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来,李后卿(中南大学 湘雅医学院,长沙 410013)
国家医药卫生知识服务网络涉及知识的生产、传播、消费与管理等几个环节,相应的行为主体可以分为知识生产者、知识传播者、知识消费者、知识管理者四个层次。知识生产者以知识工程师为核心,其主要职责是跟踪、搜集某领域(或某个方向)的信息资源,利用知识工程的原理与方法进行加工浓缩,生产出医药卫生知识。知识传播者主要指负责知识传递与供应的相关机构,包括医学图书馆、医学信息研究所、互联网内容服务提供商(ICP) 等。知识消费者是指知识服务的终端用户,以知识的利用为目的,包括患者与普通公众、临床工作者(医生、护士、医疗技术人员等)、医学科研工作者、疾病防控人员、在校学生、卫生行政管理人员等。知识管理者指的是国家医药卫生知识服务网络的管理机构或人员。
针对各类用户的知识需求,国家医药卫生知识服务网络提供相应的知识保障,服务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公众卫生保健知识。这部分知识应该是质量保证、可靠性高的医疗卫生保健知识。包括疾病预防、诊断、治疗与康复的相关知识,用药安全方面的知识,可用医疗资源的分布知识等。(2)临床决策知识。围绕临床医疗工作,提供决策支持服务,其内容包括有关疾病的最佳临床路径,最新诊断、治疗、康复的理论与方法,用药安全,疫情预警等。(3)卫生行政决策知识。这部分知识为卫生行政决策提供辅助支持,主要包括已有卫生资源分布情况、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卫生资源需求状况,具体内容涵盖医疗经费投入、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分布、医疗设备分布、国家卫生政策、疫情分布等。(4)科研决策知识。从科研选题、立项,到科研活动过程,再到成果鉴定等一系列环节,都需要相关知识的支撑。其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个主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建议等。(5)医学教育支撑知识。这部分知识面向医学院校在校学生,以基础理论、方法为核心,根据学科发展,融入新理论、新方法,为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扩展课外知识提供服务。涵盖医学教育中的核心内容,根据多种线索进行组织,如按人体系统、按病种等途径进行组织,以方便使用。
国家医药卫生知识服务网络的结构及运行机制可用下图来解释。整个网络以国家医药卫生知识中心为核心,信息资源、知识库、知识生产者、知识传播者、知识消费者,物理上均通过互联网与之相连。逻辑上可以划分为信息资源层、知识生产层、知识传播与消费层以及知识管理层,通过相应的权限访问机制控制用户对信息资源或知识库的访问。
国家医药卫生知识中心处于知识管理层,是整个服务网络构建、运行与维护的主体,负责国家医药卫生知识服务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相关的标准、规范与协议的制定;协调各级各类机构的功能;负责知识生产、传播、服务机构的认证以及知识工程师的培训与认证;对知识生产、传播、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保证医药卫生知识的质量;负责整个网络信息资源主目录、知识主目录、用户信息等数据的保管与维护;负责整个网络知识服务行为的监控。
图 国家医药卫生知识服务网络运行机制示意图
信息资源层主要是信息资源所在的基础层,它提供知识生产所需要的原始数据。国家中心可以统一协调信息资源的购置、发布。信息资源应包括学术论文等数据库。这些资源可以按访问级别提供给知识生产者,也可以按访问级别提供给知识消费者直接访问。这些资源的访问权限可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服务协议由国家医药卫生知识中心进行分配。
知识生产者处于知识生产层。按照所具有的信息资源使用授权级别,通过互联网络搜集原始的数据资源,根据知识处理规范,应用知识工程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形成知识,并将知识存储到相应结点的知识库中。
知识传播者与知识消费者处于知识服务的末端。知识传播主要依靠图书馆、医学信息研究所、ICP以及其他具有知识服务资质的机构来实现。知识传播者的职能主要是负责知识库的订购,为知识消费者提供所需要的知识,科学管理知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知识消费者则是以获取知识、利用知识为目的,可以通过知识传播者或者直接连接知识库获取相应的知识,并按照协议支付相应的使用费。
医药卫生知识服务是医药卫生活动的重要保障。成功构建国家医药卫生知识服务网络,保证网络活动的顺利开展,必须有国家政策及组织的强力支持。建议将国家医药卫生知识服务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给予高度重视。为保证国家医药卫生知识服务的有效开展,建议设立国家医药卫生知识中心,由国务院直接领导,以便于协调各部门、各机构的工作。
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构建国家医药卫生知识服务网络十分重要。为此,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医学、信息学知识背景的人才队伍来保证网络的实施和运行。建议由国家医学知识服务中心负责相关机构的认证、人才的培养与认证,建议建立医药卫生领域知识工程师的培训与认证机制,制定医药卫生领域知识工程师资格准入制度,以保证医药卫生知识服务网络人才的需求。
3.3.1 进一步加强通讯网络建设
快速、有效地开展知识服务,离不开计算机通讯网络的支持,医药卫生知识服务网络必须以互联网为依托。特别是要加强基层医药卫生知识服务站点的建设。通讯网络建设可以与国家相关的通讯工程配合实施,以避免重复建设。
3.3.2 加强基础软部件建设
相对于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软部件基础设施建设更加重要。医药卫生知识服务软部件主要包括医药卫生术语集、编码集,知识组织相关标准、规范、协议等,这些软部件的建设关系到整个知识服务网络建设的成败以及将来运行的质量。① 术语集、编码系统及对照系统。术语和编码是知识表达的主要元素,是知识服务中最重要的软部件基础设施。对于医学术语与编码系统,可以在现有词汇与编码系统(如Me SH、中 医 药 学 主 题 词 表 、 SNO MED-CT、[1]LOINC、[2]ICD-10、[3]健康档案公用数据元标准、[4]卫生信息数据集分类与编码规则[5]等)的基础上,进一步统筹、协调建设,以满足医药卫生知识服务的需要。除建立强大的术语集与编码集系统外,还需要建立大量的对照系统,以满足知识准确表达与准确检索的要求。建议建立医药卫生术语、ICD-10、SNOMED-CT等术语、编码之间的相互映射系统,建立中文-英文、自由词-受控词等对照系统。② 相关标准、规范、协议建设。知识生产、传播、消费需要一套相关标准、规范与协议,以保证知识服务网络有效运行。它包括知识服务相关的元数据、数据存储、访问控制、数据接口等规范与协议。可对现有的规范与协议进行深入研究,如 Dublin Core、[6]Ontology、HL7、[7]Semantic Web technologies、[8]Integrating the Healthcare Enterprise (IHE)、[9]XML、[10]RDF[11]等,并在此基础上完善我国医药卫生知识服务的标准、规范与协议。
建立医药卫生知识服务网络需要解决的相关技术问题涉及知识组织、知识存储、知识检索等。知识组织是知识服务的基础,为了获得高质量的知识,需要加强对知识组织技术的研究,如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自动标引技术、知识发现技术、知识表示技术等。知识存储主要涉及知识存储格式与知识集成等内容。知识集成技术是将不同节点的知识集成在一起,提供统一的服务平台,解决异构等问题,以提高知识服务的质量。知识检索技术主要涉及智能化检索与展现技术。目前,在个性化检索、语义搜索引擎、定制与Push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仍然难以满足用户需求。知识展现(解释)技术指的是对所获取知识,利用有效的手段进行展现,使知识更容易被理解、接收和利用。目前,知识展现技术包括知识链接、知识引擎、知识地图(如HealthMap[12])、知识门户[13]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知识安全与知识监管主要指知识产权保护、知识质量监控、知识访问控制等。知识产权保护在于保证知识网络中的知识能够按正确的授权进行发布、传播与访问,以保证知识服务网络的可持续运行和发展。知识质量监控是对网络中存在的知识质量进行监控,可以从服务资源、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服务对象、服务过程、服务人员和服务经营等角度进行控制,对于无使用价值的甚至不良知识进行清除与封锁,保证知识的质量。知识质量的评价可以引入用户评价机制来实现,如通过用户反馈意见、用户知识消费行为等信息对知识进行评价。知识访问控制则可以通过将知识消费者和知识内容进行分级、分类的机制来实现。
如何使知识既能够正常、快速发布、传播与利用,又保证知识服务的可持续性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知识是具有价值的,要使知识服务能够持续发展,知识生产、传播活动就必须有经济保障。知识的发布、传播可以按市场机制进行运作。公众保健所需要获取的知识应该采取免费方式提供,以发挥其最大使用价值,相关的费用通过政府财政或传播机构的广告收益进行补偿,而用户所需要获取的其它知识则采取计费方式进行有偿服务。
[1] Systematized Nomenclature of Medicine-Clinical Terms[DB/OL].[2010-09-28].http://www.ihtsdo.org/snomed-ct/.
[2] Logical Observation Identifiers Names and Codes[DB/OL].[2010-09-28].http://loinc.org/.
[3]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DB/OL].[2010-09-28].http://www.who.int/classifications/icd/en/index.html.
[4] 健康档案公用数据元标准(试行)[DB/OL].[2010-09-28].http://www.chima.org.cn/pe/Article/Upload Files/200908/20090811142925518.rar.
[5] 卫生信息数据集分类与编码规则[DB/OL].[2010-09-28].http://www.chima.org.cn/pe/Article/Upload-Files/200906/20090618163420887.pdf.
[6] The Dublin Core Metadata Initiative[DB/OL].[2010-10-02].http://dublincore.org/.
[7] Health Level Seven International[DB/OL].[2010-10-2].http://www.hl7.org/.
[8] Brian Matthews.Semantic Web Technologies[DB/OL].[2010-10-2].http://www.jisc.ac.uk/uploaded_documents/jisctsw_05_02bpdf.pdf.
[9] Integrating the Healthcare Enterprise[DB/OL].[2010-10-2].http://www.ihe.net/.
[10]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DB/OL].[2010-10-2].http://www.w3.org/XML/.
[11] 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RDF)[DB/OL].[2010-10-2].http://www.w3.org/RDF/.
[12] 全球疾病警报地图 (Health Map)[DB/OL].[2010-10-2].http://www.healthmap.org/zh/.
[13] 王翠萍,杨冬梅.知识门户的个性化服务现状及优化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5):11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