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霞
可持续生计项目:养猪
随着人们对绿色生态肉食产品的重视和需求,以及国家不断对养殖业的政策补贴,新型养殖业不失为农村创业的最佳途径之一。
女性代表:龚兴兰中国青年创业奖获得者 北川震兴养猪场场长
羌族女子龚兴兰的家在北川禹里乡。地震之前,龚兴兰和丈夫起早贪黑、勤干苦做,建起了养猪场,一场大地震毁掉了她的艰辛付出……接下来又经历了唐家山堰塞湖和北川“9·24”洪灾的重创。但是,龚兴兰克服千难万险,如今已在北川永昌镇常乐村重建养猪场,取名为“震兴”。
地震毁了养猪场
龚兴兰今年39岁,是北川开坪乡人,因家贫,她初中毕业后回乡务农,20岁时,嫁到了安县黄土镇,丈夫叫李松。1995年,难离故土的龚兴兰说服丈夫,带着年幼的儿子定居在离家乡不远的北川禹里乡。从此,龚兴兰夫妇起早贪黑地跑运输,做粮油生意,勤干苦做,历经许多艰难困苦,有了一些积蓄。
龚兴兰自小生长在北川羌乡,知道家乡人以种养殖为主,但粗放型的种养殖业没法产生多大的效益,好多乡亲常年外出务工,日子仍然过得艰难。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07年,龚兴兰筹资近50万元,建起了北川禹里DLY种猪繁育场。到2008年3月,养猪场出栏DLY商品猪400头,小有盈利。2008年4月,龚兴兰四处借贷筹措了70余万元,增建圈舍1000平方米,准备在2008年出栏商品猪2000头。龚兴兰还请来专家,在猪场里装置了沼气设施。猪粪尿进入沼气池腐熟,形成的沼气用来烧水煮饭,沼气液用来种植柴胡、鱼腥草、陈艾等中药,以保证猪场猪儿的优良品质。龚兴兰希望,自己先在养殖业上闯出一条致富路,然后带领乡亲一起走上小康路。”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6分,龚兴兰正在北川县委礼堂里参加五四青年创业表彰大会,准备作题目为“带动家乡百姓发展种猪业”的演讲。大地震突然袭来,她幸运逃生后,马上以瘦小的身躯,从废墟里救出了3个同胞。
2008年5月13日,龚兴兰驾驶着自家的大货车,往返在任家坪到安县的救灾路上转运伤员。
2008年5月14日晚,龚兴兰带着在安县城里读中学的儿子,步行了6个小时,终于在距禹里乡40公里的路上,见到了正四处寻找自己的丈夫、女儿、公婆,一家人喜极而泣。但是,当龚兴兰跑到猪场,看见猪圈存栏的400多头猪被砸死了100多头,还有40头快要下崽的母猪因惊吓过度流产了,家里的房子也震裂了,她哭了。当时,禹里乡还有一些受灾群众没有粮食,由于灾区路断桥毁,外面的救灾物资不能及时运到,龚兴兰就将家里尚存的1000多斤大米,600多斤鱼,3头肥猪送给受灾乡亲。
2008年5月22日,唐家山堰塞湖的水位上涨,很快就要淹到禹里,龚兴兰和丈夫把剩下的猪赶到山上一个废弃的鱼池里。当时,龚兴兰看到天上有很多直升机,不一会儿,她就看到温总理下了飞机,很多老百姓感动地围着温总理。此时 一星期没有梳头,浑身猪粪,背着包的龚兴兰挤进人群,看到温总理,就掉眼泪。温总理握着她满是猪粪的手,鼓励她和所有受灾的人振作起来。那次温总理对禹里受灾百姓的鼓励,让龚兴兰铭记在心,也一直激励着她坚强奋进。
堰塞湖水位退了之后,养猪场留下了1尺多深的淤泥。到了2008年7月初,养猪场只剩下3头母猪、20多头商品猪。那些时日,龚兴兰夫妇在山上养猪,每天忙着弄猪草、担水,有时候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脸上也被蚊虫叮得全是包。
重建震兴生态养猪场
虽然龚兴兰一家人的户口不在北川禹里,但当地党委政府及时给龚兴兰送来了救灾款物。还协调成都军区驻滇部队的40多名解放军战士,花了三天时间,把猪场清理干净。龚兴兰不辞辛劳,取道雪宝山顶,冒险从山外拉来砖料、饲料,把猪场重新整理出来。可是,重建困难重重,资金面临巨大的缺口。这时,龚兴兰得知“YBC”项目为了帮助灾区的重建,特别为绵阳灾区的有志青年提供优厚的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在北川团县委的推动下,龚兴兰和YBC绵阳办公室负责人取得了联系,将自己的再次创业计划提交给YBC绵阳办的负责人。
2008年7月28日,绵阳市公布了首批23名获YBC扶持的创业青年与导师对接名单,龚兴兰榜上有名。通过‘YBC项目的“1+1+1”帮扶模式,陕西杨凌本香农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燕君芳、(绵阳)丰泰包装公司总经理韩权德成了龚兴兰的创业导师。
很快,龚兴兰争取到了YBC项目的7万元无息贷款。她和丈夫立即购买材料维修猪场,还请来了专家,在北川禹里乡重建的养猪场装置沼气设施,进行综合利用。可是,2008年9月,北川连降暴雨, 9月24日的大洪水,再一次无情地淹没了养猪场。那些天,龚兴兰在防震棚里把眼睛都哭肿了,她想到了放弃。这时,手机里那首《从头再来》的歌,让她想起了地震那天,她抬过的一个双腿受伤的伤员拉着她的手不放,说的一句话,“姐姐请你拉着我的手”。她对鼓励她坚强面对的北川团县委干部和YBC指定的指导老师说:“面对天灾,我只能选择坚强。在哪里跌倒,我就要想法在哪里起来。”
此时,丈夫一再劝龚兴兰回安县黄土镇过日子,可龚兴兰就不愿意放弃养猪场,夫妻为此事不止一次吵过闹过,彻夜难眠过,东西摔破过。最终,丈夫同意支持龚兴兰恢复种猪繁育场。几经考虑,龚兴兰决定把大山深处的养猪场搬出来。
由于原来建在禹里的养猪场地势低,受堰塞湖水位威胁,2009年3月,北川某部队为了帮助龚兴兰二次创业,破例将部队位于北川永昌镇常乐村的44亩地暂时交给龚兴兰养猪,此地距北川县城约15公里。龚兴兰通过贷款、向亲戚朋友借钱以及自己卖猪总共凑足了140万元,新建了一个大型生态养猪场,同时还成立了震兴养猪合作社。
在北川永昌镇常乐村那片山头上,一排排蓝顶白墙的场房整齐地坐落在田野间,这就是龚兴兰新建的生猪养殖场。养殖场里,两个大的猪舍干净整洁,顶部是用特殊材料搭建的,每个大猪舍又分为8个猪圈。猪儿个个白白净净,没闻到啥臭味。龚兴兰说:“我采用发酵场养猪法,环保卫生。每天给猪儿放轻音乐,让猪儿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健康成长。”
为了预防猪生病,龚兴兰每周都要给猪吃预防感冒的中草药。譬如柴胡、鱼腥草、夏枯草等,在大家的支持下龚兴兰还专门到山东湖南江西等地的养猪场学习,到北京学习人性化管理,养有机猪,杜绝微量元素,重金属,抗生素,水源空气的污染,虽然现在养殖场规模没有完全形成,但记者进入采访都已经实行了严格的消毒制度。
龚兴兰不仅自己养猪,她的专业合作社还向附近农民半价提供种猪,扩大了养殖规模。目前已成立了震兴养殖合作社,为北川其他农村养殖户发放猪种,进行养猪技术指导,给猪防疫等,以此来带动他们共同致富。到2011年,合作社的养猪规模预计达10万头。
龚兴兰说:“几年前,我丈夫得了脂肪瘤,医生让他少吃猪肉,担心猪肉中含有的激素刺激脂肪瘤的生长。但是我丈夫爱吃猪肉,我就想养一种让老百姓吃了放心的猪。我认真地饲养每一头猪,保证每一头卖出去的猪都是健康无害的。”
现在,龚兴兰和丈夫每天忙碌在养猪场,家里有婆婆帮忙打理。2010年夏天,龚兴兰的儿子李阳被成都一所大学录取,读畜牧专业。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李思瑶也刚刚被送到绵阳一所寄宿小学念书。
2011年3月,川西平原上油菜地里的花儿已绽开,被一片片油菜地围绕的震兴养猪场里,龚兴兰走出那座自家人居住的新建羌式木楼,准备到北京去领取创业奖。我们祝愿这位坚强的羌族女儿,路越走越宽,生活越来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