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昊姝
摘要:《职来职往》栏目是江苏卫视和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联合打造的职场类真人秀节目,自开播之后,其收视率节节攀升,目前已升至全国同时段收视率第二的位置,在众多职场真人秀节目中脱颖而出。探究其成功要素,笔者概括为紧跟社会热点,透析择业百态;独辟蹊径,服务受众;策划制胜,亮点频出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职来职往》;职场真人秀;成功要素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6-0097-02
《职来职往》栏目是江苏卫视和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联合打造的国内首档职场类真人秀节目,旨在帮助求职者正确的对待自己与职场,为各类职场精英提供就业机会。节目通过不同行业、不同职位的人群,展示不同的思维与视角,理性、全面、客观、真实的展示了真正的求职过程。该栏目自2010年底登陆中国教育一套之后,2011年2月又与江苏卫视联办,亮相江苏卫视,其收视率节节攀升,目前已升至全国同时段收视率第二的位置,在众多职场真人秀节目中脱颖而出。为何该节目能够引起那么大的社会关注并获得成功?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析其原因。
一、节目紧跟社会热点,透析择业百态
该节目新颖全面地反映了大众求职的现状。2011年,就业难、招工难依旧是职场的关键词。在这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中,企业常觉得很难找到优秀的职员,而普通大众又觉得很难找到称心的工作。那么《职来职往》的出现,就为正在找工作的和想换工作的求职人员带去招聘信息,也为企业招聘提供了一个发布信息的平台。
何谓职来职往?就是在企业选择我们的同时,求职者也可列出自身条件,比如“毕业于北大,工商管理专业,希望年薪20万”等等。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基于人性化管理,认可并尊重员工的价值,在这样的职场用人需求背景下,相信当双方需求对口的时候,毛遂自荐并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依照这样的思路,《职来职往》把节目定位和侧重点放在“话题性”上,做了一场以求职为目的来带动、激发大众情感的“职场话题辩论赛”。可以说这档节目既符合中国教育电视台的频道定位,同时也符合国家对主流媒体的宣传要求。
二、在众多选秀节目中独辟蹊径,服务受众
2010年伊始,全国各卫视频道相继推出了多档情感婚恋类综艺节目,成为了时下观众谈论的热点。但是,部分相亲类节目盲目追求收视率,放任拜金主义虚荣、涉性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严重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而《职来职往》的出现,无疑打破了选秀、相亲等节目充斥荧屏的局面。据报道,《职来职往》首期节目就打破了该频道同时段的收视记录。虽然,乍看上去,《职来职往》与《非诚勿扰》等栏目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对于求职类节目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而且值得肯定的是,这种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那么与相亲类节目不同的是,《职来职往》将节目重点放在了“立业”,以提供就业服务为主。节目并不一味的追求娱乐性,作为具有舆论引导作用的电视媒体,更注重社会责任感。通过舞台上的求职过程以及求职者与面试官的言论来呈现多元化社会现状,反应社会现实。少了一些华而不实,多了一些脚踏实地。
三、精心策划制胜,亮点频出
《职来职往》节目的成功,除了顺应社会背景及现实需要以外,还应当归功于其出色、巧妙的策划,可以说是亮点频出,为节目增色不少。
(一)节目规则既重娱乐性又显专业性
职场节目最初亮相荧屏是在2003年,以央视二套的《绝对挑战》和湖南卫视的《新青年》为代表,但后来逐渐没落。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以往的求职类节目相对而言都比较高端,而且节目中的嘉宾们都太过严肃,像是进行一场古板的考试。与这些高端职场类节目相比,《职来职往》走的是平民路线,在节目规则设置上也更注重娱乐性。把社会热点与求职、真人秀的节目元素进行巧妙的融合。
首先,《职来职往》中的基本规则是一个求职者面对18个来自不同行业的面试官进行问答,根据获得认可人数的多少,获得相应不同的职位,9名以上可以自己挑选百家企业就职,9名以下就只能从在场对自己感兴趣的面试官的企业中挑选,全部灭灯者则被淘汰,这样的规则很有游戏的感觉,体现了娱乐性元素;而且在这个舞台上,求职成功的几率要比一对一面试的成功几率大的多,只要能够让18位面试官中的一个人认可自己,就有机会找到工作。可以说,该节目为求职者带来了更多工作机会。
其次,节目中播放的视频“简历”,既展示了求职者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经历,又有故事情节和情感内容,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而舞台上,面试官与求职者“18对1皆站立”的新模式,不仅打破了面试官高高在上、绝对权威的传统局面,也使两方更容易在话题上产生碰撞。18名面试官根据自己不同的用人标准,在节目中对选手提出很多尖锐的问题和苛刻的要求,在双方思想言论交锋的过程中,社会热点话题和不同的价值观会逐一展现出来。就像主持人李响在节目中所说:“这里没有标准答案,却有很多真实答案”。
(二)职场达人、职业分析师高调助阵
节目中站在台上的18位“面试官”,也就是主持人李响口中的“职场达人”,都是经节目组精心挑选和安排的,涵盖了销售、行政、人力资源、策划、设计等多个行业,其中不乏一些青春靓丽的“80”精英。据节目制片人马浚益介绍,“对于面试官的标准,除了要求其具有个人魅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受到观众欢迎”。确实,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职场达人们,除了在自己职业领域里身经百战外,更能用犀利的眼光全面扫描求职者的缺点,并一针见血的指出,发表独到的观点,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如美国红帽软件公司的郑艳、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唐宁,已经在观众中拥有了不少的粉丝。还有北京天启一方广告公司媒体部总监马丁,因在节目中的犀利言语而被网友称为“犀利哥”,伴随着节目的曝光,他的微博粉丝已经增加到了5万,还特别成立了“马丁帮帮忙”微博粉丝群,每天都要花上3个小时专门回答青年人的求职困惑。可见,他们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大家对于以往职场节目中面试官的传统印象。
另外,节目中还设有一位“职业分析师”,这个角色的主要作用就是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对求职者给予正确的引导,同时还能够告诉观众们应该如何去求职,让《职来职往》成为一个求职教材。比如曾多次出现在《职来职往》舞台上的职业分析师潘力先生,就拥有丰富的人员招聘和团队领导经验,他从业20年,历任国内多家知名企业管理岗位,特别擅长于对年轻员工的激励和培养。现场他的语言中总是散发着儒雅的气质,常常给予求职者很好的建议和谆谆教诲。可以说他的存在就像一盏指明灯,让职场上陷入迷茫无助的求职者看清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职业的方向。
(三)求职嘉宾彰显个性魅力
《职来职往》开播三个月以来,随着收视率的提高,节目组对求职嘉宾的选择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从已播出的15期中看,几乎每期的5位求职者都各具特色,既有高学历的名牌高校在校生和拿着洋学历的海归,也有老实厚道的技术工人;有不愿接受父母安排而出门奋斗的“富二代”;也有住地下室吃馒头咸菜的“北漂”;甚至还有久未出门工作的家庭妇女和退居二线再就业的老阿姨等等。这些人物本身就有巨大的话题性,加上节目模式决定了其中娱乐成分大大增加:脚踏实地、眼高手低、狂妄自大、过分谦卑……形形色色的求职心态将原生态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样的嘉宾设置,改变了以往求职类节目中“参与者多是高学历,对职位要求十分苛刻,观众只能是‘看客”的局面。而在《职来职往》中降低了参与者的门槛,不限年龄和学历,不仅扩大了受众群,也增加了节目讨论的话题类型。通过不同的求职者所带来的不同话题,引发大家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讨论和对自身的反思与再定位。
(四)百强企业打造豪华阵容
为了保证节目的优质职位资源,《职来职往》打造了百强企业联盟,这在以前的求职类节目中是前所未有的。按照节目规则,只要通过前三轮职场达人的考核,获得9盏灯以上的选手,就有资格选择百强企业中的任何一家就职。也就是说,节目中除了18位职场达人带来的职业选择外,还有100个企业的职位选择。那么这些企业之所以给予节目很高的信任,相信与18位面试官的把关是分不开的,他们都是阅人无数的职场达人,能够获得其中一半认可的求职者,基本上都是有精英潜质的的人才。《职来职往》百强企业联盟中不乏宝马,星巴克这类大型跨国公司,他们提供的高端职业无论从发展的角度和个人待遇上来看都具有很强的诱惑。相信百强企业联盟也将让《职来职往》成为求职类节目的标杆。
当然,《职来职往》等一些求职类节目在脱胎换骨重新亮相后,得到很多观众的认可,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如有的选手造型怪异,打扮得如同lady gaga;有的选手口若悬河;还有一些选手的自我介绍是一堆大尺度的照片。这些迹象都让观众质疑,他们上节目是为了找工作还是为了出风头,是在求职还是在做秀?其实,作为一档电视节目,首先要考虑的是节目的可视性,因此在选择选手时节目制作人会优先考虑选手的表达能力和自我展示能力,当然也不排除报名参加节目的选手中有部分人是以出镜为目的的,但我们不应因此排斥有个性的选手出现,因为这正是反映选手最真实的一面。
《职来职往》等求职类节目的出现,使观众的视线再度回归到职场类真人秀节目上,这次观众的视线不再放在招聘方身上,而是更多的去关注求职者。这是源于节目真正的面向全民的结果。另外节目现场真实还原面试的经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真人秀概念。最后,就像《职来职往》节目口号中说的那样,相信《职来职往》也会前途宽广的!
参考文献:
[1] 尹鸿等.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2] 江苏卫视官网[OL].http://www.jstv.com,2008-06-28.
[3] 中国日报娱乐报道[OL].http://www.chinadaily.com.cn/hqyl,2010- 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