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传红,张建勇,于贤奎,李 慧,岳荣丽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近年来发现该病伴心肌损伤的病例有逐渐增多的趋势[1]。该病在泰安市时有发生和流行,以春夏发病较多。笔者对2009-04~2009-07门诊临床诊断手足口病患者进行肠道病毒71型(EV 71)IgM及心肌酶谱检测、心电图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门诊临床诊断手足口病患者30例,29例为普通病例,1例因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转专科医院治疗,后随访临床治愈。全部进行EV 71IgM检测。EV71 IgM阳性者23例占76.67%,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1~9岁,平均2.9岁;全部30例符合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诊断标准[2]。对全部患者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同时进行心电图检查。
1.2 方法
1.2.1 EV71 IgM抗体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间接法,酶标分析仪由天津开元公司生产,试剂由北京热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2.2 心肌酶谱检测 30例患者均于就诊日空腹抽取静脉血,用奥林巴斯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包括羟α-羟丁酸脱氢酶 (α-HBDH)、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心肌酶 谱 参 考 值 α-HBDH 72~182 U/L,LDH140~271 U/L,CK 25~199 U/L,CK-MB 0~25 U/L,以高于正常最高值为异常。
1.2.3 心电图检查 30例患者均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
1.2.4 血常规 抽取静脉血行血常规检查。
2.1 EV71 IgM检测 阳性者23例,占76.67%。
2.2 心肌酶谱检测结果 LDH、α-HBDH、CK、CK-MB四项全正常6例占20%,其中EV71 IgM阴性者4例,EV71 IgM阳性者2例;其余24例患者(80%)均有一项或多项心肌酶异常。见表1。
2.3 心电图检查结果 30例患者中有3例心电图异常,主要改变为ST-T异常。
2.4 血常规检查结果 白细胞升高3例,占10%。
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手足口病。我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该病。此后,10几个省份均有该病报道。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A组 16、4、5、7、9、10 型,B 组 2、5、13 型;埃可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A16型,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2]。手足口病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者病情进展快,易发生病死。据报道1998年台湾地区EV71感染患者出现心脏衰竭者几乎全部病死。因此,EV71感染者不能忽视心脏改变。
表1 30例临床诊断手足口病患者心肌酶谱检测结果
肠道病毒71型可引起多种临床表现。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指出部分病例可有轻度ALT、AST、CKMB升高。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CK-MB是心肌特异性同工酶,心肌是人体含CK-MB最多的器官,对诊断心肌损害有高度特异性。已有作者报道HFMD易致心肌损伤[3]。本组30例患者中24例有一项或多项心肌酶谱异常占80%,提示HFM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心肌损伤,其发病机制未明。有观点认为是病毒对心肌直接侵袭和病毒感染后T淋巴细胞介导的溶心肌细胞自身免疫损伤。经综合治疗,2周后复查22例患者心肌酶恢复正常,考虑与本组30例病情相对较轻有关。对于普通HFMD病例应密切观察,及时处理,以期早日治愈。
[1]韩文宁,李锦亮.62例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改变临床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9,11(8):9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08,2(3):210-213.
[3]李玉娥,吴景才.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害相关指标检测分析[J].山东医药,2008,48(6):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