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站地区的功能定位思路与方法探析——以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地区为例

2011-07-04 10:04尹宏玲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功能定位济南市济南

尹宏玲

(1.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省建筑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101;2.山东建筑大学 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101)

伴随着高速铁路(以下简称高铁)的开发建设,国内有关高铁以及高铁站地区的研究也相继展开。目前,关于高铁站地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铁站地区空间结构与形态研究[1-2]、高铁站地区交通组织研究[3]、高铁站地区土地利用研究[4]等方面,而对高铁站地区功能定位的研究比较少,且主要来源于各站点城市编制的规划实践成果。由于各站点城市,一方面把目光更多地集中在高铁带来的机遇,而对挑战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对于高铁站的期望过高,分析有失客观,结果造成了高铁站地区功能定位偏高。

针对实践中高铁站地区功能定位中出现的若干问题,亟需从理论上对高铁站地区功能定位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有效指导规划编制。本文探讨了高铁站功能定位的思路与方法,并以济南西客站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1 城市功能定位及其体系构成

城市功能,也称为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承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5]。城市功能定位则是根据城市发展的历史现状基础与区域发展条件等确定城市的主要功能。由于现代城市功能是综合性、多元化的,因而对于城市功能定位应从多维的角度分析确定,形成城市功能定位体系。根据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6-7],并参考实践中规划成果,城市功能定位体系主要包括空间定位、职能定位、产业定位、形象和特色定位四个方面。

空间定位,即功能定位的空间性,是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确定城市的区域地位及空间势力的范围。不同城市功能影响的空间尺度有差异,通过城市功能尺度分析,可以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区域地位和等级。

城市职能定位就是通过纵横对比和科学测算,合理地确定城市职能体系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尤其是那些支配腹地区域发展的重要职能和更大尺度范围的专业化分工职能。

产业定位是确定城市发展重点产业和潜力产业,是功能定位的核心内容。主导产业选择是产业定位的重要内容,但产业定位不仅包括选择主导产业,还需要与城市发展潜力、产业发展导向等有机结合起来。

特色是城市灵魂。特色定位是对城市内在个性精神的提炼,它是根据城市市民与精英的价值理念和文化精神的历史与现实状况,进行的高度提炼。城市形象是城市丰富内涵高度提炼性形象表达,是城市的品牌也是城市的象征。

2 高铁站地区功能定位的思路与方法

2.1 基本思路

基于功能定位理论和高铁站地区发展特点的思考,高铁站地区的功能定位应在分析高铁站地区发展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准确确定高铁站地区功能定位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依据影响因素对高铁站地区进行全面的分析、定位(图1)。具体来说:

首先,分析高铁站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时空两个维度综合分析高铁站地区的发展条件,充分挖掘出高铁站地区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尽量规避地区发展的劣势,为高铁站地区合理的功能定位提供坚实的支撑。

其次,结合高铁站地区的发展特点,探寻出影响高铁站地区功能定位的主导因素有高铁影响、区域分工、城市需求、地区现状。因此,应分别从高铁、区域、城市、地区等角度对高铁站地区功能进行全面的分析。

图1 高铁站地区功能定位的技术路线

2.2 影响因素

2.2.1 高铁影响

高铁站地区是依托高铁而发展的区域,高铁是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引擎,因此高铁站地区的功能定位首先要充分分析高铁对地区的影响。根据国外发展经验来看,高铁对地区发展的影响主要有:

一是,提高地区可达性,提升了城市和地区的影响力。高铁对地区最基本、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创造或提高沿线城市和地区的可达性,使其经济地理位置,尤其是交通地理位置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区域的区位优势,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8]。

二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铁带来的人流主要是高端要素流动,因此高铁站地区应重点发展金融、保险、服务外包、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通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资金流、信息流、要素流在高铁站地区的聚集,进而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城市经济实力。

由于高铁沿线各站点的等级不同,因此高铁对站区及其所在城市的影响也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始发站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相对较大,因此高铁影响程度也较大,高铁站地区的功能定位往往基于跨区域层面,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金融、保险、服务外包等。而中间站、停靠站受高铁的影响相对较小,功能定位更侧重于城市层面,重点发展商贸、商业、休闲等方面。

2.2.2 区域分析

高铁站地区功能是相对于区域而言的,因此高铁站地区的功能定位离不开区域层面的分析,即从区域的角度分析高铁站地区的地位和作用,包括高铁站地区与区域关系以及高铁站地区在区域中的分工[9]。高铁站地区功能定位的区域分析包括:

一是,确定高铁站地区功能定位的区域层面。根据研究对象范围,区域层面一般划分为三个尺度:大尺度——全球或全国范围、中尺度——跨地区范围、小尺度——局部地区范围。高铁站地区的功能定位于哪一个层面,主要取决于高铁影响程度与腹地范围的预判。高铁影响腹地大小受高铁站点等级、城市发展现状以及内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不同等级、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的站点地区,其区域层面不一样。一般来说,始发站影响腹地是全国或跨区域的,其功能定位基于全国层面或跨区域层面;而中间站影响腹地范围往往是局部地区的,其功能定位往往基于省域某一经济区域层面。

二是,分析不同区域层面上高铁站地区的区域联系。根据确定的区域层面,分析不同层面上高铁站地区以及所在城市与外部地区和其他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及其相互联系方式和强度,明确高铁站地区及其所在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2.2.3 城市需求

高铁站地区作为城市空间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定位还需从城市需求方面进行确定。城市对高铁站地区的需求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功能的需要。随着城市化、现代化发展,城市特别是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蓬勃发展,与此对应的是城市功能由生产型向管理型和服务型转化,即以工业为主的城市产业结构逐渐向以服务业为主演变。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老城区受现状影响比较大,要想在复杂的现状中规划布局城市新的功能、布局新的产业,所需要的成本比较大,因此城市往往选择城市外围地区,借城市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新城区或城市副中心,承载城市新的功能,发展新的产业,实现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高铁给城市带来高端要素流动,城市往往借此机会,将高铁站地区规划为新城或副中心,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二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需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产业不断涌入城市,致使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空间日趋饱和,限制了城市经济发展对的空间需求,束缚了城市整体发展。为了容纳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提供人们所需要的生活空间,城市不得不相应地向外寻求发展空间。为谋求更广阔的城市发展空间,纷纷将城市开发的重点向未开发的区域转移,掀起新一轮的新城建设浪潮。高铁站凭借其强大的外向性,可以促进周边人口和产业的迅速聚集,从而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因此,高铁站成为这轮新城开发建设的突破口,加快了沿线城市新城建设的步伐,继而推动城市发展空间拓展。

2.2.4 地区现状

城市功能定位并非空中楼阁,必须建立在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对现状的充分了解和尊重是城市功能定位合理性的首要条件。高铁站地区的功能定位也不是一味求新求高,必须准确把握地区现状,以确保其实现的可能性和引导实践的科学性[10]。

高铁站地区的现状研究,重点分析高铁站地区的产业发展现状和空间现状。其中产业现状,主要是研究高铁站地区现状产业构成、产业发展主要特征,并依据产业发展一般规律和地区产业政策导向对现状产业进行评判,以此来确定高铁站地区产业是否需要调整优化;空间现状分析主要分析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开发强度,以此分析高铁站地区是否有空间来承载城市新的功能。

不同区位的高铁站其现状情况对功能定位的影响有所差异。一般来说,位于城市中心区的高铁站地区,其功能定位受现状的限制较多,高铁站地区一般定位于城市商业(商务)集聚区,功能相对单一;而位于城市边缘区的高铁站地区,其功能定位受现状影响较小,更多的是考虑区域、城市未来发展,一般定位于城市新城(新区),功能相对齐全。

3 济南西客站地区功能定位研究

3.1 现状概况

济南西客站地区位于济南市西部,距主城区中心约10km(图2),是济南市适应自身城市发展要求,依托京沪高度铁路而发展的城市新区。济南西客站地区范围东到二环西路,西到京福高速公路,北到小清河,南到腊山分洪河,规划面积约26km2[11]。

除经十西路两侧有较成熟的土地开发以外,济南西客站地区其他区域多为村镇用地和部队驻地。随着张庄机场搬迁,区域发展空间将得到极大释放。

区域内以村庄零散工厂为主,缺乏集中的、大型的工业企业,产业基础薄弱。

图2 济南西客站地区的区位图

3.2 路径选择

根据上述提出的高铁站地区功能定位的基本思路和影响因素,结合济南西客站地区的现状特点,确定了济南西客站地区功能定位的分析路径。

3.2.1 京沪高铁对济南城市发展影响

济南西客站作为京沪高铁五个始发站之一,京沪高铁的建成运营,将为济南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济南城市发展和功能提升产生深远影响。

一是,拉近了济南与京沪两大经济中心的时空距离,有利于产业转移与要素流动。根据铁道部门的估算,京沪高铁修建完成后,从济南到北京和上海分别只需1.5h 和3.5h 左右,比目前最快的动车组所用时间缩短了一半,大大降低了通行的时间成本,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便利,拉近了济南与北京、上海的时空距离。济南与京沪时空距离的改变,加强了济南与沿线城市,特别是与两大经济中心城市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产业转移与要素流动,促进商务、物流业、旅游业的加速发展,为济南产业升级带来新的机遇。

二是,强化济南区域中心城市地位。京沪高铁的修建,加强了山东沿线各城市之间以及沿线城市与长三角、京津冀经济联系,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推动山东省发展格局由东西单向轴线走向东西和南北双向轴线。济南恰好位于东西和南北轴线交叉位置,京沪高铁修建强化了其区域中心地位。而中心地位的提升,客观要求济南提升服务能力与经济辐射能力,带动中西部进而带动全省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是,完善济南城市空间结构。长期以来,济南市东、西部地区差异较大,呈现出东重西轻,单翼发展的特点。京沪高铁开通,将带来大量人流、信息流,增加了济南西部地区的吸引力,必将带动济南城市向西发展,推动城市空间结构由单翼带动走向区域平衡,从而有利于“一城两区”格局的形成。

3.2.2 济南西客站地区区域发展分析

京沪高铁北接京津冀经济圈,南连长三角经济圈,京沪高铁开通拉近了山东半岛城市群与两大经济圈的联系,因此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的区域影响范围为山东半岛区域,对应的区域分析划分为四个层面:半岛城市群、济南都市圈、济南、西部新城。

根据划定的区域层面,按照从大到小,层层深入地分析济南西客站地区在不同区域层面上的地位和作用。半岛城市群和济南都市圈层面上,通过分析比较济南市与其他城市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分析济南市与其他城市社会经济联系,确定济南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在环渤海经济群对外影响的起点和济南都市圈重要的辐射中心。

济南市层面上,在分析济南市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和济南城市空间演进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对济南市主城区、东部新城、西部新城在产业结构、功能承载、土地资源等方面的比较,确定了济南西部新城是济南市城市开发建设的重点区域。

西部新城层面上,对西部新城各空间组成部分在机遇与挑战、产业结构、空间联系等方面对比分析,确定了西客站地区是济南西部新城核心。

3.2.3 济南市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需求分析

(1)济南市产业发展特征

对济南市产业发展进行纵横对比分析。纵向对比主要是对济南市历年产业结构、行业结构进行分析,总结出济南市产业结构不断向高度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目前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据首位,但是在第三产业内部传统服务业比例偏高。横向比较,一是对济南市与其他省会城市的主要产业指标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济南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整体水平偏低且规模较小;二是,分析济南市各产业、各行业在山东省、济南都市圈中的地位。济南市服务业在山东省、济南都市圈内具有比较优势;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中,占绝对优势的传统生活性服务业,如住宿餐饮以及批发零售业,在山东省、济南都市圈范围内的优势并不明显,相反包括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在山东省、济南都市圈占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产业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11]。

(2)济南市城市功能分析

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和山东省的省会城市,济南市在区域职能分工体系中,应更多地承担现代服务功能。从两个层面分析判断济南城市功能:一是,济南市与其他省会城市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济南市现代服务功能整体水平不高,这与经济大省省会城市地位极不相符;二是,在济南市影响区域范围内,对比分析济南市与区域其他城市功能,结果显示济南市综合实力不高,对内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有限,这与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不相称。根据国际先进大都市发展经验,区域中心城市承担现代服务职能,而现代服务业在中心城市的聚集和发展是推动中心城市扩散,形成区域金融、贸易、科研、文化、商务中心等职能的重要因素。

目前,济南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亟待提升,这不单是济南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山东半岛区域发展的需要。济南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强化与提升,需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支撑,需要城市商务功能的快速扩容。作为城市新中心,西客站地区将成为城市核心功能及现代服务业新的聚集点。

3.2.4 济南城市空间特征与协调发展

(1)济南城市空间特征

从自然环境、历史延续等角度分析济南城市空间格局,在此基础山上,重点研究城市空间各组成部分发展特征。

济南市北临黄河,南依泰山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其呈现带状发展城市空间形态。按照“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空间发展战略,济南中心城形成“一城两区”的空间结构,即主城区、东部城区和西部城区。

长期以来,济南城市发展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城市各种功能过度聚集,主城区发展空间已趋饱和。由老工业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奥体文博片区组成的东部城区已基本形成;西部城区自然环境优良、发展空间充裕,随着大学科技园的形成、园博园的入驻、张庄机场的搬迁以及京沪高铁的建设运营,其区位、交通优势日渐凸显,将成为济南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其中高铁站地区是西部城区发展的核心区。

(2)空间功能协调发展

主城区、东部城区和西部城区作为城市空间三大组成部分,共同承担着强化济南区域性服务功能的重任。由于三大部分各自的发展条件、地区基础及面对问题各不相同,其承担的服务类别将有所差异,因此需要在具体产业上形成协调分工,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提升济南的区域性服务功能,强化其区域中心城市地位。

主城区服务业格局基本形成,重点发展商业、商务、旅游、休闲,由于缺乏大规模空间,商务功能的发展将受制约。东部城区奥体片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由于临近东部产业区,商务功能将受影响。相比之下,西部城区受现状限制少,空间充裕,在高铁站、文化艺术节的引擎下,适合发展为以商务功能为核心的城市新中心。

3.3 功能定位

基于上述对济南西客站地区的分析,参照城市功能定位的基本理论,提出了济南西客站地区功能定位体系。

(1)空间定位

济南西客站地区的空间定位为山东新门户和城市新中心。

山东新门户,即济南西客站是山东省连接京津冀与长三角两大经济区的枢纽,通过发挥西客站地区的枢纽转换作用,将高铁带来的知识、技术、信息等要素转化成推动山东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城市新中心,即西客站地区通过发挥集散功能,将成为济南市现代服务业新的聚集点。

(2)职能定位

济南西客站地区将以发展枢纽经济为导向,集金融服务、总部经济、会展展览、商业休闲、居住等多职能于一体。

(3)产业定位

济南西客站地区以发展金融 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中的企业管理服务业(总部经济)、知识型商务服务业(信息经济)、专业化服务业作为其主导产业,以会展酒店业、商贸休闲业为辅助性产业,以房地产业为基础性产业[11]。

(4)形象定位

济南西客站地区的形象定位为齐鲁新坐标,即西客站作为京沪经济流进入济南、山东的“门户”,将不断聚集现代都市功能,强化济南区域中心城市地位。通过高水平建设,济南西客站将成为代表济南新形象、展示山东对外形象的新窗口。通过重塑济南、山东予人的印象,成为齐鲁大地的新坐标。

[1]李松涛.高铁客运站站区空间形态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09.

[2]郝之颖.高速铁路站场地区空间规划[J].城市交通,2008(5):48-52.

[3]潘涛,程琳.对高铁客站综合交通枢纽地区规划与建设的思考[J].华中建筑,2010(11):28-29.

[4]殷铭.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J].山西建筑,2009(4):29-30.

[5]徐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6]高宜程,申玉铭,王茂军,等.城市功能定位的理论和方法思考[J].城市规划,2008(10):21-25.

[7]张复明.城市定位问题的理论思考[J].城市规划,2000(3):54-57.

[8]张萃.高速铁路对城镇体系发展影响的研究:以建设中的京沪高铁为例[D].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09.

[9]白云峰.高速铁路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研究:以京津城际铁路为例[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0.

[10]曹敏娜,王兴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功能定位研究:以南京高新区为例[J].人文地理,2003(6):37-41.

[11]王新文,王迪生.高铁新城: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片区规划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功能定位济南市济南
济南市大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济南市大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浅谈信访制度的功能定位与制度完善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京津冀功能定位暨河北布局
基于GIS的济南市大气污染时空分析
中小学图书馆的功能定位
党的群众路线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定位与作用空间
济南市工程咨询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