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来,中国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目前,中国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34%,但是中国人均占有畜产品的数量较低。2009年,中国奶牛单产水平4800千克,世界平均水平5800千克,发达国家可达8500千克以上。这一方面反映出中国养牛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牛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德国畜牧业十分发达,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以奶牛、肉牛和生猪生产为主。德国2009年牛存栏量为1290万头,养牛业产值达109亿欧元,占德国农业总产值的25%。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种牛出口国之一,也是欧盟最大的生猪生产国。
当前,良种化程度不高和传统的养殖方式是制约中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中德间畜牧业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和应用德国优良的家畜品种资源及先进的畜牧生产管理技术,将有助于中国养殖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对中国畜牧业的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德畜牧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2007年,全国畜牧总站与德国宝牛公司开展了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的合作。经过几年的示范推广,德系西门塔尔牛在中国得到了普遍认同,相关育种与饲养管理技术正在推广应用,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效。随着中德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牛业发展合作项目的实施,中德畜牧业合作前景将更加广阔,合作领域会进一步拓展,企业间的交流将更加紧密。
全国畜牧总站作为中方项目执行单位,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畜牧科技队伍,与地方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建立了紧密的业务指导关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推广体系,具备承担组织和实施项目合作的基础条件。通过与德方项目实施单位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搭建起中德畜牧业合作桥梁,为中德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做好服务。
在中德农业部的领导下,在双方项目执行单位的努力下,中国牛业发展合作项目一定会达到预定目标,取得预期成果。双方会进一步加强沟通、密切合作、互利共赢,使此项目成为中德畜牧业技术合作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