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埃森曼与“卡板纸住宅”

2011-07-11 09:48肖冰王甜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埃森住宅形式

肖冰 王甜

(1.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36;2.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3)

彼得·埃森曼与“卡板纸住宅”

肖冰1王甜2

(1.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36;2.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3)

文章介绍了“卡板纸住宅”产生的背景及其产生的意图,对比了彼得·埃森曼1~4号和6号住宅,以实例分析方式对埃森曼6号住宅的设计过程进行了阐释。并对埃森曼的“卡板纸住宅”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指出埃森曼设计理论的现实意义。

彼得·埃森曼;卡板纸住宅;空间体系;建筑立体构成

1 “卡板纸住宅”产生的背景

1916年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出版,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索绪尔在语言学中普遍设置二元对立,以成对的观念来观察一切事物。他将语言学与记号研究联系起来,认为语言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音义结合的记号系统。由索绪尔的语言系统理论发展出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后来分成了3个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美国结构主义学派。

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鲁别茨科依(N.S.Trubezkoy)和雅克布森(R.Jakobson),他们主张应从语言作为交流工具的功能方面去研究语言的结构,认为语言是由相互联系的单位组成的功能结构系统。

哥本哈根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叶尔姆斯列夫(L.Hjelmslev)和布龙达尔(V.Brondal),他们把语言看成是由纯粹抽象的关系连接起来的一种记号系统,认为语言学应该研究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和模式。

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美国结构主义学派认为语言学应该描写活的言语事实,而不必用历史知识来影响语言的共时描写。

1957年乔姆斯基(N.Chomsky)出版《句法结构》一书,标志着转换生成语言学的诞生,随后乔姆斯基不断地修正发展自己的理论。他强调语言的生成能力,认为有限的语法规则能够生成无限数量的句子。他还认为语法理论不应该建立在语义的基础上,而应该用某种严格的、客观的方法代替对于模糊的语义的依赖。他将语法规则分成基础部分和转换部分,基础部分的规则生成深层结构,转换部分的规则生成表层结构,他将语义解释部分完全移入到表层结构中。

语言学对于语言结构的研究方法几乎可以扩展到一切学术领域,当时一些建筑界人士也对结构主义语言学进行了讨论,主要是针对符号学理论方面。彼得·埃森曼在学习了语言学理论之后,将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应用到建筑创作当中,产生了“卡板纸住宅”的一系列实践。

20世纪50~60年代,对语言和记号的研究已经延伸到建筑领域,詹克斯认为一种新的形式从被创造的那一刻开始就无可避免地被赋予了一种含义。先锋派有意识的抗拒含义,努力减少他们作品的社会含义,或是减少旧有的语言对新奇事物的污染。彼得·埃森曼的意图与詹克斯文章中提及的先锋派的做法类似,他借用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模型试图来割断传统建筑中形式与含义的联系,建立起一种新的建筑形式语言。

2 “卡板纸住宅”产生的意图

埃森曼不赞同正统的现代主义对建筑的看法,其时有一种看法以1957年约翰·萨莫森(John Summerson)在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的发言为代表。发言强调建筑设计的整个过程,就是在“世纪计划书”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化,并在这个基础上确立建筑设计理论。认为建筑在本质上进行统一的源泉就是“设计计划书”,这等于说统一建筑设计的源泉在于建筑的社会方面。埃森曼认为实际情况远比萨莫森所想的复杂,现代主义的建筑理论弄不清什么是物质方面的问题,什么是文化价值方面的问题。埃森曼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形式和形式的诞生是对于某种形式关系的固有逻辑性认识的结果。过去人们提出功能可产生形式和含义可产生形式;现在他提出形式的逻辑可导致形式关系的诞生,这种关系可以对任何物质结构加以描述,所以这就比“功能需要的满足”或“美观的物体形态的创造”更为深刻。因此,他要运用卡板纸建筑的高度抽象性来表达他的中心意图。抽象性可以在上述多方面的冲突中保持“中立”,回避任何一方面的倾向性,从而突出形式逻辑的连贯性。

埃森曼进一步引申他的看法:“环境创造的途径之一是:在抵制那种与功能有关的形式,并拒绝和含义相关的形式的同时,去了解形式本身结构的特性”[1]。埃森曼在谈到自己所致力的目标时曾说:“要集中研究和着手解决当前建筑设计和建筑发展中遇到的最典型、最重要的和最广泛的冲突”[2]。这些冲突在于:①公共兴趣与建筑师个人志趣之间的矛盾;②美学上的严格要求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异;③专业上的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之间的差异;④文化的进展与经济环境日益增长的紧张性之间的分歧;⑤新建筑物与已存在的有价值的旧环境之间的矛盾;⑥技术能动力与文化渴望之间的差别;⑦思想理论与实践行动的不同[3]。

埃森曼企图探索一条超乎以上冲突,但又能概括所有冲突的途径。他采用的方式是针对建筑自身进行讨论,捍卫形式的自主性。试图剥离建筑所负载的文化含义,打破形式与功能的必然联系,目的是使建筑获得自治。那么回到对建筑自身的讨论,就需要建立一种语言来描述建筑内在的状况。因此对于埃森曼,这样一种新语言的渴求是迫切的。

古典建筑时期建筑语言的探索已逐渐成熟,阿尔伯蒂、帕拉第奥、迪朗等都提出了各自的建筑理论。阿尔伯蒂将建筑外部的自然结构带入到建筑中,如音乐的比例节奏和自然的创造过程。帕拉第奥不再借用建筑外部世界的结构,强调建筑自身的整体性,如他设计的一系列别墅,建筑实体的形式由类似句法的结构所控制。迪朗更加关注实体的逻辑,发展出一种新的建筑组织的概念。再到19世纪初现代建筑对折衷主义的反对,如柯布西耶牺牲风格的多样性,创造了一种高度抽象的视觉。最后,建筑功能主义提出的形式服从于功能逻辑。

但是埃森曼并不接受这些建筑语言,他认为人本主义的建筑语言并不纯粹,形式和意义纠缠不清,形式总是再现着象征和含义。迪朗的类型学理论其实变成了意识形态的工具,功能主义的逻辑依然是人本主义的延续,功能产生形式,而功能的逻辑(比如公共、私密的划分)依然是建立在社会和文化的惯例基础之上的。埃森曼将矛头直接指向人本主义的建筑原则,其目的是摆脱形式与功能、意义的必然联系,将建筑实体还原回它自身原初的状态,寻求形式的自主。

3 对“埃森曼6号住宅”的分析

埃森曼1~4号住宅(图1~图4)都是由一个纯几何的立方体、双立方体开始发展,由一种线性的过程,从简单到复杂、概念到感知、深层到表层进行生成。先前的住宅方案,依然延续了欧式几何、笛卡儿柱网、类似九宫格的构图,统一性的建筑原则依然体现在其设计中。

图1 埃森曼1号住宅

2 埃森曼2号住宅

图3 埃森曼3号住宅

4 埃森曼4号住宅

图5 埃森曼6号住宅一层平面

图6 埃森曼6号住宅二层平面

图7 埃森曼6号住宅①

6号住宅(图5~图7)与前几个住宅相比,设计方式产生了一些变化,可以认为是一种断裂。卡板纸住宅都可以回溯到一个基本状态的起源,1~4号住宅源自立方体,这是因为埃森曼认为纯几何形表达了建筑的自主性。而6号住宅的起始发展是从一种相对复杂的状态入手的,这表明他对建筑内在状况的认识开始发生变化。空间形态也开始由欧几里德空间向拓扑空间转变。在6号住宅中,一对垂直交叉的墙,将其分割成4个象限,墙身超过屋顶,在正交的墙身上吊挂着盒子般的体块,体块根据拓扑轴对称,其他实体也遵照这样的原则进行操作。埃森曼在此有意识地将楼梯作为这种操作的标记,他将功能性的楼梯涂为绿色,根据灰色轴做拓扑对称而产生的楼梯涂为红色,这样红色与绿色的楼梯成为一个属于概念性的中性拓扑轴的记号,指示它们沿着中性拓扑轴对称。这种操作,埃森曼称为“建筑立体构成”[4]。6号住宅每个体块上都有一条垂直缝,将盒子劈成两半,好像是空间切割后的锯口,这个锯口从檐部、墙身到楼板彻底切开。还有碰头的楼梯,狭窄的必须侧身而入的门洞口,更有插在饭桌旁边两只餐椅中间的柱子。所有这些都是向功能主义的观点提出挑战,来表达对建筑实体自身的关注,建筑形式的逻辑结构主宰一切。

4 对“卡板纸住宅”的总结

在探索建筑的内在性,寻求纯粹的建筑形式语言的过程中,埃森曼“卡板纸住宅”的操作,试图让建筑实体还原到它自身的初始状态中,正是这种操作使“卡板纸住宅”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品质。

4.1 关于建筑的形式和功能

说埃森曼牺牲了建筑功能的做法并不是说建筑没有功能,在其“卡板纸住宅”设计的草图中,可以看到埃森曼对于使用功能的考虑,如卫生间的位置、房间的划分等,它们一方面影响着形式的发展,另一方面,在设计者独具匠心的安排下,它们成为形式逻辑结构的附加物。因此不能把埃森曼对建筑的创新,简单地等同于一种形式的出现,一种不考虑功能的形式。埃森曼反对功能,是反对由功能产生形式和制约形式的发展的原则。在考虑建筑实体的功能性时,埃森曼有着明确的目的,就是要扭转对实体的形式与功能有着必然联系的一般认识。在“卡板纸住宅”中,埃森曼重新定义了柱子、墙体和容积,忽略了水平向的楼板和屋顶。与现代主义作品中墙体的作用逐渐弱化相比,埃森曼的建筑中墙体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墙体系统与柱子系统成为组成形式结构的主要参数。对墙体系统的重视,表达了埃森曼与现代主义大师的区别,另一方面似乎显示出埃森曼向古典建筑体系的回归。

4.2 关于建筑空间

埃森曼的“卡板纸建筑”,其空间形式来源于九宫格,但埃森曼并不以九宫格作为空间的发展动力,而是用来表达形式的结构关系。“卡板纸住宅”的形式在水平方向上呈现为分层状,在垂直方向上则表现为梯形递进关系,这些特征可以在在卡板纸建筑的平面和剖面中看到。

“卡板纸住宅”的空间形式,与路斯后期住宅作品中体现的“空间体积规划”相类似。路斯的缪勒住宅最能体现“空间体积规划”概念,表达了空间在垂直方向上的连续性和独立性,在“卡板纸住宅”中也能找到这种特征。与缪勒住宅相比,“卡板纸住宅”的空间表现得更加透明,这是因为缪勒住宅的空间受到了结构因素的制约,而同时路斯也更加强调私密空间独立性的缘故。

4.3 关于建筑的意识形态

埃森曼1号和2号住宅,研究建筑实体怎样成为去除传统意义和功能的记号,表现自身的逻辑结构;3号住宅重新讨论建筑的等级观念;4号住宅探讨建筑实体作为自我指涉记号和定义建筑的“墙性”概念;6号住宅讨论“分解”、“片断”的概念,用拓扑几何来反对建筑学的基础——欧几里得几何。埃森曼试图通过这一系列的尝试,颠覆他所认为的传统建筑的基础(几何、功能、意义)。自我指涉的记号、定义建筑的“墙性”依旧认为建筑的内在性是一个稳定的本质状态。“分解”提出建筑的内在性可以视作一个复杂现象,从中可以分馏出实体复杂级较低的状态、但具体化的形式依然是建立在几何基础上的。用一种几何代替另一种几何只是置换了欧几里得几何的价值,而没有置换几何本身。然而埃森曼的尝试并未成功,这是因为他同先前的建筑形而上学的意识形态是一致的,依然在寻找一种对建筑本质的看法。虽然他试图打破形式与功能的必然联系,割裂形式与先前含义的关系,通过建立一种形式的逻辑结构来提供信息,但这种对形式和形式结构的信仰,依然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意识形态。

5 结语

对于埃森曼早期作品的解读,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启发。在目前建筑被多重话语控制的社会环境下,建筑的象征和美学似乎成了最重要的评价标准,这与埃森曼当时面对的建筑设计中的冲突类似,因此呼唤建筑形式语言的纯净和维护建筑学自主是必要的。当前一些建筑师的宣言中同样表达了这种对建筑主体地位的呼唤[5]。埃森曼在“卡板纸住宅”中对建筑实体能否成为一种纯粹的形式语言进行了探索,为我们对于建筑实体自身的认识提供了一些帮助。如同耶胡达·萨夫兰对塔夫里《建筑与乌托邦》的评论,乌托邦能否实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类怎样来构筑这个乌托邦。埃森曼的早期形式语言操作,就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构筑乌托邦的过程,它使我们了解到建筑另一层面的可能性。对于西方建筑历史的不断解读,是埃森曼开展他独特性工作的一个源泉。通过对埃森曼的解读,为我们提供了自身的思考。一方面,我们是否跟随西方的话语主题来讨论问题?另一方面,通过重新去了解我们自身的历史,对过去所发生的进行解读,成为创作的源泉。这其中既应该了解西方的想法,也应该在我们的历史语境中寻找启发我们工作的动力。

埃森曼对建筑形式的操作方式,可以给设计实践提供一定的帮助。埃森曼将梁、柱、墙体、空间作为线、面、体三个系统按照自身的逻辑独立发展,然后将这三个系统叠加,这样就产生了事先无法预料的形式,这种设计方法,对我们怎样来获取建筑形式和怎样来控制这些形式是一种借鉴。与实际建筑相比,埃森曼的图纸与模型对于设计工作者而言更具参考价值。在图纸中埃森曼的种种分析都十分理性,这种理性达到了极致,从而具有一种特殊的美感。埃森曼的设计过程体现了一种操作性、实践性,其设计的过程即是建构的过程,因而是一种空间的设计手法,设计的结果成了实践的必然。对于缺乏经验的设计工作者而言,这种方法往往避免了面对投影图殚精竭虑、绞尽脑汁,而无法控制结局的尴尬局面。

作为一名建筑界的拓荒者,埃森曼也许并不是最好的建筑师,但无可辩驳他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建筑师。埃森曼一直以来凭借前卫的理论与实践影响着建筑界。先锋建筑师不能用常规的标准来衡量,埃森曼的作品所探讨的并不是具体的建筑问题,而是借题发挥,通过具体的建筑探求建筑艺术的新规律,他的理论及实验性作品,可能会对未来起到引领作用。

注释:

①图7来源于(美)彼得·埃森曼的《图解日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220页。

[1]Peter Eisenman.Houses of Cards[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113 -115.

[2]Peter Eisenman.Diagram Diaries[M].New York:Universe Publishing,1999:37 -38.

[3]Peter Eisenman.Eisenman Inside Out:Selected Writings[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2004:77.

[4]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彼得·埃森曼的作品与思想[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5]王澍.业余的建筑[J].今日先锋,1999(8):28-31.

Peter Eisenman and“Houses of Cards”

XIAO Bing1WANG Tian2

(1.Jiangsu Institute of Urban Planning Design;Nanjing 210036;
2.Nanjing Institute of Landcope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Planning Co.,Ltd,Nanjing 210013)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intention and background of the emergence of“Houses of Cards”.With a contrast between Eisenman's production of 1 - 4 residence buildings,it illustrates the whole design process of No.6 Eisenman residence building based on example analysis.Then Eisenman's theory of design is summarized in the round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s noted.

Peter Eisenman;Houses of Cards;three-dimensional system;contitutions triidimentionelles of architecture

TU-80

A

1671-0436(2011)03/04-0034-05

2011-02-23

肖冰(1978— ),男,建筑师。

责任编辑:唐海燕

猜你喜欢
埃森住宅形式
透过展会看焊接智能化发展——北京·埃森焊接展侧记
Jaffa住宅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埃森:一座资源城市的绿色转型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