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芳
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山东 泰安 271000
分娩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也是一件重大的应激事件。尤其对初产妇更容易出现复杂的心理变化[1]。在分娩过程中,持续地给产妇生理、心理及情感上的支持,可使产妇感到舒适、安全,充满信心。为帮助产妇顺利度过分娩过程,确保母婴安全,我们对100例住院分娩初产妇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减轻了其焦虑恐惧情绪,对促进自然分娩,提高分娩质量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6~12月来我院门诊定时检查且在本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200例,年龄22-32岁,孕周为37~42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产妇均为单胎头位,无妊娠合并症,经骨盆外测量和B超检查羊水量,胎儿双顶径,估计胎儿体重,可拟行阴道分娩。两组产妇年龄、身高、孕周、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出现规律宫缩后即送入待产室,由轮班助产士按产科常规护理,观察产程进展情况。实验组在初产妇整个产程中除接受常规护理外,再由专职助产人员陪伴分娩全程,实施系统的个体化护理干预。
1.2.1 健康教育 做好入院宣教,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孕妇热情地自我介绍,加强护患间沟通,使产妇获得安全感。讲解分娩过程及相关知识,告知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提高初产妇认知能力。
1.2.2 心理干预 初产妇由于缺乏分娩知识,对分娩时疼痛的惧怕心理及对分娩过程中自身和胎儿安全的担忧,易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助产人员在陪伴分娩过程中通过耐心解释、沟通交流及时了解产妇的心理变化,告之精神心理因素对分娩的重要影响。讲解分娩是生理过程及产妇疼痛的原因,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从中得到鼓励与支持,正确面对宫缩阵痛,保持良好情绪,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同时鼓励家属陪产,使产妇心理上获得安慰。
1.2.3 行为干预 初产妇规律宫缩入待产室后,在医疗指征允许下让产妇采取最大的自由体位或适当活动。鼓励进食高热量易消化食物,不能进食者给予输液补充能量。严密监测胎心、观察宫缩及产程进展,适时人工破膜和应用镇静剂,随时告知产妇分娩的动态信息,积极配合分娩过程。当宫缩较强难以忍受疼痛时,帮助产妇按摩腰骶部、下腹部,宫缩时教产妇调整呼吸、放松肌肉以减轻疼痛。根据产妇意愿实施无痛分娩。宫口开全后指导产妇正确屏气用力,适时给予鼓励与表扬以增加其分娩信心。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宫缩剂,指导产妇早接触、早开奶,并注意产妇情绪变化,以防产后出血。严密观察2h后送产妇和新生儿回病房。
1.3 评估标准 按照《现代护理诊断手册》中有关心理反应四级对比观察[2],即心理反应分为:正常、担心、焦虑、恐惧。并观察两组的分娩方式。
2.1 两组产妇分娩时心理反应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分娩时心理反应比较 例 (名)
2.2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例 (%)
约90%以上的产妇对分娩有恐惧感[3]。分娩临产的压力、宫缩的疼痛、产程进展顺利与否等均会给孕妇造成巨大的压力。如产时医护人员态度不好、责任心不强、对孕妇缺乏充分的情感支持等更加重了产妇分娩的痛苦体验[4]。常常处于焦虑不安恐惧状态。产妇过度的焦虑情绪可导致一系列生理病理反应,造成子宫收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产程延长。产妇对疼痛敏感不能耐受产痛,使宫缩不协调从而造成心理性难产,导致剖宫产率明显增加。因此,分娩过程中重视产妇心理状态评估,并针对其负性情绪提供有效的心理行为干预,以减轻产妇焦虑和恐惧,帮助产妇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充分发挥最大潜能,从而密切配合产程,促进自然分娩,提高了分娩质量。
本研究显示,对初产妇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帮助孕产妇正确认识分娩过程,使孕妇在认知、情绪、心理和行为等方面不断进行调整以应对分娩不适,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增加了自然分娩的信心和力量,提高孕妇心理应激能力和承受力,自然分娩的意向明显提高,避免了盲目的、无指征的剖宫产术。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人性化现代分娩理念,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提高服务质量。总之,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针对每个产妇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关性指导,为孕产妇提供人性化服务和持续的情感支持,有效改善了产妇焦虑和恐惧的心理状态,对促进自然分娩,提高产科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1]刘兰芬,赵桂芳.产妇产前的心理状态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7):409-411.
[2]邹恂主编.现代护理诊断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303-321.
[3]赵有业,关俊,谢华.孕妇心理需求及分娩过程中的心态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1995,5(1):30-32.
[4]姬萍.无剖宫产指征孕妇选择剖宫产原因的质性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2):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