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煌 吴伟
(中达电子江苏有限公司UPS研发部,江苏 吴江 215200)
近年来,国内的开关电源技术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生产应用,均已有相当的成果和规模。高频、高效、高功率因数、高可靠性等特性,使开关电源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应用领域不断扩大[1]。针对许多的高精密设备,对电源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工程师往往将精力投入到控制环路设计,忽视了器件差异同样会对电源特性造成影响。本文将利用状态空间法对非理想状态的 Buck电路进行建模,分析部分器件对电源特性影响,并且通过仿真进行验证,为直流变换器的设计和分析提供参考。
状态空间法是平均法的一阶近似,可利用线性电路和古典控制理论对 DC-DC变换器进行稳态和小信号分析,在实际的DC-DC变换器中,开关频率较高,很容易满足低频假设,小纹波假设和小信号假设,忽略开关频率及其边频带,开关频率谐波与其边带,引入开关周期平值:
式中,X为变换器中某变量,T为开关周期。下面是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电感电流连续模式下的Buck电路数学模型。状态变量这里主要是指电感电流和电容电压,u(t)为输入量,y(t)为输出量系数矩阵K包含电容、电感等[2]。
(1)在0≤t≤dTS,开关 Q导通,此时电路拓扑的工作模态对于有如下方程
当变换器满足低频和小纹波假设,可以近似认为状态变量与输入变量在一个周期基本保持不变,可以用开关周期平均值代替[3],推导如下:
(2)在dTS≤t≤TS,开关Q关闭,近似可以得到状态方程如下所示
由欧拉公式知
以 Buck电路为例进行建模分析,变换器的主电路(如图1所示),电路是主要由全控器件Q,滤波电感L,滤波电容C,续流二极管D,负载R组成,其中不同于理想结构,这里引入电感串联电阻rL和电容串联等效电阻rC,这也是本文分析的主要部分[4]。
图1 主电路
在0≤t≤dTS开关管Q导通,二极管D截止,此时状态方程:
对电路状态方程引入交流小信号扰动,其中IL,Uo,D,Ug,为稳态分量
消去稳态分量,并忽略二次交流分量,可得交流小信号模型如下所示
从状态方程,可以分别求得BUCK直流变换器从控制到电容电压的传递函数为
由此可见,当rC≠0时,主要相对于理想的传递函数增加一个虚部零点1+rCCS,随着rC增大此零点更加靠近虚轴,由自动控制原理分析,开环函数的分子增加零点,则瞬态响应变快,超调量增加,同时降低其抗高频干扰能力[5]。
3)当rC=0时,可以得到如下传递函数
由此可见,当rC≠0时,相对于理想的传递函数差异不大,但是一次项增加CrL,导致其阻尼增加,调节时间加长,瞬态响应变慢。
为了验证所建立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引入一个单环电压调节系统(如图2所示)。其中Vin=10~15V,Vo=5V,电感L=16mH,滤波电容C=5000μF,负载电阻R=5Ω,开关频率f=100kHz 。
图2 电路原理图
使用Matlab中的Simulink 中的Power System Blockset 工具箱对以上电路进行仿真(如图 3所示),设置仿真时间为 0.05s,算法采样用 ode45s仿真[6]。
图3 电路仿真图
实验结果:
1)改变电容的串联等效电阻对输出电压的影响
令RL=0Ω,此时仿真RC=0,RC=0.02Ω,RC=0.2Ω时的输出电压波形(如图4、图5和图6所示)。
通过逐渐增加电容等效电阻RC,可以观察到输出电压中的高次纹波随RC增加而增加。从仿真结果可知,尽量选择滤波电容串联等效电阻小的电容会改善电源的品质。
2)改变电感串联电阻对输出电压的影响
令 RC=0,此时仿真 RL=0,RL=0.01Ω,RL=0.2Ω时的输出电压波形(如图7、图8和图9所示)。
通过逐渐增加电感串联等效电阻 RL,可以观察到输出电压随着RL增加建立时间加长。从仿真结果可知,若尽量选择电感串联电阻小的,则会提高电源的响应速度。
图4 电容串联等效电阻为0输出电压波形
图5 电容串联等效电阻为0.02Ω输出电压波形
图6 电容串联等效电阻为0.2Ω输出电压波形(横轴:0.005s/Div 纵轴:2V/Div )
图7 电感串联电阻为0输出电压波形
图8 电感串联电阻为0.01Ω输出电压波形
图9 电感串联电阻为0.2Ω输出电压波形(横轴:0.005s /Div 纵轴:2V/Div )
本文主要讨论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对电流连续模式下的非理想 Buck电路建模,分析滤波电感和滤波电容的串联等效电阻对电源产品性能的影响。并且通过Matlab对实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和模型分析具有一致性。
[1]王兆安,黄俊.电力电子技术[M].第4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黄金锋,董锋斌.基于状态空间法的DC-DC变换器的统一建模研究[J].电气技术,2008(7).
[3]张卫平.开关变换器的建模及控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4]徐德鸿.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及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M].第五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6]林飞,杜欣.电力电子应用技术的Matlab仿真[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