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1-07-17 06:27:04陈若乒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广东东莞523808
图书馆建设 2011年12期
关键词:图书馆大学生管理

陈若乒 (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 广东 东莞 523808)

大学生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获得经济报酬和培养自立能力、创业能力为主要目的而参加的各种服务或劳动[1]。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同时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因此有必要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的理论研究现状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的发展趋势。

1 我国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的理论研究现状

1.1 我国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研究成果调查

笔者以2000—2010年为时间段,以“勤工助学”、“勤工俭学”、“学生助理”、“学生馆员”为关键词,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结果包括高校内其他部门的勤工助学研究文献,剔除重复文章及与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无关的论文、书评、会议通知、简报等,得到相关研究论文264篇(见图1)。

图1 我国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研究论文分布图 (单位:篇)

从图1可以看出,近10年我国有关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的研究成果逐年增加,并且以2005年为分界点,呈现加速增长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起,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等高校图书馆相继开展了大学生勤工助学的实践,旨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拓大学生社会实践途径[1];2003年,一些学者撰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通过设立勤工助学岗位鼓励大学生参加图书馆管理的可行性、意义、作用、影响及管理机制等,提出了加强勤工助学学生管理的措施与勤工助学活动中需避免的各种弊端[2-3];2004年,有关研究者对大学生参与勤工助学的意义、大学生参与勤工助学对图书馆的积极作用、勤工助学学生的岗位培训和管理等进行了探讨[4-5];2005年,有关研究者探讨了勤工助学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状况及重要性[6-7];2006年以来,有关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的讨论和研究增多,内容涉及图书馆勤工助学的各个方面,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所加强,主要体现在对于大学生勤工助学的意义、作用、现存问题、勤工助学学生管理与培训等方面的探讨。值得着重指出的是,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期刊增加了相关研究成果的发表力度,我国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的相关研究正逐步成为图书馆管理研究的热点。

1.2 我国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研究的内容分析

1.2.1 关于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重要意义的研究

有关研究成果认为,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对于发展图书馆事业、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8]。对于图书馆而言,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学生可以弥补图书馆工作人员数量不足,降低学校、图书馆的运营成本;勤工助学学生能在图书馆与学生之间发挥“桥梁”作用,有助于使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同时,高校图书馆可以更好地履行服务育人的职责,为大学生走向社会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与实践平台。对于学生而言,大学生参与图书馆勤工助学可以增加贫困学生的经济来源,缓解其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9];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其自主创新能力与利用图书馆的能力[6];有效地缩短大学生步入社会的磨合期,显著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10]。

1.2.2 关于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内容的研究

有关研究成果认为,随着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的开展,大学生越来越深入和全面地参与到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从早期的书库管理、馆舍清洁等逐步扩展至图书馆工作的各个方面,其参与工作的技术含量和知识含量也不断增加。现阶段大学生参与的勤工助学工作主要包括:读者服务工作方面,参与图书借阅工作(包括借还扫描、充消磁、还书上架、新书上架和整架)和期刊阅览室管理工作(包括期刊收集、整理和上架以及阅览秩序维护);资源建设工作方面,参与图书的采访(包括书目数据收集与整理、图书验收)、编目(如书目数据下载)及加工(包括贴书标、条码及防盗磁针);参考咨询工作方面,协助管理报告厅,参与随书光盘的物理加工等;技术服务工作方面,协助管理电子阅览室,进行计算机使用与维护等;在行政管理工作方面,参与办公室值班、文件与信函的收发等。

1.2.3 关于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的研究

(1)管理模式 一些学者认为,必须提高师生对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的认识,为勤工助学工作正确定位,拓展勤工助学工作的内涵,尽快形成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根据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的实际需要,适时设置专门管理机构,实行专人负责制,制定各项管理细则,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健全管理组织机构;构建勤工助学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勤工助学学生的聪明才智;实行挂牌上岗、专人指导、考核工作质量等规范化管理模式[9]。

(2)管理内容 一些学者认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招募程序,做好岗前培训,加强勤工助学学生的档案管理;实行和谐管理,建立激励机制;全面加强对勤工助学学生的招聘、培训、业务考核、排班与考勤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视实际需要实施“心理扶贫”和“爱心管理”;培养勤工助学学生的骨干力量,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与团队精神,加强与之的沟通并进行相应鼓励[11-12]。

(3)管理方法 一些学者认为,必须积极采用现代信息分析方法,科学、公正地招聘勤工助学学生和安置勤工助学岗位[13],如推行完全学分制、设立图书馆勤工助学选修课程,以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图书馆勤工助学实践,培养其多方面的才能[14];制定相关管理条例,全面规范学生的助理资格审查制度、岗前培训制度、组织管理、工作职责、工作纪律、奖惩办法、工酬发放机制等,使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道路[15];创建勤工助学学生的QQ群、沟通平台,加强与勤工助学学生的沟通、交流,促使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朝着科学管理与知识交流的方向发展[16]。

1.2.4 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的政策背景研究

当代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开展深受国家资助困难学生的“奖、贷、助、补、减”政策的影响,国家及时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将直接促进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的开展。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起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高校勤工助学的政策和法规,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17]、《关于对高等学校生活特别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的通知》(1993年)[18]、《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勤工助学工作意见的通知》(1993年)[19]、《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设立勤工助学基金的通知》(1994年)[20]、《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通知》(1999年)[21]、《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年)[22]、《关于切实解决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困难问题的通知》(2004年)[23]、《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2007年)[24];同时,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帮困基金,大力提倡“勤工助学”活动。这一系列的政策与法规将有利于深化高校图书馆管理,降低高校图书馆运行成本,从而有助于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

2 我国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勤工助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高校图书馆缺乏管理主动性,大学生缺乏工作持久性。

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缺乏对勤工助学岗位的统筹规划和设计的权利,常常需要被动地适应国家和学校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勤工助学资金来源不稳定、数量不足,导致高校图书馆难以制定稳定、长远的发展政策与管理措施,对高校图书馆管理的主动性造成负面影响;缺乏完善的劳动报酬制度、激励和评价机制,难以有效地调动勤工助学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勤工助学岗位中技能型工作偏少,导致勤工助学学生缺乏足够的锻炼机会;缺乏岗前业务培训,对勤工助学学生的思想、生活状况的关怀和了解不够,导致勤工助学学生不清楚岗位职责,劳动纪律松弛,工作责任心不强。另一方面,勤工助学学生上岗后不能及时适应自己的角色转变,无法尽快进入工作角色;工作缺乏持久性和积极性;部分学生缺乏主人翁精神,只考虑报酬收入,对勤工助学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不认真,态度不端正,流动性过于频繁[25-27]。

2.2 行政政策与法律存在空白,图书馆勤工助学实践存在风险。

近20年来,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勤工助学的政策和法规,不断规范并完善高校勤工助学实践活动。同时,随着勤工助学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业务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和延伸,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业务工作由勤工助学学生完成,从而使馆员能够从事相对高水平的服务工作。然而,有些图书馆在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办馆效益的理念驱使下,招聘一定数量的勤工助学学生,减少了专业工作人员的数量。这样一来,一旦国家对勤工助学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如终止现有的资助政策),那么高校图书馆将缺乏馆员来承担现有勤工助学学生从事的相关工作,图书馆的业务管理工作将面临不确定性和管理风险。同时,我国现行法律对勤工助学学生的合法权益的保障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28]。虽然各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勤工助学实践过程中,依照国家最低工资规定付给勤工助学学生劳动报酬,但一些国家劳动法规、高等教育法律明确将勤工助学学生排除在法律适应对象之外,勤工助学学生的相关权益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与保障。

2.3 勤工助学学生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在当前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的大环境下,勤工助学学生既要完成学业,又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完成勤工助学工作任务,面临较大的压力,甚至个别学生会因受到馆员的不公平对待产生心理偏差。有些学生在勤工助学工作中缺乏正确的劳动观念,工作中挑肥拣瘦、懈怠偷懒、片面追求劳动报酬,甚至监守自盗,出现严重的违纪行为[29]。这不仅影响大学生的自身成长,也给校园与图书馆带来负面影响,需要图书馆在开展勤工助学工作时加以重视。

3 我国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发展趋势

3.1 将勤工助学工作作为高校图书馆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勤工助学学生作为高校图书馆稳定、重要的人力资源,承担了大量的图书馆事务性工作,使一部分馆员有时间和精力进修、学习,从而提高了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9]。在国外,不少图书馆把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交由勤工助学学生完成,既大幅度降低了图书馆的运行成本,又能培训、锻炼和帮扶大批贫困学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30]。所以,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应当引起高校与高校图书馆的重视。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中,高校图书馆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缺少规划、招聘、使用与评价勤工助学学生的主动权。因此,高校图书馆应把勤工助学工作作为图书馆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把握并发挥勤工助学学生来源稳定、成本低廉等优点,科学、合理、大胆地使用勤工助学学生,从而优化图书馆人力资源结构;积极制定完善的管理条例,争取相应的人事权与财政权,从而科学、合理地规划、组织、开展勤工助学工作;同时,明确勤工助学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协调与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学生权益;积极提高勤工助学学生的地位和福利待遇,充分调动勤工助学学生的积极性。

3.2 加强勤工助学学生的培训

在国外,某些大量利用勤工助学学生并取得较好效益的高校图书馆大都安排专业教师编制完善的图书馆业务工作培训教材、开设图书馆业务培训课程,供有志参与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的学生选修,学生考试合格后方可获得课程培训证书与参与图书馆勤工助学的资格[30]。然而,我国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学生的培训大都由学校人力部门统一负责,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针对性,严重制约了勤工助学工作的效益。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对勤工助学学生的培训、管理,完善培训内容与对培训效果的考核。

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培训应包括图书馆业务知识与业务技能、图书馆工作礼仪、大学生工作心理与情商等。其中,图书馆业务知识与业务技能培训尤为重要,应涵盖图书馆事务性工作的各个方面,如读者服务、资源建设、参考咨询、技术服务、行政管理、图书馆宣传与推广、图书馆安全管理等。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情商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积极的学习观与价值观,培养其基本的社交能力、意志力等,使其通过参与图书馆工作提前与社会接轨,为毕业后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组建勤工助学学生工作团队

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学生的工作时间不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困扰。笔者在多年勤工助学管理实践中,根据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特质与勤工助学学生的时间特点,为图书采访验收、书目数据下载、图书加工、采编部杂务等多个工作岗位招聘了大批勤工助学学生,同时对责任心强、工作积极的学生进行重点培训,使之掌握多项工作技能,从而组建了相对稳定的勤工助学学生工作团队。例如,图书加工工作每天需要2名工作人员连续工作8小时,但大多数勤工助学学生每天只能工作2小时,为此笔者招聘8~10名学生组成图书加工团队,把多名学生的零散工作时间巧妙糅合在一起。即使图书加工任务紧急,也可以抽调其他岗位的勤工助学学生共同完成图书加工任务。实践证明,组建稳定的勤工助学学生工作团队可以解决勤工助学学生工作时间不稳定的难题,提高图书馆勤工助学的工作质量。

4 结 语

我国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既是国家帮扶贫困学生的政策产物,也是高校为使大学生克服求学困难、提前实现与社会接轨而构建的创新教育模式。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不仅有利于高校图书馆履行教育职能、改善馆读关系、培养学生的自立精神,也使图书馆获得来源稳定、成本低廉的人力资源。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中尚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必须克服的困难。这就要求图书馆界广大同仁继续探索和研究勤工助学工作,强化对勤工助学学生的培训教育,提升勤工助学工作的层次与技术含量,从而使图书馆与勤工助学学生共同受益,充分体现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陈月文.当前高校勤工助学活动的现状与对策[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 (2):303-307.

[2]张 锐.学生工与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J].图书馆论坛,2003(4):158-159.

[3]史曙霞,孙继亮.勤工助学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意义及作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3 (1): 87-88.

[4]刘昆荣,张丽娃.高校学生参加图书馆勤工助学刍议[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 (3):125-128.

[5]王 清,李增义.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 (9): 78-79.

[6]张亚军.对勤工助学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5 (2) :153-154.

[7]宋文军,庞 桥.高校图书馆是贫困生心中的一片蓝天[J].图书馆建设,2005 (6) :109-110.

[8]朱 炎.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理性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 (5):68-70.

[9]任通顺.高校图书馆聘用特困生勤工助学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2):73-75.

[10]彭江南.勤工以明志 助学以致远:当代高等院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的探索[J].图书馆杂志,2010 (6):44-45.

[11]陈亚东.勤工助学档案:高校图书馆特殊的教育资源[J].图书馆建设,2007(2): 110-112.

[12]张 军.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工作探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 (4): 93-94.

[13]沈 炎.SPSS在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招聘中的应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 (6): 33-35.

[14]张于芝.完全学分制与《图书馆勤工助学》选修课[J].图书馆建设,2007 (4):110-112.

[15]李建秀,康雪琴.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中的学生助理管理[J].晋图学刊,2009 (5):45-47.

[16]沈晓梅,钟远薪.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8 (5):74-75.

[17]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EB/OL].[2011-05-30].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735/200407/2484.html.

[18]国家教育委员会,财政部. 关于对高等学校生活特别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的通知[EB/OL].[2011-05-30]. http://www.people.com.cn/item/flfgk/gwyfg/1993/215603199305.html.

[19]国家教育委员会,财政部. 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勤工助学工作意见的通知[EB/OL].[2011-05-30]. 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1200/22598/22615/22811/2006/3/ch2354263820271360 023744-0.htm.

[20]国家教育委员会,财政部. 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设立勤工助学基金的通知[EB/OL] .[2011-05-30]. http://www.people.com.cn/item/flfgk/gwyfg/1994/206014199403.html.

[21]国家教育部,财政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通知[EB/OL] .[2011-05-30].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115/200512/13443.html.

[22]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J].支部生活,2003(11):4-9.

[2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困难问题的通知[EB/OL] .[2011-05-30].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4/content_62990.htm.

[24]国家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EB/OL] .[2011-05-30].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8/content_901296.htm.

[25]马晓雯.对高校图书馆开展勤工助学的思考[J].新世纪图书馆,2009 (6):96-97.

[26]刘美珍,邹义英,何海钊.从人本化角度探讨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工作[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 (10):296-299.

[27]岳建蓉.充分发挥勤工助学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1):57-59.

[28]梁克可.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工作规范探索[J].教育视点,2010 (10):12-13.

[29]曹克玲,邢宏宇,李富林.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浅析[J].农业教育研究,2008 (4):44-46.

[30]Hayden H, Blount C. Library Student Shelvers at Waterford Institute of Technology[J]. New Library World,2006(5/6):247-257.

猜你喜欢
图书馆大学生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6:20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飞跃图书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杂文月刊(2016年1期)2016-02-11 10:35:51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现代企业(2015年8期)2015-02-28 18:54:47
去图书馆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