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群峰,张玉莹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 北京100035)
融合通信是传统通信与IT、互联网三大领域逐步发展、自然融合的结果,是基于IP系统和统一平台、面向各种终端和接入方式的新型综合信息服务业务。其融合的内容包括通信录、通话(包括 VoIP)、短信、音频/视频会议、传真等通信功能,IM、状态感知、E-mail、空间、社交媒体(社区、微博、SNS)等互联网应用以及桌面软件、企业信息系统等。
融合通信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将各种沟通工具、社交媒体、生活娱乐融合在一起,极大地释放了人们的沟通需求。融合通信不仅能够降低政企客户的通信成本,而且使沟通畅通无阻,加速企业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近年来,IT与互联网企业、风险投资等纷纷进军融合通信市场。
(1)微软
第3代网络电话与电话会议软件Lync集成了IM、状态感知 、Web 会议 、音频/视频 会议、E-mail、VoIP 等 ,与Office协同;收购了Skype。
(2)Google
Google Voice将个人的众多电话号码集中成为一个号码,提供语音通话、语音信箱、定制问候、短信及邮件提醒等。Google+可支持10人同时视频聊天。
(3)Facebook
用户与好友可直接通话或留言,联手T-mobile发布免费 VoIP应用 Bobsle。
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与普及,以智能手机为载体、基于手机通信录的沟通类移动互联网应用 (包括移动IM、移动VoIP等),成为融合通信领域的市场热点,典型产品包括KiK、Viber、TalkBox、苹果的 iMessage、小米科技的米聊、腾讯的微信等,其具有简单、易用、免费等特点,产品功能通常包括短信、语音/对讲、通信录、IM、多媒体消息、视频、位置信息以及状态广播、微博助手、移动社交、群发群聊、流量计算等。
(1)应用开发商替代电信运营商,迅速扩展用户规模Viber、KiK等新推出的融合通信产品,具有 “免费”、“易用”、“易传播”等互联网DNA,受到市场热烈欢迎。
Viber:免费的移动VoIP、IM软件。无需注册,仅验证手机号码;无需新建好友列表,自动扫描手机通信录识别好友;免费发送推荐短信,并显示短信是否已读;通过平台服务器(如苹果APNS服务器),可以掌握用户通信录好友及其在线状态,离线支持(好友入网时可看到未接短信和来电)。
KiK:移动IM软件。自动检查手机通信录、显示谁是KiK用户,免费发送推荐短信;支持来电大头贴、个人状态同步等。国内的“米聊”与此类似。
应用开发商的动机分析如下。
第一,通过掌握用户手机通信录(真实的社交网络,强关系,粘性大),免费提供短信、电话(针对移动数据套餐用户),迅速扩展用户规模,颠覆传统移动通信市场。
第二,跨越运营商、软硬件和社交网络,聚集人气,打造移动社交SNS客户端,占据用户社交入口,未来通过电子商务、广告等商业模式实现盈利。
(2)互联网企业控制平台,成为价值链“链主”
苹果、Google等互联网巨头全面布局融合通信价值链的重要环节,主导整个价值链。例如,苹果的iPhone+iOS系统+iMessage+FaceTime,Google的 Nexus One手机+Android系统+Google Voice+Google+,小米科技的小米手机+MIUI系统+米聊。
互联网企业的动机分析:第一,控制平台和终端操作系统,通过掌握用户通信录的联系人及其在线状态,聚合、控制应用开发商(服务提供商);第二,平台上集成融合通信能力,自己成为服务提供商;第三,掌控用户信息交互的入口、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剑指移动SNS、LBS,培育并主导未来的数字化人际交互网。
(3)电信运营商被边缘化、管道化
随着移动IM、移动VoIP服务的兴起,移动运营商的语音和短信收入不断下降;运营商如果不能正确应对,将会重蹈固定互联网时代的覆辙,在应用领域被边缘化,在价值链中被管道化。
(1)基于手机通信录的融合通信产品是近期发展重点
以智能手机为载体、基于手机通信录的沟通类移动互联网应用型融合通信产品,可以通过3G、Wi-Fi等通道提供免费的通话/对讲、短信、IM、视频、状态等沟通功能以吸引用户,通过通信录的真实社会关系网以发展用户,通过用户和好友间的互相推荐以实现病毒式传播,正在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杀手级”业务。
(2)融合通信与个人应用、政企解决方案深度融合
一方面,融合通信与个人应用紧密融合,集成E-mail、LBS、空间以及社交媒体(社区、微博、SNS)、音乐、游戏、动漫等功能与应用。
另一方面,融合通信与企业业务流程融合,实现依靠通信促进商业流程 (communications enabled business processes,CEBP),即企业各业务系统间、各业务系统内部环节通过企业级通信功能紧密衔接。由业务流程自动触发通信机制,做到流程审批信息提醒、邮件或短信通知,甚至自动召集会议等,最大程度地避免流转过程中人为原因造成的延误,实现日常流程的规范化、自动化和内外部沟通的高效协同、便捷、低成本。
(3)云通信,能力开放
融合通信业务趋于构建在以云为基础的网络之上,以节省用户的建设成本和运营费用。电信运营商可利用自身网络优势与存储资源,提供云通信服务,实现通信服务化(communication as a service,CaaS)。可集成并向第三方开放融合通信能力,包括语音、短信、IM、LBS等。例如,西班牙电信推出基于云计算的“虚拟手机号码”业务;法国电信则向开发商开放API接口,允许其调用短信、语音邮件、多媒体会议等能力。
面对传统语音通信萎缩、融合通信兴起的市场挑战与机遇,不同市场地位运营商的应对做法不同。
(1)主导运营商谨慎保守
主导运营商基于把控码号、带宽,避免分流传统业务的动机,与互联网企业适度合作,选择性提供服务,并加快向智能管道转型。
具体做法:主要是禁止VoIP等应用或收取高额费用,在竞争激烈的领域与互联网企业合作。例如:
·Verizon和Skype的联盟使得3G智能机用户能够享用免费低价的国际长途电话;
·O2(德国)推出 The O2 Global Friends,用户通过拨打本地号码可拨打国际长话。
(2)竞争性运营商寻求突破
竞争性运营商的市场经营压力大,纷纷开放核心资源、与互联网企业合作,以提升竞争力,扩大用户规模。
具体做法:开放用户、码号、带宽等资源,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展融合通信,以形成差异化优势;分流全行业语音、培育移动互联网流量经营能力;积聚人气、创新应用,探索新业务领域。例如:
·Sprint与Google Voice合作,实现手机号码与Google Voice号码相互使用,手机用户拨打国际长途时自动转接到Google Voice,移植Google Voice的语音信箱、电话转接功能;
·KDDI和Skype合作,智能手机预装 Skype,用户拨打Skype-Skype通话免费。
(3)国内运营商已经开始行动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 “三网融合”的推进,对VoIP的管制政策可能还有2~3年时间。电信运营商既要加快“智能管道”建设,更应该摒弃“鸵鸟心态”,顺应潮流,把握命运,抢占融合通信市场的先机。
近期,中国移动成立互联网基地,整合“飞信”、“139社区”、“G3 通话”、“移动微博”、“MM 商城”等移动互联网应用。中国联通推出融合通信产品“沃友”。中国电信协同通信产品基地推出“协同通信ECP手机客户端”产品。
(1)业务发展方向
电信运营商,尤其是竞争性移动运营商,应该加大融合通信的发展力度,以快速形成差异化优势,迅速增加用户规模,创新商业模式。
移动互联网时代,以融合通信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将左右3G门户的话语权。谁拥有领先的融合通信能力,谁就有可能掌控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入口,为用户提供综合信息服务,主导未来的数字化人际交互网。
电信运营商要加快培育客户体验优秀,功能强大,跨平台、跨运营商、跨终端的融合通信产品;近期重点培育以智能手机为载体、基于手机通信录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型融合通信产品。
(2)业务发展定位
内部定位:将融合通信作为战略性业务单元、移动互联网核心业务。
市场定位:将通信能力与虚拟互联网社会融为一体,构建真实的社交网络,成为人际交互网的沟通工具:与个人娱乐应用、企业业务流程相融合,开展云通信服务,建立通信能力开放平台。
(3)业务发展路径
建议的业务发展路径如图1所示。
第一,以领先的融合通信能力为基础,整合接入、邮箱、空间、认证、支付、定位等自有能力资源,搭建差异化的社交沟通基础能力平台。
第二,将基础能力平台与合作业务进行整合,包括面向公众客户的社交沟通(微博、SNS)与生活娱乐应用(视讯、音乐、阅读、动漫、游戏等)、面向政企客户的行业应用,提供社交沟通的综合信息服务,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从而掌控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入口。
第三,开放基础能力与平台,引入社会第三方合作伙伴,打造社交沟通云服务,主导未来的数字化人际交互网。
总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要把握行业发展的未来,抓住时机、大力发展融合通信业务是必然选择。
1 TeleGeography研究报告.全球国际长途电话市场分析,2010
2 微软Lync官方网站.http://www.microsoft.com/china/communi cationsserver/lyncserver2010/launch.aspx,2011
3 谷歌官方网站.https://www.google.com/voice?pli=1,2011
4 腾讯通官方网站.http://rtx.tencent.com/rtx/index.shtml,2011
5 思科腾讯通官方网站.http://www.cisco.com/web/CN/products/products_netsol/collaboration/rtx/index.html,2011
6 苹果iMessage官方网站.http://www.apple.com/ios/ios5/features.html#imessage,2011
7 Viber官方网站.http://www.viber.com,2011
8 Kik Messenger官方网站.http://kik.com,2011
9 Facebook官方网站.www.facebook.com/Skype,2011
10 人人网官方网站.www.renren.com,2011
11 米聊官方网站.http://miliao.com,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