左鸣总经理的话低沉而有力,余音绕梁。

上个甲子的辉煌答卷已经付梓,新的腾飞蓝图已经展开。

进军航空强国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到了中航工业40万人的肩上,揉到苦心经营这个编队的“机长”梦乡里、心智中。

这位从基层一步步起飞梦想、在运筹帷幄之间发出远航信号的明星式哲学企业家,这位不敢忘忧国、满怀赤子心的“屈原”式思想经营家,勇于挑起打造“中国芯”大梁,排兵布阵“打一场航空发动机翻身仗”,勇于攀登科技高峰摘取“工业皇冠上明珠”,高呼“20年,我们等不起”,吁请“给点阳光,我们肯定灿烂”和“国民航空意识”落地,激情点燃进军航空强国的思想“发动机”,正承载着赶超国际航空巨头的伟大构想,带领他的航空团队迅速起飞……

这是一种理想放飞,思想远行的伟大实践。

中航工业以超前的胆略、磅礴的气势,把核心宗旨、战略引领、文化制胜演绎得落地成金。仰望飞行中的中航工业,更欣赏航空独特的文化视角,深邃的文化思想,执着的文化耕耘。与其说林总的团队在经营企业,倒不如说是在经营一种文化,做强一种理念,点燃一种思想。

有这样的思想、理想和抱负,有这样的气度和力度,我们相信,中国航空事业的崛起和发展,航空强国战略的稳健落地,正如“机长”林左鸣总经理所说,将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航空工业航空工业
航空工业综合技术研究所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摄影
航空工业向阳:战略引领 砥砺前行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一战航空百年回眸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