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看:NBA的现场直播

2011-07-04 01:12徐彪
今传媒 2011年6期
关键词:现场直播

徐彪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NBA现场直播的分析,揭示NBA现场直播是如何呈现的,凸现电视是如何改变人们的时空体验,及这些改变对NBA的意义,NBA与电视的结合又给观众带来了哪些影响。

关键词:媒介事件;电视身份;现场直播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6-0093-02

电视媒体以它特有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沟通方式,成为人们娱乐休闲获取信息的窗口。自从电视进入大众家庭至今,几乎每个家庭都在电视所“塑造”的生活中生活着。然而,随着电视现场直播方式的介入,人们以往的收看经验被打破了,甚至连传统意义上的时空观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NBA成立于1946年,最初的NBA报道见于报纸和广播,与电视的结合改变了这一局面。1953年首次尝试对NBA的赛事进行现场直播,便获得了另人满意的成果。可以说电视与NBA的结合是作为一种完美的结局而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每当有NBA赛事的现场直播,都会吸引无数球迷驻足在电视机前,享受着身与心的视觉盛宴。

一、作为协商结果的NBA现场直播

NBA的现场直播是经过协商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协商的主体也是多元的。它包括NBA的官方组织,电视台和观众三者。缺少了任何一方的协商认同,现场直播都可以说是失败的。

首先,作为NBA的官方组织与电视媒体的协商。NBA官方为了打开它的市场,理想之道就是:他必须选择某一个媒体与之合作,来展现这一体育运动的精神实质。经过考量,电视媒体因其自身独特的性质,能够图音并茂的传递“现场”,而且它还可以同步使不在场观众有“现场体验”,遂电视成为首选媒体。可以说NBA的官方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但是协商就意味着在某些方面妥协——分权于电视,即将转播权出售于媒体。

最早买下NBA播映权的CBS,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接着其他公司也纷纷加入。如NBC和特纳有限公司,而后有时代华纳与ABC,ESPN广播公司。这些大的广播公司都因高额的收入而竞争NBA的直播。巨额转播费的形成,为NBA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支持;另一方面,精彩激烈的NBA竞赛又为电视台提供了高额的广告收入,形成了良性循环。可以说这样的协商是双赢的。官方与媒体的协商确定着NBA现场直播的最初样态。

其次,就是NBA官方、电视台和观众的协商。这个协商的特点是观众并不直接正式的参与协商,但他们是协商的伙伴,是站在后台“遥控”着这个事件的发生。如果观众缺席则意味着协商的失败。因为之前的协商就是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在需求的参与下,一切都是可以商量的。

在NBA最初成立的日子,人们是很少关注它的。因为人们在放松时很少会主动地跑到球馆里去看比赛,既劳心又劳神。通常观众的闲暇时间被各个频道的节目占据着,他们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得紧张之后的放松娱乐。有需求就有动力,NBA官方看准了这一时机,通过在电视媒体的宣传,放大了这一运动的影响力,使很多人开始跟随着电视去体验,并产生了兴趣。尤其是现场直播形式的推出,许多不能去现场的观众躺在家里就可以享受球赛的“现场”,过足了“眼瘾”。就这样缺席的观众无形之中就被吸引过来参与,成为比赛的“见证者”。可以说NBA官方与电视台的“共谋”取得了初步的胜利,观众的积极配合使他们再度成为胜者。

到此为止,三方达成一致协商,签署了虚幻的条约:官方负责组织比赛,电视台负责直播,而缺席的观众负责收看。就这样一次完整的NBA现场直播就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二、电视身份的界定

电视在直播的同时也在进行着一场表演,可以说他身兼双重角色,使节目更具戏剧性。NBA的每一次播出都有一个具体的发生地点——美国各州的球馆。因为时间,距离和经济社会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大部分观众的缺席。只有少数人可以到现场去体验,看着事件的正在发生和发展。那么,多数人的缺席如何弥补呢?

电视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现代技术的应用,使得球场的时空位置发生了转移,从具体的球馆同步转移到了每一个家庭,在转移的同时也在每一个家庭内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现场”,让每一个球迷都可以“在场”,体验在场的快感。电视并不能创造真实的发生,但它却可以用它独特的叙事来表现这种真实。观众因为它所表现的历史真实性而收看,仿佛参加重大的仪式。

(一)电视的双重表演

电视在现场直播NBA时的身份很值得我们仔细把玩。

首先,电视所表现的是对事件的一种承诺,而不只是它的再生产。此时的电视是作为一名摄像师的身份出现在NBA的现场。由于转播技术的成熟,线路铺设和机位的位置都为现场直播的成功提供了保证。NBA的电视直播机位一般在30个以上,有顶摄、底摄、摇臂、游机等,不少机位直接跟踪球星。可以说它把最新的电视技术成功的应用到赛事的直播中。这是它作为成功摄像师的关键。

其次,摄像师也有自己的思想,他在表现“现场”的同时也把自己的意识投射到其中。这就是它的第二个身份。以自己的意志解释着“现场”,提供给缺席的观众基本的认识框架。也就是说,电视在表现的过程中创造着一种现场。“电视说,我们给你提供的不仅仅是‘在那里的一览无余的悬念,而且是一种只有不在那里的人才能享受的完全不同的体验。”[1]

(二)电视的仪式

电视在双重表演的同时,制造了一个虚幻的仪式氛围。大家在他指引下来参加仪式,仿佛虔诚的朝圣者前往“神坛”,接受洗礼。只不过参与仪式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不是真正的“在场”,也不是真正的“体验”,但是观众乐此不彼,不愿成为被抛弃者而在公共论域失去地位,而旋转在螺旋之外。这一切都是电视的杰作。

能够参与仪式也是一种心理的慰藉。是对人们焦虑的补偿。日常生活中的收视仪式改变了观众的体验方式。电视的现场直播帮助我们做好准备迎接重大的事件,它逐渐把我们从作为固定节目观众的日常角色中撤出来,并把起居室变成一个节日的场所。我们被从不经意的、疲劳的、具有消费取向的寻找快乐者转变成了一个历史时刻的期望的见证人。电视的角色在这里不仅仅满足观众的需求,更希望他们作为虔诚的积极参与配合的朝圣者。

(三)缺席的再缺席

对于这个概念我的看法是观众的物理缺席和精神的缺席。虽然电视使缺席的观众有了“在场”的权利,弥补了历史性的缺席,并参与见证了NBA的发展。他们享受着与在场的观众平等的视觉享受,只要坐在电视机前,“我”与现场的观众是平等的,我们在共同见证竞赛的发生。电视造成了众生平等的景象。观众通过电视提供的节目体验的功能性替代补偿了被剥夺的直接参与。

这种想象中的平等,造就了现实中的再缺席。这种再缺席表现在虚幻的真实与现实之间,缺席观众在电视机前有着双重的体验,仿佛介于游戏与现实之间。被动地听从指挥,然而却主动地服从着。观众“‘在现场也只是‘好像被邀请去的,这就决定了事件的真实性以经过被微型化,经过被童话和浪漫故事叙事形式编织处理”。

但是这些想法都是虚幻的,是观众的自我感受,也是电视所“成就”的。

三、现场直播对于“我们”

电视对人们的时间、空间、距离的改变,直接使人们交往、谈话、睡眠、食物准备,消费以及其他日常的交际形式和家庭行为模式发生改变。[2]每当NBA赛事的现场直播,“我们”的生活节奏和关注的焦点都被打断了。几个小时的打扰后,一切又都恢复了正常。但是“我们”不会因为受到干扰而恼怒,相反“我们”却在盼望着被打扰,仿佛虔诚的朝圣者在等待着“圣人”的降临。

“我们”目睹着事件的发生,为竞争后产生的“英雄”而“加冕”。“我们”怀着敬畏的心理为“英雄”欢呼喝彩,仿佛在场的观众一样见证着那一历史性时刻。每当镜头里传送着英雄们互相拥抱庆祝的场面,记者采访的场面,这给我们的心理留下了胜者为王的印象,我们应努力成为胜者。他所传达的信息就是:只要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没有不可能,胜利是对自己的不断征服得来的。

NBA的现场直播也改变了起居室的地位。起居室本身是我们生活的地方。但由于电视的现场直播,我们的起居室演变为一个“现场”,在这里,家人和朋友“在场”体验着,享受着虚幻的真实。它成为联结“我们”的纽带。就在这时形成了一个个小型的“论域”。大家共同谈论着NBA的每一个环节,感受着“在场”的快乐。节目结束,关上电视,又激发对NBA问题的讨论而形成大众舆论的话题。如果你没有参与到其中来,那么你很快就会被抛弃在议程之外。

NBA通过电视媒体走进了千家万户。对于那些不能到现场观看的观众来说,看NBA的现场直播可谓是一件重大的事件,是由电视促成的“媒介事件”。观众通过卫星传送技术,坐在家里体验着“现场的氛围”,虽然他们并不真正的“在场”。但却“亲眼目睹”着事件的正在发生,从而成为历史的“见证者”。我们就是这样在电视所“塑造”的生活里生活着。在这里,我们享受,我们近亲,我们体验,但是别忘记:我们还是生活在虚幻的真实里,我们还没有逃脱电视的四个边。

参考文献:

[1] 丹尼尔•戴扬.媒介事件[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2] 詹姆斯•罗尔.媒介 传播 文化—一个全球性的途径[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猜你喜欢
现场直播
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电视节目主持人如何应对直播突发状况
现场直播信号传输模式分析
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新闻节目如何转身
充分利用现代通信网络提高电台现场直播音频传输质量
突发性新闻事件现场直播的快速反应
浅谈地方电视台现场直播技术
广播电视现场直播技术浅谈
现场直播
新闻主持人“hold”住节目需具备的几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