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纪录片的“视觉奇观”——浅析《城市之光》影像技法的运用

2011-06-21 06:19曹陈观
声屏世界 2011年12期
关键词:城市之光背景音乐音响

□曹陈观

《城市之光》是 2010上海世博会的官方纪录片,与我们熟悉的“自然纪实类”纪录片相比,《城市之光》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带来一场纪录片的“视觉奇观”。

强大的数字技术支持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城市之光》呈现的天空总是比我们常态下看到的要蔚蓝许多,白云比我们常态中看到的要洁白,初升的太阳总是火红而毫无耀眼之感,上海的晨曦也比我们记忆中的更加柔和,晨曦下的建筑总是呈现为“整齐划一”式的金黄色。这些经过数字技术处理过的画面,给观众带来充分的视觉享受。

数字技术通常用于处理影像,即根据导演的意图,借助数字技术对原始素材进行修正,以达到最好的视听效果。应用数字技术处理原始图像在《城市之光》中最为常见。在片头的后半部分,随着悠远而动听的钟声,片名“城市之光”在屏幕显现,而片名的背景图像是巨大数字支持的特殊视觉效果——东方明珠的背后,随着朝阳的缓缓升起,金黄的晨曦也在城市的地平线中缓缓升起,照亮了整个城市,同时背景中的云朵是电脑特技逐格的效果,云的飞速飘散,代表着城市的飞速变化和让生活更加美好的想象。再如,影片讲到正在建设之中的世博场馆之中国馆时,解说词是“中国馆的建筑外观将以东方之冠为构思主体,它要表达的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和气质。”处于整个远景画面右上角的中国馆变成闪耀的金黄色,有如“东方之冠”正在发射“金色光芒”,这正好契合了导演试图表达的 “中国文化的精神和气质”。还有那只会招手的海宝,明显是借助数字技术力量,使它的手挥动自如,海宝之手的挥动代表着“上海欢迎您,世博会欢迎您”的寓意。各种深层的寓意,如果没有数字技术的支持,都将难以表达。

数字技术也应用到《城市之光》的音响处理上。其一,根据导演的意图对音响进行扩大或缩小等,从而增强影像冲击力。比如在拆迁江南造船厂的视觉段落中,大型拆迁机器的轰鸣声和拆迁过程中玻璃震碎的声音;在场馆建设视觉段落中,电焊的“吱吱”声以及建筑工人拧紧螺母的声音,这些拍摄距离很远的声音,被放大后仿佛就发生在观众耳旁。在讲述“大自然恩赐给城市的是湖泊、海岸、森林、峡湾,是跃动的生命”时,海鸥的声音通过数字技术去除杂音并放大,把观众带到彼时彼景之中。其二,通过数字技术制作拟声。拟声是指应用数字技术来模仿自然界的各种声音,比如老火车“轰哧、轰哧”的轰鸣声,发报机的“嘀嘀”声等。数字拟声与视觉图像配合,共同构筑了观众对几百年前新奇发明的立体式理解。

除了处理影像外,数字技术常用来生成影像。《城市之光》开头就靠它的数字“生成影像”——三维动画的方式,把观众的目光牢牢地锁住。随着“嗒嗒”的声音,一个巨大的齿轮出现在眼前,齿轮转动的边缘清晰可见,甚至那光滑表面的反光都是那么耀眼。伴随这“秒钟般的音响”和背景音乐的效果,观众很容易辨别出这是一个大钟内部齿轮构件的运作。在这近两分钟的三维动画中,电脑特技创造的视觉梦幻,作为对抽象内容——时间的流动的细细刻画,阐释了“时间孕育了文明,时光雕刻了城市”的理念。

注重音响感染力

音响对影像的形象冲击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之光》导演擅长利用“快慢结合”的音响来锁定观众的注意力。在片头中,齿轮转动时缓慢而富有节奏的“嗒嗒”声尝试让人心静笃定,而主创字幕出现时的“咚咚”的快速击鼓声却又让人热血沸腾,这种一快一慢的音效表现手法,锁住了观众的听觉,随后悠远的钟声让人思考世博会历史的悠久与厚重。《城市之光》音响节奏的快慢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影片前6分钟,影片背景音乐舒缓,6分钟后,音响节奏加快,立刻把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活力、动感和激情的世界。那种disco式的背景音乐和F1红色赛车呼啸而过的同期声,伴随着赛车冲刺后留下的悠长水雾,不禁让观众联想到好莱坞大片《速度与激情》中热血沸腾的电影场景。到第7分钟,背景音乐变得舒缓;到第13分钟时,音响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缓和后,为了避免观众听觉疲劳,背景音乐又开始发生变化;在第17分钟,音响节奏又变快,与音响对应的是约1分钟的上海阳光、白云、以及夜景的逐格……伴随音响节奏快慢,有效地维持了观众持久的注意力,避免了“冷场”。

影片“快慢结合”的音响节奏不仅随着影片的时间呈“波浪式”变化,也伴随着不同主题内容而变化。当讲述旗袍老太太出发去台湾宣传世博的段落时,音乐节奏缓慢;当吴邦国拉动计时牌时,随着一个年轻的街舞小伙子的舞步,音乐节奏是稍快的,一组街舞与海宝、行人、文化活动等的交叉剪辑,用来表达了这个城市的活力。当记录世博会倒计时一百天官方晚会的时候,是节奏较快的《歌唱祖国》的背景音乐,充分表达上海世博会的官方努力与全民参与的激情。

背景音乐是《城市之光》音响中比例最大的组成部分。背景音乐参与视觉冲击力氛围的营造,并且在视觉奇观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阐释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和内涵。比如,在片头中,火红的太阳在逐格摄影的表现下,徐徐升起在陆家嘴的地平线上,金黄的晨曦画面,中间耸立的东方明珠,配以《东方红》的背景音乐,共同构建了一幅象征美好未来的城市画卷,让观众充满了对上海这座东方城市的美好想象,为阐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做好了视觉铺垫。再如,当谈到中国红在中国馆的运用时,影片用了近1.5分钟具有中国特色的二胡集奏,传达中国馆的本土文化内涵。关于摩洛哥城市的段落,音乐的异域风情十足,结合图像中的摩洛哥风光,体现了摩洛哥的文化与风土人情,同时切入世博园中摩洛哥馆的建设施工现场的画面,表达了世博会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一个世界文化交融的平台。

“两极化”景别构图与剪辑手法

视觉艺术形象的传达,主要依靠连续运动的具有造型性的各种景别构图及后期剪辑共同诉诸于受众的视听觉。《城市之光》在景别构图和剪辑上都采用“两极化”的方式,以达到视觉奇观的效果。

《城市之光》在镜头景别上强调“两极化”,即多用大全景或特写。在开头的4分钟,除了特写和6个近景镜头外,其余都是航拍黄浦江,或航拍上海浦东的大全景镜头。最让人难忘的大全景镜头莫过于影片接近结尾处的100秒卫星拍摄镜头,镜头首先从一座大厦上慢慢推摇向世博园区及世博园照明,最后以航拍世博园夜景作为影片的结尾。《城市之光》在大全景镜头的细节方面也做得非常细致。比如100秒卫星拍摄镜头中,世博园的夜间灯火是有序的,以道路和场馆为单元逐次开始照明。再如航拍上海码头段落,直升机轻巧而缓慢地从画面的顶部慢慢升空,然后紧接的是航拍码头集装箱的镜头。出人意料的是,连航拍直升飞机的影子也刚好投射在码头的一条公路上,给人“直升机的影子在公路上飞速行驶着”的感觉。在拍摄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尔海滨的镜头时,努力抓拍到的两只小船从画面中间的水面平行交叉而过,通过细致完美的画面,表达“……一部分人对潮流时尚的认知……更多的人在其中看到了‘美’,……对‘美’的理解,对‘美’的精神的理解”(《城市之光》解说词)。

与大全景对应的是大量的特写镜头,比如在开头说“上海女人的左眼是上海的‘上’,上海女人的右眼是上海的‘海’。而如今,从上海街头望出去,视线早已变得悠长而宽广。许多种眼睛在上海的国际风情中,或者在国际的上海风情中顾盼、流连,甚至有某一种迷人的目光将我们导入那未来之梦、未知之梦。”(《城市之光》解说词)这段解说词的对应画面是一组人流的神情各异的特写面孔,有人在喝着奶,有人在吃着东西,有人在听着音乐。《城市之光》较少运用与平常人视觉最接近的中景、近景。“两极化”镜头之所以给人视觉震撼的原因在于普通观众很难站在航拍的视角鸟瞰上海,也很少像片中那样站在街头,仔细看清远处匆匆行人的眼睛和表情,以及行人穿着的红色高跟鞋或休闲运动鞋,这些镜头让观众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虽然有了“两极化”的景别构图,但只有配合了恰当的剪辑方式才能达到最优化的视觉冲击力。《城市之光》在镜头的后期剪辑上采用“两极化”组接手法,即大全景与特写镜头对接,或仰拍镜头与俯拍镜头对接,从而达到追求视觉效果的大落差,并最终将这种视觉冲击力以作品的方式呈现在观众眼前。影片从第3.5分钟到第6分钟,基本上采用 “两极化”的剪辑手法——大量人的特写镜头与上海市全景镜头对接,其中仅插入了6个近景或中景镜头。再如在航拍浦东后,又紧接着切入一个贴近水面的低拍轮船的镜头,在拍摄挖掘机破土动工建设世博园的工地场景时,摄像机先是贴着地面的镜头,然后切入摄像机架设在挖掘机操控室旁边的镜头,在广角镜头的渲染下,把平常挖掘过程表现成为壮观的场面。当影片到第7分钟时,俯拍上海的镜头与仰拍上海的镜头对切,此时呈现在观众眼前的上海有几分熟悉,也有几分陌生。

强调色彩的表意功能

作为自然界的客观存在,色彩在历史的漫漫长路中,逐步被人类赋予了各种各样的寓意,给人类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产生了冷暖、软硬、远近、轻重等感觉,以及由颜色产生的思维联想。色彩的表意功能被纪录片创作者作为一种表达技巧应用到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

《城市之光》无处不在的金黄色本身构成了一种视觉奇观。从片头开始,日出下逐格淡入片名时画面中的金黄色晨曦,金黄色的江面,海关大楼上面的古钟被晨曦照射成金黄色,此时此刻黄浦江行使的轮船也是金黄色。这是一种暖色调,色温较高,给人温暖的颜色联想,它象征着城市给人温暖,城市让生活更和谐的内涵。黄色成了影片主色调,片头中影片的前3分钟,人流的基本色调是金黄色,泥土、挖掘机都趋向于黄色。第17分钟,视觉逐格中大厦玻璃的反光色也是耀眼的金黄色。埃及开罗的城市建筑是金黄色、美国纽约海滨大厦是金黄色、哈桑二世清真寺是金黄色、希腊的雅典市也是笼罩在晨曦的金黄色中。金黄色无处不在,代表着新的开始、新的希望,让人感觉到城市的温馨和安逸,蕴含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同时借助暖色调给观众一种城市美好未来的心理暗示。

众所周知,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里,黄色是大地之色,黄土象征中国。黄色有“光芒四射”之隐涵,主要寓意所表现主体事物的情之高尚、境之深远。在“阴阳五行”说中,黄色是中央方位的色彩,对应于心脏。在“五气”中,象征“和”。世博会是中国的百年梦想,梦想成真的时刻不仅证明中国具备举办世界级活动的能力,具备与发达国家抗衡的能力,更意味着国家地位的重新确认和传统文化的自觉,而黄色正好契合了观众这种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城市之光》以黄色作为影片的基调色彩,同时对其他颜色的应用也颇有考究,意味深长,实现了在色彩应用上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影片第5分钟时,随着主题变换为城市的活力、发展与激情时,音乐的节奏变了,叙事色彩也由黄色转变为红色和蓝色。红色的跑车、观众的红帽子、正在拍照的人也带着红帽子,被拍照的人带着的围巾也是红色的,舞蹈中蓝色的海宝和身边伴随的红背心拉拉队员,地面的红色线条,穿着红外褂、拿着红鞭炮的海宝。红色给人喜庆和激情,象征着欢乐与成功,而蓝色代表着理性和梦想,这都是世博会需要表达的主题,就像解说中说的那样“这是属于城市的梦想,而且梦想成真”。

《城市之光》通过色彩的视觉奇观,给予观众感官冲击力的同时,充分传达色彩的心理寓意,尝试抹去鸦片战争之后的民族耻辱以及民族复兴之路的痛苦与得失,试图唤起观众内心的认同——上海是城市发展的奇迹,中国正经历着古老文明的现代辉煌。

猜你喜欢
城市之光背景音乐音响
谭广超 作品
音响销售面对面之我卖音响的这些年
音响行业真的“难”做吗?
背景音乐
为定制安装而生SpeakerCraft,纯粹的定制安装音响品牌
智慧城市之光
背景音乐在电视节目中的具体作用
Vanke’s Empire
方盒子——太原城市之光
诚实音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