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奕青
(郑州市上街区人民医院,郑州,450041)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了糖尿病治疗的5个要点分别为: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血糖检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1]。郑州市上街区人民医院把班杜拉学习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程序,注重观察学习法,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取得良好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0年12月该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的糖尿病患者106例,其中,男68例。女38例。其病史、症状、体征、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5例,其中男35例,女20例,年龄40~78岁;对照组51例,其中男33例,女18例,年龄42~76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排除严重的心、肺、肝、肾及神经系统疾病。
1.2 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接受糖尿病系统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按预先设计好的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进行健康指导,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方法的健康指导。
1.2.1 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不高的原因 ①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常被描述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可有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无明显症状,仅有血糖增高。得知病情后产生怀疑感,否认、不认可。②患者正处于中年期,工作已经稳定,在单位里已经有一定资历,孩子已经长大,对生活和工作表现出积极、满意。体检时发现血糖增高,平时体格健壮,认识不足,未进行正确的治疗。③绝大多数患者尚未出现并发症:糖尿病足、疖、疮等皮肤化脓性感染,动脉粥样硬化、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等,患者认为治疗大可不必。④糖尿病患者在用药治疗时强调必须早期和长期、积极而理性以及措施个体化的原则。早期一天内多次检测血糖,控制饮食、注射药物,有些药物需饭前使用,有些药物需要饭后使用,用药繁琐,治疗复杂,不能持久。⑤有些患者需长期注射胰岛素,由于工作,出差等因素,导致漏服或停药。⑥有些患者在用药时害怕别人发现自己在注射药物,避免引起误会、歧视而导致漏服或延迟服药,使治疗不能连续,未达到治疗效果。⑦长期用药产生的逆反心理。监测血糖时采血针引起的疼痛,以及注射胰岛素引起的皮肤的创伤,治疗时间长产生消极情绪。许多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悲观失望情绪,对治疗丧失信心,继而产生恐惧心理。⑧有些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够,认为注射胰岛素会成瘾,在治疗的过程中产生抵触情绪,心理和行动上拒绝治疗
1.2.2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糖尿病患者依从性方面的影响 ①在门诊及病区的走廊以及病房内张贴糖尿病专业知识,包括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转轨、健康教育等。使患者感受一些糖尿病方面的知识。②入院接待时向患者介绍病区的环境、住院守则、责任护士,通过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从入院建立对护士的信任感。③责任护士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及对所患疾病的认知程度,分析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及不配合的原因。④责任护士向病人介绍饮食原则、运动疗法、教会病人测定尿糖或正确使用便携式血糖仪,逐步学会胰岛素的注射方法。掌握降血糖药物的注意事项。⑤在医院建立糖尿病基础知识和治疗控制讲座,由糖尿病防治专业医生护士主讲,使病人及其家属认识到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治疗需持之以恒。⑥在医院召开工休座谈会,会议主要由糖尿病患者发表自己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对医生的医嘱执行情况,讨论分析个人行为因素。在会上鼓励治疗效果好的病友介绍自己的经验共同分享并制定奖励措施,唤起糖尿病患者的模仿意识,提高糖尿病患者依从性。
1.2.3 糖尿病依从性的评定内容 ①坚持糖尿病的系统治疗及护理,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②能够长期按照健康教育计划执行,取得好的疗效。
1.3 评定标准 进行问卷调查,对患者规则用药和健康教育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统计。①规则用药:能按照医嘱单要求正确执行为规则用药,不能按照医嘱服药、漏服、等为不规则用药。②健康教育计划:能够按照计划进行记“是”,不能按照计划执行记“否”。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出院后随访进行评价和电话回访的形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的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表1 2组规则用药和健康教育计划情况
实验组和对照组规则用药情况比较,(X2=17.325,P=0.000)健康教育计划执行情况比(X2=14.669,P=0.000),差异有显著意义。提示实验组的规则用药和健康教育计划执行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提高糖尿病患者依从性有明显作用。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具有典型性:①三元交互决定论:班杜拉认为,在人的心理机能中,人的内部因素、行为、和环境影响三者之间互为决定因素,三个决定因素之间是一种连续不断地交互作用。与传统的行为主义相比,明显地重视人的因素在行为中的决定作用。②观察学习: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映,或矫正已有的某些行为反应特征,而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未对示范反应做出实际的外部操作。观察学习是一种示范行为学习,是通过替代强化,以间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③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把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人不是环境刺激的消极的反应者,而是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能力的积极塑造者;人本身就是改变自己的动因[2]。
糖尿病的发病同其他疾病一样,也有生物、社会和心理因素,而社会和心理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糖尿病病程长常反复住院,患者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情绪激动,消极悲观情绪,而这些不良心理会引起血糖升高对疾病的控制不利。通过应用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106例糖尿病患者的规则用药、健康教育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此方法对糖尿病患者依从性有显著意义。患者通过学习,交流心得,模仿榜样,改变了自己的行为,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3]。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0-793.
[2]高申春.本主义倾向[J].心理科学,2000,23(1):16-19.
[3]陈松玲,胰岛素应用方法的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7(1):1-2.