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改善文优化化民民生众幸福软环境

2011-07-06 02:50徐建勇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1年9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群众服务

徐建勇

着力改善文优化化民民生众幸福软环境

徐建勇

幸福感是人民群众对自身生存发展所处客观环境满足程度的心理感受。提高幸福感,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的普遍永恒追求,更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体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民众幸福感具有阶段性特征,反映了不同发展时期民众追求目标和认知程度的变化。在现阶段,关注和改善民生是提高我国民众幸福感的根本着力点。民众幸福感源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其中文化发展繁荣则属于提高民众幸福感的精神条件。

民生不仅包括衣食住行等物质层面,也包括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精神层面。文化是改善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幸福指数的重要衡量尺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人民群众的基本物质需求逐步得到满足,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任务更加突出。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必须着眼于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努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不断优化民众幸福的软环境,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贡献最大力量。

一、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文化事业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内容,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是保障文化民生和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手段。发展文化事业,必须坚持正确导向,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为原则,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必须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一是增加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要坚持“三贴近”原则,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创作出大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作品,较好地满足城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丰富公益性文化活动内容。要推动政府通过购买文化产品的方式在特定时段、以特定内容、向特定群体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同时要继续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等文化惠民活动,并使之不断规范。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在当前阶段,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主要是实施“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即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室)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看书难、看报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优先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文化利益的设施建设,促进文化设施网点布局的优化,促进文化服务设备的更新维护,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便民性和持续性。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关键在于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一是创新投入方式。要不断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着重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在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二是创新服务形式。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公示制度,在窗口接待、场所引导、资料提供以及内容讲解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增强吸引力。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的优惠或免费开放、使用制度。三是创新运行机制。要按照“转换机制,增强活力”的要求,深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高文化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

重点加强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农村文化建设是文化事业建设的重点。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增加政府投入,调整资源配置,着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重点工程,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

发展文化产业是改善文化民生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方面。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是关键,完善市场体系是保障,最终要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着力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方式既是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和效益,增强文化产业区域竞争力的现实要求。一是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文化产业从单纯依赖数量、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大力提高质量、效益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聚集,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提高集约化经营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推动文化产业集约化发展。围绕增强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兼并、重组,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三是推动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融合发展。要加快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在音乐、影视、演艺等方面,加快关键技术设备的改造更新和核心技术研发。积极发展与数字创意相关的网络游戏、在线娱乐、电脑特技、软件设计、数字节目制作、户外新媒体等新兴业态,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四是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要促进文化产业与教育、科技、信息、体育、旅游、休闲等产业的联动发展,与工业设计、城市建设等经济活动相结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极健全文化市场体系。要建立健康繁荣的文化市场体系,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一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要继续深化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使之快速做大做强;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培育中小文化企业。二是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建设。围绕重点文化行业,培育书画交易、文物复制等特色文化产品市场和网络文化市场,完善信息、资本、技术、产权、人才等要素市场,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三是加强现代文化流通体系建设。要重点建设覆盖广泛、技术先进、传输快捷的文化传播渠道。四是加强文化中介和行业组织建设。大力扶持画廊、书画拍卖公司等中介企业发展,制定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完善行业服务。五是加强市场监管,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理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作者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所

(责编/郭建民)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群众服务
多让群众咧嘴笑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