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影响与各国的应对及启示

2011-06-22 10:33张书君
经济师 2011年6期
关键词:启示成因影响

摘 要: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主要在于:房地产泡沫是危机的源头;金融衍生品过多掩盖了巨大风险;多重环节的利益链条断裂是危机的深层原因;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是危机的重要成因;对金融机构放松监管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因素;金融全球化是危机传导的背景条件。在评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严重危害基础上,论述了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应对金融危机的做法,主要包括美国、欧盟、中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巴西、东南亚和国际组织对金融危机的应对,以及各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措施呈现的新变化,并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启示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 成因 影响 启示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6-012-04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

2007年4月,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界金融公司破产为标志,由房地产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最终形成严重的金融危机。关于这场危机的成因金融界和学术界争论较大,各抒己见。笔者认为主要成因在于:

第一,房地产泡沫是危机的源头。次贷危机说到底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的危机,而房地产泡沫的催生既和美国社会的“消费文化”有关,也和美国不当的房地产金融政策和长期维持的宽松货币环境有直接关系。美国经济长期以来一直有高负债、低储蓄的特征,不但居民大手大脚地借债消费,而且国家也鼓励大规模借贷和超前消费:货币的扩张和低利率的环境降低了借贷成本,促使美国民众蜂拥进入房地产领域。对未来房价持续上升的乐观预期,又使银行千方百计向信用低的借款者推销住房贷款。当经济开始周期性下滑,利率提升,房价暴跌,泡沫也随之破灭,整个链条便出现断裂,从而引发了次贷危机。

第二,金融衍生品过多掩盖了巨大风险。美国的大批放贷机构把数量众多的次级住房贷款转换成证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各类投资机构购买;而投资机构则利用“精湛”的金融工程技术,再将其打包、分割、组合,变身成新的金融产品,出售给对冲基金、保险公司等。在创新的旗号下,投机行为大量出现,金融日益与实体经济相脱节,虚拟经济的泡沫被“金融创新”越吹越大。当这些创新产品的本源——次级住房信贷资产出现问题时,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就犹如空中楼阁,轰然坍塌下来。

第三,多重环节的利益链条断裂是危机的深层原因。围绕金融产品创新过程,形成了一个由各类机构和个人组成的复杂利益链条,并且随着链条的不断拉长,原始的借贷关系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清,责任约束变得越来越松散,致使链条中的各个参与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行为异化。

第四,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是危机的重要成因。美国房地产泡沫的形成首先应归因于2000年以来实行的宽松货币政策。随着美国经济的反弹和通胀压力增大,美联储启动了加息周期,在一年半时间内17次加息。正是信贷的骤松骤紧刺破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

第五,对金融机构放松监管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因素。纵观这次危机,在发生房地产泡沫破灭和信贷危机的国家中,美国、英国、爱尔兰等国家是典型的盎格鲁·萨克逊模式。该模式信奉自由贸易主义,最低政府干预以及最大程度的竞争,建立了具有很大弹性的经济体系,但是逐渐放松的金融监管使得其金融体系常常陷入危机当中。

第六,金融全球化是危机传导的背景条件。大多数靠出口初级商品或原材料的发展中国家成为美国的债主,美国人不仅输出了美元,也输出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和华尔街的新奇产品。美国金融机构把次级贷款打包成了债卷,大量出售给国际投资者,而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家们坐着宽敞的波音飞机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推销他们的衍生产品。

还要特别指出的是,国际金融秩序的缺陷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产生了很大影响,当前国际金融秩序,来源于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该体系实行美元和黄金直接挂钩以及固定汇率制度。但是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经历多次美元危机后,“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解体,只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这两大“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机构仍继续存在。随着冷战结束、发展中国家的兴起,整个国际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20世纪00年代,发展中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在不断增长。1990-2006年,发展中国家占全球GDP的比重从15.9%上升到25%,列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上升到30%,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超过50%。金融危机暴露了这一金融体制的一系列缺陷,也证明当前金融体系不能适应全球化金融市场的要求。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指出,肆虐美国和欧洲的金融危机向世界敲了警钟,显示出当前由西方发达国家组成的七国集团(G7)体系已经过时,必须组建包括新兴经济体在内的国际新体系来应对当前的危机。可以说,如果国际金融秩序是健全的话,就不会出现这次严重的金融危机。这也是我们分析国际金融危机成因需要特别予以重视的。

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严重危害

国际金融危机是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大的危机。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认为,这是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病很急,谁也没有预料到发展得那么迅猛。特别是2008年9月,随着“黑色9月”的到来,世界经济如同害了一场大病。由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长期失衡,这场源自美国的金融风暴,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可以預见,危机的演变以及各国的应对将对全球金融、经济乃至于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数据显示,危机发生的2008年,美国第三季度经济负增长0.3%,这是7年来的最大降幅;个人消费下降3.1%,为28年来最大降幅。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其经济走势的影响是全球性的。由于各国金融的不断开放,此次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经济造成了强烈冲击。股市被认为是经济的“睛雨表”。美国、欧盟和日本等西方主要经济体的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后,从纽约到伦敦,从巴黎到法兰克福再到东京,西方主要经济体的股市动荡不已,总体呈持续下跌势头。到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并逐步引级为全面的金融危机,西方主要经济体的股市遭到更大压力,频频出现暴跌。截至危机发生当年即2008年的11月20日,美国纽约股市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下跌了42.1%,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下跌了48%,纳斯达克综台指数下跌了48.6%。在欧洲方面,英国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下跌了39.6%,法国巴黎股市CAC40指数下跌了46.3%,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下跌了46.9%。日本东京股市日经225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也直下跌了47.6%。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美欧日主要股市几乎“无一幸免”,均遭重挫。

受金融危机冲击,欧元区投资、消费和出口全面疲软。据欧盟统计局2008年11月14日公布的数字显示,欧元区15国经济当年第三季度再次出现负增长,这标志着欧元区经济正式进入衰退期,也是欧元区经济首次陷入衰退。德国经济学家认为德国经济已陷入衰退。金融危机在冲击了德国金融业之后,正在向其他主要行业蔓延,德国的汽车、钢铁及机器制造等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汽车业是德国最大的工业产业,德国每7个就业岗位中就有1个与该行业挂钩。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和欧洲汽车市场需求大幅降低,德国主要汽车生产商不断传出减产和盈利下降的消息。戴姆勒汽车公司总裁策彻说:“德国汽车销售的主要市场欧美两大市场在短时间内同时衰败,我还从未经历过。”德国钢铁行业因汽车业的不景气而受到拖累。为保持钢铁价格,德国最大的两家钢铁制造厂商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和萨尔茨吉特钢铁公司均削减了产量。受金融危机影响,德国的纺织、建筑和印刷机器行业订单有所减少,企业纷纷开始制订节约方案。美国金融危机给加拿大经济带来的影响逐步显现。由于加拿大金融体制监管较严,房贷门槛高,加拿大是西方七国集团中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小的国家。然而加拿大经济高度依赖美国,85%的出口商品销往美国。2008年9月,华尔街金融风暴也波及到加拿大金融市场,其中多伦多股市综合指数在9月29日大幅下跌840.46点,创下8年来最大单日跌辐。美国房地产市场危机导致对木材需求大幅减少,严重依赖美国市场的加拿大木材出口业也受重创。由金融危机导致的国际原材料价格下跌,也使得加拿大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日本官方数据显示,日本经济正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局面。金融危机对日本的直接影响体现在:日本地方银行持有的次贷相关金融商品相对自有资本比例较高,随着这类金融商品的贬值,地方银行经营恶化。金融危机导致日本股市资金外流,股价暴跌。股价下跌的影响已超出虚拟经济范畴。尽管日本受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与欧美相比较为轻微,但间接影响比较严重,其表现主要有两方面——股市低迷和出口疲软。此外,欧美国家经济陷入衰退导致日本对欧美的出口疲软,日本实体经济受到打击。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由西方世界引发,但它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要更甚于发达国家。次贷危机通过金融衍生工具传递给发展中经济体,给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的调整带来很大压力。金融风暴引起的美欧内需减缓,对发展中国家实现出口和经济增长带来沉重的打击。全球经济增速大幅放缓,导致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和出口出现下降。

三、世界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在国际金融危机演进过程中,美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比如,2008年2月7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约168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法案,旨在通过退税、刺激消费促进美国经济增长。2008年3月11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欧洲中央银行等5家西方主要央行宣布,将采取联合措施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2008年7月30日,时任美国总统布什签署总额达3000亿美元的房市援助法案,旨在帮助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摆脱困境。2008年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2008年9月16日,美国政府接管全球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2008年10月1日和3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了经过修改的大规模金融救援方案,该方案随即获时任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并生效。2008年11月25日,美联储宣布投入8000亿美元,用于解冻消费信贷市场、住房抵押信贷以及小企业信贷市场。美国财政部也从7000亿美元金融救援计划中拨出200亿美元,支持美联储的上述行动。

特别是2008年10月,在经过两周的激烈争执后,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布什政府提出的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产生了很大影响。救市方案的内容是授权政府购买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根据这项方案,美国财政部将可以立即动用2500亿美元,用于购买银行等金融机构持有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等不良资产。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规模空前,其核心内容是大规模动用纳税人资金,从金融机构购买无法偿还房贷导致的呆账坏账,从而解除金融系统的不良资产,恢复信用市场的活力。该计划将是美国自“大萧条”以来对市场进行的最大干预,政界和经济界人士普遍认为,这可能是挽救美围金融体系免于崩溃的最后机会。正如前总统布什在宣布计划时所说:“这一行动的确会使纳税人承担风险,但不作为的风险更大。”国会支持者认为,如果得以实施,该方案可以促使停滞的信贷恢复流动,从而避免金融危机恶化,防止經济陷入衰退。在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之际,这项方案的通过,无疑是朝着“拯救”美国经济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是美国金融机构不良资产规模巨大,7000亿美元只是杯水车薪,撒胡椒面式的救助方式不大可能帮助金融机构脱离困境;即使帮助金融机构剥离不良资产,但在当前市场状况下,也无法平息目前的金融危机。

2009年1月,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他坚持推出高达8000多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受到美国学界、媒体和公众好评。奥巴马政府推出的经济刺激计划,内容包括减税、基建、学校现代化、建筑节能改造、医保开支、电网建设、健康档案电子化等,相当于今后两年至少每年给GDP贡献2%。

(二)欧盟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据有关报道:2008年9月18日,英国莱斯银行宣布以122亿英镑收购英国最大抵押贷款银行哈利法克斯银行。9月28日,比利时、荷兰的卢森堡政府宣布出资112亿欧元挽救因流动资金短缺而股价大跌的富通银行。9月29日,英国政府宣布将房贷机构布拉德福德一宾利银行收归国有。9月30日,法国、比利时和卢森堡向德克夏银行注资64亿欧元。爱尔兰政府宣布为该国银行存款和债务提供担保。10月3日,荷兰政府宣布出资168亿欧元收购富通集团在荷兰的全部业务。10月4日,法国、德国、英国和意大利领导人在巴黎召开小型峰会,讨论应对金融危机政策。10月5日,德国宣布为银行个人存款提供担保,并宣布出资500亿欧元拯救德国地产融资抵押银行。法国第一大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宣布收购富通银行在比利时和卢森堡的分支机构,最终分别拥有富通比利时银行75%和富通卢森堡银行66%的股份。10月7日,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同意在至少一年时间里,把各国储蓄担保额度从2万欧元提高到5万欧元。荷兰宣布把本国银行个人存款的担保额从每个账户3.8万欧元增至10万欧元。10月8日,英国政府宣布向各大银行注资500亿英镑。10月9日,比利时、法国和卢森堡三国宣行将为德克夏银行提供财政担保,使其能够从资本市场募集到总额达45亿欧元的资金。10月10日,荷兰政府宣布为银行间贷款提供200亿欧元担保。10月12目,欧元区15国领导人在巴黎召开首脑会议,同意由各国为银行再融资提供担保并人股银行,共同应对金融危机。10月13日,英国向三大银行注资370亿英镑,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荷兰等国也宣布了各自的金融救助措施。欧盟国家最新一轮救市措施动用的资金超过1万亿欧元。10月14日,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宣布批准英国政府提出的总额高达5000亿英镑的大规模救市方案。10月15日,欧盟27国领导人一致同意,以此前欧元区国家峰会上达成的行动计划为基础,联手应对金融危机。

2008年10月中旬欧盟秋季首脑会议以来,欧盟采取的主要救市举措:10月19日,荷兰政府宣布向本国最大的金融机构荷兰国际集团注资1000亿欧元。10月20日,比利时政府决定向陷入财务困境的埃蒂亚斯保险公司注资5亿欧元。10月28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己批准德国政府此前通过的5000亿欧元金融救市计划。10月28日,荷兰政府宣布向本国最大的保险公司全球人寿保险公司注资30亿欧元。10月30日,欧盟委员会批准瑞典和葡萄牙两国的金融救市计划,涉及资金总额达到l700亿欧元。10月31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已批准法国和荷兰两国的金融救市计划,涉及资金总额高达4650亿欧元。10月31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建议向匈牙利提供65亿欧元紧急财政支持,并扩大欧盟“危机基金”规模,以帮助同样因金融危机而陷入经济困境的其他成员国。11月4日,欧盟委员会批准西班牙政府的300亿欧元金融救市计划。11月5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已将欧盟现行的所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汇总成一个统一文本,该文本覆盖了欧盟从2003年9月以来通过的所有会计准则规定,其中包括10月15日出台的最新规定,即放宽原会计准则中有关按市值计算资产价值的规定,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11月5日,欧盟委员会批准丹麦政府出资64亿美元收购该国第八大银行——罗斯基勒银行。11月7日,欧盟27国领导人7日在布鲁塞尔举行非正式首脑会议,为11月15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国际金融峰会做准备。

为抵御严重金融危机,世界各地纷纷采取降息、注资等措施救市。2008年10月8日,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以及加拿大、瑞士和瑞典等围的央行联合大幅降息0.5个百分点。2008年10月12日,欧元区15国首脑在欧元区首次峰会上通过行动计划,同意各成员国为银行再融资提供担保并入股银行。德、法等国根据这一计划,纷纷出台各自救市举措。2008年11月26日,欧盟出台总额达2000亿欧元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内含扩大公共开支、减税和降息等提振实体经济的三大举措。2008年12月4同,欧洲央行、英国央行、瑞典央行分别降息0.75个百分点、1个百分点和1.75个百分点。这是欧洲多家央行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展开的第三次联合降息行动。

(三)日本应对金融危机的做法

为应对金融危机,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对策。比如,日本75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措施,为经济回暖注入了信心。日本银行2009年2月召开政策委员会,宣布从本月至2010年4月底恢复收购银行持有股份临时措施计划,收购规模为1万亿日元(约合764亿元人民币)。日本还对金融机能强化法进行修改,使国家可以对自有资本缩水的银行、特别是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影响最为严重的地方银行注资。日本政府还通过增加补充预算、实施综合经济对策,以应对经济下滑。

(四)加拿大应对金融危机的做法

近来,加拿大政府不断推出各种措施,以减轻国际金融危机对加拿大经济的冲击。2008年10月24日,加拿大政府宣布成立名为借贷保证基金的专门机构,为银行间借贷提供担保。面对危机,全国10个省和3个地区的省长和财长会聚蒙特利尔商讨对策,与会者同意各省应加强协调,一致行动,并呼吁联邦政府尽快召开全国性会议,共同研究应对危机的良策。加拿大总理哈珀在大选获胜次日即宣布其经济发展计划,内容包括: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全球金融危机会议,与世界各国领导人共商对策;控制政府开支,努力保持财政盈余;召开由各省财长参加的全国性会议等。他表示,加拿大将谋求扩大与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的贸易往来,实行贸易多样化,尽可能降低美国金融危机对加经济的不利影响。

(五)俄罗斯应对金融危机的做法

2008年11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总统令,宣布成立由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任主席的金融市场发展委员会,以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

2008年11月20日,俄罗斯总理普京公布了俄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最新计划,以保持俄国内经济稳定增长。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提高失业补助金和社会养老金标准;向对外经济银行注资750亿卢布(1美元约合27.5卢布)以支持金融市场;允许企业在政府或对外经济银行担保下发行基础设施建设债券;在今明两年内增拨逾500亿卢布以防止军工企业破产;对农业投资项目给予35亿卢布的贷款利率补贴;向俄国家农业租赁公司注资40亿卢布;通过联邦预算和外经银行系统增加对中小企业拨款;降低自然资源开采税、利润税及燃料能源行业的产品出口关税等。普京表示,俄罗斯将努力“把危机变为提高经济效益的契机”。他说,俄政府当前主要目标是“改善民众生活”,但不会放弃或拖延实施其战略计划。全球遭遇金融动荡以来,俄罗斯政府己制定了多项涉及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救援计划,努力稳定市场信心。

(六)巴西应对金融危机的做法

巴西宣布,巴西政府将向农业和建筑行业提供55亿雷亚尔(1美元约合2.125雷亚尔)信贷支持,以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这两个行业首先遭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并进而影响到其他经济领域。央行将动用16.2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以帮助出口行业的稳步发展。巴西央行已经多次直接或间接地介入汇市,以阻止雷亚尔对美元汇率的贬值。巴西经济界人士估算,自2008年9月初以來,巴西央行已动用了大约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干预汇市,约占巴西外汇储备总量的7%。

(七)国际组织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应对

全球性危机也在呼唤着全球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许多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应对。

1.亚欧首脑会议对金融危机的应对。2008年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关于国际金融形势的声明提出:各国政府应体现远见和魄力,坚定、果断、负责、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挑战。领导人欢迎有关国家和组织为确保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顺利运作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呼吁国际社会继续加强协调合作,综合运用有效可行的经济和金融手段,恢复市场信心,稳定全球金融市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领导人同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向遭受危机严重影响的国家提供帮助方面应发挥关键作用。领导人认为,解决金融危机,要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维持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他们认识到有必要加强对所有金融从业机构的监督和规范,特别是加强对其问责。领导人呼吁各国采取负责任和稳健的货币、财政和金融监管政策,提高透明度和包容性,加强监管,完善危机处置机制,保持自身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稳定。领导人承诺为保持金融体系稳定采取必要及时的措施。领导人决心对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进行有效和全面的改革,将与所有利益攸关方和国际金融机构进行协商,尽快提出适当的倡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应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切实发挥其职责所赋予的作用,帮助稳定国际金融形势。

2.20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应对。2008年11月15日,20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作为一个国际论坛,20国集团的成员包括:八国集团成员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以及作为一个实体的欧盟和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韩国和土耳其。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的20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重点讨论了在全球遭遇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全球目前所面临的金融和经济问题。2008年11月15日,为期一天的20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显著增加的背景下,这次峰会倍受各方关注。峰会就国际社会加强协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和支持经济增长达成一致,并呼吁改革世界金融体系,防止类似危机再次发生。20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峰会在宣言中,强调了“与会国家决心加强合作,努力恢复全球增长”的重要性。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与会各方就下一步应对金融危机行动达成了协议,20国集团领导人承诺将共同行动,运用货币和财政政策,应对全球宏观经济挑战。20国集团金融峰会在宣言中分析了此次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指出宏观经济政策缺乏连贯性,市场参与者过度追逐高收益,缺乏风险评估和履行相应责任,经济结构改革不充分等阻碍了全球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导致风险过度,最终引发严重的市场混乱。会议宣言明确指出,要“实现世界金融体系的必要改革”。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峰会上指出,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该坚持全面性、均衡性、渐进性、实效性的原则,提出了四项改革措施。美国总统布什在峰会结束后也表示“应该改革国际金融机构”。他还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很重要,但它们是建立在“1944年经济秩序基础之上的”,日前应考虑扩大发展中国家在这两个机构中的投票权和代表性。

(八)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

2010年2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的讲演中指出: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从当年第三季度以来,出口大幅下滑,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压力加大。中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局面。面对危机,我们果断决策,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迅速出台扩大国内需求的十项措施,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扩大内需。中国政府推出了以财政支出带动社会投资,总额达4万亿元的两年计划,规模相当于2007年中国GDP的16%。中国政府还推出了大规模的减税计划,一年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还大幅度降息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措施。二是大范围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制定汽车、钢铁等十个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采取经济和技术的措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鼓励和支持企业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开发适销对路产品。三是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是克服金融危机的根本力量。每一场大的危机常常伴随一场新的科技革命;每一次经济的复苏,都离不开技术创新。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的技术发展规划,特别是核心电子器件、核能开发利用、高档数控机床等16个重大专项,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为中国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推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金标准,提高城乡低保等保障水平。各级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经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问题。开辟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2009年以来,在金融危机新一轮冲击的影响下,各国经济体当局应对危机的举措呈现出新特点,包括实行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国有化以及强调公私合作等。首先,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范围扩大。从2007年8月次贷危机爆发算起,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以降息和直接向商业银行注资为主。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开始再购买长期国债,并再次购入相关房产抵押债券和房贷机构债券。所谓定量宽松,一般指利率接近或者达到零的情况下,央行通过购买各种债券,向货币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的干预方式。用特意创造的货币购买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是希望能够降低贷款成本,有效改善民间信贷市场环境。

第二,商业银行国有化。2007年底,英国率先对陷入危机的诺森罗克银行实行国有化。2009年2月18日,德国内阁批准了一项救市法案,允许政府将银行强制国有化,以防止大银行破产动摇德金融系统。2月27日,英国政府继续对苏格兰皇家银行注资225亿英镑。至此,英国政府已经拥有该银行95%的股份。同一天,美国在花旗银行的持股比例达到36%,实际上对花旗实行了国有化。紧随国有化的是对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3月23日,美国财政部细化了针对银行业不良资产剥离的计划。

第三,强调公私合作。美国政府高官的近日的表态可以看出,美国应对危机目前开始从政府主导转向强调与私营部门合作。美政府意识到,美国经济真正的复苏动力在于市场,如果不让私营部门参与金融业救助,则最终效果不容乐观。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3月22日说,解决金融危机的唯一途径是同私营机构合作,消除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问题资产。政府不能独自解决这个问题。

此外,金融监管者开始考虑应适时改变金融业的一些基本准则。如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倍受争议。美联储主席伯南克3月20日表示,监管机构可能有必要修改资本和会计准则,以确保其不会加剧金融市场波动。

综上所述,各国和国际社会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对提振信心、缓解危机、防止金融体系崩溃和世界经济深度衰退起到重要作用。

四、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启示

国际金融危机给予世界各国以深刻的警觉和启示。

启示之一,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要相辅助相成。美国近现代经济史表明,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必须相辅相成。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就是政府长期实行自由放任、不干预大企业垄断的经济政策的恶果。1933年罗斯福担任美国总统后实施“新政”,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干预,使市场机制(“无形的手”)和政府干预(“有形的手”)相辅相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有西方发达国家都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干预。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首重强调自由放任和“更少的政府干预”。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金融衍生产品层出不穷、规模急剧扩大的过程中,美国金融监管缺失,以致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采取了救助措施,但为时已晚。

启示之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要协调发展。虚拟经济主要包括金融、保险及相关服务业和房地产服务业。虚拟经济应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在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基础上,获得扩展和收益。但近些年来,美国虚拟经济过度发展。美国国会1999年通过以允许金融混合经营为核心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取代《1993年银行法》,正式取消了对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进行分业经营的限制性条件。2000年美国国会通过《商品期货交易现代化法案》,规定非在柜台交易的商品,不受商品交易委员会的监管。这两项法案为投机猖獗、金融衍生产品膨胀创造了条件。早在2003年,美国投资大师巴菲特就警告说,金融衍生产品“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参与其中的当事人和经济体系的定时炸弹”。但是,美国政府对此置之不理。

启示之三,财富增加和社会分配要公正公平。从次贷危机演变为严重的金融危机,暴露了一些大公司、大财团不择手段牟取暴利,导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弊端。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在《美国怎么了?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一书中指出,20世纪70年代,美国大公司主管的平均收是普通职工的40倍,而现在这个数字变成367倍,克鲁格曼认为,这已不仅仅是社会平等问题,而是美国曾经拥有的基本信念和道义的崩塌。

启示之四,金融市场不可能完全自由化。本轮次贷危机的演变过程,正凸显了金融自由化及混业经营的恶果。由此给我们的教训和警示是,必须反思金融企业混业经营的风险控制问题,必须坚决反对那些所谓“市场自由主义者”鼓吹的金融市场完全自由化的理念及其做法。

启示之五,金融监管要与金融创新同步。金融衍生产品是国际金融界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能为了金融创新而创新,更不能仅仅为了满足大金融机构的赢利需要而创新,创新要更多地考虑中小投资者可接受、可操作、可控风险的需要。在发明、运用新的金融衍生产品之后,金融监管应立即跟上。

启示之六,政府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方面要及时作为。在当前全球金融动荡和自身金融市场制度不健全的内外环境条件下,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尤其要重视对金融市场安全稳定运行的监控、干预和救助。

对世界各国而言,当前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必须从根本上消除深层隐患,积极探索未来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和调整的方向。国际社会呼吁建立公正公平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

参考文献:

主要资料信息来源于从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新华社、英国泰晤士报、英国BBC广播公司、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日本读卖新闻、中国香港《文汇报》等世界主要媒体的电讯和报道。主要包括:

1.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中国总理温家宝近两年来关于应对金融危机的演讲。

2.美国财政部财长盖特纳与中国副总理王岐山,以及意大利、加拿大和沙特阿拉伯的财长电话讨论应付全球金融危机问题。

3.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法国《世界报》上发表的文章。

4.2010年10月4日法、德、英、意四国首脑巴黎峰会。

5.美联储主席伯南克2010年3月20日就金融监管问题的演讲。

6.联合国负责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沙祖康2009年2月4日在联合国呼吁各国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努力实现1995年联合国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所确立的创造就业机会、消除贫困和促进社会融合等目标。

7.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举行的第47届会议(主要讨论全球金融危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问题)。

8.巴西总统卢拉2009年11月8日在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長年会开幕式上演讲。

9.2008年11月和2009年4月的G20伦敦峰会上各国首脑演讲。

10.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斯蒂格利茨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演讲。

11.2009年11月15日,20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峰会宣言。

12.2008年11月15日世界领袖聚集华盛顿共商应对金融危机。

13.2008年月4月17日至19日,34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参加的美洲峰会。

14.2009年10月24日,协调员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致辞。

15.第七届亚欧首脑北京会议亚欧首脑会议法国总统萨科齐在开幕式上的致辞。

16.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关于国际金融形势的声明。

17.2008年10月20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的总统令。

18.2009年2月5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47届会议。

19.第63届联大主席布罗克曼关于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演讲。

20.就金融危机等问题奥巴马与9国领导人电话交谈。

21.奥巴马赴白宫会晤布什谈金融危机。

22.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美国怎么了?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2010年美国版)。

(作者简介:张书君,英国诺桑比亚大学商学院在读硕士)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启示成因影响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