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强化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

2011-07-19 13:39刘智平邓吉容刘秀容张晓茹刘诗琪
护士进修杂志 2011年15期
关键词:血糖检验糖尿病

刘智平 邓吉容 刘秀容 张晓茹 刘诗琪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重庆 400016)

短期强化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

刘智平 邓吉容 刘秀容 张晓茹 刘诗琪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重庆 400016)

目的探讨短期强化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分为强化教育组(A组)50例和一般教育组(B组)50例,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观察教育前后糖尿病知识、自我护理能力、血糖控制和焦虑状况评分变化。结果与教育前比较,教育后3个月A组糖尿病的知识和自我护理行为能力明显提高,与B组比较,A组HbAlc下降明显优于B组;A组试验后焦虑状态改善明显,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短期强化教育后,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状态。

强化教育 糖尿病 焦虑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随着病程的延长各种慢性并发症相继发生,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命和劳动力,随之带来其生存质量的下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和自我监测,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1],特别是经过强化教育,患者的糖尿病知识和自控水平明显提高,血糖代谢紊乱控制好[2],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为重庆市范围内来我院门诊就诊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患者自愿情况下参加本研究。全部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1997年提出的糖尿病新诊断标准[3]。即糖尿病症状加随机血浆葡萄糖水平≥11.1 mmol/L(200 mg/dl),空腹血浆葡萄糖(fastingplasma glucose,FPG)≥7.0 mmol/L(126 mg/d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 T)中2 h血糖≥11.1 mmol/L(200 mg/dl)。

1.2 方法 随机将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编号,分为强化教育组(A组)和一般教育组(B组),每组各50例。其中,A组男性16例,女性34例,B组男性17例,女性33例,同组内不同性别之间各指标无差异;A组平均年龄(61.02±9.35)岁,B组平均年龄(53.22±8.77)岁,A组血压平均收缩压(130±16.03)mmHg,舒张压(78.40±9.32)mmHg;B组血压平均收缩压(119.74±12.14)mmHg;舒张压(78.00±7.95)mmHg;A组平均体重(59.12±10.21)kg,B组平均体重(62.42±11.50)kg;A组平均空腹血糖(8.404±3.0)mmol/L,餐后2 h血糖(12.7±2.5)mmol/L;B组空腹血糖(7.20±1.8)mmol/L,餐后2 h血糖(11.4±3.9)mmol/L实验前比较两组年龄、血糖、血压(除收缩压外,P=0.001)、体重等差异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

1.2.1 健康教育培训 选择我院内分泌科富有经验的专家及专职糖尿病护士对参加本研究的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调查表填表方法培训,统一病例收集标准、教育方式和运行模式,并经考核合格后参与此项工作。派专职糖尿病护士对参加研究的患者进行管理。

1.2.2 制定综合问卷调查表 除患者相关基本情况以外,主要包括糖尿病知识、自我管理能力、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需求、生活质量评价(糖尿病对生理功能的影响、心理/精神维度、社会关系维度、治疗维度)、焦虑自评量表等5部分。调查表以判断题和多选题形式提供给答题者,问卷回答正确得1分,回答错误为0分。焦虑评价量表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eale SAS),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其标准为:(1)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有时有;(3)大部分时间有;(4)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20个条目中15项是用负性词陈述,按 1~4顺序评分;其余5项(第 5、9、13、17、19)按4~1顺序反向评分。对于不识字、视力差及高龄患者,由教育人员逐条询问后代填写。患者于教育前后各自完成综合问卷调查表填写。

1.2.3 A组教育方式及内容 分为3组,每组13~22人,进行3个半天强化教育,即每周1个半天,连续3周。患者于试验前及3个月后完成综合问卷调查表。健康教育内容根据病人的需求制定,包括糖尿病的定义、分型、诊断标准、糖尿病有哪些危害、糖尿病的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自我监测等。糖尿病教育护士从病人纳入试验组参加第1次教育课程起,到3个月末收集观察数据期间与病人建立合作关系,及时了解和解决患者的情况,电话或个别进行指导。教育方式以讲授、实物演示与操作相结合,糖尿病专科医生把糖尿病的防治知识以讲授的方式传达给病人,然后在饮食课程后提供糖尿病营养午餐、胰岛素知识课程后胰岛素注射器和注射笔的使用指导、自我监测课程后演示血糖仪的操作要领及学习自查血糖。糖尿病护士具体指导患者记录糖尿病日记。3次课程结束时,对参加本次强化学习的糖尿病患者颁发学习结业证书。将讲课内容打印成教材,配合相关宣传资料发放给患者。

1.2.4 B组教育方式 患者于试验前及3个月后完成综合问卷调查表,健康教育方式以发放糖尿病知识小册子,病人自学为主,为病人提供糖尿病讲座信息,不定期参加糖尿病中心大型知识讲座。糖尿病教育护士与病人建立联系,及时了解和解决患者的问题,给予指导。

1.2.5 观察指标 于试验前及试验结束后采集静脉血标本,观察血液中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体重、血压变化、焦虑评价得分变化。

1.2.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完成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试验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A组试验后糖尿病的知识和自我护理行为的认知均有提高,B组在试验前后糖尿病的知识和自我护理行为的认知变化不大;而A组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教育前后自身进行比较,P=0.001,具有显著意义(表1)。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强化健康教育方法收到的效果明显,有利于患者在被诊断糖尿病的初期获得科学的疾病知识,建立正确的疾病防治观念。2.2 全部病例经3个月的试验观察,两组在教育前后自身比较,B组除FPG外,餐后2 h PPG有下降趋势(P≥0.05),FPG和餐后2 h PPG在本试验观察设计中采用单次平均值,观察结果有下降趋势(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A组和B组HbAlc均有下降,但A组HbAlc下降明显优于 B组,A组HbAlc下降明显,其A组与B组试验前后差值比较,P值为0.024,差异有显著意义(表2)。

表1 两组试验前后糖尿病知识的认知变化(配对t检验)

表2 两组试验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配对t检验)

2.3 A组中,焦虑自评量表评价标准分≥30分的病例(A1组)有 31人,≤30分的病例(A2组)有 19人;B组病例中,≥30分的病例(B1组)有19人,≤30分的病例(B2组)有31人;Al组试验前后焦虑状态评分,经 t检验,t=5.38,P<0.000 1;A1、B1两组试验前后差值t检验,t=3.08,P=0.0034,差异具有显著意义。A1、A2试验前后差值t检验结果,t=3.57,P=0.000 8,差异有显著意义;B1、B2试验前后差值t检验结果,t=0.62,P=0.54,差异无显著意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得分越高,经短期强化教育后,焦虑症状改善越明显(表3)。

表3 A、B组试验前后焦虑状态均值及标准差

2.4 两组试验前后焦虑状态改善情况(表4) 统计结果显示,A组试验前后 t检验,t=4.35,P<0.000 1,差异有显著意义;B组试验前后t检验,t=0.51,P=0.62,差异无显著意义。A组和B组试验前后差值进行t检验,t=3.74,P=0.000 3,差异有显著意义。

表4 A、B组试验前后焦虑状态总均值及标准差

3 讨论

3.1 很多因素可以引起糖尿病患者情绪改变,特别是血糖波动和生存质量变化。本研究通过短期强化教育,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知识补偿和行为支持,相关的糖尿病知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均有显著提高,说明该教育形式是一种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值得推广。

3.2 研究表明,糖尿病病人自我照料能力下降和治疗依从性差,以及对慢性并发症的担忧,会使病人产生抑郁症[3-4]。在本研究中,试验组血糖控制方面有改善,特别是餐后2 h血糖的下降,有利于预防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试验组下降明显,其 A组与B组试验前后差值比较,P值为0.024,差异有显著意义。表明在糖尿病的综合治疗中,由于糖尿病教育缓解了患者由于焦虑、心理压力等紧张所引起的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而有利于控制血糖。在传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短期强化教育,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弥补一般健康教育的不足。B组在健康教育前后糖尿病知识和自我管理行为的变化不大,与该组主要靠自学或不定期参加糖尿病讲座,处于一种较为“松散”的状态,缺乏系统管理有关。

3.3 情绪和情感变化的改善有利于糖尿病的血糖控制[5]。试验期间,A组患者与医务人员接触密切,对事物有忧虑和疑虑时,通过与专业人员的有效交流沟通,消除了困惑,获得了正确的疾病防治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表明短期强化教育通过建立“医生(护士)——患者——家庭”共同参与的教育网络及各种有效的措施,帮助糖尿病患者提高临床疗效、社会适应及自我日常生活管理能力,能更有效地改善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情绪障碍。情绪障碍的缓解,有助于增加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使血糖更易于控制[6]。因此,从新的医学模式的角度去看待躯体疾病,兼顾患者对疾病的情绪反应和情绪障碍对疾病的相互影响,已成为每一个糖尿病医务人员应注意的问题。

[1]钱荣立.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S].北京: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03:1-2,7.

[2]任爱华,崔本亮.糖尿病与抑郁症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中医杂志,2005,18(6):847-847.

[3]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17.

[4]许玲,王德全,任建明,等.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1):45-50.

[5]刘智平,彭富琴,刘秀蓉,等.糖尿病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抑郁状态影响的观察[J].重庆医学,2002,31(5):440-441.

[6]周中华,马建东,郎艳.糖尿病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障碍及糖代谢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1):34-35.

[7]徐娜,王建华.糖尿病开发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7,27(1):50-52.

[8]任秉仪,刘安,郑永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并发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9,10(9):1907-1908.

Enhanced education Diabetes mellitus Anxiety

刘智平(1963-),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从事内分泌科临床护理工作

R471

B

1002-6975(2011)15-1437-03

本研究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HLJJ2009-08)

2011-02-16)

猜你喜欢
血糖检验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