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数学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2011-07-06 05:11陈新建赵法锁赵宪民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秦岭危险性评判

陈新建,段 钊 ,赵法锁,赵宪民

(1.长安大学 地 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陕西 西 安 7 10054;2.西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 安 7 10054;

3.国土资源部 岩 土工程开放研究实验室,陕西 西 安 7 10054;4.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 西 安 7 10001)

0 引言

地质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地质自然环境恶化,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毁或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发生严重破坏的过程或现象,是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产生损害的地质事件[1-3]。我国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价)工作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4-9]。

陕西省引汉(江)济渭(河)工程是陕西省重点水利工程,调查、评价、预测工程沿线地质灾害对工程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工程概况

引汉济渭工程穿越秦岭,跨越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单元工程呈线状分布于陕南、关中两地,自南向北主要有黄金峡水利枢纽、黄金峡泵站、黄三隧洞、三河口水利枢纽、秦岭隧洞五个单项工程(图1),属Ⅰ等、大(一)型工程。

图1 引汉济渭工程布置示意图Fig.1 Sketch of the river diversion project

工程主要分布在秦岭山区,地形地貌复杂,相对高差大(440~2 544m)。按成因和地貌形态,可划分为构造剥蚀山地和断陷盆地两大地貌。构造剥蚀山地主要是秦岭山区,断陷盆地有汾渭断陷盆地和洋县盆地。

秦岭山地褶皱剧烈,断裂极其发育,且规模较大,密集成带,地壳破碎。渭河断陷在古近纪以来,主要以下降为主;第四纪以来,随着秦岭断块与北山拱起继续上升,渭河断陷周边掀斜翘起。岩体强度划分多属中硬-坚硬岩;土体包括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和风积土5类。

区内出露地层岩性、岩相变化大,受秦岭纬向褶皱带的影响,断裂构造众多,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工程地质性质差异大;修路、建房等人类工程活动强烈。

2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区内地质灾害发育具有如下特征:

(1)地质灾害受地形地貌控制,区内主要为秦岭中低山地及盆地地貌。黄金峡水库库尾位于洋县盆地东缘,该工程段内地势平缓,无明显的地质灾害发育。然而工程区其余部分处于秦岭造山带,新构造运动活跃、河流的切割作用强烈,形成了陡峻的中高山,局部地段近直立,基岩大多裸露,缓坡地带及坡脚处分布有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属地质灾害易发区。

(2)地质灾害较发育,多属松散堆积层滑坡,秦岭北侧部分地区发育有黄土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较少,主要分布于区内各个河谷两岸。

(3)工程区内地质灾害的分布具有地域性,多分布于区内陡坡斜谷、挖方切坡的公路沿线。

(4)灾害形成机制与地形坡度大小、岩土体破碎程度以及岩土体接触面特征(倾向倾角等)或有区域性断裂破碎带、地下水活动强度等地质环境条件有关,同时也与降水特别是丰水年暴雨、连阴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关系密切。

(5)具有周期性和群发性的特点,在丰水年的暴雨、连阴雨时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明显高于正常年份,每年的7、8、9月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期。区内的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河谷两岸,这些地区第四系覆盖层较厚,地形坡度较大,边坡陡峭,长期被流水切割,且人类工程活动频繁,是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易发区。

(6)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尤以堆积层滑坡最常见;厚度一般不大,规模中小型,稳定性较好。

区内发育地质灾害点72处,分布于5个单项工程(表1),其中滑坡66处,崩塌3处,泥石流 3处。参考国土资源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2006修订)对其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其危害程度对其危险性做出评价,评价结果见表2。

表1 地质灾害分布特征表Table 1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azards

3 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及指标

根据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的主要引发因素以及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等因素,利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10-11],依权重大小均衡兼顾[12],评估拟建工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具体步骤如下:

(1)以单元工程为单位进行评估;

(2)水库工程按照灾害点(包括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点)和非灾害点进行划分;隧洞工程按轴线方向每500m一个单元进行剖分(线路两端各延伸500m);泵站、电站工程按照站址向外延伸1000m或一级边坡划分;

(3)将拟建工程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划分为危险性小、中等、大三级;

(4)评价因素集(U)、评价结果集(V)及权重向量(A)的确定。

表2 滑坡崩塌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表Table 2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of the hazards

给出因素集U={u1,u2,……,un}。影响地质灾害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地貌、岩土体、斜坡结构、河流冲刷侵蚀坡脚、地质灾害发育现状、断层(仅对隧洞工程)或地质灾害危险性等因素,即因素集U={u1,u2,u3,u4,u5,u6}。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各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大小,以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加剧和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为主(隧洞工程同时以断层为主),选择适当的权值分配。评价指标(影响因素)在评价模型中作为地质变量,必须进行量化。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定量指标,如地质灾害发育现状(线密度)等,只需作适当数值变换即可使用。另一类是定性指标,如地形地貌、岩土体等,则可根据经验确定一个分级标准,然后根据指标对不同等级的相对贡献来取值。根据评估区的特点,可将评价指标量化为三个不同的等级(表3)。

评价结果集为V={v1,v2,……,vm},拟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按照三级划分,因此评价结果集为V={v1,v2,v3}={危险性小(Ⅰ级),危险性中等(Ⅱ级),危险性大(Ⅲ级)}。

(5)确定隶属度,建立单因素评判矩阵(R)

①确定隶属度

根据工程地质类比的方法,结合拟建工程特征,给出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值(表4)。

②建立单因素评判

根据隶属度对因素集(U)中的各因素评判,得到模糊评判矩阵。

表3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指标及权重一览表Table 3 Evaluation indexes and weighting coefficients of the geological hazard zones

表4 评价指标隶属度取值表Table 4 Degrees of the evaluation indexes of the geological hazards

(6)综合评判

对评判单元的权重向量(A)和单因素评判矩阵(R)进行复合计算,求解结果向量(B):

B=A·R

B是V上的模糊子集,根据最大隶属原则,一个给定的单元对应于某个级别X的隶属度最大,该单元的综合评价等级就是X,即可得到评判单元的评估等级。

4 评价结果

4.1 评价标准

根据上述方法,将工程按表3和表4分别按划分单元取值后分单元计算,得到每一个单元的Ⅰ级、Ⅱ级、Ⅲ级三个级别的隶属度值。根据最大隶属原则,三个级别中最大隶属度值所对应的级别(Ⅰ级、Ⅱ级、Ⅲ级)就是该单元的危险性级别(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中等、大)。

4.2 评价结果

黄金峡水利枢纽工程评估区,总面积92.43km2(包括黄金峡泵站评估区面积)。三河口水利枢纽工程评估区,总面积182.08km2。以灾害点边界向外延伸500m或一级边坡止为一单元,各灾害单元以外区域为一个整体单元。黄金峡泵站工程按两个比较工程划分为4个单元。

黄三隧洞工程评估区,总面积17.57km2。秦岭隧洞工程评估区,总面积85.80km2。按洞身每500m一个单元进行剖分(线路两端各延伸500m),洞口及各斜井井口按照洞口及各斜井井口向外延伸500m或第一斜坡带止为一个单元。

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单元评价结果见表5。

据此,该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可划分为危险性小区(面积363.38km2)和危险性中等区(面积14.52km2)。

评估结果与定性评估的结果基本一致,但模糊综合评判法可以减小人为主观认识的误差、降低定性评价中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其评估结果相对更加客观真实。

表5 单元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表Table 5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azads

5 结论

引汉济渭工程包括五个单项工程,跨越构造剥蚀山地和断陷盆地两大地貌。选取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和地质灾害预测三大类六小类指标,每类指标细分为三种类型。每个类型给定Ⅰ级、Ⅱ级、Ⅲ级三个级别的隶属度值,将工程按灾害点或沿线剖分为评价单元,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计算每个单元的隶属度值,根据最大隶属原则,三个级别中最大隶属度值所对应的级别(Ⅰ级、Ⅱ级、Ⅲ级)就是该单元的危险性级别(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中等、大)。

工程共分为284个单元,其中危险性小的单元255个(面积363.38km2),危险性中等的单元29个(面积14.52km2)。工程主要位于危险性小的区段,受地质灾害危害不大,风险较低。

[1]罗元华,张梁,张业成.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LUO Yuanhua,ZHANG Liang,ZHANG Yecheng.Method of risk 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s[M].Beijing:Geology Publishing House,1998.

[2]张春山,吴满路,张业成.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及展望[J].自然灾害学报,2003,12(1):96-102.ZHANG Chunshan,WU Manlu,ZHANG Yecheng.Method and prospect of geological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J].Journal of Natural Disasters.2003,12(1):96-102.

[3]卢全中,彭建兵,赵法锁.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价)研究综述[J].灾害学,2003,18(4):59-63.LU Quanzhong,PENG Jianbing,ZHAO Fasuo.An overview on the study of risk 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s[J].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2003,18(4):59-63.

[4]向喜琼,黄润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11(1):38-41.XIANG Xiqiong,HUANG Runqiu.Risk assessment and risk management for slope geohazards[J].Journal of Geo-Hazards and Environment Preservation,2000,11(1):38-41.

[5]王涛,吴树仁,石菊松.国际滑坡风险评估与管理指南研究综述[J].地质通报,2009,28(8):1007-1019.WANG Tao,WU Shuren,SHI Jusong.A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landslide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guide lines[J].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2009,28(8):1007-1019.

[6]汪华斌,吴树仁.滑坡灾害风险评价的关键理论与技术方法[J].地质通报,2008,27:1764-1770.WANG Huabin,WU Shuren.Key theory and method of landslide hazard risk assessments[J].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2008,27:1764-1770.

[7]张梁,张建军.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理论与方法[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11(4):323-328.ZHANG Liang,ZHANG Jianjun.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risk zonation of geo-hazard[J].Journal of Geo-Hazards and Environment Preservation,2000,11(4):323-328.

[8]刘传正.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LIU Chuanzheng.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on mega-geohazards mitigation[M].Beijing:Science Press,2009.

[9]吴树仁,石菊松,张春山,等.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初论[J].地质通报,2009 ,28(8):995-1005.WU Shuren,SHI Jusong,ZHANG Chunshan,et al.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geohazard risk assessment[J].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2009,28(8):995-1005.

[10]谢季坚,刘承平.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XIE Jijian,LIU Chengping.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on Fuzzy Mathematics[M].Wuhan: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Press,2006.

[11]肖盛燮,王平义,吕恩琳.模糊数学在土木与水利工程中的应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XIAO Shengxie ,WANG Pingyi,LV Enlin.Application of Fuzzy mathematics in hydraulic engineering[M].Beijing:China Communications Press,2004.

[12]任凯珍,冒建,陈国浒.关于地质灾害孕灾因子权重确定的探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1,22(1):80-86.REN Kaizhen,MAO Jian,CHEN Guohu.A Discussion on the weights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geohazards[J].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2011,22(1):80-86.

猜你喜欢
秦岭危险性评判
暑期秦岭游
洞穿秦岭
O-3-氯-2-丙烯基羟胺热危险性及其淬灭研究
危险性感
输气站场危险性分析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基于AHP对电站锅炉进行危险性分析
基于学习的鲁棒自适应评判控制研究进展
好忙好忙的秦岭
在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