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灼:政府预算要公开更要看得懂拿到附有表格的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后,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律师协会名誉会长陈舒觉得“比较粗糙,不太满意”。比如,她发现,草案中的社会保障支出只有一个数字,但我国的社会保障层次很多,有公务员的三险一金,有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还有“新农合”等,光看这个草案,根本不知道这些钱到底用在哪一部分人群的社会保障上,每一部分的比例是多少(《中国青年报》2011年3月8日)。福建省总工会孙瑞灼撰文说,政府预算从不公开到公开,体现了我国在建设透明、责任政府上的决心,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但是,政府预算光公开还不够,关键是要让代表委员们看得懂,让群众监督得着。政府部门预算公开的目的,不仅在于满足群众的知情权,更重要的是通过预算公开,为代表委员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创造条件。因此,一个合理的预算,不仅仅应该告诉公众各项开支花了多少钱,还明确告诉公众这些钱具体是怎样花的。从以往的情况来看,一些部门虽然列出了一年收入、支出情况,但往往只是一些简单的数字,至于这些钱具体是怎样花的,代表委员和公众还是一头雾水。在每年“两会”讨论预算草案报告时,身为财政专家的蒋洪最怕人家请他解释。“实际上我很尴尬”蒋洪说,“我只知道这个数字和去年不一样了,数字背后到底代表着什么实质内容?我一无所知。”连财政专家都一无所知,让代表和委员们如何看得懂?这样的预算公开与公众的预期相去甚远!其实,看懂政府预算一点都不难,关键是编制预算要把每个项目写清楚。“不存在人大代表看不懂的问题,就是有关部门想不想让人大代表看懂。”由此,我想到了香港的财政预算。2009年2月,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宣读新年度财政预算案,预算案文本非常详细,总共七大本大16开黄色封面的“大书”,甚至详细到坐椅。然而,相比香港的财政预算,内地不少地方的财政预算报告显得单薄与晦涩,往往只有寥寥数页,对广大纳税人而言成了一个“谜”。政府部门财务不透明、缺乏公众和制度监督,直接导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多年持续畸形扩张。《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从1978年至2006年,财政支出中用于行政管理的费用增长143倍,年均增长19.4%,远高于同期年均10%左右的GDP增速,也超过年均13%左右的财政支出增速。同时建议,政府部门预算公开不妨学学香港的做法,把预算能做得更详细、明确、科学些,让代表委员和群众看得懂、监督得起,而不要让其流于形式!
张传发:期待“公开”离我们越来越近安徽省巢湖市媒体从业者张传发撰文说,2011年的全国“两会”有一大新亮点——公开。公开,来自《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报告时指出,2011年要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公开,来自“会议经费”。在全国政协首次记者会上,有外国记者问发言人赵启正,每年“两会”花了多少钱,赵先生很坦率地答应说,会在一、二天内发电子邮件或者短信告诉记者。果不其然,3月7日全国政协办公厅新闻办公室,就向媒体知会了2010年政协全体会议的花销是5900万元人民币。公开,来自财政部。财政部新闻发言人戴柏华3月8日在接受访谈时说,2011年,财政部将在进一步细化中央预算编制的基础上,继续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其中,财政部将公开2011年中央预算部门出国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的经费预算总体情况,中央预算部门相应公开本部门出国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的经费预算。公开,来自地方官员的表态。3月8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对财产公示,你们知道我的态度。我现在告诉大家,第一,我已经按照中央现有的规定,如实填报我自己的有关情况;第二,如果将来需要向全社会公布财产的话,只要有这个制度设计,我会率先公布我所有财产。”公开,来自制度设计。3月7日下午,国家预防腐败局副局长崔海容列席全国政协体育界别讨论会。会后他表示,在预防腐败以及社会廉洁方面,要加强对社会现金流通和商业预付卡的管理,“目前准备对大额预付卡实行实名制。”另外,他表示:“建立公民二代身份证取代一代身份证的信息代码制,也将有效预防官员腐败”;也就是说,中国将建公民信息库,以倒逼官员个人财产“不得不公开”。“阳光不锈”,人民群众是“人民公仆”的衣食父母,官员个人有多少财产,政府花了多少钱,老百姓有这个知情权,更有这个监督权。而“监督”的前提要“知情”,“知情”的前提是“公开”。如上这些“公开”,虽然,有的才是“表态”,有的才是“打算”,有的“笼而统之”,但,“公开”比“不公开”是一大进步。期待这些“公开”离我们越来越近,进一步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
马明远:抓创新落实协调保障人大常委会履职行权酒泉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马明远撰文说,近年来,酒泉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履行工作职责,创新工作方法,抓学习强素质,抓协调促服务,抓管理提效率,抓落实作保证,为常委会依法行使各项法定职权提供了保障。一是抓学习,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按照建设“学习型”常委会机关的要求,制订学习计划,落实学习制度,丰富学习内容,改进学习方法,不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每年年初开展人大业务知识学习月活动,学习法律法规和人大工作的基本知识,着力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和工作技能,保证了人大的各项工作活动都依法有序开展。二是抓创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推动工作创新,发挥智囊作用。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研究探索搞好服务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举措,推进了三个方面的创新:即工作思路的创新。树立开放的、多向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紧紧围绕常委会工作重点,把工作中的难点、热点和领导考虑的中心问题作为我们思考、研究问题的重点,主动谋领导之未谋,力求多出新点子、出好点子,当好领导决策和工作创新的“智囊团”。工作方式的创新。紧紧围绕常委会的决策开展工作,正确处理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勤于动脑,善于在决策中争取主动,在执行中掌握主动,在落实中寻求主动,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和超前性。工作手段的创新。逐步实行机关“网络办公”、“无纸化办公”,加快机关网络化建设,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推动机关工作的高效运转。三是抓工作落实,发挥助手作用。抓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审议意见贯彻落实的督办工作,保证人大的重大决策和重要意见落到实处;对常委会组织开展的调查研究、执法检查、工作评议、代表视察等活动中代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认真负责地督促办理,协助常委会抓好监督工作的落实;抓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意见的督办工作,切实在提高“解决率”上下工夫,做到事事有交代,件件有结果。按照“管理有序、保障有力”的要求,对“三会”服务和人大执法检查、调研、评议、视察等重要活动的服务工作要超前谋划、提前协调,精心筹备、细致周到,不出纰漏。四是抓协调,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按照构建“和谐型”人大机关的要求,加强综合协调,统筹兼顾,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注意搞好领导同志之间的工作协调。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坚持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通报信息、听取指示。在安排领导政务活动时,注意统筹兼顾,避免“遗漏”或“撞车”,使领导之间的工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注意搞好常委会与同级党委、政府、政协等领导机关的协调。对常委会的重大决策、重要活动和意见,当好“二传手”,积极主动地加强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争取支持。坚持每年年初召开与“一府两院”及其职能部门联系会,通报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听取“一府两院”及其职能部门对常委会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加强日常联系沟通,建立和谐工作关系,促进常委会决策事项和工作意图的顺利实施。注意搞好人大常委会机关各工作委员会的协调。对涉及部门多、环节多的重大问题,通过召开协调会等途径,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注意搞好上下之间的协调。对上一级人大交办的事项和下一级人大要求解决的问题,按其性质和职责关系,都及时加以协调办理。
包志宏:创先争优强化人大常委会机关建设陇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包志宏撰文说,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部署,从2010年4月开始到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在党的各级组织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县级人大常委会机关,就应在这一活动中强化自身建设,提高为常委会、人大代表服务的能力。一要通过学习来提高素质、培养能力、增强本领。要学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方针政策,把握大局,服务大局;学宪法法律,依法履职,依法办事;并要注重经济、科技、管理、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要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做学习型干部”为载体,通过举办新闻知识、公文写作、法律法规等专题辅导讲座,加强机关干部岗位工作能力培训,努力做到既懂政策、又懂法律,既懂政治、又懂經济,既懂人大工作、又熟悉政府和两院工作。二要按照“五个好”的具体要求,做到思想上顾全大局,决策上顺应大局,工作上服务大局,行动上保证大局。无论是开展视察调查,还是进行执法检查;不管是进行审议,还是调研献策;无论是充分发挥代表作用,还是紧密联系选民群众,都要真正把县委关心、群众关注、事关全局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重点,通过履行法定职权的行为,充分反映和体现民意。三要把创建文明单位作为强化机关建设、提升机关文明水平的重要载体,不断优化机关办公环境,活跃机关文化生活,营造舒适和谐的办公环境。把机关建设成为既遵守纪律、又生动活泼的局面,形成团结合作、理解支持、关心帮助、宽容宽松的和谐氛围。四要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部署,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廉洁自律规定,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坚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行政,兢兢业业为民。
田建堂:围绕中心关注民生制订好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甘肃省环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田建堂撰文说,制订常委会工作要点,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目标设计,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每年年初都要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县级人大常委会,制订出的工作要点所提出的全年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工作重点,必须紧扣全局和中心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相吻合,充分体现人大的法律地位。一是人大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要点,必须与县委的工作指导思想保持一致,围绕大局,谋划工作,把一些关系国计民生、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纳入到常委会工作要点之中。同时,要同县上几大班子同目标、同工作、同声音,这样才能保证常委会工作要点的准确性。二是常委会制订工作要点时,应当充分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关注民生建设。地方组织法规定,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的基本职能是进行调研,为常委会行使权力提出意见、建议或议案。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各工委成员在平时工作中对一些重点情况掌握的基础上,围绕制订本年度工作要点做好调研工作,真正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提出来,为常委会确定工作要点提供深刻、有分量、有见解、有重要决策意义的调研报告,保证常委会制订出的工作要点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三是常委会工作要点一经常委会会议通过,就具有法定性、稳定性和严肃性。常委会必须将其作为全年行使职权的总议程,从工作秩序上确保其在全年工作中的支配地位。对要点确定的每项工作,都应当由常委会拿出具体切实的实施方案,举常委会之全力,统一组织实施,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各工委和办公室应当自觉维护常委会工作要点的法定地位,把自身的工作置于常委会总体工作之下,纳入常委会全盘工作之中,切实把常委会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