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筱苹,王 强
(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77)
性传播疾病(性病)是主要通过性接触而发生传播的一组传染性疾病,是目前世界上广泛流行的传染病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它对人类的身体、心理和生殖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1]。我们通过对本院2008-2010年性病报告数据的流行病学分析,结合本地区统计数据,探讨本地区性病流行规律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1.1 资料来源 数据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按报告单位、报告日期进行统计。报告性病病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卫生部《性病防治管理办法》规定监测报告的淋病、梅毒、艾滋病(含HIV感染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CA)、生殖器疱疹(GH)、性病性淋巴肉芽肿(LGV)、软下疳等8种。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03统计软件,以构成比、性别、年龄、职业和传播方式等指标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病例数据进行分析。
2.1 流行趋势 2008年、2009年及2010年共报告8种性病例数,分别为:61例、153例和164例,分别占该年传染病报告总例数的比例为:6.43%、12.29%和15.81%。2008-2010年,性病报告病例数及所占传染病报告例数比例均呈持续上升趋势,见图1。
2.2 流行特征
2.2.1 发病概况 从病种的分布来看,淋病、尖锐湿疣和梅毒在2008-2010三年中位居性病报告的前3位。该三种性病占全部报告性病的比例分别为:2008年,淋病31.15%、尖锐湿疣44.26%、梅毒14.75%;2009年,淋病28.76%、尖锐湿疣37.91%、梅毒22.88%;2010年,淋病50.61%、尖锐湿疣15.85%、梅毒31.71%。根据报告数据结果,淋病及梅毒呈明显上升趋势,见表1。
图1 2008-2010年性病流行趋势
表1 2008-2010年性病发病概况
2.2.2 人群分布
2.2.2.1 性别分布 报告病例中,男女性别比分别为:2008年,0.79:1;2009年,2.33:1;2010年,2.81:1。表明男性患者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
2.2.2.2 年龄分布 以20岁以上和50岁以上两个年龄组发病人数居多,该两个年龄组合计报告病例在2008-2010年分别占性病总报告数的比例为:52.46%、58.82%和62.20%。且该两个年龄组报告病例数在2008-2010年中呈持续增加。特别是20岁以上年龄组占33.07%,所以该年龄组依然是性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对象。
2.2.2.3 职业分布 报告病例职业分布所占比例中农民、工人和无或待业者在2008-2010年报告数据中均居前3位。该三类职业人群报告病例数所占比例分别为:2008年,农民31.15%、工人27.87%、无或待业9.84%;2009年,农民22.88%、工人15.69%、无或待业15.69%;2010年,农民32.32%、工人20.73%、无或待业24.39%。2008-2010年,该三类人群报告病例均呈持续增加趋势,尤以无或待业人群报告例数增加显著,见表2、图2。
表2 2008-2010年性病职业分布(例)
图2 2008-2010年性病职业分布
2.2.2.4 文化程度 2008-2010年性病报告病例中,文化程度为中学者占60.58%、大专以上者占22.75%。该两组人群占全部报告病例的83.33%。
2.2.2.5 患者来源 三年性病报告病例总体中以本地患者为主,占总数的95.77%,外地占4.23%。
2.2.2.6 婚姻状况 已婚者占70.90%,未婚者占29.10%。三年中性病报告病例的婚姻状况构成均以已婚者为主。
2.2.2.7 传播方式 非婚性接触传播占31.21%,间接传播占62.69%,配偶传播占5.31%,血液传播占0.79%。
根据本院2008-2010年传染病报告数据显示,性病报告病例增加的趋势明显超出传染病报告病例整体变化趋势。2009年较2008年传染病报告病例整体增幅为31.19%,其中性病报告病例增幅达151%,并且在2010年传染病报告病例较2009年出现16.71%降低的情况时,性病报告病例数依然保持7.19%的增加。该变化趋势与西安市2010年传染病报告疫情分析比较,表现出类似的情况。西安市2010年传染病报告疫情分析中,既往主要传染病病种报告发病率较2009年呈现下降趋势,例如肺结核下降4.25%,痢疾下降2.98%,乙肝下降15.85%,而同期报告病例中的淋病增加9.07%,梅毒增加19.96%。自2008-2010年,淋病和梅毒的报告病例呈现持续的上升趋势,而梅毒等溃疡性性病的存在能大大增加HIV感染的危险[2]。由此,在做好重点传染病疫情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同时,性病报告病例比例的持续增加应当得到高度的重视,我们应该采取更积极的综合治理措施,从而实现控制疫情发展的目标。
在传播方式方面,间接传播占传播方式的62.69%。经调查,其原因可能是:门诊医生疫情报告观念欠缺,病史询问不详;就诊者不愿意提供或无法确定有关传播方式的信息;综合因素造成报告医师未能获得准确的传播方式信息并误用间接传播概念进行性病报告。若除外间接传播方式报告病例,非婚性接触传播病例将占31.21%,仍是最重要的性病传播方式。
在职业分布中,农民、工人和无或待业者在2008-2010年报告数据中均居前3位。由于农民和工人两者的人口基数较大,在分布上应属正常现象。性病的传播是由诸多因素形成的,个人防护意识薄弱、健康教育防病知识缺乏是其中的重要因素[3]。加大对这些人群宣传教育应当是今后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我国性病已成为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广泛开展有效的干预活动控制性病流行[4]。通过建立规范化的性病诊疗门诊,进一步加强培训,让广大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相应的性病诊断治疗和咨询干预与外展服务,按国家要求进行诊断与报告,提高性病诊断的准确性和网络直报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借鉴并结合艾滋病自愿检测咨询工作,将性病防治、监测和健康教育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强针对重点性传播疾病知识的教育、重点人群的社会生活行为干预等综合治理措施,实现有效地控制目标。
[1]陈志强,王千秋.性病临床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
[2]殷大奎,王 钊,吴明江,等.性病艾滋病防治培训教材[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0.
[3]何建平.谈性传播疾病的综合治理[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9(4):325-326.
[4]龚向东,叶顺章,张君炎,等.1991-2001年我国性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35(3):17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